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伟大的记者都在参与历史

2020-11-18 11:05:01
相关推荐

思郁/文

20世纪产生了很多伟大的记者。当然,这样说可能不是好事,《奥德赛》中有句诗说,神道编织了灾难,就是为了让后代的诗人不缺吟诵的题材。有了灾难的时候,才有话题和报道,这是记者工作的一部分,借用盖伊·特立斯的概括说,记者就是那些专门盯着别人身上的瑕疵,巴不得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发生骚乱、抢劫,国家灾难和轮船遭难的人。某种程度上,记者可以跟野心家划等号了。

但是报道灾难的人并不是灾难的制造者,带来坏消息的人不是坏消息的根源。记者的野心充其量是一种急于曝光的野心,他们的不安分也只是一种急于发表的欲望。要知道事件每年发生,新闻每天报道,记者要维持这种报道和发表的野心,只能不断地寻找新的话题和事件,一旦新闻成为明日黄花,他们就奔向下一个事件发生地,“他们不必问消息何时发生,因为他们就在那儿;他们也不必思索有这样的可能性,即他们一生所目击和写作的每件事也许有一天在21世纪的教科书里只占几行”。(《王国与权力》)

当然,我们说的记者可以细分有很多种,伟大的记者的含义在于,他们的野心更为宏远,他们渴望的东西更多,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报道,一生在教科书中只占几行字,他们渴望参与历史,观察历史的运作,并且渴望像作家或者历史学家一样写作。如果说新闻是速朽的,而写作是超越这种速朽的一种方式。我在上文中提到的特立斯就是践行写作大于报道的最好记者之一。去年世纪文景出版了他的代表作《王国与权力》,这是一本关于《纽约时报》的传记。特立斯在《纽约时报》工作了十年,从一个送稿生开始到独当一面的首席记者。按说,这已经是很多记者的荣耀。但特立斯似乎志不在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在《王国与权力》中提到,《纽约时报》的记者队伍中,主要都是那些来自中产阶级下层的人,对他们来说,报道工作不但是走向更好生活的工具,还可以发挥他们最大的价值,比如可以上升到管理者的圈子,可以在社交和政治权力的场所有一个前排坐席,可以跟洛克菲勒们结下友谊,对总统产生影响,有了这些地位,他们就可以通过报道来影响一个时代。

特立斯对成为这样的记者不感兴趣,所以在《纽约时报》工作了十年后,他跳槽到《时尚》杂志成为了一名专心发掘纽约城无名者和小人物的非虚构写作者。而本文的主角,即《追寻历史》的作者白修德,反而更接近特立斯在《纽约时报》中描述的那些野心勃勃的同事,他们渴望成为历史的记录者和见证者,用自己的一支笔影响一个时代,甚至撼动一个世界。

白修德,本名西奥多·H·怀特,1915年生于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地区,在大萧条时期长大,哈佛大学毕业,师从汉学家费正清,大学毕业后成为《时代》周刊驻重庆记者——他就是冯小刚的电影《一九四二》里艾德里安·布洛迪饰演的美国记者。在河南灾荒的时候,是他深入重灾区发现了真相,撰写了文章,拍摄了照片,带给了蒋介石。当时白修德的文章逃过了国民党内部的审查,直接刊登在了《时代》周刊上,迫于国际舆论的压力,蒋介石才接受了河南饥荒的真相,紧急调运了粮食,进行援助,才没有导致更多的人员伤亡。这大概是一个记者所能发挥的最大影响力,他影响了一个领袖的决策,挽救了无数人的性命。

与特立斯不同,白修德生于波士顿的贫民区,度过大萧条的惨淡,童年卖报为生,又经历了父亲早早去世,这些经历影响了他以后的人生选择。在回忆录《追寻历史》中,他提到在进入哈佛大学后,他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我们来到哈佛的目的不是帮助工人阶级,而是脱离工人阶级。我们迫切地渴望成功,渴求名利。以我自己来说,进入哈佛,得到它丰富的资源是一份宝贵的礼物。哈佛拥有打开各种大门的钥匙:门后面有什么我猜不到,我只知道,要得到它们,你得去争,去抢……在这里,你可以抓取思想和历史,而我抓取了历史”。正是在这里,他接触到了哈佛燕京学社图书馆,触碰到了历史,结识了让他真正“将历史作为终生事业”的老师费正清。费正清不但教授和塑造了他对中国的认知,还在他毕业时给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建议。当时白修德拿到了一份旅行奖学金,可以不用考虑学习和工作,足够一年的时间到美国之外的地方随心漫游。费正清恰逢其时地提醒白修德,他的天赋并不适合学院,倒是可能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而埃德加·斯诺正好去了中国,所以费正清建议他尝试一下斯诺正在走的道路。

