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大语文时代的智慧学习

2020-11-19 05:00:02
相关推荐

语文智慧教育是我最为推崇的教育,引导学生开拓、延展自己的生活领域,全方位地将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语文教学和做人(育德)结合起来,在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语文强调读、写、听、说训练,要求学生用更大的格局和眼光去看待知识,引导学生将语文的学习对象从语言拓展到文学、文化、艺术、历史、哲学等更广阔的空间,包罗万象,贯通古今。梁老师的智慧语文课,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宝藏中汲取精华,弘扬千百年来先贤智慧,教会孩子学古今先贤智慧,在人文经典里启迪智慧人生。

今天跟梁老师一起穿越唐朝,领略唐朝"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杜审言和诗名篇佳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体会诗人高超胡修辞手法和独特的用字技法。

【诗文阅读】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文学常识】

杜审言(约645年-约708年),字必简,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晋征南将军杜预的远裔,"诗圣"杜甫的祖父。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累官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被称为"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后人辑有《杜审言诗集》。

【写作背景】

晋陵即今江苏常州,唐代属江南东道毗陵郡。陆丞,作者的友人,不详其名,时在晋陵任县丞。杜审言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大约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年)前后,他到江阴县任职。此时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高兴。在江阴县任职时,杜审言与陆某是同郡邻县的僚友。他们同游唱和,可能即在其时。陆某原唱应为《早春游望》,内容已不可知。此诗是杜审言为唱和而作。

【诗词鉴赏】

首联抒发感慨,写“惊新”。说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的新奇而大惊小怪。诗人是从比较故乡中原物候来写异乡江南的新奇的,在江南仲春的新鲜风光里有着诗人怀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思乡心情。别致开篇,富有个性。

颔联“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写新春伊始的景象。在中原,新春伊始的物候是“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礼记·月令》),风已暖而水犹寒。而江南水乡春风春水都暖和而多云。所以诗人突出写江南的新春是与太阳一起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的,像曙光一样映照着满天云霞。“梅柳”是写初春正月的花木。同是梅花柳树,同属初春正月,在北方是雪里寻梅,遥看柳色,残冬未消;而江南已经梅花缤纷,柳叶翩翩,春意盎然,“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一个“渡”字,生动形象写出了梅柳过江来温情的春色特点。

颈联写春鸟、水草。“淑气”谓春天温暖气候。“黄鸟”即黄莺,又名仓庚。仲春二月“仓庚鸣”(《礼记·月令》),南北皆然,但江南的黄莺叫得更欢。西晋诗人陆机说:“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悲哉行》)“淑气催黄鸟”,便是化用陆诗,而以一个“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更加欢鸣的特点。“晴光”即谓春光。“绿蘋”是浮萍。在中原,季春三月“萍始生”(《礼记·月令》);在江南,梁代诗人江淹说:“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蘋。”(《咏美人春游》)这句说“晴光转绿蘋”,便是化用江诗,也就暗示出江南二月仲春的物候,恰同中原三月暮春,整整早了一个月。新因旧而见奇,景因情而方惊。惊新由于怀旧,思乡情切,更觉异乡新奇。

尾联点明思归和诗人伤春的本意。紧扣题意,说自己读了陆丞那格调高古的《早春游望》诗,更加唤起了想家的念头,止不住的泪水,简直要沾湿衣襟了。诗人用“忽闻”以示意外语气,巧妙地表现出陆丞的诗在无意中触到诗人心中思乡之痛,因而感伤流泪。“欲”字用得极妙,妙在它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归思”之情的深切。反之,正是因为诗人本来思乡情切,一经触发,便伤心流泪。结尾点明归思,又点出和意,诗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江南早春,历历如画,对仗工整,结构细密,字字锤炼,结构谨严缜密。

【艺术评价】

这是一首和诗,作者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江南早春天气,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所以这首和诗写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外。这首诗造语警策,韵脚分明,平仄和谐,对仗工整,已是成熟的律诗作品。

结构上,首联一个意群,颔联颈联一个意群,尾联又一个意群,并且首尾呼应、中间展开。这种行文方式是初唐律诗乃至此后的唐律中常用的格式。因此,这首诗可谓初唐时期完成近体诗体式定格的奠基之作,具有开源辟流的意义。

前人欣赏这首诗,往往偏爱首、尾二联,而略过中间二联。其实,它的构思是完整而有独创的。起结固然别致,但是如果没有中间两联独特的情景描写,整首诗就不会如此丰满、贯通而别有情趣,也不切题意。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首诗的精彩处恰在中间二联。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公益活动作文300字 关于成长的作文450字 开心的一天作文450字 成长因挫折而精彩作文 今天我当家作文400字 与什么相遇作文600字 假盲人作文400字 心存感激作文600字 一件开心的事作文600字 我学会了什么作文四百字 以爱为主题的作文600字 从此改变作文600字 与春节有关的英语作文 抽打阴部作文 动物园一日游作文400字 总有属于我的春天作文 为六一做准备 作文 大爱无声作文600字 珍贵的礼物作文450字 成长中的美丽作文 一件有趣的事600字作文 今年高考安徽作文题目 以礼物为题写一篇作文 我的引路人作文600字 关于写事的作文300字 题目自拟的作文500字 我最尊敬的人作文400字 文明城市从我做起作文 关于孤独的作文800字 妈妈真辛苦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