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人境大咖」马识途106岁封笔:最后一本书写了近40年

2020-11-17 18:15:01
相关推荐

●创作《夜谭续记》,是为了完成38年前一个“脑子发热”的约定。

●在病榻的小桌上笔耕不辍,初稿写成,肺上肿瘤阴影竟然不见了。

●用四川话讲四川故事,原汁原味地将四川龙门阵的精髓体现在文中。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我年已一百零六岁,老且朽矣,弄笔生涯早该封笔了,因此,拟趁我的新著《夜谭续记》出版并书赠文友之机,特录出概述我生平的近作传统诗五首,未计工拙,随赠书附赠求正,并郑重告白:从此封笔。"7月5日晨,106岁文坛巨匠马识途发出一纸“封笔告白”,轰动文坛。他的最新小说《夜谭续记》一时间洛阳纸贵,人们在为其封笔惋惜的同时,也尊重这位百岁老人的决定。正如著名作家阿来所言:“我们虽遗憾,但是祝福!”

能让马老下定搁笔的决心的《夜谭续记》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全书27万字,是一本川人川事的传奇故事,“创作过程与其姊妹书《夜谭十记》近似,也经历了近四十年的曲折历程。”马老说。

“潜伏”多年 川版《十日谈》横空出世

《夜谭续记》是《夜谭十记》的续写。38年前,也就是1982年,67岁的马识途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当时的总编辑韦君宜的推动下,出版了《夜谭十记》。

年轻时在县政府当小科员的马识途,听过许多新鲜的故事,一直难忘,“我还在小衙门和机关里结识过一些科员之类的小人物,这些小人物,像他们自己说的,既无福上酒楼大吃大喝,又无钱去赌场呼幺喝六……只好三五结伙,到人家家里去坐冷板凳,喝冷茶,扯乱谭,摆龙门阵,自寻其乐。我有幸被他们引为一流,在他们结成的冷板凳会上,听到了我难以想象的奇闻异事。”1942年,马识途开始创作《夜谭十记》。“《破城记》的前半部分《视察委员来了》是第一篇,《盗官记》那时已经写了一些了。”而当时的马识途,正在上演真实版《潜伏》,他就是名副其实的“余则成”。在地下工作中诞生的《夜谭十记》,注定命运多舛,被焚毁、被收缴,直至1979年,凭借惊人的记忆力和创作力,马识途开始了《夜谭十记》的第4次写作,于1982年夏天完成。从起笔,到收尾,漫漫40年。

1982年,《夜谭十记》出版。首印20万册,随后还加印。拿到书时,马识途满心欢喜,在这之前,《夜谭十记》变成铅字,还是在一张油印纸上,而且只有其中一章《破城记》。那一天晚上,马识途踏踏实实地抱着书睡了个好觉!想当年,偷偷摸摸写了这些故事,还提心吊胆不知藏哪儿才好。

《夜谭十记》火了。韦君宜专门到成都来“编”马识途,“马老啊,你从事地下工作那么多年,跟三教九流都有接触,《夜谭十记》反响这么好,你不如把你脑子里还存有的那些千奇百怪的故事拿出来,就用意大利著名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谈》那样的格式,搞一个‘夜谭文学系列’。”韦君宜这一说,马识途“蹭”地一下从椅子上直起身,马上在他的记忆库里搜索,一口气说出十个故事的题目和几个故事的梗概,韦君宜很高兴,两人当场商量先出一本《夜谭续记》。“我是脑子发热!”很多年后,提起那日,马识途仍很激动。

几写几停 这回“子弹”飞得有点久

说写就写,很快马识途就动笔写了故事提纲。不幸的是,韦君宜突然中风,马识途少了这位老友的电话“监工”,再加上公务繁忙,写作就放下了……

这一放,就是三十年。前面出版的《夜谭十记》也随着岁月流逝,逐渐淡出读者的视线。2010年,导演姜文的一声“枪响”,将《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改编成电影《让子弹飞》搬上银幕,一上映就燃爆,创下了当年的票房神话。“别着急,让子弹再飞一会儿!”这句片中的经典台词,仿佛也成了《夜谭十记》重归视线的精彩注脚——沉寂也好,火爆也罢,不着急,马识途从来不着急。但经典就是经典,作为这个电影的原著小说《夜谭十记》,也附会于《让子弹飞》“飞”了起来,几个出版社争着出版,连台湾出版商也来凑热闹,出了一版繁体字的《夜谭十记》。

“我脑子又发热了!”马识途想起了他和韦君宜的约定,而此时,韦君宜已离世8年。“我要把它写出来,算对韦君宜迟到的纪念。”

还是说干就干。但刚刚提笔写了“缘起”,马识途又把笔放下了,“一是被琐事耽搁,二是我都90多岁了啊,人家那些著名的老作家早就不写了,我一个半路出家的,还写这些干啥?”这时的马识途,在女儿马万梅看来,已是老顽童的性子,“突然有了兴致,突然又没了。像小孩儿一样,要有人鼓励,有人哄。”马识途也坦白这些任性,是因为觉得自己不是神。

