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封面新闻杯”中小学生真性情作文大赛参赛作品选登⒁

2020-11-17 13:15:01
相关推荐

由封面新闻主办、华西都市报联合主办的“封面新闻杯”中小学生真性情作文大赛,初赛征稿于2017年11月30日截止,经评审团评审后,800多名中小学生在2018年1月27日进行了现场作文决赛。从决赛中脱颖而出的优胜者,将获得表彰和奖励。初赛参赛作文将在华西都市报“少年派”版面上继续择优刊登。

味道

成都市西川中学初2015级10班黄卓立

我迷恋两种味道,来自两个女子。

她是我的老师,热爱读书与旅行。那6年里,她直接或间接送给我的书不计其数。如今,我整理书架,才发现那些我钟爱的书,全都经她之手。平时下课,我爱与她谈近来读的书、写下的文字。百叶窗旁,她清淡而深刻的点评,美过斑驳的夕阳。

她从未停止行走,近乎迷恋地记录路上风景。这些年,她游过深浅各异的海,尝过浓淡各异的咖啡,看过明暗各异的黄昏,也握过冷暖各异的手。

我最爱看她传回的照片和一路上写下的点滴文字。那些照片,一张张都是艺术。印象极深的一张,是她行走在江南街巷。傍着黛瓦白墙,她一路沿着悠悠碧水走去,留给镜头一个藏青色的纤细背影。

我评论道:“您就是历史长河对岸的佳人。”莲花般地微笑自她脸颊晕开:“谢谢孩子。我不过是岸边清浅悠然恣意时光的过客。”那一刻,我嗅见了她的一缕古韵,瞥得她的一缕淡然。

异国他乡的街头,也有她绰约的风姿。在我眼里,她的风情一部分像巴黎,浪漫中充满雨后的辛香;部分像伦敦拥有英式贵族的优雅,还有一部分依附了耶路撒冷的虔诚,整体基调则像布拉格的淡然从容。

如今,40多岁的她,眼角漫上了鱼尾纹,比起曾经更加美丽。旁人都说,岁月格外厚爱她。其实不然,一切只是因为她的优雅,那永不褪色的美,永不消散的气味。

我透过她的眼眸,看向外面的世界。我感染了她的味道,越发迷恋诗与远方。

另一个女子,从我来到这世界便陪伴在侧——我的母亲。她也曾迷恋过诗与远方,只是因为我,拾起了锅铲,关心起每日的柴米油盐。

我小时候挑食,独独钟爱母亲的那碗鲫鱼汤粥。为了我这份麻烦的钟爱,母亲须日日早起往菜市场提回一条活蹦乱跳的鲫鱼。回到家,将鲫鱼清洗干净,磨去鳞片,再将鱼肉捣烂,一根根挑出鱼刺。最后,将鱼肉放入锅中文火熬煮。

我嗅觉敏感,常常被鲜美的鱼香叫醒。一碗鲫鱼粥,一碗鱼汤,便是一天的开始。如今回想起来,口噙余香,热泪盈眶。

后来上了小学,母亲日日接送我。下午回到家,她总是削好水果放在盘子里,搁在我的书桌旁。那6年,是飘着四季果香度过的。

如今步入初中,晚自习下课后的深夜,总会有一杯牛奶在灯光下泛起温柔光彩,甜香弥漫。母亲常担忧地看着我,为不能再照顾我每天的一日三餐而不安。其实,母亲的味道一直萦绕在心,提醒我在独自一人的日子里好好吃饭。

我的母亲,一直用平凡食材充盈我的内心,予我俗世温暖。她以一股烟火气息,向我传授生活的秘诀,给我脚踏实地的安定。

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子,气味各异。老师的知性优雅,带我仰望星空、追寻远方,母亲的家常本分,种植了我性格中对俗世烟火和家的留恋。

从此,我能一手烟火、一手清欢,一眼家乡、一眼远方,坚定地走下去,做尘世中最幸福的人。

站立的灵魂

成都树德中学高2015级3班徐昊翔

早早地,听说霍金要来杭州了。

这是多年前的事了,在那么一个寻常的日子,寻常的西湖,一切因为他的到来而变得不寻常起来。一个身体残疾,不会说话,走路都得靠轮椅的人,仅仅是他要来的消息,就让无数媒体为之疯狂,杭州无数百姓为之热泪盈眶,引来我们对他的不尽惊叹仰望。

