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路遥:离婚 病重 兄弟失和 42岁早逝的悲苦人生 从来都不平凡

2020-11-17 18:10:01
相关推荐

文||王官令仪

终于要写到路遥了,心中却无比沉痛。我想,在当代作家里,还没有哪一个像路遥一样,经受太多苦难,背负太多压力,遭遇太多不公,他苦行僧式的写作,成就了他,也毁灭了他。

42岁,正是一个作家创作的黄金年龄,然而路遥却过早地透支了上天赋于他的才华和生命,他完成了皇皇巨著《平凡的世界》,就像终于完成了领受的使命一样,累倒在厚厚的黄土地上。

路遥的好友贾平凹说:“他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夸父逐日,这样说路遥显得过于悲壮了点,但他确实是倒在了追求自我超越的路上。

其实,真实生活里的路遥,除了悲壮,更多的是悲惨。他饱受饥饿折磨,爱情背叛,名气负累,心血耗尽,终于把一个平凡的人生,活出了伟大。

不要怕苦难!路遥说,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苦难,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路遥这位平凡而伟大的作家,是如何自杀式地写作不朽名著的。

饥饿贫穷,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

1949年12月,新中国成立之初,在陕西清涧县王家堡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破窑洞里,有个男孩呱呱坠地,取名王卫国。

王卫国就是后来的路遥,他是家中长子,在他之后,目不识丁的父母又先后生了4男3女,加上他一共8个孩子。

1949年,正是国家百废待兴的时候,人民的生活普遍艰辛,而在“十年九旱”的陕北黄土高原上,人们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也因此,路遥童年的记忆里,饥饿的影子总是挥之不去,能吃上一口饱饭,就是童年最大的幸福了。

可就连这种吃饱饭的幸福,都成了一种奢望。路遥7岁那年,家里已经到了揭不开锅的程度,父母无奈之下,决定把路遥过继给没有孩子的大哥,也就是路遥的伯父。

离家那天,路遥吃上了童年以来最丰盛的一顿饭,之后,他和父亲徒步几十公里,来到了延川县郭家沟村的伯父家。一路上,父亲花2毛钱给路遥买了碗油茶,自己却全程饿着肚子。

关于这段过继的经历,路遥后来回忆说:

“母亲给我穿上新布鞋,整整走了两天,脚磨出了血泡,终于到了伯父家,7岁的孩子已经很会装糊涂……第二天我一早起来躲在一棵老树后,看着晨雾中的父亲夹着包袱,像小偷一样溜出村,过了河,上了公路。”

聪明早慧的路遥知道父亲将一去不返,他只得一个人躲在大树背后掉眼泪。

伯父家虽然没有孩子,但同样很穷,路遥也只能勉强吃上饱饭,在成年前他依然要经受贫穷带来的考验。

上小学时,路遥连几分钱的铅笔都买不起,好不容易撑到小学毕业,成绩优异的他考上了延川中学,可伯父伯母却不让路遥继续读书了,原因当然是没有钱。他们要路遥跟着一起下地干活,做个老实本分的农民,就像他们的祖祖辈辈一样。

路遥的父母和弟弟妹妹

已经读书开智了的路遥,自然不愿再像父亲和伯父那样,日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刨土讨食,他要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找到了村支书刘俊宽,在刘俊宽的帮助下东拼西凑总算凑够了报名费。

伯父一看,既然报名费已经解决了,便勉强同意路遥去读书,答应每月给他25市斤粮票。对于一个正在长身体的少年来说,这点粮票根本就不够吃,于是他继续忍受着饥饿的折磨,有时饿到头晕眼花了,就去野地里挖野菜充饥。

在延川中学的3年,歧视、饥饿与屈辱常常伴随着路遥,好在他有了书读,在阅读中找到了自我,也更加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

中学毕业后,路遥考上了西安石油化工学校,如果不出意外,他将会是一个很好的石油工人,但时代的命运给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正当他意气风发准备进城读书的时候,1966年大革命开始了,高考也被取消,路遥通过上大学改变自己命运的梦想,似乎破灭了。

路遥后来回忆道:

“时不时想起青少年时期那些支离破碎的生活……像我这样出身卑微的人,在人生之旅中,如果走错一步或错过一次机会,就可能一钱不值地被黄土埋盖;要么,就可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浪潮中成为无足轻重的牺牲品。”

通过上学改变命运的道路被阻断后,19岁的路遥以红卫兵身份进入了延川县革委会工作,还担任了副主任职务。这是多么讽刺,知识不能带给他的荣华和富贵,一个红卫兵的身份竟然就轻易实现了!

