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最后冲刺 写作疑问一网打尽……

2020-11-18 17:05:01
相关推荐

Q 高考写作到底考查的是什么能力?

答:纵观这些年高考作文题,越来越注重考查两方面能力。

书面传达与交际能力。具体是指考生能够能针对不同的目的(如传递经验、传达信息、谈判劝说等)和读者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需要我们具备读者意识、文体意识、目的意识、交流意识、媒体意识、效果意识等。

思辨能力。我们都知道写作和思维密切相关。想的清楚就会写的清楚;想的丰富才会写的丰富;想的深刻,才会写的深刻;思维有逻辑,表达才会有逻辑;思维缜密,表述才有可能缜密。写作就是要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准确严谨的概念、清晰条理的结构、缜密而合理的逻辑、准确而得体的表达自己思想信息,并针对性进行表达说服交流的能力。

Q 写议论文总感觉自己的观点有气无力,如何突破?

答:思维推进和观点形成都是依赖“追问”来完成的。问哪类问题就朝哪个方向思考,问题即方向,在某个方向上思考的程度又将引发新问题的产生,即形成新的追问。具体来说,写议论文时,通过追问设置假想敌就是很好的方法。所谓“假想敌”,是写作中在议论某一个问题时,要考虑到反对者的意见或观点,并对此进行分析说理的一种论证方法。在议论文写作中,恰当地创设假想敌,可以增添文章的说服力,消除读者的疑虑,增强议论的严谨性,从而有效地捍卫作者的观点,例如苏洵在《六国论》中,开篇就运用这一手法。

要注意,每个人的反驳能力有大有小,拟设假想敌时,要拿捏好假想敌论点的力量,千万不能将假想敌的观点说得非常严谨,最后无法回到中心观点,如此这般,得不偿失;在驳斥假想敌时,要有理有据,层层推进驳斥,剥茧抽丝,条分缕析,切不可胡搅蛮缠、蛮不讲理。

Q 作文最怕跑题,但我每次写完作文总感觉和题目有些差距,怎样保证作文不跑题呢?

答:审题,首先要全面,即凡是命题者给出的材料、提示、要求及注意事项,都要一一看清楚,看明白,不能疏忽,不能遗漏。

其次,要特别审清题目和材料中的核心概念、核心判断。“尝试”不等于“品尝”,更不等于“感受”;“规则”不等于“规矩”,更不等于“规律”;“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记忆”不等于“能力”,更不等于“品格”、“情感”;“移植”是有“移”有“植”,而不是单方面的“删除”;“移植”也不等于把供体的所有记忆都“移”走,把受体原有的记忆都删除;这是一个假设的判断,即已经假定这是一种“事实”,接下来只能对由此而可能产生的结果作出判断和评价,而不必对移植技术本身的可能性、可靠性发表什么意见。“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答案”属于主观的领域,是相对于客观存在而言的;“丰富多彩”,不等于“多种多样”,既说“多彩”,言说者必对每一个“答案”都持肯定的、欣赏的态度,而“多样”只是对事实的说明,不含有感情倾向。“心灵的选择”,必有触动“心灵”之事,并且面对着两难的矛盾,不如此就没有“选择”的必要,更不能称作“心灵的选择”。“转折”,不等于一般的“变化”,它只指“方向性”的变化,从处长升为局长,只是“变化”而不是“转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亲疏”不等于“爱憎”,也不等于“喜怒”,写“心情好,世界的一切都美好”,不符合题意。

Q 拿到题目以后常常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没有思路,怎样能打开思路?

答:大部分的题目,都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基本的视角。比如说“规则”这个话题,可以从“是什么”的角度去思考:规则是一种社会契约,是维系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的纽带,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制衡;规则有好有坏。好的规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是人们为了保障自身的幸福而给自己加上的束缚;坏规则是少数人特权的卫士,是对社会多数的压迫,是保护旧事物的铁甲……可以从“为什么”的角度去思考:人们为什么需要规则?人们为什么又会经常自觉不自觉的破坏规则?为什么有时候恪守规则的人吃了亏,不守规则的人反而占了便宜?为什么有的规则强有力,有的规则软绵绵?为什么有的规则过了时,有的规则变了质……还可以从“怎么办”的角度去思考:规则应该怎样产生?规则是怎样制定出来的?是什么人凭着什么样的权力制定的?怎样保障规则的公平、公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规则,怎样看待破坏规则的人?怎样使好的规则能得到遵守?……

Q 高考作文可以“真实写作”吗?为什么有的文章有真情实感,却得分不高?