1938年,白修德开始了自己长达一年的毕业旅行,他去了伦敦、巴黎、巴勒斯坦,在那里转向了前往亚洲的旅途,最终到达上海。在上海待了两个月之后,“他就知道,回波士顿当教授已经不是他想要得了,他想要留在中国。这是一座充斥着怪物与传教士,光与笑,恶棍与花园的城市,他或走,或搭乘公交,或者奢侈一把,坐坐黄包车,在城内开始游走,四处观察,发现了它的某些独一无二之处”。

如果你留心的话,就会发现,白修德在他的回忆录的某些章节中采用了独特的第三人称“他”的方式进行书写,比如在开篇的序言中就提到“他认为,根据个人身份的来源可以将人类分为两种,源自自我思想的是大人物,源自他人思想的是小人物”。这种分析,将我们置于一种独特而客观的观察者语境,他在提醒读者,要学会用审视的目光阅读他的一生,他在观察历史,而他愿意把他的观察提供给读者,接受大家更加苛刻的目光审视。我们每个人都受制于历史,只有大人物可以打破历史的限制,创造历史。他把这些左右时代,可以改变世界,创造历史的大人物看作是一个个思想的容器,而他从成为一个记者开始,就开始对这些大人物头脑中的思想感兴趣。

回忆录中的这段话可以视作他从事这一行业的根本原因:“长大的他明白了,掌握这个世界话语权的是钱、枪和权……他一路以来所报道的政治人物,无一例外,都是一个又一个的思想容器。陆军、海军、预算,以及由他们所控制的竞选组织,都源自塑造它们的思想,或可以由它们传播和强制执行的思想。无论是毛泽东和周恩来,尼克松和霍尔德曼,肯尼迪和麦克纳马拉,还是戴高乐和莫内,他们的身份都来自他们一直以来被灌输的思想,以及他们选择灌输给他人的思想。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果敢的行为与高洁的品德,他们的创造与历史的发展,均来自他们的头脑而非腺体”。

这段话很值得玩味之处就是它代表了一个记者的历史观。当时在中国担任《时代》周刊的记者除了白修德,还有一位是约翰·赫西。1945年,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后,赫西飞去了日本,写了一篇杰作《广岛》,发在《纽约客》上。这是一篇描述原子弹核爆后,广岛人民努力生存的图景。在那个全世界都在讴歌胜利的时刻,描述战败国普通人民的挣扎和生存状况,这样的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历史态度。赫西与白修德同为伟大的记者中的一员,但是赫西的历史观跟特立斯比较接近,他们相信历史是由无数的小人物组成,他们的命运和归属决定了历史的命运。而白修德更接近另外一位伟大的记者威廉·夏伊勒,他们相信权力和大人物可以改变历史,某种程度上,他们迷信英雄的历史观,相信这个世界由很多大人物掌握和塑造,所以他们采访的人物都是那些改变世界政治局势的大人物,夏伊勒在希特勒上台之后对他的观察,在法国沦陷时对政治局势的分析等等,现如今已经成为了那个时代中精彩纷呈的历史图景。

而白修德在《追寻历史》中,也提到了很多伟人,比如他说他一生中接触很多大人物,但是他最崇敬的历史人物有三位:周恩来、约瑟夫·史迪威和约翰·F.肯尼迪。与这些人物交往的细节充斥在书本当中。对周恩来,“论才华与坚韧,他不输共产党在这个世纪的发展中所培养出的任何人才”;对史迪威,“史迪威是一个像奥利弗·克伦威尔一样谨守道德观念的人。奥利弗·克伦威尔是绝对不会违反十诫,做出袒护、通奸、撒谎、偷窃等行为的”;对肯尼迪,“肯尼迪不管是好是坏,都是一个大人物,历史上的他是一个守门人。他拉开了门闩,通过这扇门的,不仅有天主教徒、还有黑人、犹太人、少数民族、女性、年轻人、学者、新闻人和整整一代的新年轻政治家——这些人都要求在我们所谓的开放性民主中分得行动力和权力”。

