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红军精神传千古 英烈遗风照前程——舟山革命老区讲好红色故事写好红色文章

2020-11-18 18:10:01
相关推荐

2019-04-19 20:13 |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应起印 朱彦侃 徐敏 秦艳华 胡凌霄

上世纪30年代,舟山四十四坑一带是红军活跃的地方,方山口村的徐公祠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三团成立旧址,也是永康首届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这里完好地保存着当年红三团使用枪械武器和百姓农耕的器具。

春暖花开之际,本报全媒体大型新闻行动第四组记者走进这片红土地,触摸革命精神的脉动,见证革命先辈们奋斗的历程。

徐小东:翻修道路带领村民致富

“村党支部书记就要为老百姓做事。” 红柿园村党支部书记徐小东一直用自己的行动践行这句诺言。

“要想富,先修路。”徐小东指着上溪里自然村的村道说,这条路连接方山口、金竹降革命老区,之前是一条约1米宽的泥泞山路,只能让一辆手推车勉强通过。2014年,村道开始翻修,但受到一些村民的阻挠。为此,徐小东反复去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得知村民是不舍得自己的土地后,他果断拿出自留地与村民置换。

除此之外,徐小东还积极参与运沙填水泥等工作,村民也渐渐看到了他修路的决心和让村子变好的信心。

路修好后,徐小东还带领村干部筹集资金,对已破败不堪的老祠堂进行修缮。如今,焕然一新的祠堂成了村里办公楼和老年食堂。2015年,上溪里自然村成为舟山镇首个美丽乡村“精品村”。

如今的上溪里自然村风景优美,沿着村口的小溪顺山而上,村里古朴醇厚的条石房、老四合院等古朴清新,成为休闲养生的好去处。

“接下来要带领村民致富,过上真正的好日子。我们将利用村里的红色资源,结合村里的角干麦饼、豆腐干等特产,发展红色旅游经济。”徐小东说。

徐云楼:几十年如一日宣讲红军故事

70岁的徐云楼曾是舟山镇方山口村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三团纪念馆的管理员、讲解员。“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三团的故事,讲好方山口的故事,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终身奋斗的事业。”聊起红军精神,徐云楼娓娓道来。

“当年,我的爷爷经常给红军送饭送信,后来死于牢中,为革命事业贡献了一份力量。” 徐云楼说,当年爷爷奶奶生活艰难,直到红军来了,一家人才过上好日子。从小听着红军故事长大的徐云楼,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经常给来参观的群众讲村里的红色故事。为了让故事更完整,他还专门到党史办收集资料。

2011年6月,纪念馆建成后,徐云楼就一直在这里给来访的群众讲解方山口村的红色历史以及红三团的战斗故事。为了丰富方山口村的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他还挨家挨户走访,收集了1000多件“文物”,让一个时代的红色历史和农耕文化得以完整保存。

然而,去年冬天,徐云楼意外得了中风,不得不在家静养。“我还想写红色对联,丰富纪念馆的内容,让更多人铭记那段历史。”坐在椅子上的徐云楼说。

程宝山:编纂村志深挖红军文化

舟山镇铜山村因产铜而得名,村里的文化礼堂内的陈列着红色革命史、铜矿史、村史等。对于这座展示铜山人红色精神的殿堂,70多岁的程宝山花费了大量心血。

程宝山曾是一名中学高级教师,退休后,专注于村庄的建设和发展。2015年,村里建设文化礼堂时,他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收集、整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编纂了《铜山村志》。该书共8篇49节、20多万字,详细介绍了铜山村的历史沿革、山川地理、经济文化、民风民俗、名人名士、文物遗存等。程宝山说,一直以来,红色精神深深根植于铜山村的百姓心中。

如今的铜山村成为了我市的红色旅游景点,许许多多游客来这里重温历史、瞻仰革命先烈,也为山区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村民程金台开设的书法课吸引了大批学员,至今创办了5年,共培训学员近百人。村里还先后开设了几家农家乐,满足游客需求,鼓了村民腰包。

“《村志》用文字记录村里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的传承是村庄发展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程宝山说,铜山是个革命老区,红色精神代代相传,要做好继承弘扬篇章,助推家乡发展。

□历史航标

金华首个苏维埃政权

方山口村的徐公祠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三团成立旧址,1930年5月,中共永康中心县委在此建立苏维埃政权,这也是金华地区首个苏维埃政权。

1930年7月,根据浙南特委决定,中共永康中心县委将永康、缙云、仙居的游击队集中在徐公祠进行整编,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三团(简称“红三团”),下辖三个大队和一个独立中队。全团鼎盛时兵力达1600余人,有各式枪支900多支,土炮4门,手提机枪4挺。

“红三团”以永康为中心,活动遍及缙云、仙居、东阳等地,先后进行了数十次战斗,缴获国民党军枪支60余支和大批弹药,开辟和巩固了红军游击根据地。

值得一提的是,1930年8月23日,“红三团”投入两个大队、一个独立中队,利用晚上突击占领铜山岭的三个制高点,黎明前发动强攻,击溃敌县保安团、古山保卫团以及县城六里保卫团的围攻。

1930年9月,“红三团”强攻缙云壶镇,国民党当局事先获得情报,且仙居红军受敌拦截未能按计划配合作战,“红三团”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伤亡惨重,被迫撤回方山口,部队受到很大损失。国民党当局开展大规模的“清剿”,“红三团”大部分人员失散,余部分散隐蔽活动,在永康、缙云边界山区继续坚持战斗。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一纵队来到永康,“红三团”余部与之会合,投入新的革命洪流。

“红三团”虽然失败了,但作为列入中央军委正式序列的全国14支红军之一,在战略上牵制了国民党对中央根据地的围剿,在永、缙、仙等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为以后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编辑 蒋立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中考满分作文600字 关于诚信的作文 初中英语作文 这样的人让我敬佩作文 我的暑假生活作文 一年级作文 难忘的小学生活作文 努力奋斗的作文 写风景的作文 写老师的作文 八年级上册英语作文 中考作文题目 长城作文 关于春节的作文500字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我敬佩的一个人作文400字 六年级上册作文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作文 我的奇思妙想作文 描写雪景的作文 过新年的作文 我的朋友作文600字 写事作文300字 打屁股的作文 父爱作文 初中作文600字 家乡风俗的作文 劳动最光荣作文 作文纸条 暑假趣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