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豆瓣7.5《简爱》:浅析简爱成长经历折射出的三个人生启示

2020-11-19 17:50:01
相关推荐

我很喜欢看书,小时候家里的书有限,基本上是国内的书,关于国外文学我是上了大学才慢慢接触,而《简爱》是我早期接触的国外文学作品之一。当时这本书给十八岁迷茫的我不小的震撼,好像给我的世界打开了一道门。

如今重温这部经典,我仿佛回到了那年青春,在这部经典文学作品中重温青春的路,读出了不一样的成长之路。

《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她的这部《简爱》影响了千千万万女性的命运,这部小说更是被称为女性的圣经,道出了女性的成长之路。

接下来我将从原生家庭、人生方向与爱情婚姻三个方面讲述简爱的成长之路中折射出的三个人生启示。

启示一:关于原生家庭---------与原生家庭和解,不仅是放过他人,更是放过自

都说幸福的家庭大致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自有各自的不幸。对小简爱来说父母双亡原本就已经给弱小的她沉重打击,被舅舅收养的她靠着舅舅的温情活着。不幸的是舅舅早逝,舅妈并没有遵从舅舅的心愿好好待她,自从舅舅离世,小小的简爱便在舅妈的冷落,表哥表姐妹们的欺凌下长大。

从小寄人篱下,受到排挤、欺凌、冷落、惩罚的小简爱,从小心里便对舅妈和这个家庭的人充满了恨意。在那个家里,她不是主人,也不是仆人,而是被女仆称为“吃白饭的外人”,那个家里除了女仆贝茜对她有点怜悯之外,其余人都是对她不好。

所以当简爱离开舅舅家,要被送到学校的时候,她对舅妈说出了自己内心仇恨的话语:

“我很高兴你不是我亲人。我这辈子不会再喊你一声舅妈。我长大以后永远不会来看你。如果有人问,我喜不喜欢你,你对我怎么样,我要说,我一想起你就恶心的不行,你对我残忍得不行。”

当简爱冲舅妈说出这番话后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意,那种快意是爆发式的,充满了诱惑,但是也容易让人在仇恨中迷失。

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我国民国才女萧红从小母亲去世,父亲脾气暴躁,因为原生家庭的伤害萧红变得孤僻、敏感,虽然世人对她的才华追捧,但是她最终还是因为原生家庭的阴影未能走出爱情的悲哀,最后独自在医院中死去。

萧红的童年是不幸的,她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却什么也逃不出原生家庭的痛,导致悲剧的一生。

简爱的童年同样也是不幸的,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受尽委屈,但是简爱不同于萧红,她没有被不幸的童年击垮,而是和原生家庭和解了,后来在里德舅妈临别之际,她选择了原谅。

从憎恨到宽容,这中间的成长得益于简爱在伍洛德学校遇到的两位人谭波尔小姐和海伦给她带来的积极影响。

谭波尔小姐对简爱的信任和帮助解除了她在学校被校长指控为说谎者的负担,给了她群体的归属感。

而海伦以自己宽厚的心安慰简爱:

“我觉得人生苦短,时间用于滋养自己的仇恨,记住别人的过错,实在是太浪费了。”“海伦就像一盏崇高的圣灯,一步步引导着她走出异教精神的迷津,指引她走向人类光明圣洁的精神家园”。

海伦和谭波尔小姐给予简爱的不仅仅是普通的师生以及朋友之间的爱,还有她渴求已久的亲人之爱,正是在这种爱的温暖下以及精神的引领,简爱有了较为温和的思想,有了自己的信仰,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感情,可以说自我珍重和宽容克制是她这一时期最大的收获。

所以最后在里德舅妈病重之时,简爱“怨恨的火焰已经熄灭”,抛开了过去那种强烈的憎恶,不辞辛苦地照顾她,以平静、宽恕的态度对待她,并且努力想与之和好。简爱完成了与原生家庭的和解,她宽恕了里德舅妈,同时与那个弱小的自己和解,获得了更广阔的天地。

