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一号文件”催生“甘州模式”产业带——甘州区做好乡村产业振兴大文章

2020-11-19 14:35:01
相关推荐

眼下,走进甘州区广袤的农村大地,绿树成荫,瓜果飘香,一座座“甘州模式”高标准智能日光温室拔地而起,一个个高标准养殖小区正稳步建设……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今年以来,甘州区坚持把做强富民兴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首要任务,持续扩大六大特色优势产业规模,举全区之力,整合汲取各项资源要素,制定落实了历史上含金量最高的区委一号文件和加快牛产业发展意见,激发了全区群众拆除空置房屋,建设“甘州模式”高标准智能日光温室、养殖小区和发展林果业的积极性,全区绿色蔬菜、优质肉牛“两个百亿级产业体系”和林果经济产业带正加速形成。

“甘州模式”版高标准智能日光温室遍地开花

走进大满镇什信村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基地,昔日的农村破旧房屋和空置房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正在建设中的现代化高标准智能日光温室和养殖小区。

“现在日光温室的主体都起来了,到8月底建好交付给我们,9月10日左右就可以栽西红柿苗,12月份就上市了。” 说起村里新建的日光温室,大满镇什信村8社村民姚涛打开了话匣子,“过去我们都想不通,就知道种制种,房子不住人也不愿意拆,现在想通了,隔壁的党寨镇雷寨村能把自己的空置房拆了修日光温室发家致富,凭啥我们守个破房子不发展产业。”

“两个大棚,加上政府补贴的30多万和空置房拆除补贴5万,我只需再出5万元。镇上还要请技术专家给我们培训种植技术,到了冬天就会有收益,这一次政府真正帮我们找到了一个发家致富的好出路。”姚涛算起了一笔明白账。

农村空置房和老旧房屋拆除后,如何培育特色产业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就在几个月前,在发展乡村产业振兴的道路上,大满镇什信村走过一些弯路。

姚涛是什信村由过去传统守旧的小农意识转变为积极抱团发展产业的村民之一,和他一样,在几个月前,该村老百姓在思想上进行了一场彻底的变革。

“刚开始我们也是没有吃透区委一号文件,拿出的规划设计出现了很多弊端。” 大满镇党委书记赵乾升说,经过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研把脉和主管部门的沟通衔接,在经历了短暂的阵痛后,大满镇什信村党支部很快调整方向,找到了一条集约利用土地,打破地域界限,抱团发展设施蔬菜和养殖业的新路子。

“为了消除老百姓的顾虑,该镇组织镇、村、社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宣讲区委一号文件,帮老百姓算经济账,带领农户到党寨等地观摩学习,在认识到区委一号文件的利好政策后,老百姓的积极性高了起来。”赵乾升说,以前镇村社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老百姓就是不愿意建日光温室,现在农户追着干部建大棚。什信村计划修建高标准智能日光温室300座,高标准养殖小区 2个,最终实现“一户一棚”的目标,户均助农增收2万元左右。对于没有小康住宅楼的34户村民,镇上进行了统一规划,将会打造一个种养结合,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新乡村。

和什信村一样,在大满镇平顺村记者看到,拆除空置房屋、建日光温室……该村老百姓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的热情也空前高涨。

“按照区委一号文件的补贴标准,‘甘州模式’版的新型高标准智能日光温室,建设造价23万元左右,单座补助达到16万元左右,农户只需自筹7万元左右,而单棚年产值可达20万元。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见效,当年回本。”甘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管作铁解读了区委一号文件的核心部分。

今年以来,为激发全区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的积极性,甘州区出台区委1号文件,整合财政资金1.5亿元支持全区蔬菜产业发展。新建“甘州模式”大跨度智能化日光温室示范点39个5000亩,建设连栋钢架拱棚示范点5个1500亩。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打造巴吉滩、石岗墩滩、明永滩3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戈壁农业2万亩。持续扩大供港澳、供京沪“菜篮子”规模,全区建成供港澳蔬菜基地8000亩、供京沪蔬菜16万亩,示范带动全区发展蔬菜38万亩以上,产值达20亿元以上。建成以党寨、上秦、梁家墩、长安等乡镇为主的优质设施蔬菜生产区,以乌江镇谢家湾村、元丰村为核心的有机供港澳蔬菜生产区,以明永镇为核心的优质高原夏菜生产区,建成万亩蔬菜乡镇7个、千亩蔬菜村25个,形成了以“城郊乡镇为主、中部交通干道沿线乡镇为辅、沿山冷凉乡镇为补充”的蔬菜产业集群,呈现出日光温室、钢架大棚、露地生产三种模式并行,反季节蔬菜、高原夏菜、加工蔬菜三大优势蔬菜并进的优势产业发展新格局。同时,全区累计建成省级以上蔬菜标准园和蔬菜标准化生产小区52个,“三品一标”蔬菜面积达25万亩,认证绿色、无公害蔬菜产品共91个。

