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写出时代的美与精神高度——新中国70年散文创作的启示

2020-11-19 09:45:01
相关推荐

走向高峰的散文创作,需要在思想深度、文字创造性和对人的观照方面有所深入,在与时代的融合中激活写作者的创造力,激活散文自由广阔的特性,开掘散文文体新可能。

散文是非常贴近作者和读者的文体,影响着人们精神生活

中国当代文学70年,散文成就是其中重要篇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生活、书写革命和建设中涌现的新人物新典型,是散文创作的重要主题。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散文纪实性增强,在文体上表现为报告文学的发展成熟以至后来从散文中分立出去,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传诵一时的名篇。杂文也是这一时期广义散文的重要构成,《人民日报》“长短录”专栏,邓拓、吴晗、廖沫沙的《三家村札记》及邓拓的《燕山夜话》等是其中杰出代表。杨朔《雪浪花》、刘白羽《长江三日》、秦牧《社稷坛抒情》等创作,集中体现同时期小品散文创作特征。“诗化散文”被视为新中国建设初期的精神号角。可以说,这一时期时代精神及时反映在散文创作中,散文以自己的艺术方式参与当代文学的发生发展。

新时期以后,散文进一步获得发展空间,无论是题材、文体还是艺术风格都呈现新素质,在处理文学与政治、个人与社会、现实与历史的关系等方面趋于成熟。1985年前后,当小说、诗歌、戏剧出现显著变革,散文写作也逐渐开始寻求变革创新。上世纪90年代以后,“散文热”兴起:现代散文作品重刊,各类散文书系、类编、选本层出不穷;散文刊物增多,“晚报”“周末”类报纸几乎都辟有随笔、小品专栏;散文写作者增多,非职业写作给散文发展带来活力;散文一度成为读者日常生活的文化消费品。也就是在这样的变化中,散文再一次靠近大众,成为与读者阅读生活紧密联系的文体。以余秋雨《文化苦旅》为代表的“文化大散文”的出现,给散文写作带来新的可能和自信,也吸引了众多曾经游离于散文的读者。许多出自非职业散文家之手的思想文化随笔也发出自己独特声音。有深厚文化背景或学养,并且充分呈现写作者个人情怀的散文,以及以新的思想素质和表达方式介入现实、关怀生命的散文受到重视和欢迎。季羡林《清塘荷韵》、汪曾祺《蒲桥集》、张中行《负暄琐话》以及贾平凹等小说家的散文别开生面,成为文坛重要收获。

在这样的脉络中,我们可以发现,一方面,散文不同文类此消彼长,报告文学和杂文逐渐从广义散文中分离出去,在一些研究者那里成为与散文并列的文体。这种此消彼长与散文内部发展规律及精神演化有关,也与写作者、读者阅读、社会背景、文化生态等合力作用相关。文学意义与价值的产生无法和时代脱离关系,时代需要是推动文学文体变革的根本动力。另一方面,作为文学文体中非常贴近作者和读者的一种文体,或者说是非常有亲和力的文体。

越是全民写作时代,越应锤炼散文品质

文化市场的变化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生态产生重大影响,审美与市场的关系、写作与现实的关系成为新世纪以来文学面临的主要问题。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出“从史诗时代到散文时代”这一命题,形象地揭示社会从古典到现代的转换。如果说诗之于古典,那么之于现代的则是散文。这里的“散文”以及和它相对应的“诗”或者“史诗”并不是一种文体,而是一种比喻,意指文学和市场、媒介、大众等更为贴近。在这样的背景下,散文写作更需要对纷纭复杂的时代现实进行深入开掘,找寻生活洪流下的意义、精神、价值和诗意,从而呈现时代、大众与个人的肖像。史铁生《我与地坛》、张炜《融入野地》、韩少功《山南水北》等散文因此具有示范意义。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深刻变化,中国经济、科技、文化诸方面的迅速发展,个人和群体丰富多样的内心世界,这些都是中国故事产生的重要土壤,也应当是促进散文这一文体发展的力量,是散文写作的思想、精神和情感的本源,是散文创作者的重要机遇。当下,比“散文时代”这一说法更有普及度的是“全民写作”。媒介变革带来表达的变革,网络写作的兴盛是近十余年来的醒目景观。零准入门槛、海量文字产出、即时传播阅读,推动“全民写作”时代到来。散文的亲和性无疑让它成为全民写作的重要文体选择,新媒体时代散文形态成为不可漠视的存在。“全民写作”广泛的参与性和传播度为散文发展创造广博空间,这里面有提升散文创造力的无限可能。但与此同时,全民写作良莠不齐,存在碎片化、随意性甚至粗制滥造问题,这就需要理论批评加以选择和引导,在作者与读者之间建立起良性循环通道。

