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一带一路”峰会在即!经济日报刊发重磅文章:共筑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

2020-11-19 13:05:01
相关推荐

时光流淌千年,不改丝路之缘。植根古丝绸之路的沃土,传承古丝绸之路的精神,2013年,习近平主席西行哈萨克斯坦、南下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一个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的“21世纪最大的故事”,从此起笔擘画。以创新合作为笔墨、以共谋发展为气韵,它贯穿着复兴中国对变革世界的时代担当。饱含东方智慧与天下情怀的理念在波澜壮阔的实践中不断升华,散发出宏阔睿智的思想魅力,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与期许。

6年来,已有126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共建合作协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被纳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成果文件,“一带一路”的“四梁八柱”已搭建完成。站在这样的历史方位,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预示着新起点上的再出发,为共筑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谱写人类未来的壮美篇章注入更强劲而持久的动力。

(一)积跬步至千里——“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到实践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这是源自古老东方的哲思,习近平主席近年来多次将其介绍给世界。

在泰国前副总理素拉革看来,这里蕴含着中国倡议共建“一带一路”的真正含义——“为所有人带来利益,而不对任何人构成威胁”。在联合国副秘书长盖图的眼中,“一带一路”源于古丝绸之路但不限于古丝绸之路,其对所有感兴趣的国家发出了真诚邀约。

人类历史上,大国崛起必然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中国,从强盛到衰落、又以奋斗走向复兴,当此之时,“一带一路”倡议承载了引领前进方向的使命。“‘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这条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在国际社会面临格局调整、体系变革的转折关头,“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最终实现人类的和谐共生”是中国为完成这一使命设定的目标。

瞄准这样的目标,由中国起笔、横跨大洲的“一带一路”建设快速推进,日新月异,通天下、利天下的中国实践正变得更加生动而丰富。

“一带一路”推动了世界资源有效配置。截至2018年底,亚欧大陆16个国家的108个城市借由中欧班列联通,驰骋在广袤大陆的“钢铁驼队”,让琳琅满目的商品货物源源不断走进亚欧各国市场;太平洋和大西洋借由“丝带”联通,货物、人员、信息、资金在亚欧大陆两端流动,盘活了多个经济圈。“交流网络正被悄然编织在一起,更准确地说,是被重新建立起来。”英国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的评价十分中肯。

“一带一路”促进了中国经济再平衡。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大幅提升了中国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推动开放空间从沿海、沿江向内陆、沿边延伸,昔日处于对外开放“末梢”的中国中西部地区变成了开放的又一个前沿。“它是中国发展的双翼。”中国的对外开放,在与“一带一路”的深度交融中,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齐振腾飞之势,大大拓展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回旋余地。

“一带一路”给全球化带来“确定性”。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满足潜在需求,它吸引着不同类型的国家。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由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体量较小的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组成的“一带一路”大家庭,并肩合作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成为应对世界不确定性的再保险。

“一带一路”给“朋友圈”带来“获得感”。2013年至2018年,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900亿美元;被称为“世纪工程”的蒙内铁路建成通车,累计为肯尼亚创造近5万个工作岗位,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中国、马耳他、黑山合作建设的黑山莫祖拉风电站有望今年上半年投入运营,届时将帮助黑山获得更稳定的绿色电力供应……好处实实在在,以致于海外网站刊文称“透过中国,很多人看到了自己国家的光明未来”。

“牵着大漠的暖阳和温润的海风,一条丝路是心和心连起的彩虹,不同语言,共鸣出同一个心声,灿烂的眼睛让灿烂的时光变成灿烂的万花筒。我们出发了,乘着爱,追着梦。”真挚的歌声道出了“一带一路”的多姿多彩。以实践检验,以时间检验。一项项可见可感的成果,不仅繁荣了“商脉”,也滋养了“文脉”,让人与人、国与国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亲近;不仅融通了空间和距离,也联通了“中国梦”与“世界梦”,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理念转化为前进的步伐。

(二)共赢大合唱更响亮——事实让质疑失去目标

中国正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令一些国家既恐惧又着迷;中国搭台,有人心里总是难免酸溜溜的。

或出于惯性的对立思维模式,或不愿看到“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自2013年“一带一路”帷幕初启之时,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就热衷于负面解读,建设进程中的无端质疑也从未停止。

有人炮制“地缘扩张论”,妄称“一带一路”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中国谋求全球霸权创造条件。事实是,越来越多曾经对“一带一路”犹豫观望的国家开始跃跃欲试,足以证明这种论调是多么不靠谱!“一带一路”是开放合作的产物,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是跨越了不同文明、不同地域的合作共赢,不是以意识形态划界或玩零和游戏。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始终坚持平等互利原则,参与国家在主权独立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价值、利益和命运紧密联系的共同体。实践证明,中国从来没有、也不会寻求借助经济杠杆干预甚至掌控其他国家的政治走向。

有人杜撰“债务陷阱论”,诬称中国通过贷款方式让沿线国家债务水平激增,最终把债务影响政治化。如何评价“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国最有发言权。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国家因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而陷入债务危机,相反,很多国家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合作走出了“不发展的陷阱”。正像习近平主席反复强调的,“中国的钱拿着不烫手,因为中国不附加任何条件”。有些人与其戴着有色眼镜说三道四,不如跟中国一起为世界经济发展做些实事。