那时的路遥,还叫王卫国

在“当官”期间,路遥除了吃上了饱饭和肉之外,最重要的是认识了两个对他来说无比重要的人。

一个是从北京来的女知青,叫林红。林红说一口普通话,能歌善舞,活泼靓丽,路遥对她一见倾心,两人谈起了恋爱。

当时,路遥得到一个去保密工厂工作的指标,但他为了讨好林红,把工作指标让给了林红。

结果,林红在得到工作后,很快就给路遥写来了一封分手信,而此时,路遥也正在停职反省,交代大革命中犯的错误。

这真可谓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路遥受此打击,差点自杀。

不过,路遥虽然经受了感情的背叛,但他还是喜欢林红那样有学识,心气高,见过世面的女子。他曾对朋友说:“北京知青来了不久,我心里就有种预感:我未来的女朋友就在她们中间。”

后来,路遥果然又有了一个北京来的知青女朋友:林达。

《延安山花》曾是路遥最初发表文学作品的阵地

所幸,在路遥面对重大人生选择这道坎的时候,他还遇到了一个改变他人生走向的人,他就是同在县革委会工作的诗人作家曹谷溪。

1969年,随着作为群众组织的红卫兵退出权力舞台中心,路遥也从延川县革委会退回乡村务农了,曾在农村一小学教了一年书。

1970年,在曹谷溪的影响下,路遥开始写诗,诗作《车过南京桥》发表在了延川县文化馆编辑的报纸《延川文化》上,后来,曹谷溪和路遥创办了一个叫《延安山花》的诗刊,路遥的诗作常在上面发表。

1972年,在曹谷溪的帮助下,路遥被调到延川县文艺宣传队当起了创作员。

可以说,正是在充满文艺激情的北京知青和本土诗人曹谷溪的影响下,路遥知道了世界上还有一种叫写作的“营生”,他走向了创作道路,他要靠写作来养活自己,只是他不知道,文学创作这条路到底有多艰难。

1973年,虽然高考还没恢复,但高校开始以“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的方式,从工农兵及下乡知青中招生。路遥以工农兵的身份被延川县委推荐,但北师大和陕师大都因他曾经红卫兵的履历而将他拒之门外,最后还是延安大学领导硬着头皮接纳了他。

就这样,24岁的路遥终于进入了大学这座象牙塔里,而这,也是他真正文学之路的开始。曾经的苦难没有击败他,反而成了他日后写作经验中最好的人生导师。

1970年夏,路遥(左)和好友曹谷溪在延川黄河边

《人生》巅峰,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在路遥上大学前,他认识了第二个知青女朋友,也就是后来的妻子林达。

林达是路遥第一个女朋友林红的老乡和好友,当时林红和路遥分手后,朋友曹谷溪不愿看到路遥一直沉浸在伤痛之中,就让在他手下做宣传干事的林达去给林红说情,看能不能撮合挽回这段感情。

结果,林红没有回心转意,林达却喜欢上了朴实有才华的路遥,两人走到了一起。

路遥上大学时依然很穷,全靠女朋友林达资助,就连被子床单都是林达给准备的。他的同学白正明后来回忆起说,路遥总是一身灰扑扑的衣服,一碗开水冲泡的菜汤对他来说,就已经是美味佳肴了。

不过日子虽然穷,路遥的精神世界却得到了极大地充实。在大学里,他一头扎进中外文学名著的书海里,系统地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并开始进行散文和短篇小说的创作。

在大学期间,路遥还有幸接触到了柳青、杜鹏程等知名作家,得到了他们的直接教导。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文学创作这条道路上,个人经历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而路遥正好有一个无比艰难曲折的人生,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基础。

1976年大学毕业后,路遥被分配到了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刊物《延河》做编辑工作,期间写了许多短篇小说。

1978年,路遥和林达在延川县招待所结了婚,第二年他们生下了女儿路远。这段时期,可以说是路遥人生最幸福的时候吧,他不仅有工作,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事,而且家庭和睦,一家人难得地其乐融融。

