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成渝双城志·文化同源丨重庆作家黄济人谈成都:我们“在同一种文化中生活 用同一种方

2020-11-19 12:55:01
相关推荐

06:26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摄影 邢曣月 罗惟巍 剪辑 谢丽娟

山水相连,文化相通的四川盆地,孕育出血脉相融的巴蜀儿女。重庆许多人的亲朋好友在成都,成都许多人的三姑四姨在重庆。甚至在不少人的一生中,不同的阶段,有着重要的“成都时光”或者“重庆时刻”,成就了自己独特的生命经验。

清代重庆府江津县出了一个当时就被称为“巴蜀才子”的秀才钟云舫。生于江津,长于江津,逝于江津的“联圣”钟云舫成名却在成都:他最为经典的几副楹联作品是成都创作的,其中包括中华楹联史上堪称最为经典之一的210字的长联《锦城江楼联》,以及光耀古今的1612字的“天下第一长联”《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

1960年,13岁的黄济人,随家人从南京溯江而上回到祖籍重庆江津。在江津读完中学的黄济人,随着时代的大潮,来到川南山区小县威远插队,度过一段令他难忘的青春岁月。高考恢复后,黄济人考入四川内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在大学里,他读到了很多文学作品,爱上了文学,并逐步走上了写作的道路。

1980年代,因为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让黄济人成为全国知名的作家。他曾连续两届担任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无数次从重庆到成都开会,与很多成都作家成为好朋友。1997年重庆直辖后,他则担任过重庆市作协主席。

黄济人长篇报告文学《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

13岁的黄济人,随离开部队回到重庆江津担任政协副主席的父亲,回到了他祖辈生活过的这块土地上。 从南京溯江而上来到重庆,地理样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黄济人对重庆并不感到陌生,“我父亲在南京也是讲重庆话。这是我父亲的家乡,我的根。”

此外,作为第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黄济人也见证了四川、重庆的每一个重要发展节点,近距离参与、见证了历史。可以说,不管是写作,还是从政,在黄济人的大半人生中,四川与重庆,巴蜀交织,难分彼此。

黄济人

黄济人的父亲黄剑夫,四川江津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步科毕业。抗战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1师参谋主任,参加过淞沪会战。身为原国民党将领黄剑夫儿子的黄济人,被杜聿明、黄维、沈醉等视为子侄,因而得天独厚地进入了这个特殊题材的写作。最终写出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被称为“真实人性史”的作品,出版后轰动海内外,黄济人也成为文坛瞩目的焦点。

30多年过去了,这部作品依然深有影响力。2020年4月,央视四套播出的5集纪录片《特赦1959》,曾引起极大关注。5集纪录片分别为《被俘》《顽抗》《改造》《释放》和《新生》,让观众了解从1959年开始,部分国民党高级战犯被分批特赦的历史。黄济人也因曾写过《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接受采访出现在纪录片中。

黄济人长篇报告文学《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

继《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之后,黄济人还写出《崩溃》、《哀军》、《重庆谈判》、《我不敢画出自己的眼睛》等同类历史题材作品,不少还被改编成电影。如果说“将军”题材作品是他以重庆为根据地,在历史中纵向探索,那么黄济人以三峡库区移民外迁为题材所写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命运的迁徙》,就是他在地理空间的横向,对人命运的关切。

2020年春天,73岁的黄济人,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讲述他的经历、见证重庆成都种种交融往事,语带深情。他首先回忆起,重庆直辖后,在市作协首届换届会上,“马识途先生专门来到重庆参会并表达祝贺。他说了一段话,我记忆深刻,‘行政区划可以把天空分开,把土地划割,把流水截断,但是文学不会因为行政区划而分开。’我认为这句话道出了四川和重庆两地作家不可分离的本质。我们靠同一种文化生活,用同一种方言写作。这些话,我们很多重庆作家一直铭记在心,难以忘怀。”

名家访谈

黄济人,1947年出生,重庆人。第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四川省作协副主席,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重庆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著有长篇报告文学《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长篇小说《崩溃》、《哀军》、《重庆谈判》等,主要作品收录《黄济人文集》(五卷),有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决战之后》、《重庆谈判》、《旭日惊雷》。

