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学生作业多如山 无暇阅读!语文能力自评能否走出低效困境?

2020-11-18 23:20:01
相关推荐

一直以来,我们无不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但对于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具体能力,含混不清,非常粗暴而又笼统的以“听”、“说”、“读”、“写”四种子能力自说自话,对中学语文实际教学以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毫无用处。

01

一、现实困境:培养学生什么具体的“语文能力”?

(一)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

为了解农村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水平,我们调查湘赣边界3所农村中学学生320人。我们不光进行了调查问卷,还深入学生进行口头或书面的沟通交流,形成《关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意见与建议》的文字材料。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大致勾勒出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情况以及教学现状。

调查结果如下:

1.学生“想读书”,不懂如何“读好书”?

学习有兴趣,仅想想而已。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百分比来看,绝大部分(69.4%)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浓厚的,他们求知欲旺盛,荒芜的心田渴求知识的润泽。特别是女生(80.9%)比男生(62.5%)更感兴趣。

如此有兴趣,语文能力应不差,可事实却相反,兴趣是表象。“想读”,但“读不好”。从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来看,我们可以得出学生“想读”但“读不好”的矛盾。由于语文老师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平时课堂,只有31%的学生有“向师性”,能专心听课。

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时,59%的学生没有进入角色,以游戏心态学语文,对语文学习无所谓。反映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只管教、不管学”的问题。

2.学生属于“精神贵族”,“光说不练假把式”!

4G时代,网络遍布,信息共享。不能用老眼光看待农村初中学生,他们所接受的信息不比老师少。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学习理念先进;动不动呼喊快乐学习,强调学习兴趣;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极度排斥“教条老师”乏味说教。他们知道自己有问题学不好,也想努力尝试改变,只因基础太差、自制力弱,回天乏术。

尽管对语文教材、考评等认识超50%近80%;但他们的语文学习现状堪忧。

在自主学习方面,69.1%的学生从来没有利用工具书动手查过资料,78.7%的学生从没花时间读过名著,写作练笔更不用说,仅26.5%的学生有此习惯。他们是活脱脱的“精神贵族”,“头仰蓝天”,“脚离大地”,是“光说不练假把式”的活典型。

3.老师是“船”,只说“过河不摆渡”。

调查结果显示,53.4%的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表达语言实践的机会多。说明教师上课是符合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求的。理念先进,为何还有69%的学生没有认真听课?为何小组合作学习时,有59%的学生表现不积极?

结合实地观察,语文教师仅完成课本内容,把课本内容当作教学内容,没作课程资源的开发、拓展、迁移。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少,很少有老师能“因班制宜”、“以学定教”,教师受缚于课本、教参。在考评压力下,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课堂上匆促贩卖陈述性知识,缺乏耐心的教学观察,缺少细致的教学反思,没有程序性知识的介入,没有具体的方法指导。

教师这艘“船”,只说过河不摆渡。

(二)造成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

1.学习习惯差,“情商萎缩”

农村初中地处偏僻,由于人事财力、“留守儿童”、金钱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学校管理不规范,家庭教育不得当,69.1%的学生学习习惯差,“情商萎缩”。

另外,农村初中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从小就缺少亲情的呵护,课余时间没人管。在“蜜罐里泡大”的他们,缺乏自我改变的情商观,极易形成“我不聪明学不好”的心理暗示。

2.作业多如山,无暇阅读

“语文学习见效慢,不如数理化成绩来得快”、“学了等于没学”等观念影响恶劣。

在农村初中,语文学科几乎边缘,语文教师成了“靠边站”的尴尬人物,空闲时间,对学生谈阅读是一件奢侈的事。他们忙着做数理化等来分快的作业,无暇阅读。

3.教师素养低,无力托起“语文教学之重”

本次调查涉及12位语文教师,第一学历是本科的4人(33.3%),其余高中1人,中专3人,大专4人;专业教师7人(58.3%),其它跨学科转岗或临时担任。高级职称1人,中级5人,初级6人;38岁以上6人(最高54岁),30岁以下6人。

农村初中教师结构失衡,教师自我提升动力不足。很多教师职称没戏、升迁无望,远离阅读,厌倦教学,上课只是为了教语文课本而教语文,课堂无法展现语文的诗性美、人文美;学生学的乏味,教师教的乏力。

(三)培养学生什么具体的“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的内涵是什么,由哪些具体的子能力构成?

关于“语文能力”,我们的认识还停留在宽泛的“听”、“说”、“读”、“写”四种笼统的基本的传统语文能力上。该“四项子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限,不利于教师展开教学,更不利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通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后发现,关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方面的论文很多,大都认同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多是从培养学习能力的方法策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手段、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建设合理的评价机制等角度来阐述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至于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语文能力?