打造全产业链让牛产业“牛”起来

近日,甘州区甘浚镇高家庄村养殖小区项目建设现场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该镇统一规划打造的养殖小区正有序推进。

“养殖小区建成后不仅可以实现人畜分离,环保又干净。统一规划的养殖基地还能最大程度的集约土地,降低养殖成本,最终达到帮助群众致富增收的目的。”站在项目建设现场,甘浚镇高家庄村党支部副书记贾忠明向记者介绍了项目情况,根据农户的需求,镇上设计了600㎡、450㎡、300㎡的大、中、小三种户型,养殖小区建成后可入住186户养殖户。

“养殖小区的修建给我们全村带来了发展牛产业的好出路,尤其是给想发展养殖又没有地方发展的农户带来了创业致富的好机会。” 贾忠明说。

和甘浚镇一样,靖安乡也紧紧抓住了今年区委一号文件和加快牛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充分利用北部荒滩优越的地理优势,实施整乡集中养殖,集中该镇4个村畜牧养殖户,以“人畜分离、集中饲养、分户管理”的形式,高起点、高标准集中建设牛、羊圈舍,促进全乡畜牧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进一步稳定群众畜牧养殖收入。至目前,该乡已完成土地平整、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栽植新疆杨3000株,计划修建高标准养殖圈舍218栋,已开工建设156栋,修建完成123栋,入住养殖户91户。

为全力支持牛产业发展,甘州区立足“提档升级肉牛业、做大做优奶产业”的发展思路,聚焦基地建设、结构优化、龙头培育、品牌创建、市场拓展和机制创新,全面推进百亿级牛产业体系建设进程,围绕区委1号文件和《关于进一步加快牛产业发展的意见》扶持政策落实,引导农户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生态化的规模养殖场、小区。

至目前,全区落实养殖小区17个,总投资8500万元,可入驻农户1194户,饲养肉牛1.2万头。备案肉牛规模养殖场7个,计划总投资2.2亿元,建成后可新增肉牛5.6万头。重点实施沙井镇3万头肉牛智慧牧场、德联牧业万头奶牛养殖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祁连牧歌开展牛肉熟食精深加工和骨、血、皮毛等副产品开发,全面构建饲草种植、品种改良、规模养殖、精深加工、品牌营销为一体的牛产业全产业链体系,推动牛产业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链条化、园区化发展,今年全区奶肉牛总量预计可达45万头。

大力发展林果业 实现 “三效合一”

8月是瓜果飘香的季节,也是充满希望的季节。“等这400亩地的‘香妃海棠’挂果了,到屋兰古镇的游客可以直接到果园里区采摘体验,农户的收入一定会翻倍。”碱滩镇古城村党支部书记王荣坐在树荫下盘算着。

碱滩镇作为227线乡村振兴示范带的乡镇之一,不仅交通便利,还有着丰富的林果产业基础和屋兰古镇文化旅游综合大景区,发展林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今年以来,该镇以旅游大通道建设为契机,及早谋划,科学规划,在旅游大通道沿线50米范围内栽植以珍珠油杏、红梨为主的特色杂果3544亩,完成绿色通道建设20公里。同时,利用景区周边闲置荒地打造以“香妃海棠”为主的海棠花谷400亩,在石岗墩南滩集中连片栽植新疆薄皮核桃950亩。截止目前,该镇累计建设特色林果基地面积达2.7万亩。

今年,甘州区加快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因地制宜打造交通主干道、旅游大通道、黑河沿岸特色林果产业带,着力推进旅游大通道两侧各200米、安阳和花寨2万亩、靖安6600亩特色林果基地等项目,着力打造黑河流域、旅游大通道特色林果产业带和沿山冷凉区特色林果产业片区。目前,全区发展特色林果2.4万亩,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效合一”。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寻物启事英语作文 难忘的时刻作文 滑雪作文300字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文 番茄炒鸡蛋作文 过年习俗的作文 坚强作文600字 我爱冬季 作文 元宵节的英语作文 学包饺子作文 改变作文800字 端午节 作文600字 高考满分作文酒 三年级元宵节作文 优秀作文素材大全 三年级下册同步作文 春节作文六百字 特别的礼物作文 包水饺作文 关于习俗的作文 数学作文300字 满分作文摘抄 作文开头结尾优美段落 奋斗作文600字 感恩的作文600字 春节烟花作文 月亮作文500字 心得体会作文500字 春节作文三百字 英语作文六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