很多时候,享有国际盛誉的霍金,都保持着雕塑般的姿势,身子斜斜的,脖子斜斜的,连微笑也是斜斜的。他坐在西湖边上,身体下是轮椅,深邃的目光透过西湖的烟波雾霭,荷叶田田望向远方。

身后,是围得水泄不通、层层叠叠的媒体记者和不断亮起的闪光灯。霍金没有看身后的人群,同样,仿佛受到某种感召般,身后人头攒动的记者也没有一个人上前打扰这位科学巨匠。

霍金在想些什么,是他那著名的奇性定理、黑洞理论、无边界宇宙理论?还是宇宙学权威《时间简史》,抑或别的什么?

我们不得而知,但所有人都能清晰地感受到,他的内心,必定如同我们头顶的星空那般,辽阔而自由。身后的闪光灯、摄影机,以及千千万万现场或电视机前,带着朝圣般神圣感的观众,都是冲着他那站立的灵魂来的。

站立的灵魂,是的。如同他说的那样;“虽然我不能动,说话也只能靠电脑,但我的心是自由的。”我常常以为,海明威笔下的桑提亚哥与他何其地相似,“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去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强有力的音符从桑提亚哥的嘴里,不,是从心里涌出。面对凶猛的鱼群,桑提亚哥硬是拖着疲惫的身躯与之不懈抗争。整整两天两夜,他胜了,胜得坦荡,像一面旌旗,面对大海的波涛猎猎作响。

人的肉体当然是会被打败的,就像病魔夺去霍金的身体自由,饥饿的狂鲨吃光了桑提亚哥的大马林鱼。但他们的精神却站立着,一个成为科学的巨人,另一个成为文学上的一个传奇。他们的话都保留了下来,直指一种刚健超远的人生哲学。

当然,海明威最终开枪自杀,用一颗子弹结束了生命。在病痛面前,他选择了死亡,看似被打败了,但换个角度想,他何尝不是蔑视死亡,从而战胜了病魔呢?桑提亚哥也随他的精神,一起流传了下来。

当然,我不是在鼓吹面对死亡的勇气,只是我以为,当前的社会上,虚华浮躁之辈太多,像霍金和桑提亚哥的人太少了。我们有太多对名利的狂热,对金钱的追捧。

我们听厌了那些无聊的歇斯底里,无度的夸夸其谈,只听出一种疲软空虚的灵魂。两位老人却截然不同,他们饱受苦难,却拒绝屈服,他们万分寂寞,却乐得清静的生活,只埋头于自己热爱的工作和事业,让灵魂伫立于历史的滚滚长河,给后人深刻的洗礼,给浮躁的人间一个久久的寒噤。

他们的精神无所谓死亡或新生,因为他们的光明从未消失,只是熄隐了又在别处重新闪耀而已。他们,以及千千万万站立的精神,汇成一个整体,一同光耀人类的文明。只要整体还在,就没有任何力量能使之泯灭。

世界上最欣慰的事

泸州市纳溪中学高2015级7班张膑文

在我看来,红尘滚滚,最让人感到痛楚的事无非有三:刀割、骨折和不迟到的离别。

离别是风,杨柳岸边,细细勾勒出离人被咀嚼千百遍的萧条与凄清。离别还是故地重游后,开在心尖却看不真切的、不知所踪的人面桃花,离别最是令人难堪与悲伤的物是人非——“看花且莫放杯闲,人生别易会常难。”

杜牧年轻时曾有一次游玩途中的邂逅,那姑娘未必倾城倾国,却让少年一见倾心。相恋总是好的,像极了席慕蓉诗里会开花的树。他们彼此倾慕,暗定终生,少年郎承诺:10年,只需10年,我必定功成名就,再许你缠绵厮守,一世白头。

于是,离别。姑娘盼啊盼,盼着有朝一日能为他换上荆钗布裙,能成为他口中的“拙荆”。她赌上青春,只为赢得这场以他为赌注的战争。

明月楼,小渡口,问姑娘如花似玉为谁留?14年后,失约的杜郎终于去寻找当年桃花雨下的衣香鬓影,但姑娘已“出嫁三年,并生有二子”。树上的花早已凋零得干干净净,只剩一截朽木枯枝没在泥土里,一言不发。

他不敢去感受姑娘10多年来的煎熬与期盼,那是他无法承受的重量。一别经年,你的苍老已在我的视线之外。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也许世上离别都是如此残忍,让爱人天各一方,让亲人挂肚牵肠,也让友人相隔阴阳。