成渝作家友谊深厚

“周克芹生前最后时刻不忘让我帮忙还菜票钱”

封面新闻:在重庆成为直辖市之前,您曾担任过两届四川省作协副主席。跟成都的作家们来往中,肯定有难忘的记忆。对于两地往返,关于成都的朋友或者去成都的经验,有哪些难忘的回忆?请您分享一下吧。

黄济人:确实,我跟很多四川作家,尤其是成都的作家,关系非常密切。在重庆成为直辖市之前,我当过两届(十年)的四川省作协副主席,基本上每月都会到成都。

要提到难忘的回忆,我首先就想到了一个人——来自成都简阳的“农民作家”周克芹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他写出《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先在《沱江文艺》上发表。后来重庆方面的人士看到了,觉得应该在影响更大的《红岩》杂志上发表。经过周克芹本人和《红岩》责编的共同修改,这部作品在《红岩》杂志1979年2期上发表,从而在全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力。我想,《红岩》当年的那些老编辑给周克芹的很多帮助,周克芹生前也没有忘记。

1982年,这部作品获得了首届茅盾文学奖。1990年,我在重庆接到一个电话,说周克芹病危的十万火急消息。我放下电话,马上就与《红岩》的一位编辑,坐飞机到成都,赶去见他最后一面。下了飞机,我们连酒店就没去,直奔到医院。我们被告知,当时那会儿周克芹恰好是清醒的。因为他那时候已经经常处于昏迷状况了。我们到了看到,病床上的周克芹鼻子插着管子,但神志清醒,还能说话。

他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大热的天,你赶来看我,我不敢当。”然后第二段话,是“我在重庆改稿子的时候,曾经借你的司机十几块钱的菜票,请您一定帮我还一下。”这两句话他说的时候,看起来是非常清晰的。我跟他说,我一定帮你还这个菜票钱。然后他又问我这个人或者那个人情况,就不太清醒了,慢慢的他又进入了昏迷状态。我在成都住下来,当日凌晨,他就远行了。

像周克芹这样的成都作家,跟重庆的作家、编辑,建立了极其深刻的感情。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得了茅盾文学奖之后,不管是口头上还是书面表达中,我都听到或看到过周克芹对《红岩》编辑部的由衷感谢。

封面新闻:重庆直辖后,这些年,你来成都的次数多吗?

黄济人:工作上来往是少了。但是在私下,跟成都的关系并没有断。我个人还是比较经常去成都。跟成都的不少作家,都还是朋友加兄弟的关系,联络很多。

我们靠同一种文化生活,用同一种方言写作

封面新闻:关于成都,能讲述一件令你难忘的事情吗?

黄济人:要说到最难忘的,我不能不提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 当天晚上我就赶到了北川。当时的情况是,重庆市消防总队第一时间接到命令后,跟我熟识的总队长给我打了一个电话,问我要不要一起去。我没怎么犹豫就去了。作为重庆市作协主席,一名专业作家,我觉得我应该去到第一线。在那里我遇到了很多让我终身难忘的人和事情。后来,我们重庆市作协还专门组织了机关文学刊物《红岩》的作家签名义卖活动。

我们把杂志拉到解放碑,进行现场义卖。当时很多作家一起参与义卖。著名作家王蒙还被邀请从北京过来参与。买的人很多,一共卖了一万本,每本10元。我记得还有重庆的一些“棒棒”,还你2块他3块,凑够10元钱,放到箱子里,取走一本《红岩》。 这一幕让我非常感动。重庆最普通的老百姓,对四川有兄弟情。

封面新闻:仔细梳理不难发现,成渝两地的人才都是互相流通的,比如不少现居成都的作家,是重庆人。也有一些成都或者四川其他地方的作家,生活在重庆。你作为曾经在四川担任省作协副主席、重庆市作协主席的作家,有怎样的感受?

