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阳信做好“牛”文章 脱贫致富奔小康

2020-11-19 16:35:01
相关推荐

6月28日,滨州市阳信县温店镇省扶贫重点村大营村的脱贫享受政策贫困户马某某高高兴兴地从银行支出了上个月工资3600元。

据了解,今年32岁的马某某,因为有家人患了大病,又缺乏劳动力,导致家庭贫困。就在马某某一家陷入困境,一筹莫展之际,在县镇扶贫办的帮助下,马某某顺利来到该县的扶贫协作就业基地、当地的肉牛企业——山东借箭牛业发展有限公司务工。同时,马某某的2位家人还在村里得到了打扫牛舍,清理牛粪的保洁公益性岗位,每月增加了1800元的收入。此外,温店镇肉牛养殖扶贫项目和温店镇借箭牛业发展有限公司扶贫资金注资分红项目都给予马某某一家扶贫项目收益分配,仅2019年就“分红”近万元。马某某一家还能从借箭牛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富民生产贷项目中每年收益1600元。再加上低保金等各项政府政策性补贴,每年又有2万元左右的收入。有了固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马某某看病钱有了着落,一家的经济困境得到了明显改变,全家人对早日奔上小康生活的精神头更足了,自信心更强了。

马某某一家之所以能够脱贫,而且对生活有了盼头,是因为国家有了扶贫好政策,以及阳信县有了扶贫好产业——肉牛产业。

肉牛产业是阳信县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和脱贫攻坚的特色产业。作为全国畜牧百强县、全国农业标准化肉牛示范县、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县,阳信县聚力做优600亿级绿色肉牛产业集群,举全县之力打造中国第一‘牛’县。今年4月16日,成功通过以肉牛发展为核心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评审公示。作为全市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县区之一,聚力写好产业振兴与精准扶贫结合文章,创新实施“土地流转、订单种植、企业务工、合同养殖、牛肉托管、合作养殖”六大产业扶贫模式,荣获农业部畜牧业司“中国畜牧产业扶贫优秀模式”。

一是订单种植脱贫模式。引导实施“粮改饲”肉牛企业与贫困村签订《青贮专用玉米订单种植回收协议》,亩均增收300元,全县25家养殖企业合同收贮5.8万亩,增收1740万元。由养牛企业兑付种植补助,帮助贫困户脱贫,累计发放补助资金174万元,带动940名贫困人口。二是企业务工脱贫模式。积极协调规模以上养殖企业优先吸纳贫困户到养殖场或屠宰场打工,实现“收入固定,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带动贫困人口726户,1235人,年收入15000元以上。三是合同养殖脱贫模式。采取“赊小收大、赊瘦收肥、赊母收犊”的模式,引导肉牛企业将犊牛、肉牛、母牛赊销给贫困户,签订回收协议,实现养殖脱贫,共有165户贫困户签订了赊养协议,每户每头牛年可增收3000元。四是买牛托管脱贫模式。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企业担保和政府支持货款、贷款贴息等方式获得买牛资金,由企业代养牛,利润分成,共为贫困户代养肉牛1056头,收益贫困人口352人。五是合作养牛脱贫模式。成立肉牛养殖合作社,与肉牛龙头企业签订养殖回收协议,由合作社统一种植青贮玉米、统一购牛、统一防疫、统一销售,实现贫困户增收脱贫。广富、借箭、亿利源等多家龙头畜产品公司相继开展了合作养牛方式,发展社员300余户。六是土地流转脱贫模式。贫困户将土地流转给肉牛龙头企业发展“粮改饲”养牛,农户通过土地出让金增收实现脱贫,带动全县“粮改饲”收贮8万亩。

该县立足实现村集体与群众双增收、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创新打造“牛县优品”电商平台,开设镇店10个、村店854个、户店135个,精选牛羊肉制品、鸭梨、古典家具等152款特色产品上线销售。肉牛产业带动贫困群众726户、1235人实现就业,户均年收入达1.5万元以上,2018年底省定重点贫困村全部达到脱贫标准,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实现稳定脱贫,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阳信县用足用好中国第一“牛”县特色优势,通过产业扶贫带动全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同时,作为“中国第一牛县”阳信县架起与内蒙古科右中旗、青海祁连县异地扶贫协作友谊桥梁,一头小小肉牛,带动三地发展,让扶贫协作、民族团结事业迈向了更广阔领域。