无人知道在香山目睹红叶一夜凋谢零落成泥后的悲伤,正如无人知道他收到元稹去世消息后的天涯断肠。昨日还是推杯换盏,千杯不醉,如今怎就已长眠?生死就像一条大河,将知己分隔开来,他在这头对着彼岸声声呼唤,涕泗滂沱。

呼声被风吹散,被水揉碎,被渡江的飞鸟拒绝,被茫茫的烟波淹没。无人应答,孑然一身。最怕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或许只有多年后,他们在泉下相逢,再把酒言欢,将这冷暖岁月,峥嵘岁月,从头低诉。

生离死别,宛如一阵风,吹动夕阳下被黄沙掀起波澜的折柳,吹向九嶷山下的湘水,吹进如钩新月刺穿的西楼深院,吹入那些不被离愁完全吞没的豪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说,他们的心不会因距离而产生裂痕,正如远涉千里的蜂,不问花期。高适则告诉董大:纵使前程缥缈,你也无须伤怀,“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世人脚步匆忙,我们都该为了相聚而离别——为了更好的相聚。离别总让人踏上征程,总让人经历悲伤后主动成长。否则,怎对得起当初离之苦,别之悲?

在我看来,人生漫漫,最让人感到欣慰的事,无非有三:成功、进步以及离别后的相聚。

(指导老师梁自强)

匆匆

成都石室中学高2017级9班张馨月

它从饭碗里溜走,在床梁上滑过,随着飞驰的车轮向后扑去,默默地,听不到时间的回声。亲爱的,你告诉我,它这样匆匆,是要到哪里去?

那些攀附在天竺葵、夹竹桃上的时光一去不返。我每日上学途中,看见沿途的街景疯狂往后倒去,天空缓缓转动着,迎接着车前飞来的时间。

它像小鱼轻啄一下你的手,转身又诡魅地游走。你想奋力将它拽下来镌刻在钟表上,它却轻闪而过,连招呼都不打一个。我感到莫名的惶恐,这几日被一些繁杂琐碎冲撞得失了准星,不知时间消逝得已到了这般境地。

今天是3月的最后一天,仿佛时间在今天歇脚。窗外枝头上压满黑乎乎的鸟儿,总有啾啾之声;屋内跳闹着一群群少年,总有琅琅之声。时间在一段历史中是恒久不变的,但于我们,每分每秒都会产生一个个新的宇宙。

时间固然匆匆,但我坚信能在它缥缈的身躯上附着些什么。我伏案书写,笔管里不断下降的墨水见证着时间溜走,也见证着这段时间身上承载的某些东西,因为我的笔耕出了一片田,上面盛开着花朵。

剩下的时间里,我不求让田野变成宫殿,亦不求再开凿沟渠运河,我只愿守好一方小池,去引那高山上甘甜澄澈的泉,让我的池里常有蛙声聒聒,清流潺潺。

时间是否重要?平凡的人,最重要的莫过于生命,即是时间。我们生来就在匆匆的时间中颠簸浮沉,过着日复一日的生活,直至死去。在每日的匆匆中,我们是否该找到一个超越时间、包含时间的倚靠呢?

杨绛先生曾译过一个句子:“我爱自然,其次是艺术,我在生命之火前温暖双手,火萎了,我也走了。”绿原的翻译,则更得我心:“我在生命之火前烘我的双手,它一熄,我起身就走。”

时间何尝不是如此呢?真理因时间逝去而弥久恒馨,但真理绝不受时间的禁锢。时间对于真理,对于有价值的人和事来说,只是一个好伙伴。它来,我不感到快乐至极;它去,我亦不觉悲哀。

由此看来,虽然分秒是匆匆地过了,但今天并不是一味抄袭昨天。我希望,我能有一丝“起身就走”的洒脱自在,在变幻不止的匆匆中,找到一点不变的真谛。 (指导老师周萍)

您养我长大,我陪您变老

小金县美兴小学五年级4班胡赟瑞

我一出生,便拥有了一本证书——《独生子女证》。这个证书意味着我可以一个人独享父母所有的宠爱,也说明了我长大后要独自承担父母所有的生活。

天有不测风云,今年3月中旬,我患上了一种叫作白癜风的病。我心急如焚,毫无遮掩地在医院大厅号啕大哭起来。

我知道,一旦患上这种病,要花费巨额医药费,父母一个月只有那么一点薪水,还要供我吃、供我穿,现在还要拿钱给我治病,该如何是好呢?