不过,路遥和林达的感情,在短暂的恩爱之后,随着路遥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入创作中而变得疏远。路遥出身农村,骨子里希望有一个贤妻良母,来照顾他的生活,让他安心写作,但出生于北京的林达偏偏是一个有独立意识且事业心很强的现代女性,两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都是那么不同,这也致使他们的矛盾越来越多。

1980年,路遥开始小有名气。这年他以自己在十年特殊时期的亲历亲闻为背景,写了一篇声讨革命运动的6万字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结果没有刊物敢发,纷纷退稿,就在路遥气恼到想把稿子撕毁时,《当代》发表了他的这篇小说,而且还一不小心获得了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小说的获奖,无疑给路遥以莫大的鼓舞和自信,他终于可以说自己是一个作家了。

路遥和女儿路远

不过真正给路遥带来巨大声誉的,是198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人生》。

受到第一个中篇获奖的鼓舞,尝到创作甜头的路遥,干脆把心一横,背起简单的行囊,来到甘泉县的一个招待所里住下,开始了21天不分昼夜的疯狂创作。

关于这段创作经历,路遥后来回忆说:

记得近一个月里,每天工作18个小时,分不清白天和夜晚,浑身如同燃起大火。五官溃烂,大小便不畅通,深更半夜在陕北甘泉县招待所转圈圈行走,以致招待所白所长犯了疑心,给县委打电话,说这个青年人可能神经错乱,怕要寻“无常”。

就是在这样狂飙突进式的写作中,路遥完成了13万字的小说《人生》。他把小说寄给几家刊物,却都被退了稿,但直觉告诉路遥:这是一个开创新时代的作品,要么巨大的成功,要么彻底的失败。

终于,文学期刊《收获》发表了路遥的《人生》,小说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不仅获得了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还成了无数青年男女的人生指南。

《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个出身农村,执着追求梦想并且愿意付出艰辛的知识青年,他奋斗挣扎于城乡之间,在乡村和城市、美丽贤惠的农村姑娘刘巧珍和热辣大胆的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做着艰难的选择。

高加林可以说就是路遥,也可以说是无数从农村走出来意欲在城市里出人头地的青年的真实写照,那种架空在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尴尬与无奈,刺痛了多少从农村出来的热血青年的心啊!

现在的“北漂”们,以及流落在每一个大城市的外乡人,又何尝不是这样!

他们不向命运屈服,有着远大理想,想跟上时代的潮流,想有更高的精神追求,然而往往吃尽苦头,碰得头破血流,最后不得不灰头土脸地回到小地方安身立命。

《人生》里高加林的艰难选择,至今对我们有正面或反面的借鉴意义。

马云曾说:18岁时,我是蹬三轮车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

当然,《人生》也改变了路遥的人生。

路遥在解答读者粉丝们的人生疑惑

《人生》在给路遥带来巨大声誉的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和压力,以前不走动的亲戚朋友来找他借钱了,还让他帮忙给解决工作的事,一些流浪汉文青也来找他资助梦想,甚至以不给钱就自杀相威胁,很多书迷更是把他当成了人生导师,不断来找他解答各种人生困惑……

面对这样的情形,路遥也只有苦笑,打落牙往肚子里咽。其实这都不算什么,小说《人生》的巅峰之后,是他创作上的莫大焦虑,当时社会上就有一种论断,认为《人生》是路遥不能再逾越的一个高度。

路遥偏不认输,他不愿自己的人生巅峰既是终结,他要再造一个新的巅峰。

【包邮】人生 2020精装新版 平凡的世界路遥著 茅盾文学奖得主路遥成名作 影响千万青年的励志名篇¥22.5京东月销42购买

都说“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文学冠冕加身的路遥,开始憋大招,酝酿一部更伟大的著作。

而与此同时,路遥和妻子林达的矛盾也变得不可调和,他常常在深夜写作,白天又总是外出采风,妻子林达除了按时按点上班外,还要照顾女儿,兼顾家庭,对他的不满越来越明显。

路遥呢,他其实很渴望有一个像《人生》里的刘巧珍那样没多少文化却贤惠能干的妻子,照顾家庭,让他专心写作。可他却偏偏选择了一个像黄亚萍一样的城市知识分子女性,她们有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又怎会安心做家庭主妇?

路遥的选择,在成就他的同时,也造就了他的悲剧。

路遥虽然婚姻不怎么幸福,但对女儿路远却是非常宠爱

呕心沥血,在平凡世界里扬名立万

路遥说,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时时都会感到被生活的波涛巨浪所淹没。你会被淹没吗?除非你甘心就此而沉沦!

