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学习App涉黄抄袭问题多 “小黄文”被贴优秀作文标签

2020-11-18 16:40:01
相关推荐

学习App泥沙俱下 涉黄、抄袭问题多

“让学习成为美好体验。”

“挖掘可提升的每一分。”

近几年,“人手一机”成为常态,高举各色旗帜的学习类App便喷涌而出。据《在线教育行业市场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2016年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为9001.4万人,未来几年还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19年预计将达到1.6亿人。其中,中小学生占据了“半壁江山”。

的确,如果以“中小学学习类App”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立即能弹出不下100个App推荐,覆盖语数外各科,功能侧重不尽相同。

“小学生学习App排行榜”“中学生必备十大学习App”……这些五花八门、热到发烫的学习类App几乎可以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

左手手机右手笔。

不可否认,中小学生的学习,已不可避免地由App引导着逐渐挥别“纸质化学习”时代。

不过,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学习类App在“科技改变学习”的“动人”理念下,在某些角落中也隐匿着“垃圾”,这种现象也许并不普遍,但是当使用者是几岁、十几岁的孩子时,哪怕少量的“污垢”也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一个多月“撞”上了两次黄图、一次荤段子

“他原来跟我说过,我们之间只能是性的纯洁,不可能有爱。”愣了两秒钟,吴北跃赶紧锁上了手机。不敢相信,这些露骨的字眼竟赫然列于这个叫做“某某帮”的App里。

吴北跃刚上初中第一周时,语文老师布置了摘抄作业。吴北跃用“某某帮”搜索优美语段,“弹出的第一篇推荐作文就是这个,文章里边的细节描写更加辣眼睛。”吴北跃说,这篇“推荐作文”的阅读量为2090,还有51条弹幕评论。

令人大跌眼镜的还在后面。吴北跃接着往下翻,发现App中夹杂的“小黄文”真是不少,有的还被贴上了“优秀作文”的标签。这么一看,第一篇的尺度竟已算是小的了。但据她所知,目前全班的76人里,大部分同学都在用这款App。

不过学习类App“涉黄”绝不止这一家。

刚过去的这个暑假,安徽的高二学生袁言在手机里下载了名为“某某斩”的背单词软件。但才使用了一个多月,就“撞”上了两次黄图、一次荤段子。“背单词时出现的配图和例句常常带着些暗示、挑逗的意味。”袁言说,一次晚饭后同爸妈一块儿散步,袁言边走边看“某某斩”里的英语视频,“一男一女的对话内容特别‘污’,爸妈就在边上,吓得我赶紧关上,回家就卸载了。”

学习交流平台变为“互撩宝地” App同学圈渐失原味

成年人的微信中有朋友圈,孩子的学习App里则有同学圈。

袁言也是“某某帮”的老用户,见证了同学圈从学习交流平台质变为中小学生的“互撩宝地”。

“发心情的比问作业的多。”袁言说。

一次,一个名叫“请叫我女王大人i”的小学女生在同学圈里晒出了自拍。

“手指好长,喜欢你”“喜欢,求扣扣”“需要男朋友吗?”

……

类似的留言多达数十条。

袁言表示,除了互撩,为了明星而开撕、刷同性恋漫画小说、开黄腔也成了同学圈里学生的社交常态。

吴小雨是一名90后英语教师,面对层出不穷的学习类App,她也“甚是愁恼”。

据她所知,班上至少三分之一的学生在用学习类App。“真用来学习的少,大都直接抄答案。”吴小雨说,学生的很多英文翻译和标准答案一样,作文内容也都是雷同的。

为一探究竟,吴小雨上网搜索了“作业App”,结果一下子冒出了几十个“抄答案利器”。下载了一款热门的拍照搜题App后,她发现其中提供的所谓“优质答案”错误百出,“简直误人子弟!”吴小雨说。

“不会的可以问老师。若是一味地依赖作业软件、追求标准答案,学生容易产生惰性、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周小雨在家长会上向所有家长强调,希望同家长一起遏制住这股由App带来的“抄袭风”。

“学校认证”App也暗藏漏洞 学生初心难保

很多人觉得“藏污纳垢”的学习类App是学生和家长自己找的,其实,某些学校老师推荐的App也并不是毫无瑕疵。

江苏的妈妈钱微最近很纠结。女儿刚上三年级,班里的英语老师要求家长下载“某某作业网”,学生在这个App上在线完成作业。

“既然是老师认证的,一定错不了。”钱微说。

的确,自从用了这个App,原本对英语“不感冒”的女儿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口语能力也有所提高,“如果哪天老师没发布作业,她还挺失望。”这令“80后”妈妈钱微颇为惊喜。

不过,欣喜之余,钱微渐渐发现,这个App之所以吸力如此之大,是因为其游戏的外壳,学豆的奖励机制(学豆可以换奖品),还有各种学霸榜单排名。“班里的同学都在比排名、赚学豆,有同学为了赚学豆花钱充了VIP,还有作弊刷学豆的。”女儿的话让钱微大跌眼镜。

郁闷的钱微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抱怨:“学习App里bug多”,结果引来很多家长的留言:“App里的游戏成分过多,孩子很容易上瘾、产生依赖,而且内置不少充值服务,显然脱离了教育的主题。”一位家长这样留言。

的确,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在钱微所说的那款App中,赚取“学豆”的方式除了高质量的完成作业,下载App内的付费项目也成了赚取“学豆”的主要途径。

学习类App捆绑上学校作业,让家长们亦喜亦忧。省时省力、事半功倍,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是好,但App里五花八门的附加物使学习变了味,不免让孩子们初心难保。

(本文学生均为化名)

实习生 沈曼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樊未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中考满分作文600字 关于诚信的作文 初中英语作文 这样的人让我敬佩作文 我的暑假生活作文 一年级作文 难忘的小学生活作文 努力奋斗的作文 写风景的作文 写老师的作文 八年级上册英语作文 中考作文题目 长城作文 关于春节的作文500字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我敬佩的一个人作文400字 六年级上册作文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作文 我的奇思妙想作文 描写雪景的作文 过新年的作文 我的朋友作文600字 写事作文300字 打屁股的作文 父爱作文 初中作文600字 家乡风俗的作文 劳动最光荣作文 作文纸条 暑假趣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