有人鼓吹“规则破坏论”,诬蔑中国搞新殖民主义。到底是谁破坏了规则?瑞士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的一篇报告说了公道话: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没有改变的是,许多国家仍然用所谓的“规则”来掩盖其权力野心,以使扩张合法化,加剧了跨大西洋核心国家拒绝接受全球秩序变化的倾向;中国更愿意通过“合作”和在全球主义视野下的“双赢”方式提升其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事实上,“一带一路”建设至始至终强调国际规则,并不是要否定或取代世界上已有的发展方案,而是通过提出新的可行计划,引领和促进国际关系均衡发展,目的是行稳致远。

有人抛出“环境破坏论”,编造中国甩污染包袱。中国政府秉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自倡议提出后,积极与联合国环境署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出台关于打造“绿色丝绸之路”的指导意见,扩大应对气候变化、防止荒漠化、保护生态多样性等领域的合作,明确要求所有“走出去”企业在对外投资、工程施工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底色,绿色发展理念始终体现在具体的实践中。

乌云遮不住太阳。时间证明一切,在鲜活的事实面前,曾经质疑的声音成为无的之矢。面对今天中国与沿线国家所取得的合作成就,面对今天“一带一路”建设给沿线国家所带来的巨大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一种新的姿态和眼光审视中国。“如果说‘一带一路’的最终目标是共同繁荣,那我们为什么不喜欢?”英国《每日电讯报》这样说道。

(三)从“大写意”到“工笔画”——源于历史的倡议属于未来

大道致远,海纳百川。一路走来,质疑声音只是“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的小插曲,相向而行、共谋发展显然是“一带一路”大合唱的主旋律。

经过了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阶段,共建“一带一路”正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迈进,到了考验耐力与韧劲的时候。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有着生动而形象的比喻。在去年召开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他强调,“过去几年共建‘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今后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

写意画讲求格局,支撑画作的虽然可能只有寥寥几笔,但其蕴藏的文化涵养与艺术素质却隽永深厚;工笔画尽其精微,既要工于技又能工于心,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形与神的统一。

写意不易,工笔难工。“一带一路”建设从“大写意”到“工笔画”,意味着如椽巨笔换作长锋狼毫,要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壮美蓝图上精雕细琢,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出成果。

——勾勒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线条,在项目建设、市场开拓等具体环节上下足功夫。

接则近,通则达,合则利,这是“一带一路”建设步步推进的现实经验,也是继续走深走实的必然遵循。面向未来,无论对接已有战略,还是加强互通合作,都要注意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完善小细节,严防小纰漏,更要充分认识到所在国家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二元性,重视软联通,遵循国际规则和市场原则,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追求高质量高标准,力求精致、扎实地搞好“一带一路”建设。

——在创新合作机制上着墨,不断释放市场合作新平台的积极效应。

今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这本身就是创新的亮点。目前,中国已与法国、日本、德国等国达成第三方市场合作共识,聚焦基础设施、能源、环保、金融等优势互补领域,给持续低迷的世界经济带来正能量。同时,畅通数字“丝绸之路”等工作正在推进当中,以此引领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创新型领域快速发展;产能合作、金融支撑机制等层面还需以更大的智慧消除壁垒,实现更高层级的互联互通。

——画好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一笔,努力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准航向。

在回答“一带一路”是什么时,西班牙加利西亚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胡里奥·里奥斯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是中国与世界的一种新型关系”。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国该怎样定位自己,怎么与国际社会相处?”既然诸多生动实例证明“一带一路”建设走对了方向,面对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的严峻挑战,就要坚定地走下去,借助这个平台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就要回应国际社会的核心关切,借助这个平台使新型全球治理体系的探索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新进展。

推开厚重的历史之窗,驼铃马蹄,络绎于道,接踵叩关,千年前的丝路辉煌穿越时空走来。如今,“一带一路”的坐标上,各国共商共建共享,携手为世界未来探寻方向。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只要我们相向而行,心连心,不后退,不停步,我们终能迎来路路相连、美美与共的那一天。”在从“大写意”到“工笔画”描述了清晰路线的基础上,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也必将进一步汇聚共识、明确重点,绘就中国与世界共创美好未来的新篇章。

(经济日报钟经文 见习编辑:覃皓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欢乐闹元宵作文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的妈妈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作文 心中有盏红绿灯作文 世界上最短的作文 打屁股作文小贝 有一种记忆叫温暖作文 梅花香自苦寒来 作文 父亲节怎么写作文 温暖作文450字左右 越来越好作文600字 发现作文500字左右 毕业对老师说的话作文 端午节踏青作文 四年级上册写人的作文 学雷锋做好事的作文 假如我是神笔马良作文 最美的时光作文800字 思念作文300字 舍不得离开你作文 游隐贤山庄作文 小学四年级作文我的乐园 快乐六一作文四年级 快乐六一作文五年级 高中作文议论文范文 人物描写作文100 告别过去作文600字 火把节作文600字 英语作文自我介绍50字 铭记那份美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