我的泪水引来母亲的阵阵心疼,她也随着我小声哭泣着,爸爸强忍着泪水,让我陪他到外面走一走。

我哪儿也不想去,但那双大手已握住了我的小手,我能清晰地感受到父亲手上的老茧。

爸爸告诉我:“儿子,医药费的事情你先别管,老爸哪怕是砸锅卖铁,也要把这钱给你凑上。你现在的任务就是认真学习,别想其他的了,好吗?”

我哭得更厉害了,不过还是懂事地点了点头。“那我们拉勾吧!”爸爸说。

次日,医生告诉我们,每周都要来治疗。我想,本来医药费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了,要是每周都到成都来治疗,我们家可能会过上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于是我强烈反对。

可爸爸妈妈却笑着说:“医生,请放心,我们一定会每周都按时来的。”

我们都知道,每周来成都治疗,意味着会重新增加一笔开支。妈妈说:“你们父子去住旅馆,我在医院大厅的椅子上睡。”我和爸爸强烈反对,最后决定我们都住在医院大厅里,在那硬梆梆的椅子上睡一觉。

第二天早晨起来时,全身酸痛,就像下了地狱与死神擦肩而过一样。每次吃饭,20元是我们的最大开销。

我深深感受到了世界上最无私的爱,不求回报的爱——父爱和母爱。

我想对父母说:“谢谢你们对我的养育之恩!你们的爱,我无法回报,我唯一能做到的是:您养我长大,我陪您变老!”

(指导老师杨敏)

铁马冰河入梦来

成都市四川师大附中高2015级10班白函子

何为男儿的真性情?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非也!男子汉顶天立地,自当万里觅侯、封狼居胥,英勇,无畏!男儿是挺直的,怎能文绉绉如老学究,应像那山尖的脆竹,青松,宁折,不弯!

窃以为,世间是有这样一个真男儿的,姓辛,名弃疾,字稼轩。其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坚铁作心石作肠,铁骨铮铮向北望。

他出身江南,天生孔武高大,在祖父有意的培养下文武双全。多少个枕戈待旦的夜晚,汗水浸湿冰冷的刀,浸不湿他火热的心;多少个鲜血喷洒的战场,怒吼响彻关山,响遍肺腑的角落……这宝刀的血痕,利剑的锈迹,正是他荣光的象征。

然而,当他押送叛徒踏入南宋的土地后,那柄宝刀,再没有从刀鞘中拔出的一天了。那条他注定要用一生来走的路,没有血,没有刀戈,只有曲折的弯道、笔墨溅起的沟壑。目断秋宵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战场,只是黄粱一梦,他再也无法金戈铁马,再也不能肆意地将热血抛洒。他只有一张纸,一支笔,可笑先人投笔从戎,他只能弃武从文。

但这个男儿,执笔作刀戟,铺纸如战场,将那份杀敌情,摁进字字句句,以平戎策为刀剑,运筹帷幄,如临战场。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当他用颤抖的双手进献上《美芹十论》,何曾想换来的却是东家种树书?

稼轩,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纵使朝堂上明争暗斗,皇帝权臣只为权势享乐,但稼轩是将士,一个踏在黄土上的将士。就算是一把锄头,也要握在手上。就算是一抔灰尘,也要筑起复国之墙。国一日不复,便一日不会停下脚步。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酸辛苦。他的战场终究没有来,长门事,只徘徊,拍遍栏杆,吾已衰!

西山支离病叟,乞来认命旨,只能咽血辞,杀贼声止,殁赍志。稼轩从被赋予的名字到最后临终的杀贼呐喊,真真正正把自己的岁月,把自己的全部,都献给了那份报国志。

若论功绩,辛弃疾实在难以自许,他把自己的一生献出,却没有得到任何可以傍身的功名。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用之所趋异也。执著于抗金的他,能写出美芹大论,难道看不透报国的渺茫吗?能写出酸涩苦楚诗句的他,难道看不出皇帝安居一隅的懦弱吗?

