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在香港《紫荆》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大灾更显同胞大爱 紫荆盛开巴蜀

2020-11-17 10:00:01
相关推荐

【编者按】 近日,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1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省委书记彭清华在香港《紫荆》杂志5月刊上发表题为《大灾更显同胞大爱 紫荆盛开巴蜀大地——写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10周年之际》的署名文章,代表省委、省政府感谢香港社会各界对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无私援助和巨大支持,介绍地震灾区发展振兴有关情况。

彭清华:大灾更显同胞大爱 紫荆盛开巴蜀大地

——写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10周年之际

文|中共四川省委书记 彭清华

今年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10周年。在这个特殊时刻来临之际,我们深切缅怀在灾难中罹难的同胞,永远感恩社会各界的无私援助,衷心感谢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海内外同胞的倾力支持。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以及国际友人的支持帮助下,通过全省人民的艰苦努力,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取得巨大成就,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正信心满怀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这十年,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特殊支持,为灾区夺取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提供了强有力保证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里氏8.0级特大地震突袭汶川,巴蜀大地遭受重创,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援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迅速启动国家救灾一级响应,组织各方面力量资源投入灾区,汇聚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磅礴力量,特别是72小时内调集14.6万陆海空和武警部队官兵驰援灾区,发挥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最大限度挽救了受灾群众生命,最大程度降低了灾害损失,夺取了抢险救援、过渡安置的重大胜利。转入恢复重建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举全国之力支持重建的重大部署,国务院制定出台《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给予特殊支持;明确“一省帮一重灾县”的援建机制,18个对口支援兄弟省(市)迅即组织力量参与恢复重建,与灾区群众一道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三年基本恢复”的重建目标,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时代壮歌。

党的十八大以来,汶川地震灾区全面进入发展振兴和同步小康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牵挂灾区发展,2013年5月来川视察时对认真总结运用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成功经验、大力发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提出重要要求。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四川视察指导,专门到汶川特大地震震中映秀镇看望慰问灾区群众,向罹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敬献花篮,强调要在推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继续发力,把人民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这些,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对灾区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对灾区群众的深切关怀。全面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如今的地震灾区实现了浴火重生、凤凰涅槃,“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已经变为美好现实。

回首十年奋斗历程,令世人震撼的奇迹背后是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这源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历经灾难磨砺的四川人民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只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才能在新的征程中不断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这十年,香港同胞千里驰援、守望相助,为灾区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骨肉同胞,血浓于水。地震发生后,举国上下患难与共,前方后方同心协力,海内海外和衷共济,共同应对巨灾挑战。危难之际,香港同胞慷慨解囊,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当年我在香港中联办工作,我清楚地记得,那时的香港正遭遇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股市楼市震荡、经济波动较大,市民生活也面临诸多困难,但这些丝毫没有冲淡手足之情,丝毫没有减弱香港同胞支援救灾重建付出的巨大努力。5月13日,香港红十字会第一批人员到达重灾区北川县,第一时间投入抢险救援;15日,香港特区政府消防处和卫生署派出的43人搜救队陆续抵达成都;随后,香港医院管理局派出55人医疗队、完成51台手术,香港飞行服务队派出一架直升机飞行30多架次投放4.5吨救灾物资、解救119名受灾群众,香港社会各界不遗余力支援抗震救灾。仅抢险救援阶段,香港特区政府就向灾区捐赠了3.5亿港元赈灾款和50多吨物资,香港民间捐助5.6亿港元捐款和300多吨物资,香港红十字会捐赠价值8,032.85万元物资。同年10月,香港与四川签署灾后恢复重建合作安排,对地震灾区援助资金100亿港元。

2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四川考察。这是习近平在汶川县映秀镇考察时,同小朋友打招呼(图:新华社)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香港获赠的大熊猫佳佳和安安,以及2007年香港回归十周年获赠的大熊猫盈盈和乐乐,都是来自四川。这既是国家赠予的珍贵礼物,也是四川与香港的友谊见证。汶川特大地震使卧龙自然保护区遭受重创,严重破坏了保护区内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和食物来源。香港特区政府及时伸出援手,主动承担了卧龙基地“中华大熊猫苑”、都江堰大熊猫救护与疾病防控中心的重建任务。如今,卧龙保护区在国内率先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管理,都江堰基地成为全球最大的大熊猫救助中心,“中华大熊猫苑”和都江堰基地永久对香港市民免费开放。此外,省道303映秀至卧龙段是通往卧龙保护区的生命线,地震发生后整条道路被山体掩埋,短短45公里沿途就有50余处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重建任务十分艰巨。双方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对线路作出“多穿洞、抬路基”的重大改动,特别是香港监理人员一丝不苟,每根钢筋都一一丈量,有力保证了道路建设的质量和安全。2016年10月道路全线通车,标志着151个香港特区政府牵头项目、32个特区非政府机构申请项目、7个香港赛马会项目在内的190个援建项目顺利完成,给历时8年的特区援建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对援建剩余的1.9亿元,也全部用于优化特区援建的卧龙项目。

通过无私的援助和支持,香港不仅为四川建起了一个个高质量的项目工程,也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理念和管理机制,象征兄弟亲情的紫荆花在巴蜀大地美丽盛开。香港同胞的倾力援助和无疆大爱,四川人民永远感恩、永远铭记。

这十年,四川突破跨越、积蓄成势,阔步开启创造美好生活的新征程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十年来,地震灾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2017年39个重灾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27亿元、是震前的3.2倍,灾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278元和14,092元、是震前的2.8倍和3.7倍;灾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锦绣巴蜀更加绚丽多姿。

香港特区政府及时伸出援手,主动承担了卧龙基地“中华大熊猫苑”、都江堰大熊猫救护与疾病防控中心的重建任务。图为卧龙基地憨态可掬的大熊猫 (紫荆杂志记者 聂伟 摄)

灾区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的十年,也是四川砥砺奋进、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十年。2007年四川经济总量为1.05万亿元,此后每4年新增1万亿元,2017年达3.698万亿元、居全国第6位。与此同时,四川还是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的战略纽带与核心腹地,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天府新区、自贸试验区、天府国际机场等国家战略布局落地建设,面临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四川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发源地之一,作为提出“一国两制”伟大创举的邓小平同志的家乡,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格局。今年5月,四川将举办“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纪念活动,我们诚挚邀请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来川参观考察,以表达我们的深切感激之情。长期以来,四川与香港一直保持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又使双方的友谊与合作进一步加深,香港已成为四川第一大外资来源地和第四大贸易伙伴,川港贸易年均增长20%以上。我们期待双方在“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金融、科技、人文、教育、医疗、航空及旅游等方面,进一步开展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互利合作,探索创新“一国两制”体制下内地地方政府与香港特区合作交流新模式,共同开启川港合作新篇章。

(原文发表于2018年5月号《紫荆》杂志)

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在香港《紫荆》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大灾更显同胞大爱 紫荆盛开巴蜀大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行走 作文 乐乐作文 写美景的作文 意外作文 奋斗作文素材 一千字作文 那一次 作文 作文有你真好 做自己 作文 表白作文 作文600字左右 草莓作文 冬季作文 小作文300字 万能作文素材 创新的作文 我自己 作文 伤感作文 路的作文 秘密 作文 感谢 的作文 善良作文 作文550字 学习的作文 作文两百字 细节作文 散文作文 寻找 作文 偶像作文 乐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