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看如何做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大文章

2020-11-17 10:30:01
相关推荐

一起看北京“北京印迹”平台系列访谈栏目“一起看北京”,将围绕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这一核心主题,探讨城市文化、讲述城市故事、报道工作实践、关注学术理论、追踪最新热点,每期访谈将从某一个具体话题出发,邀请城市规划/建筑/文化遗产等相关领域的领导和专家,一起谈谈自己的相关认识、研究与实践,一起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出谋划策。本期访谈将围绕《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的总体情况和主要内容,邀请相关领导和专家一起谈谈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如何发挥示范作用?以及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未来15年的工作重点、不同阶段的问题及方法等相关话题。

冯斐菲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中心顾问

北京作为都城历经800多年,汇聚了丰富且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全国人民心中,其文化中心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历版城市总规也都将其作为定位之一。为了更好地落实新总规,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提出要坚持首善标准,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紧紧围绕“四个文化”基本格局和“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总体框架来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我们要看到,这个基本格局与总体框架均是基于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征,而首善标准则是契合了国家首都的要求。可见高标准做好名城保护是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基础。

如今,经过全社会数十年的努力和总书记的不断要求,名城保护理念已经得到广泛的共识,从老城不再拆、应保尽保到加大文物腾退和利用,都是在切实的落实这种理念。但在具体落实和推进文化中心建设的过程中,有三点应该特别加以重视,即建立精品意识、强化创新精神、促进多元参与。

精品意识

北京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物和历史建筑多,历史文化街区面积大,因此保护难度大、资金投入大,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应该追求高水准的保护和利用。

首先,在保护修缮方面,材料应该是高质量的,工艺应该是高水平的,要让每一处历史建筑、历史环境都能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且禁得住时间的考验,而不是粗糙地仿个风貌,过一两年就脱皮失色。因为只有散发着魅力的精品,才能吸引公众驻足欣赏,进而产生对历史文化的自豪感。

前门劝业场更新改造 吴吉明

同时,每一处腾退并整修完成的空间应能得到合理而充分的利用,向公众提供高品质的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活动,而不是长期闲置或低效、低品质的运营。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公众长期踊跃前往参观感受,进而建立文化传承的自觉性。

西打磨厂街修缮后,众多文创机构纷纷入驻,形成以文化创意与设计创新为核心理念的“西打工坊”品牌,在老胡同里展开了一幅生活居住和文化产业融合共生的新画卷。(图片来源:中国文化报,陈 曦/摄

创新精神

要想塑造精品,需要我们转变以往的工作思路和模式,依照名城保护的要求在标准规范、政策机制、方法路径等方面积极主动调整完善,这就需要创新精神。

譬如,之前老城历史街区的房屋修缮,工作重点是解危排险,所以第一目标是保证房屋不漏雨、不着火,是否有风貌则在其次,工期也是短平快,施工队直接就解决了。而现在修房,除了解危还要注重风貌,不单注重建筑本体还应关注周边环境,这就需要精雕细琢,先有设计再施工,且从材料到工艺都得讲究、专业。那么这就要求发改、财政、房修等多个部门,都要紧跟形势及时调整,如给足任务时间、加大资金盘子、完善修缮标准等。

《北京老城保护房屋修缮技术导则》适用

再譬如,之前我们对每类设施的功能都有很严格的限制,即书店只能卖书,博物馆里只能看展览,累了渴了想找个舒适的空间坐下喝杯茶的愿望是难以实现的。但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越来越高涨,这些制约在慢慢被打破,率先破局的是书店,增设了咖啡、文创售卖等,随之一些大型博物馆也增设了休闲空间。但这并未形成普遍现象,众多中小型的博物馆、展览馆等文化设施依然受困于此,既不能出售饮料,也不能出售自己的文创产品,既无法为财政减负,也无法为公众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导致这些文化设施的魅力大打折扣。而这则需要工商、消防、卫生等部门能够紧随时代需求,积极主动调整相关政策,并做好部门间的沟通协调,为提升文化设施的活力和服务品质做出努力。

史家胡同博物馆

多元参与

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属于全人类的,每个人都有责任义务参与保护和利用。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数量庞大,权属复杂,上至中央部委,下至居民个人,如全部依靠市、区政府开展保护工作是非常困难的。而作为首都,名城保护工作绝不仅仅是北京市政府的责任,身居首都的各级部门都应具备高站位,共同发力为名城保护做贡献,如积极腾退、及时修缮、定期开放等。市区政府也要出台各种鼓励政策,扶持历史资源的产权单位(人)与承租人进行保护与利用,并做好平台搭建的工作,如设立保护与利用的专项基金,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和资金加入,共同擦亮弘扬中华文化的金名片。

北京老城前门片区鸟瞰

案例借鉴

在精品意识和创新精神上,上海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今年的文化遗产日,上海像往年一样面向公众免费开放了78处历史建筑,类型多样,包括名人故居、厂房、住宅、公社大楼等。我们可以看到每栋建筑都可称之为精品,流光溢彩,极大地激发了公众去探索一番的意愿。我想这应该得益于上海2004年就出台的、作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优秀历史建筑修缮技术规程》,还有《上海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优秀设计项目评选办法(试行)》,以及每年的评选工作,如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关于公布2017年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业绩综合考核评估结果的通知》,其中要求很细致,要求参评项目得经过冬夏使用考验。

另外,作为国保的上海外滩建筑群,虽然大部分是办公和经营场所,但从2018年起对公众常年开放,可以预约免费参观,并有志愿者讲解。其实,遗产日开放的历史建筑,现实功能也是很多样的,有办公、酒店、银行等,但大家都很配合政府关于遗产保护的工作,既为市民提供了很多休闲场所,也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作用。

北京作为大国首都,将自己定位为全国文化中心只是基本目标,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我所说的精品意识体现的是对遗产保护利用的态度,能否创新体现的是工作能力,多元参与展现的是全社会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把资源保护好、利用好,才能强化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最终走向世界文化中心。

注:文章仅代表专家本人观点,不代表“北京印迹”平台立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3)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2-03-12 19:22坏小子[福建省网友]IP:1743119823
    希望在建设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历史遗产的保护,实现文化传统与现代发展的有机结合。
    顶6踩0
  2. 2021-02-14 00:03风绽云舒[福建省网友]IP:3407653488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顶4踩0
  3. 2020-01-19 04:43Youngster[广东省网友]IP:3407941470
    很有必要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顶6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秋天来了 作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世界上最悲伤作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天生我材必有用作文 关于母爱的作文400字 他什么了作文500字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作文 童年趣事作文200字 他生气了作文500字 我的青春我做主作文 以春节为题的作文 幸福在哪里作文 我的老师作文450字 给爸爸的一封信作文 隐形的翅膀作文 我的心愿600字作文 关于和谐的作文 勿忘国耻作文 情景交融的作文 勤俭节约的作文 永不言弃作文 高考英语满分作文 我的暑假英语作文 爱的教育作文 生活万花筒作文 观察蚂蚁作文 中国梦我的梦作文 我这个人作文 执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