他难道不明白,在如此形势下宋朝灭亡已是大势所趋?他之所以执著于抗金复国,难道是为功名、权势?他不是一个政客,他是一名战士,投降本身就是对战士的侮辱,国家的兴亡更盛于他的生命。

所以,他愿意孤守着那早已腐朽的城墙,即使面前是千军万马,背后早已空无一人,他举起的锈剑,是比头颅更沉重的荣耀。

(指导老师廖骏驰)

以前的味道

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初2015级4班唐逸洋

头顶的那个世界的美,是无法用除眼睛外的任何形式呈现的。因为,照片、视频都是有边境,而蓝天,是无边无际的。

第一次真正注意到蓝天,是在小学五年级。那天,我站在学校的最高层,不经意间地抬头,看见蓝天里汹涌、震撼的白云,像极了一头在空中肆意妄为的怪兽。

地面的建筑蒙蔽了我们的双眼,使我们以为天空是在天上。然而,当某天所有建筑物、山峦消失后,真正的天空将会将我们包围,那片蔚蓝色将会一直铺满地平线,一直蔓延到眼角。

晚上,是另外一番风景。天空一片漆黑,只有一粒月亮,旁边还有依稀的雾气漂浮、朦胧,早已没有白天的志趣,八九点,吃完晚饭和同学们道别后,独自走向回家的路。路灯昏黄地照着,挤满了车的大街上泛黄着。

靠在公交站旁,我想起了树荫,红色的布袋子,还有76路公交车,那是一条放学回家的路。如今,曾在夏天遮阳挡日的大树没了,只剩下道路,宽宽的、空旷的。

春夏的风很沁凉,容易使人睡觉。旁边餐馆的饭菜香,公交车扬起的风沙,还有衣服上余留的火锅味,交杂啊,交缠啊。

回忆是多么神奇的东西,有些事、有些人,偏偏已离开那么久,可总要留下几个痕迹,昨日重现。你会常常担心,是否会忘记他们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车子徐徐而来,上了车,坐在后排,打开车窗,思索着。前几天,被抽去考试,考完没事,趴在桌子上静静发呆。微电影完了,学生节完了,第二次微电影完了,第二次微电影得奖完了,第二次学生节也要完了,完了是什么?宇宙黑洞?

有人说,一次事件的完结是另一次事件的开始。可是,我们该如何面对过去,又该怎样走向未来?我恐惧未来,但未来不会为我停下脚步,教室外的初三还在嬉戏打闹,阳光还刚照上桌面,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寸。

为什么非要不以“物己喜悲”呢?何必要先天下之忧而忧?我想哭,我就找个地方痛痛快快哭一场,或许是在76路回家的路上,或许是在读《长大的彼得潘》时。

我想笑,就硬朗地笑出来。人有悲欢离合,鼻子间酸酸的味道,或许就是成长的过程吧?长大的彼得潘说:“你问我有什么梦想,我说我就想当个孩子。”

端午最后一天烧纸,原因是爸爸做梦了。看着火焰给挣扎摇晃的钱纸穿上黑衣服,再慢慢融为一点一点的黑粒。眼睛被一波又一波的热浪冲击着,竟也有些发烫。

回头看向天空,雾蒙蒙的像块大布,布的斜上方破了一个圆圆的洞,洞里的光不畏一切,笔直地照射下来。闻闻手指,有些烧焦的味道。(指导老师向峰)

伽蓝雨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高2015级7班何悦心

他闭目于经殿的香雾中,静静听着寺外一声声烟火升空的冲鸣。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佛珠在指间流转,他不难忆起,再往前倒数些年份的今时,这烟火必定已遍开整个京华了。

就是这样喧扰的晚上,走马灯照亮她的眉眼,她扬起素净的面容,郑重问他是否明白这世事无常,如那烟花易冷,人事同是易分。

易分吗?彼时后事还未可知,他正当鲜衣怒马年少时,这样的忧虑终是化作夜晚的一语闲言,在脑海里烙不下什么印象。

初冬时节的寒气已极为侵骨,他自蒲团上起身,向殿内火盆子靠去,探了手去烘。

突然,“啪”的一声爆了炭,火星子四下溅落,灼在年初才做的布袍上。

他忙伸手去拍,看见没什么大碍了,方才落下心。

这么些年过去了,他已非那个无所敬畏的少年,身着的,亦非当日的铁甲。

早先分别时,他拍着胸前的铁甲,对不断滚着泪珠的她说:“纵是刀剑无眼,它亦会如你一般好生佑护着我。”