答:从广义上说,任何写作都要处理“艺术之真”与“生活之真”的关系。艺术之真,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学生作文,要达到这一步,尚有很大距离。在突出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时,难免狭窄化。现在高考评卷时将“编写故事”“合理想象”等感性表述也给予肯定。

在平时为避免学生讲大话、讲空话、讲套话,老师总是或明确要求或适当暗示学生写自己的日常生活,写自己的情感体验,以突出“真情实感”。的确,生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的“初级阶段”。殊不知,高考作文若只是停留在喜怒哀乐上,缺少对生活的取舍、概括、提炼,很难写出有深度的文章来。尤其对高中生而言,光有感知和情感,还不够,还得有意志,有智慧,有理性。孙绍振先生指出:贴近中学生的感性生活,可能但不一定就能写出好文章。日常感性生活,是无序的、芜杂的,原生的生活和原生的感情都要经过审视、凝聚和提炼才能转化生成文章。最大的真实是思维的真实,它映射着作者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Q 有些作文看起来很“假惺惺”,为什么呢?

答:一位作家这样说,“我自己没有做到,所以我从不鼓动别人为了社会进步而牺牲自我,除非别人自愿选择”。我们的作文往往完全相反,自己没有做到的事情却莫名其妙地鼓动别人去做,结果往往是梦话连篇、空洞泛泛;别说不能服众,连自己也不相信自己的理论。我们的作文为何动不动就大赞“淡然”呢?因为许多人都说生活要淡然。哪些名人说过呢?陶渊明。但是,我们不妨问问:如果陶渊明百分之百淡然,他只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好了,大可不必费心费力地用诗歌形式记录下来。同样,我们如果真淡然,大可不必如此在意作文分数。我们下笔前要反复问自己:“我也会这样做吗?我真的会一直这样做吗?”如果你自己无力无心去做,那你就尽量不要写绝对。

Q 我的作文看起来很浅显,如何提升作文的深度呢?

答:高考作文所谓的深度,只是相对的。

举个例子,2014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是“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这道题考的是“自由和约束”,符合卢梭的思想:人生而自由,但无时不在枷锁之中。关于这个话题,《论自由》这本书用几十万字去论证人身自由、言论自由、思想自由等自由类型及其应该受到的约束,这

种论证无疑是有深度的。但高考作文一般900字左右,篇幅有限,明显做不到这种深度。因此,高考作文的深度只能是相对深度。怎么写出相对深度呢?可以用“专业浅概念”。所谓专业浅概念,就是指各类学科中那些有一定专业性,又不是很高深,能够用几句就说清并被读者理解的概念。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公地悲剧、零和博弈、熟人社会等。

Q 阅卷老师可能喜欢哪类文章,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

答:

阅卷老师,首先喜欢“写得明白”的文章,简单说,我看了你的文章后马上知晓你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我们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写得明白”,也就是要求文章应有清晰之感,展现清晰的纹路。

作为心智活动的作文,不能认为自己心知肚明,别人亦了然于胸,于是就信笔随心,天马行空,无视读者的阅读感受。同学们写作尤要关注下面两点。一是语言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审思,让读者不致疑惑。如一位作者写这样一句:除了声音什么也可以发出,除了狂风什么也不能跳舞。这确实不甚好懂。第一句好理解,第二句就令人费解了,这直接影响着语意信息的感知与领悟。故而在写作时,自己不甚明了的语句,在文章不要出现。二是文脉的清晰,让读者不致感觉语段的断裂与脱离。不可“随心所欲”信笔挥毫,作文时,要关注文章纹路的清晰,关注读者的阅读习惯与阅读感受。

【声明:以上素材选自《新作文·高中版》,转自高中新作文。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帮您署名。】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梦想作文300字 500字作文 叶圣陶杯作文大赛官网 打屁股作文 我的烦恼作文600字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 作文500字 写景作文400字 我的妈妈作文 作文600字 堆雪人作文 成长类作文 春节作文400字 写景的作文 读后感作文400字 我的家乡作文 有你真好作文 春节作文500字 亲情作文600字 下雪的作文 300字作文 翻过那座山作文600字 春节趣事作文 家乡的风俗作文 下雪了作文 写人的作文400字 难忘的一件事作文 关于过年的作文 成长作文600字 元宵节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