路遥说,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正是在这种自我鼓舞下,1982年路遥开始酝酿《平凡的世界》。

为了写出超越《人生》的鸿篇巨制,路遥开始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他列了100部书单,花1年的时间去阅读,并翻阅了近10年的《人民日报》《陕西日报》等各大报刊,做了几十本笔记。

路遥在成年后,和三弟王天乐关系比较好,王天乐读过书,和路遥很能聊得来,两人有种知己的感觉。王天乐的工作也是路遥帮忙解决的,在路遥写《平凡的世界》时,王天乐是铜川矿务局的一名煤炭工人,他对路遥的写作,帮助很大。

王天乐后来回忆说:

第一个晚上,我们绘制了小说的地貌草图。从我的家乡清涧县石咀驿镇王家堡村,一直沿线绘制到西安钟楼……路遥说,第一步工作很重要,因为所有的人物都要反复在这一地带走动。如果你不熟悉地形,你的人物一旦走动起来,作家的描写就十分困难……一切工作都在万分激动的情绪中展开。每天只上街买一次吃的、喝的东西,一天就不出房门了。

路遥后来在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里写道:

“我得要专门谈谈我的弟弟王天乐。在很大程度上,如果没有他,我就很难顺利完成《平凡的世界》。他当五年煤矿工人,对这个我最薄弱的生活环境提供了特别具体的素材。实际上,《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等于是直接取材于他本人的经历。”

为了更真实地写作,1985年秋,路遥带着两大箱资料和书籍,来到铜川矿务局所辖的陈家山煤矿,与矿工们同吃同住1年,体验生活,收集素材。

路遥采风时和矿工们交谈

一切准备就绪后,路遥便开始了黑白颠倒、不分昼夜的写作。

他的早晨总是从中午开始,中午吃点馒头稀饭就开始写作,到了晚上有时吃点面条,有时还是馒头,然后工作到凌晨甚至天亮,夜里为了保持头脑清醒,他会拼命地抽烟、喝咖啡提神,也因此,他每月的烟钱就要花费200元,这让他本来就不宽裕的生活更加捉襟见肘。

如此极不规律的作息和超强度的工作,开始蚕食路遥的健康,他后来说:“我这十几年,吃的是猪狗食,干的是牛马活”,吃得少,干得多,路遥这是在用命来写作呀。

终于,1986年夏《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写完了,然而却遭到了冷遇,很多出版社退稿,评论家说他的这部作品是平庸之作,甚至认为他的写作方式都已经过时,路遥气得大骂:“都他妈的不懂文学。”

主流文学不接纳,路遥只得硬着头皮在杂志《花城》上潦草发表,这毕竟是他耗尽心血创作的第一部长篇。

回到西安后,路遥去自己的文学启蒙教父柳青墓前放声痛哭了一场,柳青是路遥的老乡和前辈,他的《创业史》曾影响过很多人,其中有句话路遥就很喜欢: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路遥在作家柳青墓前

哭完了,路遥收拾起一时的脆弱,又开始面对艰难的人生了。现在正是他人生最关键的时候,日子捉襟见肘,愈发艰难,身体状况亮起红灯,已经大不如前,写还是不写,成了痛苦的挣扎,弟弟王天乐建议他别再写了,但路遥还是把心一横,开始写第二部。

写作第二部时,路遥的身体严重透支,过个马路都要弟弟王天乐扶持,1987年夏《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写完时,他已经开始大口大口吐血。

医生告诉路遥:想活命,停止写作。弟弟王天乐也来劝他,路遥反而告诫弟弟:“你永远不能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王天乐知道路遥的性子,认定了的事绝不会放弃,他哭了。

就这样,路遥拖着病体,开始了《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的写作,他后来在病床上说:其实在最后阶段,我已经力不从心了,抄改稿子时,像个垂危病人半躺在桌面上,斜着身子勉强地用笔在写。

正是在这样的状态下,路遥终于耗尽心血完成了3部100万字的长篇巨制《平凡的世界》,写完后早已泪流满面。好在,他写第三部的时候,《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开始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学生、教师、工人、农民等各行各业听众和读者们的情感共鸣,信件也如密集的雪花一样向他飘来,这让路遥感到了莫大的欣慰,他成功了。