很多人面对原生家庭的痛,只会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像作家萧红那样无法有勇气摆脱原生家庭的痛,最后拥有一个悲剧的人生;也有些勇敢的人,像简爱那样,选择放下与原谅,与原生家庭的痛和解,最后获得更广阔的天地。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简爱也是如此,但是原生家庭的痛不应该伴随我们一生,所以在简爱从弱小的憎恨成长为强大的宽容,与原生家庭的痛和解,不仅仅是放过别人,更是和那个受伤的弱小的自我和解。

正如张德芬老师说的那样:“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终究到底,与原生家庭的痛和解不过是一场自我的博弈,无疑简爱她赢了,这是简爱成长经历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

启示二:关于人生选择-----------不断寻找更广阔的天地,相信人生有更多的可能

随着谭波尔小姐的远嫁,简爱发现这个世界不止伍洛德学校,这个时候的她已经在伍洛德学校待了八年,当了六年的学生与两年的老师,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的生活让她突然发现自己的世界只剩下伍洛德学校了,她渴望更广阔的天地。

“现在我终于想起真实的世界世广阔的,外面有一片丰富多彩的田野,充满着希望和恐惧,悸动和兴奋,等待着那些勇敢走出去、冒着危险寻找生活真谛的人。”

“我和外界不同音讯、学校的规矩、学校的职责、学校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学校里众人的声音、面孔、言语、衣着和好恶,这些都是我所了解的生活。现在我觉得不够。我只用一个下午便厌倦了八年墨守成规的日子。”

这个时候的简爱,渴望外面的世界,渴望去追寻更广阔的天地,她野心勃勃,对未来充满了朝气与希望,像极了刚刚毕业想要更广阔天地施展身手的我们,青春的野心与好奇吸引着简爱去追寻更广阔的天地,于是她等报纸寻找新的工作。

后来她在桑菲尔德府找到了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新的环境、新的工作,刚开始给简爱一些新鲜感,但是后来她发现庄园的生活不是她想象那样可以结交很多人,可以见很多的世面,生活很平静,她开始蠢蠢欲动。

所以她说:

“安稳舒适的生活确实可贵,但是我已经不再欣赏。我宁愿在生活的暴风雨中颠沛流离,尝尽人间的艰辛和痛苦之后,再来渴望我如今身处其中又十分不满的安宁。”

说实话,我很欣赏简爱这样的生活态度,她不满现状的安逸,而是选择更广阔的天地。她身上有一种年轻的朝气,让人觉得迷人,尤其是如今渐渐被生活磨去了棱角简爱身上这份开拓的精神让人读来更觉得珍贵。

我们人生会遇到很多选择,其实一定程度上选择大于努力,因为努力比较简单。努力只是线性地堆积时间——方向和效率并不是主要考虑的问题。找本习题集,照着做就是了;找本单词书,照着背就是了。好多年以后我才意识到:我从前认为的,看似困难的高考、GRE、LeetCode这些,其实只要资质够、沉下心,还是比较容易的,真正难的东西是选择,是判断时机,是理解社会,是找到机会。

而选择是困难的,它需要一个人的经验、见识、可利用资源、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去分析判断。

而年轻时候的选择更为重要 ,如果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年轻时候的每个选择,都是树枝的根部,直接决定未来的长势。但年龄大了之后的选择,只能是细枝末节,重要性相对会小一些。所以中年人的压力普遍比青年人要大,因为那个时候即使再有想法,但现实和压力,逼得他们连气都喘不过来。

做选择。所有的做选择都是一个机会成本问题。在经济学上机会成本是指当把一定的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在生活中的定义就是你做某个选择的时候,需要考虑的是你需要因为这个选择而放弃哪些东西,放弃的那些东西的最大收益就是你这个选择的机会成本。

如何能够在年轻时候有限的眼界做出更好的选择呢?