彼时心有鸿鹄,出征于他,不过是为国立功的契机,烟尘里他留下最后一语:等我回来。

西北风一阵紧似一阵,吹得角檐上的哨瓦呜呜咽咽响,外面忽然下起急雨。

推窗看,楼台灯火,都让这雨浇得凉下来了。多年前,他也见过这样一场雨。

雨中马蹄将地上的落叶踏碎,四面边角声不绝。耳畔杀伐不歇,眼见着鲜血流满长街,他立于马上,看青石长街,染尽生离死别。

火光凄厉地照亮夜空,闻得城破的消息时,天边正是一弯残月,他脑海里浮现出她的笑颜,似如昙花,转眼凋谢。

一夜风雨急,次日五更雨住,天边透出蟹壳青。两只鸟在枝头鸣唱,嗓音尖锐,恍在耳畔。初至伽蓝寺的那日,便是这样的天色。他重伤流落,欲归洛阳却不得归。

有过路人说,洛阳城口有一孤女,日日坐在树下,最喜与过路人言语,问是否看见了她的将军。听后,他的周身泛起暖意,待到战争结束那天,他不再是亡国的将军,必定回去寻她,然后再没有生别。

战争终了那天,他走出伽蓝寺,回到日思夜想的地方。他一身布衣,来到残破不堪的城门前,在早已枯掉的大树旁,寻找着她的踪影。

茶馆有说书人,讲起前朝之事,比如那城口终日坐着的孤女。原来,她同他早不是生别,而是死离。

他重回蒲团之上,静静地坐着,敲打木鱼,伽蓝寺外的雨仍在纷纷地下着。“梦起缘尽风难静,死聚生离雨不停。”初至伽蓝寺那日,住持看着纷扬的雨,说的便是这话。

(指导老师宋恩伟)

成长的疼痛

成都市四川师大实验外国语学校高2016级1班范苗苗

我养的那棵豆苗,死了。在我看来,那死掉的模样竟有几分可爱:枯黄的茎叶里饱含着水分,土上还被白色的绒毛密铺着,很暖和的样子——那白色绒毛,正是夺去这小小生命的霜冻。

我是在秋天种下它的,原来本是一时兴起,我在豆子们已完全结果时,才让这小不点开始生命。不过,我兴致勃勃,昂扬斗志。可喜的是,正如老师在课上传授我的那般,它长大了。完美的生长过程,无比精准。

像小孩子一样,豆苗一天一个长相,长势很猛,我有时甚至以为它是一棵树,终将参天。

我回家时总是夜晚,因此得而观赏它在月下的身姿,正是“杨柳小蛮腰”。过些时日的夜里,月亮又大又亮,还很圆。豆苗已经长得很壮实,分出许多枝杈,斜斜地相互靠着。

我真是看它哪里都好:“骨直而柔,气清而朗,体端而实,筋劲而精,色平而畅。”活生生是《人物志》中那一个贤才。

事实证明,我高兴过了头。骤然降温,就是不吹风,空气也是冰冷的锋刃,铁骨却无柔情。一般我们将春天的颜色定为绿,将秋的颜色定为黄,一个是冷色,一个是暖色,但为什么这暖色让人感到的才是寒冷?我看到豆苗颤巍巍地抖动着,才发觉:原来贤才的体貌,不过是植物的通性。

豆苗的生长太缓慢了,我甚至不敢施水给它,真怕那水把小小的豆苗冻住了。小豆苗运气不妙,遇上一个不懂更不会照料植株的人。在错误的时间违背自然规律狠心将它播种,而它仍然顺从这一安排,给我的眼睛增添温暖。

这样一来,一切都明了:一定的时间做一定的事,时间没有对错,然而事件在人眼中有好坏,有善恶。我们能怎么办呢?为避免伤痛,一板一眼地生活?

我们见过一辈子不快乐的人,还没有一辈子没有伤痛的人呢。

(指导老师肖霜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向往的生活作文 关于奉献的作文 雪作文300字 冬天作文500字 初春的作文 春节作文的开头 奋斗作文800 乡村景色作文 说明文作文400字 积极向上的作文 真情流露作文 英语作文30字 杭州西湖 作文 梧桐树 作文 黄鹤楼作文 礼物作文400字 腊梅作文 醒来 作文 碰撞作文 旅行作文600字 写人叙事作文 青春作文500字 描写妈妈的作文 植物作文400字 关于想象的作文 游乐场的作文 人工智能作文 二年级作文题目 第一次作文400字 回忆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