当然,一个好的记者就算相信英雄可以改变世界,并不代表他会成为他们的传声筒和附庸。他对这些大人物的判断和看法构成了这本书最有趣的部分。他相信通过与这些大人物的交往,他参与了历史,并作出了自己清醒的判断。他在回忆录中用第三人称写作的方式就是不断地提醒自己(读者)不要过于迷信大人物的魅力。对大人物的除魅是现实政治的必然部分。比如他对蒋介石的判断就很值得玩味。

在重庆刚接触到史迪威之后,他最感到震惊的就是史迪威对蒋介石的评价,“愚昧、无知、迷信、狗娘养的乡巴佬”。在河南的灾荒发生后,他对蒋介石有了自己的认识,刚到中国时,他把蒋介石视为国家的英雄,随着他深入中国的腹地,感受到了真实的中国之后,他心中的蒋介石逐渐就从英雄变成了反派,从反派变成了恶魔,“严格的道德规范仅存在于他的脑海中的一角:其他角落则隐藏着畜生的背叛、军阀的残忍以及对现代国家必备条件不可言喻的无知”。

在20世纪的历史中,有很多记者都报道过中国,但很少有记者像白修德一样,可以如此近距离,如此深入到国民党政府和红色延安,观察到这些可以左右中国的政治人物。他靠近权力的中心如此之近,只是为了确认自己的观念:领导者必然会改变其他人的生活。当然,身为一个记者,他也意识到权力的迷惑性,所以他给记者的建议就是,除了结交这些大人物,你还要无所畏惧地深入到战争的最前线,这是发掘真相的最直接的方式。所以,他才能深入到河南的灾区,寻访过红色延安,日本投降时飞去日本参加投降仪式,参与到肯尼迪的竞选活动、肯尼迪被刺后首先拿到肯尼迪夫人的独家专访等等。

大多数记者的背包里都有一个作家的梦,白修德也不例外。一个好记者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不但有意识地参与到历史中去,还渴望用自己的方式去叙述历史。白修德总是把自己看作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所以在战争结束后,他像很多记者一样,写了一本关于中国的畅销书《中国的惊雷》——这本书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维持了他战后几年的稳定生活,但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在麦卡锡时代,他成为了众矢之的亲共分子,度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后来的白修德一直跟踪报道总统选举,他写了一本《美国总统的诞生》,他一直相信对历史的探索就是对权力中心的探索,报道总统选举大概是观察战后美国历史最好的机会,再加上这本描述一个记者的20世纪旅程的回忆录《追寻历史》。

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这样看待白修德的著作,当他身为记者参与到历史中去的时候,他迷信大人物的历史可以改变世界;当他置身事外,用历史的旁观者的身份撰写著作的时候,反而意味着一种对这种英雄史观的祛魅。正如他在做完肯尼迪夫人专访之后,开始意识到的那种变化:“25年了,从我毕业那天和离开去中国开始,我曾沉迷于领袖与权力的关系、国家与实力的关系、概念与政治的关系——最近是英雄与他的环境的关系……但是在肯尼迪之后,我不会再将谁看作是英雄。我自己的人生中关于美国政治的一页已经翻过去了”。毕竟,大历史中我们都是小人物。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运动员作文素材 写一篇关于游泳的作文 下雨蚂蚁搬家作文 对老师说的心里话作文 象征意义作文 校园窗外作文 关于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千人衣作文 myfuturelife英语作文 谈勤奋 作文 我的新邻居作文 英语作文高考 初中作文好句 一只流浪狗作文 我的快乐作文150字 介绍景点的作文 暑假快乐生活作文 鲁迅传记作文800字 写考试失利的作文 当我面对什么的时候作文500字 我的人生作文 我喜欢的同学作文 优秀中考作文记叙文 留心观察的作文 遇见你很幸福作文 有关勇敢的作文题目 写春天的景色作文 推荐一个好地方作文300字 森林交响曲作文 五年级作文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