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清朝特殊选官制度:不看文章好不好 只看长得帅不帅

2020-11-19 06:05:01
相关推荐

俗话说“寒窗苦读”,读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特别是在古代,科举制度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够“过三关斩六级”,通过童子试、乡试、会试,最终金榜题名者少之又少。许多人穷极一生,都止步于乡试、会试的大门之前,不得其门而入。

杜甫、黄巢、蒲松龄、左宗棠、洪秀全等名人,都是一辈子没有考中进士大军中的一员。

清朝乾隆时期,朝廷为了体现“皇恩浩荡”,出台了新的科考制度:为四次(嘉庆时期改为了三次)参加乡试,均名落孙山的举人,额外提供一次考试的机会。这就是“大挑”制度。“大挑”每6年举行一次。通过“大挑”考试的举人,便可以直接当官了。一等以知县用,二等以教职用。

“大挑”考些什么内容呢?出人意料的是,“大挑”不考四书五经,不考诗词文赋,而是考察考生的相貌,“大挑一科,不试文艺,专看相貌。”那么,什么才是主考官心目中的最佳形象呢?

首先,脸必须是长方脸。其次,身材必须高大修长。最后,全身必须协调一致,不能有上长下短或上短下长的情况。

我常想,按照这种标准,被薛福成认为是苦瓜脸的胡林翼,一定不能通过“大挑”。幸好胡林翼会读书,自己考中了进士。

不得不说,一批幸运儿通过“大挑”考试,获得了当官的机会。

清朝文人钱泳的好友陈昶,便是通过“大挑”考试,获评一等,成为了一名知县,分配到浙江。在撰写文章上与曾国藩齐名的湖南文学家吴敏树,于1844年参加“大挑”考试,获评二等,受命到浏阳县任职教谕。清朝大儒郑珍也是通过“大挑”考试,出任荔波县训导。

在“大挑”考试中有不少有趣的故事。

陕西举人高照煦,参加过1880年的“大挑”考试。高照煦是1873年的举人,之后连续三次参加1874年、1877年、1880年的会试,均名落孙山,便只好退而求其次,参加了1880年的“大挑”考试。

高照煦相貌不俗,他对自己也颇有自信,满怀信心地去参加考试了。由于参加“大挑”考试的举人很多,主考官对他们进行了抽签分组。每20名举人为一组。经过考官的一番指指点点,选出一等3 人,二等9人,剩下8人被淘汰。人称“跳八仙”。

轮到高照煦出场了,他运气不好,被分到最后一组。最后一组只有13人。按照规矩,这种情况只能选一个一等出来。于是,高照煦与唯一的一等名额擦肩而过,被评了一个二等。后来,高照煦先后出任宜川县训导、郃阳县教谕、佛坪厅教谕、榆林府教授,一辈子在教育机构工作。

好在高照煦在教学管理上的确有两把刷子,一生桃李满天下,光是在光绪年间,就培育了14个举人,5个进士。

其实,比高照煦运气更坏的大有人在。

陕西朝邑举人阎敬铭,早年屡次参加会试,均乘兴而去、失望而归。无奈之下参加了“大挑”考试。阎敬铭写诗作文都不赖,可相貌很普通,甚至有点“歪瓜裂枣”。他参加这种“靠脸吃饭”的考试,毫无胜算,最终被涮下来——当然,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百无一用是书生”。阎敬铭被“大挑”淘汰后,又不能干其他事情,只能又捧起书本苦读。好在经过一番苦读,终于在1845年成功考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进入仕途。

阎敬铭此后仕途一帆风顺,历任户部主事、总管湖北前线粮台营务、湖北按察使、湖北布政使、山东盐运使、山东巡抚、户部尚书等职。1883年,任职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协办大学士。1885年,又授予东阁大学士。清朝不设置宰相一职,阎敬铭任职军机大臣和大学士者,被视为宰相。

阎敬铭在晚年还干过一件很有名的事情。当时慈禧太后打算重修清漪园。清漪园即现在所称“颐和园”,位于圆明园之西、玉泉山之东。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在抢劫烧毁圆明园的同时,也对清漪园进行了破坏。

阎敬铭坚决反对重修清漪园,这惹恼了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下令,将他革职留任。革职留任的意思是革除职务,但暂时还留在位置上,相当于现在的留职察看。

【参考资料:《清史稿》《大挑》《晚清廉吏阎敬铭》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看望老师作文 友谊给我带来了快乐作文 苏州游记作文600字 环保小卫士在行动作文500字 小猫捉老鼠作文 学会生存作文450字 大城小事作文 太阳花的作文400字 关于大自然风景的作文 歌唱比赛作文300字 勤劳的作文300字 难忘的小学同学作文 桂林的风景作文 小学三年级作文题目有哪些 母爱的一篇作文 我听见的声音作文 我的亲戚作文 放风筝500字作文 暑假的第一天作文200字 跑步作文100字 茶叶作文 动物小白兔作文 英语作文我的家规 一勤天下无难事作文 碰碰香的作文 介绍手机的英语作文 一场大雨作文200字 陈晓小作文 寒假开学第一天作文 校园秋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