1、尽可能掌握更多的信息量。

信息量来源可以是网络、是书本、是过来人、是行业专家,总之尽一切可能掌握更多的有价值信息。一个人的信息量是做出正确选择的核心。

为什么农村和贫民出身的孩子往往跌落在火坑专业里面?因为他们缺乏相关的信息。他们的成长环境往往是农活、工厂,而北上广中产的孩子可能在同样的年龄比如14岁,已经在硅谷都参观过Google了。这些孩子的父母和邻居为考上985名校而兴奋,却不知道985的各个专业也分369等的,他们的信息来源,大概不过是电视上、收音机、身边大众,绝大多数都是落后的传播方式、且信息密度很低。

为什么要读书?就是因为读书可以非常容易地扩大一个人的信息量。为什么普通知识分子家庭,按钱财其实很糟糕,但子女往往比更有钱的阶级的子女混得好?因为他们虽然穷,但是往往有读书的习惯,导致信息量普遍高于别人,最后在做出选择时就非常有利。

简爱处于那个信息并不发达的时代,但是她依旧有能力做出更好的选择,在于她喜欢阅读,简爱从小就喜欢躲在窗帘后面一个人静静的看书,书中的知识给了她广阔的想象力,加上她后来在伍洛德学校学到了很多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这一切都帮助简爱能够拥有不一样的高度去面对人生选择。

2、你要具备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获得财富必不可少的能力。比如你看到前面有一家加油站,生意很好,假设你现在要做生意,你会做什么?是开一家加油站和他竞争吗?这样你们可能都挣不到钱!有些人会认真分析这个地方的流量,人群哪类人群为主?他们除了加油之外还有什么需求!然后再去解决这个需求。这就是分析能力。

当你掌握了有价值的信息,但是你无法根据自身去分析,那么那些信息也是无用的,知识与信息用起来才对人有用,否则那些不过时一堆于你无用的排列组合罢了。

简爱在伍洛德学校呆了八年,六年的学生生涯以及两年教师经验让她已经具备了去更广阔天地施展身手的能力,所以简爱才会登报纸寻找新的关于家庭教师的工作,这离不开简爱对自身的定位判断分析能力。

3、你需要的是两颗心:不要怕与不要悔。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30年前,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开始创造自己的前途。他动身的第一天,是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这个时候族长给了他一个锦囊,里面有3个字:“不要怕。”说这3个字够他用半生,还有3个字以后告诉他。

30年后,从前的年轻人已经是中年人了,有了一些成就,也有了一些心事,他回到家乡拜访老族长,这个时候老族长已经去世了,其家人给了他老族长留下的另一个锦囊,里面写着:“不要悔。”其实不管如何我们的选择都会有得有失,人生没有回头路,一旦选择了就放手勇敢去做,也不要后悔。这才是人生。

简爱在她年轻时候选择去探索更广阔的天地,这份勇气与魄力让人敬佩,她做到了不要怕,但是我相信当她老了,也是一位爱生活、有趣、有见识的老太太,肯定不会悔。

简爱在日复一日的安逸家庭教师生活中,并没有被生活磨灭了热情,她蠢蠢欲动,依旧相信自己的生命有更多的可能,她依然期待着生活中的远方,眼中依旧有光有爱有梦。

那种不断寻找自己的更广阔的人生,我在毕业半年后已经渐渐沦为生活的机器,每天为了生存东奔西波,从前更广阔的世界离我越来越远了,只是在文字世界里面我依然希望自己能够在倔强一点,能够如同简爱那样在我自己这个小小的精神世界存在更广阔的天地。这是简爱成长经历中得出的第二个启示,关于人生,更关于选择,趁年轻,我们可以拥有更广阔的天地。

启示三:关于爱情婚姻---------平等,自由的爱情才是婚姻的前提,余生不将就

爱情一直是文学作品永恒的话题,在《简爱》中同样也有关于爱情的故事,主人公简爱面对爱情婚姻的态度影响了我。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的“爱情三角形定论”,一段完美的爱情应该具备这三要素:激情、亲密、承诺。

简爱的爱情经历很好的具备了这三个要素,最后才会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

这里我将简爱的爱情婚姻经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中体现的平等自由的爱情婚姻观念。

面对爱情来临,勇敢追爱

“如果上帝赐予我充足的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感到难以离开我。我现在不是凭着肉体凡胎与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跟你的灵魂在对话,就像我们两人穿过坟墓,一同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平等的!”