很少有人论及,有余应源先生从语文能力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概念(《关于语文能力系统的思考》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2005.9),提出语文能力是由多种因子构成的一个庞大的能力系统,且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我们在余应源先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设置适合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具体的能力要求,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结合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际以及初中语文教材内容,我们将课标要求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行分割,使之符合具体的文体以及文本类型,便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为语文学习能力测评提供方便,另外增加“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以及“朗读能力”。

如下表:

02

二、理论引导:皮连生的“智育理论”与“语文能力”

皮连生的新智育理论体系由三个分理论构成,它们是智育目标论、知识分类学习论和知识分类教学论。在关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研究中,我们主要综合运用这三种理论。

智育目标涉及教育学和心理学中的三个基本概念,即知识、技能和智力。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个体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类。

在本文,我们根据语文知识的文体特点与类型进行分类,在设置具体语文能力的基础上,细化各个能力所达成的目标知识,主要采用程序性知识中的策略性知识来表述,强调学生对内调控的能力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也即我们通俗意义上所说的具备某种活动的能力。

结合语文学习的特点,我们也并不摒弃陈述性知识,只是合理运用知识分类学习论与知识分类教学论,让教师辅助一定的陈述性知识,使学生熟练掌握、理解、运用语文陈述性知识,最终达成某项具体的语文能力。

学生智育目标的达成,与知识分类学习论和知识分类教学论密不可分。因为教是为了帮助学,教学论必须扎根学习论的土壤中。

我们需要明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尽可能采用“以学定教”的手段,具体的精准的指导学生语文自主学习,强调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类型安排合适的教学步骤与选择相应的方法和技术。

以知识分类教学论,引导学生的能力目标学习,并最终达成学生的智育目标,也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03

三、细化目标:根据“课标”、教材内容细化能力目标

结合农村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及语文教学实际,根据“知识分类学习论”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我们设置微观的可操作可控制的语文学习能力目标,用策略性知识表述,使之成为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目标导向,嫁接语文学习与教学评价,最终达成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识字与写字能力:

1.正确、熟练运用汉语拼音。

2.能熟练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独立识字。

3.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能规范、工整的书写汉字。

(二)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

1.借助课文注释或工具书解决日常问题。

2.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利用摘抄等方法收藏图书资料。

3.利用图书馆、网络(百度、谷歌等)搜索需要的资料。

4.合理运用微信等新媒体(新技术)搜集学习资料。

(三)朗读能力:

1.声。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自然。

2.韵。节奏正确,韵律明显,感情丰富,声情并茂。

3.调。轻重缓急、升降长短、停顿合理,抑扬顿挫。

(四)阅读能力:

1.记叙文阅读:

(1)概括: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内容。

(2)理解:结合语境,透过语言表象去揣摩、领悟深意。

(3)表达: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

(4)赏析:品味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情,理解重要词句的意义和作用。

(5)个性:在阅读中进行探索和创造,提出自己独特的发现与见解、思考与质疑。

2.议论文阅读:

(1)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一看标题是论点还是论题;二看开头,是否能统摄全文;三看结尾,找总结性的句子;四看段首语句,相加分论点。

(2)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明白论据的作用:先要明确论据,其次联系上下文具体分析作用(这是......论据,在文中论证了.....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3)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作用是证明论点,要结合具体的论证方法分析其具体作用。

(4)分析作者的论证思路(或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关键是要说清楚证明的过程,如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或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5)探究性阅读: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3.说明文阅读:

(1)根据说明内容说出说明对象以及说明对象的特征:找说明对象要先看题目,再看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对象的特征需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概括或提炼出事物的基本特征。

(2)说出文章采用的说明顺序。说明顺序有时间、空间、逻辑说明顺序。

(3)辨析说明方法及作用:先写出本句用了xxx的说明方法(常用的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列数字等),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科学准确)地说明了xxx(说明内容或说明对象所具有的特征),使读者xxxx。

(4)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注意辨析文中是怎样运用限制、概括等手段来修饰中心词语进行说明的。常见的词语如:可能、据说、大约、最、也许等。

(5)筛选并提取说明文中的重要信息:从最足以表明作者观点、最能表明说明对象特征的文段入手。

4.诗词阅读:

(1)借助工具书,了解作者、时代背景以及典故意义。

(2)了解古诗词中的倒装以及特定的意象。

(3)反复朗读,感受具体形象,体会思想感情。

(4)把握诗意,用最美语言描述最美画面感受最美意境。

(5)欣赏语言,通过语言理解艺术表现手法。

5.小说阅读:

(1)懂情节: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读人物: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分析人物形象。

