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学了那么多技巧 为什么还是写不出好文章?

2020-11-18 17:55:01
相关推荐

从做产品、做营销的角度,说说怎样写出高质量的内容营销文章

文 / 潘伟涛

自媒体时代,“写手”成了香饽饽,在互联网公司一向处于鄙视链末端的文科生,突然变得炙手可热。很多创业者知道了内容营销的好处后,也都想通过写文章来营销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于是乎,大家似乎都有了另外一个身份——“作家”。相应地,各种写作技巧也满天飞,有教怎么起标题的,有教怎么刺激用户转发的,长篇累牍,不胜枚举。

然而,学了那么多技巧,为什么多数人还是写不出好文章呢?这里说的“好文章”,主要是从内容营销的角度,能够达到营销效果的文章。文笔、写作技巧等,当然很重要,但提升起来并不容易,毕竟是需要长期学习和积累的。我们借用创业者都比较熟悉的产品和营销知识,谈一谈如何快速有效地提升文章质量。

一、从用户画像到读者画像

文章是写给谁看的?如果连这个问题都没有搞清楚,千万别动笔。目标用户决定了内容的深度,也决定了语言风格。一篇讲电商的文章,是写给马云看的,还是写给我这样的电商小白看的,那内容和风格肯定大相径庭。你要给我展望电商前景、竞争格局,我可能会“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但如果你给马云讲,那可能就是班门弄斧了。

借用产品经理经常挂在嘴边的“用户画像”理论,我们可以改称“读者画像”。做产品和写文章是一样的,没有任何一款产品适合所有人,也没有任何一篇文章真正“老少咸宜”。千万别以为你的文章很有价值,值得被所有人“拜读”。譬如一篇讲儿童成长的文章,你可能会一厢情愿地认为所有关心孩子的人都应该看看,但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之间是有文化差异的,他们的关注点也不一样;同样是妈妈,她们之间的生活环境、社会阶层、教育理念也是千差万别。同一个观点,说给妈妈和说给奶奶,说给精英妈妈和说给草根妈妈,说话的方式能一样吗?

要像产品经理做“用户画像”那样,把“读者画像”精确到 1 到 3 位具体的人,用他们来代表各自的群体。这个很重要,不是直接以某个群体为目标用户,而是以具体的人物为代表,可以用身边熟悉的某个人,或者虚构一个人物,赋予他姓名、年龄、文化水平、生活阅历、性格喜好、社会关系等相关特征。这样当我们写文章时,我们面对的是这个具体的人,而不是一个模糊的群体。这个人就坐在我们的对面,我们在通过文字与他对话,我们对他越熟悉,写出来的文字就越流畅。譬如前面说的儿童成长文章,我们可以假设面对的是生活在河北省邢台市市区的32岁的王兰兰,她大专学历,在事业单位做文员,孩子5岁,丈夫基本上不管孩子……当这样一个鲜活的人站在你的面前时,你会跟她聊什么?你会怎么跟她聊?你不用跟她提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也不用提中产阶级的教育焦虑,这些都与她无关。

有人会把文章尽量写得通俗易懂,以取悦更多的人。历史上这方面最有名的莫过于白居易,据说他写完诗之后要先念给老太太听,让老太太能够听懂。看似不错,但却被苏辙、钱钟书等名家批评为“絮叨”。老太太文化程度低,你不“絮叨”人家听不懂,但苏辙、钱钟书这样的大家,都是心有灵犀之人,你多说一个字,人家都嫌烦,何况你真的像老太太一样“絮叨”呢?取悦一部分人,必定会失去另外一部分人;想取悦所有人,必定被所有人视为路人。

以寸进社自媒体为例,所面对的读者都是在一定层次之上的,所以我不会对“用户画像”这样的名词进行过多解释。要么你懂,要么你会自己去查,如果你又不懂又不会自学,那你不在我的“读者画像”之内,我也不在意会失去你。至少,我不会为了给你解释这样的名词,而让我的目标用户觉得我“絮叨”。有的自媒体追求阅读量,不惜坑蒙拐骗;有的自媒体追求阅读“质量”,哪怕阅读量很低,哪怕粉丝很少,但希望能遇到知音。

从内容营销的角度,深度击穿一个对你有价值的人,远比无效触达10万人更有价值。不管是以文会友,还是以文找商业机会,都是如此。

二、从产品定位到文章主题

文章的主题,就如产品的定位。产品定位,就是这个产品到底是做什么用的?要解决目标用户的什么问题?文章主题,就是这篇文章到底在说什么?要想表达的核心观点、中心思想是什么?想要在目标读者的脑海里留下一个什么样的烙印?古人说“文以载道”,没有“道”就难以成文,也没有必要成文。好文章不仅有好的主题,还会把主题擦得亮亮的,让读者很容易就能 Get it.