黄济人:是的。重庆与四川的分开,是行政区划意义上的,但川渝文学是分不开的。比如马识途先生虽然长期居住在成都,但他是重庆忠县人。我做四川省作协副主席的时候,他是主席,我们共事比较多,关系很好。重庆直辖后,在市作协首届换届会上,“马识途先生专门来到重庆参会并表达祝贺。

他说了一段话,我记忆深刻,‘行政区划可以把天空分开,把土地划割,把流水截断,但是文学不会因为行政区划而分开。’我认为这句话道出了四川和重庆两地作家不可分离的本质。我们靠同一种文化生活,用同一种方言写作。这些话,我们很多重庆作家一直铭记在心,难以忘怀。”

他多次到重庆来,一般会让他女儿跟我提前联系,约着大家在一起吃顿饭,聊聊天。我记得有一次,他到重庆来,写了一封要加入重庆市作协的申请书,交给我。我说,按照我的权限我可以马上批,但是我不敢,马老的申请,我觉得我还不够资格批。经过妥善商量,马老担任了重庆市作协的名誉主席,直到现在。

成都和重庆,同一个文化根脉上生长的两朵花

封面新闻:巴与蜀唇齿相依,彼此相望,并称巴蜀。成都和重庆,也是同一个文化根脉上生长的两朵花。你作为重庆江津人,在四川插过队,读过大学。就你的感受而言,这两座城市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黄济人:重庆和成都这两个地方的说话风格、饮食习惯,都有很高的相似度。虽然重庆趋于奔放,成都人偏于婉约,但却是一根藤上长的两个瓜。 我认为,两地最好的状态应该是求同存异。重庆是以移民为根基建立的城市,成都作为山川包围的平原,都有很高的汇聚包容品格,大家要善于互相包容,取长补短。

封面新闻:很在网上有很多段子。但这些都是表层的。作为一名长期居住在重庆的学者,请您帮我们讲述一下,重庆真正深厚的魅力所在。

黄济人:提到重庆,很多人都会说,那个地方出美女啊。这是跟雾多带来女孩子皮肤好,爬坡上坎带来体形状匀称。除了这些,我们还应该看到,任何一个有深厚内涵的城市,往往还是来自它的历史有关。

比如成都的三国文化,武侯祠、杜甫草堂,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城市魅力来源。对于重庆来说,抗战则是重要的一个历史阶段,当时重庆成为陪都,从全国各地来了很多文化精英,这也客观上成为重庆的文化积累的一部分。

成渝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兄弟。城市之间的发展,各有各的粗细、特色。也许一些人喜欢拿来比较,甚至还曾成为一个热搜。其实我个人看来,这种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比较,大可不必。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比如重庆的陪都文化,成都的三国文化,它没有可比性。我们期待更多的应该是城市和城市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互通有无。

封面新闻:国家现在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我们知道,经济跟文化密不可分的。您认为,除了在经济上融合,两地在文化上,或者说在文学创作方面,应该有怎样的交流或合作?

黄济人:近几十年来,重庆的发展 ,可以说是在我的视野之中。尤其是它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我都有幸近距离见证或直接参与。 第一个节点就是,我作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所参与的关于三峡工程议案的表决。第二个节点就是,重庆成为直辖市。除了人大代表这个身份,作为作家的我,也密切关注三峡百万移民。

我曾经去往移民所涉及的10个省份走访,写出《命运的迁徙》,获得了2007年“五个一工程”奖。至于跟成都或者四川文学的合作,我认为,文学的交流跟经济的合作不一样。文学交流不像经济领域的合作,不一定要有剪彩仪式,不一定体现在机构与机构之间,而主要是润物细无声式的体现在人与人之间。这种交流,很可能是看不见的,但却是坚韧而真实的。

成渝双城志·文化同源丨重庆作家黄济人谈成都:我们“在同一种文化中生活 用同一种方言写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花的作文 作文例文 采访作文 高三作文 春天来了作文二年级 作文《难忘的一天》 包饺子 作文 我的同学 作文 老师我想对你说作文400字 描写秋天景色的作文 我的爸爸作文300字 描写大海的作文 元旦节作文 感恩母亲作文 篮球比赛作文 温暖作文600字 规则作文 挨打的作文 写运动会的作文 议论文作文600字 冬至作文 考研英语作文 多彩的活动作文500字 这样的人让我什么作文 关于珍惜时间的作文 我的老师作文200字 成长中的快乐作文 坚持就是胜利作文 运动会作文400字 高考0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