(3)品语言:品味小说语言,体会表达特色。

(4)学艺术: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理解小说的主题。

(5)育人格: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6.古文阅读:

(1)背诵美:能背诵课标要求的名篇课文。

(2)会断句:能准确划分句子节奏。

(3)记字词:识记课标要求的实(虚)词,积累文言。

(4)能口译:句子一读完,就能口译大意。

(5)学表达:感受形象了解表现手法。

7.戏剧阅读:

(1)了解戏剧冲突。

(2)品味戏剧语言。

(3)体会戏剧形象。

(五)写作能力:

1.记叙文写作:

(1)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2)说真话,抒真情,适当联想和想象。

(3)文从字顺,表意准确,通顺流畅。

(4)突出中心,详略得当,条理清楚,结构合理。

(5)写人、描写都要抓住特征,重视细节描写,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6)学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记叙、描写的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议论性文字。

(7)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有创意。

2.说明文写作:

(1)明确说明对象,把握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

(2)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说明内容有条理。

(3)恰当使用说明方法,准确有效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4)说明语言要准确、严密,也可采用生动说明。

3.议论文写作:

(1)确立正确、鲜明、新颖的中心论点。

(2)选择合适的材料做论据,充分论证论点。

(3)选择论证方法,要求论证周密、讲究艺术、符合逻辑。

(4)巧妙安排结构,是总分总(总分)还是分总。

4.应用文写作:

4.1.写消息:

(1)确定新颖、醒目的标题以吸引读者眼球。

(2)合理安排结构,不能少导语、主体(可暗含背景和结语)。

(3)消息语言要准确、简明,可追求具体、生动。

4.2.写书信:

(1)注意书信格式。

(2)开头。称呼顶格,另起一行空两格写问候语。

(3)正文。内容简明,语言得体。

(4)结尾。空两格写“此致”,换一行顶格写“敬礼”(可略)。

(5)署名和日期。

4.3.写演讲稿:

(1)选择大家感兴趣而自己又熟悉的话题,有独立见解。

(2)观点鲜明,事例典型,条理清楚,逻辑严密,有说服力。

(3)遣词造句简明准确,设问发人深省,比喻生动形象,排比要富有气势;陈述事实要感人,抒发感情有感染力。

4.4.写调查报告:

(1)为什么调查:根据调查目的,把调查内容写清楚。

(2)调查结果怎么样: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用事实说话,得出明确的结论。

(3)结构。标题,一般有正题和副题(可略)。

(4)开头。简要地介绍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法。

(5)正文。写明调查结果,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6)结论。归纳问题原因,提出解决应对之策。

(7)结尾。署名(也可写在标题下方)和日期。

4.5.写学习(工作)总结:

(1)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情况。

(2)取得的主要成绩、主要经验及其原因(总结的重点)。

(3)存在的主要缺点、问题及其原因,以及克服缺点、解决问题的办法。

(4)今后努力的方向。

(六)口语交际能力:

1.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

5.讲述见闻,内容得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6.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04

四、检测评价: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目标测评

为检测“语文能力目标导向表”的适用性,我以自己所带的文竹中学八(1)班为研究对象,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与学生交流,随时改进教学策略,以学生为服务对象,采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手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对照“能力目标导向表”自主学习(教师适当的以资料辅助),大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测评结果与分析

自2014年7月准备课题申报以来,在2015年2月4日的期末考试中,八(1)班在永新县西路片8所学校25个班级中排名11,位处中游偏上。平均分82.5分。这个成绩在整个西路片8所学校中,不容乐观。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进步的一面,文竹中学地处偏僻,语文学科非常薄弱。同是文竹中学初二年级有3个班参加考试。八(1)班平均分82.5,排名11;八(2)班平均分78.5,排名19;八(3)班平均分77,排名23.相对本校评比,八(1)班占优势。

当然学生的平时表现也是有目共睹的,有老师说该班学生自信、大胆、活跃。有一女老师在上电教视频录像课《雪》时,借该班上课。在学校政教处举行的《安全知识竞赛》、《弟子规》知识竞赛中均有学生获得第一名,全班获一等奖一次,获二等奖一次。

在2015年4月15日举行的永新县西路片“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比赛中,八(1)班的王馨同学代表文竹中学参赛。另外有4人在陕西师大《学子读写》发表习作,有2人获得吉安市征文比赛一、二等奖。

成绩的取得,与对学生的平时要求和培养密不可分。

1.培训学生。先是给学生介绍语文学习需具备哪些具体的能力?接下来告诉学生具备这些能力,要通过什么途径达成,出示课题组设置好了的《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目标导向表》。