在准备不写时,各种奖项却接踵而至。2012年,“首届东方文豪终身成就奖”;2013年,“巴蜀文艺奖终身成就奖”……马识途突然惭愧了,于是就有了那句广为流传的获奖感言:“在文学创作上,我没有终身成就,只有终身遗憾。”马识途觉得自己浪费了好多积累下来的素材,没有写成好的作品。后来,马识途的几位朋友都纷纷宽慰马识途,“你不写鸿篇巨制,你讲故事嘛。供大家遣闲时、消永夜。”听了朋友的话,这个老小孩又一次“脑子发热”,开始着手《夜谭续记》的写作。

笔耕不辍 病榻旁女儿使出激将法

再执笔,已是2017年。马识途已经103岁了,这一次,他打定主意要一写到底。但老天爷就是那么爱开玩笑,没写多少,癌症第二次入侵马识途。住进医院的那一刻,他突然惶恐,“我的书稿怎么办?”

上一次患癌,是2001年。“那次是肾癌,割了一个肾才好。”马识途一边自嘲“孤圣(肾)人”,一边对自己能战胜病魔拍手称快。万万没想到的是,肺癌又来了。在医院,马识途每日接受各种检查,看着各种液体,一点一点滴入自己的身体,他感觉冷的同时,创作的热情似乎也被浇灭。“他那个时候一直问医生,是不是不行了?医生和我们给他说没得事,没得大问题,他就是不信,就觉得人都躺下了,你们还在瞒我。”马老的女儿马万梅明显感到了父亲的猜忌,“怎么劝,他都听不进去,可总得阻止他胡思乱想。”一天,在跟父亲又一次说不通讲不明之后,马万梅的倔强劲儿也上来了,冲回家,把马识途入院前写的《夜谭续记》书稿全部抱进医院,“你说了要把这本书写完的,你倒是把它写完啊!”激将法真管用!马识途一看到那些书稿,顿时振作起来,“对,我说了要写完的。”

从那以后,马识途的病房画风就是这样的:他趴在病榻的小桌上,左手缠着纱布,右手握着钢笔,在稿纸上拼命地写。“他当时的感觉就是时日不多,所以随时都在写,生怕写不完就走了。”提及父亲病中创作之事,马万梅是很敬佩。

“医生护士看到我,都觉得这个人干啥哦,生了病不休息,还一天写写写。”马识途说他当时经常想起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故事,“有什么好奇怪的嘛?我就是要发愤而作,就是要和病魔战斗到底,正像当年我作地下革命斗争不畏死一样。”“战士”马识途分分钟上线,马万梅觉得:“这事儿稳了。”

住院半年,马识途写了半年。2018年1月24日,马识途出院,《夜谭续记》初稿写成。更令人惊喜的是,医生告诉马识途,经过治疗,肺上那个肿瘤阴影竟然看不到了。马识途有些小得意,逢人便说:“咋个,癌魔和我斗,落荒而逃了吗?”

原汁原味 四川方言“难倒”外省编辑

初稿出来了。《夜谭续记》延续了《夜谭十记》四川人用四川话讲四川故事的风格,因为写得急,马识途没有在第一时间送往出版社,他要女儿马万梅录入电脑,检查并修改。而这个过程中,一些有趣的故事发生了……

“我当时已经104岁了,虽然还不是气息奄奄,却也是日薄西山,人命危浅,且和病魔战斗时也消耗了大量精力,已无力对初稿进行再加工再修改了。”马识途找来了帮手,女儿马万梅和作家高虹。高虹曾是《四川文学》的主编,听说马识途要请她帮忙修改文稿,欣然前往,并拒绝报酬。为这事儿,马识途还特别在《夜谭续记》的后记中致谢:“幸得有两个人出手为我解难,才得真正完稿。”

作家的书稿不是可以直接交出版社,由专职编辑修改和编校吗?“哎哟,你不晓得,这个书把出版社的编辑‘折磨’惨了!”马万梅笑言,《夜谭续记》是用四川方言写的,马识途特别希望能原汁原味地将四川龙门阵的精髓体现在文中,对四川人而言,读起来自然是小事,但摆到外地的编辑面前,就尴尬了。“都是几校的书稿了,他们读起都恼火。有编辑问我,书里面写了一句‘那个大爷多对的’,啥子叫多对?是不是掉了字没写全?我说,没掉,就是这样表述的,意思是‘那个大爷很好’。”马万梅笑言,这种情况多了去了,比如什么“蜡波头”啊,“耍交”啊,“蜡波头,像蜡一样光亮的波浪式大背头,耍交,就是玩遍嘛,四川人都懂。”但是,别说外省编辑,就连著名作家阿来都直言:“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好些多年来一直没搞清楚的四川话中的字。”