阳信县按照“吃生态饭、做牛文章、念文旅经”工作思路,立足阳信县先进屠宰加工技术、广阔销售市场,结合科右中旗天然牧场丰富、繁殖母牛存栏量大、肉牛养殖成本低等优势,重点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户”发展模式,探索实施“饲料基地、技术指导、务工就业、托管养牛、集体经济、订单合作”六种产业扶贫思路,从阳信优选亿利源、鸿安两家国内肉牛行业领先企业入驻科右中旗,把一家一户的传统散养繁殖母牛方式,变为养殖合作社或嘎查集体经济托管养殖,带动广大农牧民通过“粮改饲”玉米种植、肉牛养殖实现增收脱贫。根据科右中旗地域南北狭长320公里、处于不同三个积温带等生产实际,提出中、南部开展“禁牧舍饲”及北部“轮牧补饲”的养殖方式。示范引导广大繁殖母牛养殖场、户加快品种改良步伐,推行奶牛补贴保险+犊牛商业保险模式,从而保证建档立卡贫困户政府补贴母牛繁殖增收,提高牛肉品质,增加肉牛养殖效益。

2020年,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但是阳信县帮扶内蒙古科右中旗肉牛产业项目在稳步推进。5月1日,科右中旗鸿安现代肉牛交易中心大庙牛市开市,截止目前顺利运营,累计完成牛交易量5300多头,羊交易量9000多只,实现交易总额6000余万元。交易市场通过优质的配套服务和优惠政策,免场地费、免交易费,公司拿出专项资金,6月1日开始对羊交易农牧户、商贩进行买卖双方各5元/只补贴,提高科右中旗农牧民养殖和交易热情,进一步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有效促进科右中旗地方经济发展。由阳信县肉牛企业投资建设的东达百利舸扶贫产业园肉牛养殖基地,鸿安公司养殖育肥牛1560头,亿利源公司存栏800头,托管嘎查集体经济1100头,已经完成新建牛舍7栋,可饲养肉牛1200头,实现年内出栏育肥牛5000头目标。

好事连连。科右中旗肉牛屠宰加工及冷链物流项目由阳信县华阳集团、华胜公司共同承建,该项目计划投资1.8亿元,年屠宰肉牛10万头,今年建设主要土建工程,明年完成安装设备及配套工程实现达产。另在百利舸扶贫产业园旗政府配套落实5000头肉牛养殖基地。

牛县牛企联内蒙,阳信县与内蒙古科右中旗异地扶贫协作事业不断走向纵深。通过建设牲畜交易市场、数字化牧场、肉牛冷链深加工等项目,带动科右中旗20个嘎查集体经济、200家合作社和1万余养殖户发展肉牛养殖,全旗肉牛存栏量由23万头提高至26.5万头,同比增加15%,肉牛良种改良率达50%以上。加强对科右中旗产业带头人队伍建设,确保每个有贫困户的嘎查村至少配置1-3名产业指导员,实现了产业指导员对贫困户的全覆盖。2019年4月,科右中旗顺利取得脱贫摘帽,1.7万名贫困人口通过产业精准施策实现脱贫。

“中国第一牛县”阳信县在内蒙古科右中旗异地扶贫工作如火如荼。同样,阳信县充分发挥特色产业优势,立足“千牛万羊进山东”,在青海省祁连县异地扶贫工作也做得顺风顺水,为当地群众奔赴小康贡献了阳信“牛力量”。

2020年4月5日,院线电影《牛王》开机仪式在阳信县举行,并在阳信借箭牛业实地拍摄。《牛王》以脱贫攻坚为主题,取材于“千牛万羊进山东”的阳信实践,深情诠释“魅力牛县、爱洒祁连”的援青精神。

阳信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精神 县委、县政府多次前往祁连县考察对接,按照“一人一头牛、脱贫不用愁”的基本原则,组织借箭、福安等肉牛屠宰加工企业与当地达成藏牦牛、藏系羊等活畜收购意向,通过加价收购贫困户牦牛藏羊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实现青海祁连“海北牦牛”“海北藏羊”等优质畜牧资源与山东阳信畜产品养殖加工产业优势互补共赢。

截至目前,累计收购青海省藏系羊65万余只、藏牦牛2200余头,销售收入达4亿元,带动鲁青两地农牧民增收5000余万元,有效解决青海省藏牦牛、藏系羊销路不畅的问题,为当地牧民脱贫奔小康实现了增收途径,为祁连县2018年4月成功脱贫摘帽贡献了阳信“牛力量”。

“中国第一牛县”阳信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战,充分发挥肉牛产业资源优势,逐步放大了一头牛扶贫的“辐射效应”,一“牛”带“三”地,推进了阳信、科右中旗、祁连三地资源优势共享、产业共建、经贸互通,实现了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使扶贫(协作)事业迈向了更广阔领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美食制作作文 进步的作文 最美风景作文 一什么的作文 我是什么作文 语文作文开头 光明作文 作文好的结尾 漫画作文的漫画 记叙作文600字 梦想作文600 英语高中作文范文 老师作文500 70字作文 尝试的作文 妈妈作文500字 推荐作文题目 回忆童年作文 关于梦想作文 湿地公园作文 包子作文 作文幸福600字 抗日作文 田野的作文 收藏 作文 家乡600字作文 大理作文 作文思路 苦难作文 真有趣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