关于“主题”,经常会出现两种问题,一是主题打磨得不够,二是跑题。都是很普通,但又真的很常见的问题。先说打磨,通常情况下,主题都是来自作者的灵光一现,一下子感觉发现了真理,就想马上写出来普渡众生。但是,从创意到文章主题,还是要经过深度思考、多次打磨的。就我自己来说,一个创意放两三个星期是很常见的,期间有空时就想想,尽量使之周延、无懈可击。很多创意放着放着就扔掉了,有时候是因为懒,多数时候是觉得价值不够大,没有必要形成文章。如果能与他人讨论,也是个不错的方法,毕竟每人的思维角度不一样,可能会帮我们免于掉入线性思维、单线推论的陷阱,从而把主题打磨得更丰满。

跑题,不是说文不对题,毕竟不是学生写命题作文,自己命题自己跑题就太说不过去了。主题就是文章的重心,写作就是围绕着重心搭积木,守住重心,积木才能平衡,否则就会散架。文章的散架,就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迷失了,找不着你的主题到底是什么。有人曾经问过我,在写主题 A 的时候提到了 B,怕读者不了解 B,所以要解释一下 B,解释 B 的时候,又提到了 C……当读者读到 C 的时候,早不记得 A 是什么了。即便是写散文,不也讲究“形散而神不散”的吗?时刻记着主题在哪,守住重心,不管积木垒得多高,保持平衡。更不要为了凑字数而去刻意发散,言简意赅,没有废话,文字越紧致,主题越突出。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主题是文章的根本,是文章的灵魂,再好的写作技巧也是为主题服务的,再华美的文字也不能掩盖主题的苍白。主题要给读者以收获,让其获得新的认知,才能够真正打动他,才能有内容营销的效果。很多自媒体文章一味地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沉湎于标题党,忽视对主题的打磨,虽然能获得一时的流量,但并不能打动读者,不能获得忠实粉丝,到一定阶段就会遇到难以突破的瓶颈。

三、从画流程图到写提纲

产品经理在策划产品时,都会先画流程图,用于产品功能和流程的讨论和打磨,以免遗漏了某些重要流程,或者有流程走不通的地方。用到写文章上,流程图就相当于文章的提纲,比脑子里的创意更形象、具体,比成品的文章更简洁、易读。

很多人从小写作文就被要求写提纲,但长大了反而不愿意写了,一是觉得大致的框架已经在脑子里了,不用非要写下来;二是觉得麻烦。两个原因归结成一个字:懒!如果你曾经写文章写到一半写不下去了,或者写着写着发现主题变了,说明你需要在写文章前把提纲写好 —— 不仅是写出来,还要好好地写。多数大作家都有写提纲的习惯,何况你我末学后进呢?

写文章的四个过程:构思、提纲、写作、修改。构思和提纲基本是同步的,提纲可以让构思更高效,通过修改提纲来理清思路、打磨主题。提纲写完的时候,整个文章的骨架就已经立起来了,所谓的写作阶段,其实只是给骨架加上血肉而已。如果提纲写得好,整个写作过程就会非常顺畅,绝不会中途写不下去。到最后的修改阶段,如果有结构上的修改,在提纲上修改可比直接改文章要省事得多。提纲就是盖房子的图纸,就是开车时的地图导航,写好了提纲,文章就算完成了至少一半。

懒得写提纲,后期就得花更多的时间去弥补;花时间写提纲,后期反而省了很多事。我自己也经历过多年的“懒得写”提纲,但后来发现提纲的好处后,每篇文章都会从写提纲开始。尤其是给客户写的内容营销文章,双方基于提纲进行反复的沟通交流,沟通清楚了,再去填充文字,后期就基本不会再有大的修改。写作过程变得顺畅了,前面写提纲花的时间,很容易在后面赚回来,总体上反而会节约出更多的时间。所以说,先有“勤”,后有“懒”。

小结

写这样的文章,对我来说还是很有压力的,毕竟自己的文章写得一般般,妄谈写作很容易丢人现眼。只是看到不少朋友都在做内容营销,都希望通过写文章来扩大自己、产品或服务的影响力。多数人都没有受过专业的写作训练,虽然有不错的观点,但写出文章来却是千疮百孔,达不到预期效果。如果从产品和营销的角度,稍微注意一下,可能就会大幅提升文章质量,这就是本文的初衷。

把写文章看成做产品,写作的目的就已不仅仅是自我表达,而是在面向读者写作。面前有了读者,自然就会有营销的心态——怎样让对方准确有效地接收到我想表达的主题。有了这样的心态,就会去想办法提升,以达到目的。产品和营销,相对于写文章来说,都是跨界的知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找到做产品、做营销与写文章的相似性,就可以把一些知识借鉴过来,帮助我们写好文章。

本文为寸进社原创文章,转发请注明出处。欢迎有深度思考、独立思考精神的小伙伴,搜索寸进社关注,日有寸进,得寸进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公益活动作文300字 关于成长的作文450字 开心的一天作文450字 成长因挫折而精彩作文 今天我当家作文400字 与什么相遇作文600字 假盲人作文400字 心存感激作文600字 一件开心的事作文600字 我学会了什么作文四百字 以爱为主题的作文600字 从此改变作文600字 与春节有关的英语作文 抽打阴部作文 动物园一日游作文400字 总有属于我的春天作文 为六一做准备 作文 大爱无声作文600字 珍贵的礼物作文450字 成长中的美丽作文 一件有趣的事600字作文 今年高考安徽作文题目 以礼物为题写一篇作文 我的引路人作文600字 关于写事的作文300字 题目自拟的作文500字 我最尊敬的人作文400字 文明城市从我做起作文 关于孤独的作文800字 妈妈真辛苦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