比究竟有多少人写作散文、散文究竟有多宽的文体疆域更重要的是,写作者是否真正理解散文要素、写作是否具备散文品质。如果散文写作缺少与现实的对话,写作者疏于和自己心灵对话,以至在散文中看不到现实的生动丰富,看不到作者的世界观和思想,那么无论文体怎样嬗变、技巧如何成熟,也难脱疲软之态。消费主义语境,散文作家更要肩负起思想使命,散文更要与读者的精神生活发生密切联系;文化取向多元,散文作家更要突破纷纭表象,发现历史、现实、社会与人生要义;技术主义流行,散文作家更要创造独特的文体形式。这是我们今天考察散文发展的几个重要维度,也是散文写作需要建立的多种对话关系所在。

在沟通时代与个人中激活散文特性,走向创作高峰

上世纪40年代,在一次学术讲座前的闲谈中,有人问朱自清什么是散文,朱自清回答说:现在这个样子就是散文。这一回答形象说出散文朴素平易和自由自在的特点。当然,这并不意味散文写作是没有难度的写作,相反,通过艺术途径达到较高境界,从而让散文深入广大读者精神生活,仍然需要散文写作者的辛勤付出。

散文写作不能画地为牢。有些研究者逐渐将散文缩小为“小品散文”或者是“美文”,换言之,散文逐渐被定义为艺术散文。就我个人理解,散文应该处于“杂文学”与“纯文学”之间,中国的文章传统仍然应该作为当代散文重要资源予以传承发展。即小品散文或美文是散文主要文类,但散文不等于小品散文和美文。在这个意义上,我赞成贾平凹提出的“大散文”主张,散文是海阔天空的领域。散文文体的边界是在变动中模糊,在模糊中清晰起来的。

散文的最高境界在于人、思想和文字融为一体。郁达夫曾经指出:五四运动“以这一种觉醒的思想为中心,更以打破了械梏之后的文字为体用,现代的散文就滋长起来了”。如果按照人、思想和文字这三个要素来衡量,由现代到当代,文学的兴衰都与这三者的构成和融合有关。走向高峰的散文创作,需要在对人的观照、思想深度和文字创造性方面都有所深入,在与时代融合中激活写作者的创造力,激活散文自由广阔的特性,开掘散文文体的新可能。

我们时代需要的散文,既能够穿透历史、呈现时代精神,也能够抒发个人胸襟、烛照心灵世界,沟通时代与个人;既可以仰望星空,也可以俯贴大地,穿行在天地之间;既是社会的人民的,也是自我的创造的;既是风声雨声读书声,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也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无论如何,散文是向真向善向美的。在风格上,散文应该丰富多彩。朱自清在《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散文》中就说过散文的“绚烂”:“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理解着人生的各面迁流漫衍日新月异……或描写,或讽刺,或委屈,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练,或流动,表现上是如此。”这样一种绚烂境界应该是当代散文写作者心之所向。当代散文创作高峰,应该是在新时代再造这种绚烂之境,同时创造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文体和风格,构建我们这个时代的美与精神高度。

相较于小说、诗歌,散文凭借自己的文体优长能更直接呈现大时代中人、思想和文字的魅力。在这个意义上,散文的兴盛直接关乎文学的整体繁荣。只有当散文写作对准时代中的人、思想和文字,校准文学与现实、文学与读者的关系,散文写作才能离文学高峰越来越近。(作者为苏州大学教授) 制图:沈亦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故乡变化的作文 学会吃苦作文 作文800高中 清明见闻作文400字 人心齐泰山移的作文 夜来香 作文 小学六年级期末作文 关于魔道祖师的作文 关于社会公德的作文 亲切的怀恋作文结尾 月光作文500字 换客活动作文 种田作文500字作文 动物童话作文200字 故宫作文的结尾 什么之间作文 好的作文题目 真人cs游戏作文 英语作文邀请信结尾 我很特别作文 关于雪的作文400字 游望花湖作文 笑着面对作文 描写人物作文 徜徉书海作文 偶然的发现作文 编童话作文200字 书山有路勤为径作文 有关白居易的作文 平凡的我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