正因为如此,马识途坚持要马万梅和高虹来作最初的修改和把关。“她们怎么进行,无须我过问,她们都是四川人,对四川的风土人情、语言俚俗都很熟悉,能做到我提出的四川人说四川话讲四川故事的修改要求。”

最终,高虹对文稿某些篇章段落进行了结构性的调整和文字处理,而马万梅,则让马识途大吃一惊。“这个书中,有一篇风格有点不一样哦!”书出版后,马识途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脸上满是骄傲的神情。“不一样”的那篇,叫《方圆记》,是其中一个讲故事的人“水月庵姑”摆出来的龙门阵,讲的是知青时代,孪生姐妹谢圆圆和谢方方的所遭遇的一段嫌贫爱富、姐妹易嫁的故事。“这个水月庵姑就是我女儿啊,这篇是她写的呢!”马识途边说边夸,而马万梅在一旁则连连说:“没有没有,都是按到马老的思路走的,算不得我自己的。”惊喜和宽慰之余,马识途直言:“我女儿似乎带我的文学基因,但是她却拒绝当作家,我有点失望,却也能理解。”

【人物名片】

马识途(1915-),原名马千木,重庆忠县人。1935年,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鄂西特委书记,川康特委副书记,四川省建设厅厅长,省建委主任,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西南局及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第六、七届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中国作协理事、顾问、名誉委员等。

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196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清江壮歌》《夜谭十记》《巴蜀女杰》《京华夜谭》《雷神传奇》等,长篇纪实文学《沧桑十年》《在地下》,中篇小说《三战华园》《丹心》,短篇小说集《找红军》《马识途讽刺小说集》,散文集《西游散记》《景行集》,杂文集《盛世微言》,回忆录《百岁拾忆》。

2020年6月,出版长篇小说《夜谭续记》。

2020年7月,发表“封笔告白”,宣布弄笔生涯结束,时龄106岁。

【“封笔”之作】

作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夜谭十记》的续作,仍援原例:四川人以四川话讲四川故事。内容为四川十来个科员公余之暇,相聚蜗居,饮茶闲谈,摆龙门阵,以消永夜。仍以四川人特有之方言土语,幽默诙谐之谈风,闲话四川之俚俗民风及千奇百怪之逸闻趣事。

“虽不足以登大雅之堂,聊以为茶余酒后,消磨闲暇之谈资,或亦有消痰化食、延年益寿之功效乎。读者幸勿以为稗官小说、野老曝言,未足以匡时救世而弃之若敝屣也。”

【 长寿之道】

马老长寿,已是中国文坛的一大奇迹。若问缘由,坊间这样的认定,马老家族有长寿基因,其弟马子超活到了95岁,其哥马士弘活到了105岁。不过,更科学的原因应与马老的养生之道有关,“我好吃,而且每天到了晚上9点,一定要睡觉,一上床,不到五分钟就睡着了,一觉睡到第二天早上!睡醒之后,我会进行锻炼,比如头部运动和自创的体操。”

马老的作息非常规律,他的一天是这样的:早上6点半:起床、锻炼;早上7点:吃早饭;早饭后,练习书法。“以前眼神儿好的时候,他还要看报,《人民日报》《参考消息》《文艺报》……”女儿马万梅透露,现在马老的视力不大好,看书看报都少了,“但封笔不封毛笔嘛,书法是常常在练的。”

至于马识途的饮食,他女儿马万梅说并没有什么特别,“他一直很喜欢吃红烧肉,现在吃得少,但是还是要吃。”而除了红烧肉,川菜精髓回锅肉、豆瓣鱼之类的,马老也特别爱吃。“不过现在我们都要求他忌口,所以吃得多的还是一些清淡的菜,而且煮得很软。”

马识途曾经特别创作了一首《长寿三字诀》,“不言老、要服老;多达观、去烦恼;勤用脑、多思考;能知足、品自高;勿孤僻、有知交;常吃素、七分饱;戒烟癖、饮酒少;多运动、散步好;知天命、乐逍遥;此可谓、寿之道。”

图片由马老女儿马万梅提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推荐一本好书作文500 开学计划作文600字 追梦路上作文600字 难忘的一天作文300字 打铁花的作文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 感恩有你作文600字 可爱的小猫作文300字 追逐梦想作文600字 美好的回忆作文600字 新学期新征程作文 关于春节的作文开头 沟通作文600字 尊重作文600字 大扫除作文600字 想象作文300字三年级 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作文 被老师打屁股作文 小学生优秀作文大全 初中生活作文600字 每逢佳节作文 五年级下册同步作文 寒假作文300字 拜年作文300字 春节作文250字 突破作文600字 元宵节400字作文 春节的作文200字 春节作文五百字 舌尖上的美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