沉思中的路遥

1991年,前后耗时6年,投入了路遥几乎全部生命和心血的《平凡的世界》,以得票第一的名次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然而,迟到的荣誉并没有对路遥的生活有所改善,他损耗的健康也再难找补回来。

路遥的《人生》获奖时,他去领奖的路费是找弟弟王天乐借的,《平凡的世界》获奖后去领奖,路费依然是向弟弟借的。

王天乐送路遥到火车站后,抱怨了一句:“今后不要再获什么奖了,要是拿了诺贝尔奖,我可给你找不来外汇。”路遥哭笑不得。

《平凡的世界》获茅盾文学奖的奖金是3万元,除去在北京请客吃饭,买了200套自己的书送人外,其余的钱很快就还掉债了。

1992年8月,路遥因肝硬化腹水住进了延安人民医院的传染科,这位曾经的陕北汉子,躺在病床上时突然变得无比脆弱,一直照顾他的好朋友航宇提到,路遥多次流泪,“相当脆弱,眼里总是闪着泪花”。

路遥女儿路远,后被母亲改名为路茗茗

然而,路遥对康复出院仍然信心满满,为了回答众多读者对《平凡的世界》提出的诸多人生问题,他还强撑病体,在病床上完成了近6万字的著名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

不过可悲的是,此时路遥和林达早已名存实亡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路遥去世前三个月,林达来到医院,和路遥签署了离婚协议书,然后带着女儿去了北京,并把女儿的名字由路远改为了路茗茗。

路遥和弟弟王天乐的关系,也到了反目的地步。在路遥住院后,王天乐都不愿意来延安看望他,这让路遥心寒,觉得王天乐看不起他!他认为王天乐之所以这样对待他,是因为他已经没有利用价值,而王天乐则认为路遥想得太多,是对他的歪曲,曾经亲密无间的兄弟二人就此失和。

离婚、重病、兄弟失和,加上长期的贫困和玩命式写作,坚强不屈的路遥终于被击垮在了殉道的路上。

1992年11月17日,年仅42岁的路遥留下1万存款和近4万元欠债后,在病床上离开了人世。可他真正留给我们的遗产,则是永不磨灭的《人世》和《平凡的世界》这一巨大的精神财富。

路遥曾说:人生啊,是这样不可预测,没有永恒的痛苦,也没有永恒的幸福,生活像流水一般,有时是那么平展,有时又是那么曲折。

对于《平凡的世界》,陕西文坛三驾马车之一的陈忠实这样评价:

《平凡的世界》是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

地产大佬潘石屹在纪录片《路遥》中说:

路遥《平凡的世界》我看了7遍,每次读的时候都是我最困难的时候,他给我很多力量,尤其是爱的力量,我感觉路遥就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的知己。

《人生》如逆水行舟,在《平凡的世界》里,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读一读路遥的这两部经典作品,在逆境中,真的会给人莫大的力量和安慰。

平凡的世界:全三册¥74.5京东月销2.97万购买

特别说明的是,路遥去世后,他作品的版权由前妻林达和女儿路茗茗所有。但由于林达管理不善,市面上长期充满了路遥作品的盗版,后来女儿路茗茗通过一场官司,拥有了路遥的所有作品版权,下面你所看到的是路茗茗授权的唯一正版作品,该书版权费将全部归路遥爱女路茗茗所有,您买的每一本书,都是对穷困了一生的路遥最大的告慰。

你读过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吗?有什么感想欢迎留言讨论。如果还没读过,记得点击文中链接买本书来读哦。

于历史中天地,于文化中见真知。

我是王官令仪,专注文史、评论写作,欢迎评论转发收藏本文,让我们一起品读精彩的历史故事和人物。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王官令仪话文史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以爱国为主题的作文600字 学习在路上作文 生命诚可贵作文800字 初一英语作文80词 别作文 坚持不懈作文 写人写事作文600字 关于中国文化的作文 反思作文500 六年级作文第一次 少年中国作文 小学四年级第一单元作文 难忘的作文400字 暑假旅游作文400字 夏夜交响曲作文 人生如梦作文 有趣的游戏作文 小人物作文素材 作文快乐中秋 作文纸条素材 写物的作文200字左右 以不可怕为话题的作文 珍惜现在作文 万物贵其真作文 美德作文开头 校服英语作文 出去玩作文 走进初三作文400字 描写小草的作文150字 游瘦西湖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