让学生对照“目标导向表”自主学习,不断调适自己的语文学习状态,以期达成语文学习能力。当然,光有这一套“目标导向表”是不够的,我们还搜集或叫学生搜集了相关的学习资料,辅助学习。

2.问题要求。课前让学生充分利用手中资料进行预习,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大意,并结合阅读实际提出自己的问题,大力提倡问题意识,没有问题即是没有学会没有学透。除了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我们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争取读出与教案教参不一样的真问题。

比如学习鲁迅的《藤野先生》,我提出了通过文中前后两部分提到的“两类人”来谈谈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深刻揭示鲁迅的心灵世界。

3.以学定教。分小组学习,学生小组学习完后,小组推荐一人展示预习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点拨、指导、评价,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当然也要求学生当堂提出疑难问题,供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

4.练笔要求。每天一篇随笔,字数不少于200字。形式自由,不拘一格,要求字体端正,卷面整洁,所思所感所见所闻秉笔直书、独抒性灵。

5.强调阅读。初二课时少,每周5节正课,一节早自习。课堂尽量精讲精练,力求实现课堂的高效。匀出时间给学生阅读。

(二)测评结论与建议

通过测评研究,我们发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能力目标导向表不可少,但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效果将会更明显,且与以下各要素息息相关。

1.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激发兴趣、个性教学密不可分

我们强调学生对照“目标导向表”自主学习,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自身个性教学,凸出美点,用“文本美”、“个性美”、“情感美”、“诗意美”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跃跃欲试”。

2.独立思考,倡导创新,让学生从教辅中解放出来

我上语文课,历来强调,语文没有固定的答案,倡导学生独立思考,不唯上、不唯书,以自己的独立思考判断为准。

比如,分析季羡林《我的童年》中“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在解读“红”、“绿”、“灰黄”时发生分歧,很多同学离不开资料书的“家境贫穷,童年生活一直十分贫苦”的专家解释。

经过我的点拨,一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说道:“作者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没有喜气洋洋的红色(儿时放鞭炮炸开的红色纸片),也没有生机勃勃的绿色(绿色代表希望),他的童年十分贫苦,没有希望与幻想,所以说呈现在眼前的只是一片无奈、悲凉(通过分析树叶的枯黄与灰黄得出)的灰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3.提升教师素质,整合课程托起语文教学美

要求教师深度备课,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利用、整合教材资源,以材料本身的美吸引学生。比如教学《列夫.托尔斯泰》确立了“分析描写眼睛的语言,学习刻画事物精神本质(性格特征)”的教学重点。

上课伊始,我并不急于进入文本,而是以余秋雨的“这就像把一块生铁烧红,然后哧的一声放进冷水里,再从冷水里抽出,又一次烧红,接着还是哧的一声.........时间不长,铁的质量却变了”(《中国文脉》)

开始,引导学生用一个字概括这段话的内容(铁——钢——读书),让学生得出刻写事物的特征需要妙用语言的认知,再分析课文相关语言,从“此”到“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争取达到“授学生以渔”的目的。

4.“开启心锁”:发展情商,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手段

“解铃还须系铃人”,语文教师需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发展学生情商,开启学生心锁。把“人”塑造好了,学习是自然而然的事。

语文教学要融入学生的生命体验,使学生的精神蓬勃发育。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有为学生未来发展的远见,不要囿于一时的成绩得失;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

当然,由于当前中学语文教材内容、考试评价等客观事实的制约,有一些语文能力,比如朗读能力、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无法测评,是我们亟需改变的现状,以期通过多元评价方式,更有力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本文对语文能力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农村初中语文学习能力的目标细则,为当前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一点参考。虽然有以上一丁点的收获,但由于研究的方法和研究思路还有待完善、改进;思考还不成熟,对很多问题的论述还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实践中将继续对这一课题的关注与探索,并力图有新的突破。

注:当年的省课题,因已离职没能及时邮寄材料送审,很遗憾没能结题。放此存档。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介绍闺蜜的作文 以六一为话题的作文 美食作文三年级 我懂得了珍惜作文450字 改变从现在开始作文 小金鱼作文500字 未来的学校作文300字 我喜欢的小猫作文300字 河豚作文 关于合唱比赛的作文 英语作文初中50词 特别的作文600字 医学生作文 英雄的作文800字高中 写爱好的英语作文 作业多的烦恼 作文 负荆请罪作文200字 以汉字为话题的作文 以雨为话题的作文 中考作文好开头好结尾 写老师讲课的作文 什么是我的责任作文 关于水帘洞的作文 关于踏青的英语作文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青春阅读作文800字 科学小实验作文200 触动心灵的故事作文 我的语文老师英语作文 作文素材一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