这段震耳欲聋的话语恐怕是整个《简爱》中让人记忆最深刻的话语,当面临拥有巨大财富的贵族罗切斯特先生,面对财富地位等的不平等,她只是贫苦牧师的女儿,没有财富,没有地位,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教师。但是面对爱情她依然觉得自己与罗切斯特先生精神上是平等的,所以她才会发自内心的说出那段话,勇敢说出自己的心声,追求所爱,才有了幸福的第一步。

简爱让我想起沈从文先生《边城》中的翠翠的爱情悲剧,翠翠的悲剧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源自翠翠自己没有勇气说出自己喜欢哥哥,导致最后产生误会,哥哥以为翠翠不喜欢自己,哥哥便出海,后来哥哥不幸遇难,弟弟也离家出走,翠翠的爱情就成为了一个悲剧,我想如果当初翠翠能够勇敢一点说出自己的心声,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越长大越明白,有些人其实一错过,便是一辈子。

所以在面对爱情来临时,不仅仅需要勇气,还需要做到三点:

(1)及时示爱

(2)有效沟通

(3)真心相待

处于激情阶段的简爱勇敢的多罗切斯特先生说出自己的心声,赢得了爱情,而翠翠却在沉默中葬送了自己的爱情。简爱在爱情中的勇气影响了我,所以面对爱情我们需要勇敢的及时抓住,将幸福握在手中。

2.面对诱惑,拒绝不平等的婚姻,保持自尊自爱

当她们亲密无间的时候,简爱将要嫁给罗切斯特先生先生的时候,意味着身份地位财富的变化,罗切斯特先生要求她放弃家庭教师的职位时,简爱立即反驳道:

“不!对不起,先生,我绝不会放弃,我要像往常那样继续干下去,我还要像我习惯的那样,整天都避开你。”

她依然坚持自己本来的样子,履行家庭教师的职责,她根本不把罗切斯特的财产放在眼里,她之所以深爱着他,就是因为他把她视作平等交流与对话的朋友,他能与她坦诚相见、毫无芥蒂,她的爱情是纯洁高尚的。

简爱的独立给了我很深刻的影响,同时因为她独特的独立也使得罗切斯特先生更爱她了。

后来当简爱发现罗切斯特先生其实是有妇之夫,她毅然决然的选择斩断情丝,不告而别,不是不爱,而是爱人的基础是自爱。

亦舒老师曾说:“先沉稳自爱,而后爱人。”

所以爱人之前要学会自尊与自爱。那什么叫自爱呢?

自爱也可以解释为爱自己,在《老子》中有解释为:“爱护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名誉。”

有一首诗叫《当我开始写爱自己》中写道: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我开始远离一切不健康的东西。不论是食物、人物、事物,还是环境,我会远离一切让我拖累、远离自我的东西。从前我把这种态度叫做“健康的利己主义”,但今天我明白了,这是『自爱』。

现在的自爱延伸到爱自己,在你感受到自己的不足、缺陷、失败和痛苦后,还能够对自己充满善意、关爱、同情和理解的能力。哪怕是在你缺乏信心的领域,你也能给予自己耐心、认可和宽恕,能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从内心深处爱上自己,从而获得心底的自信自尊。

关于如何做到自爱,有以下三点:

(1)避免完美主义。所谓完美主义是一种力求高标准地完成任务并伴随批判性自我评估倾向的人格特质。可是人无完人,适当的客服完美主义,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更有益于自爱人格的发展。

(2)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自爱也包括勇敢听从内心的声音去做那个独一无二的你,不必在乎世俗的声音,你只是你,不是任何人的替代品。

(3)拥有人格底线。这个底线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我们不受伤害。在情感中简爱的底线是不能做情妇,而是做正牌的妻子,简爱的这份底线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她受到世俗的伤害。

由于简爱的自爱罗切斯特先生的眼泪也无法将她留下,因为留下来意味着没有正当的名分,而是成为一名情妇的身份陪伴在自己的爱人身边。简爱明白,作为罗切斯特的情妇,她将放弃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丧失自我。为了逃避情感的诱惑,她选择了自我流放。

在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很多诱惑,简爱遇到的是情感诱惑,即便她深爱罗切斯特先生,但是她的爱情婚姻始终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她依然努力靠着自己坚强的毅力,控制住看自己的情感,保持了独立自尊自爱的人格,让人敬佩,在爱情中先做到自爱方能更好的爱人。

3.婚姻建立在爱情与平等的基础上

简爱逃离后,被圣约翰兄妹所救,圣约翰兄妹在她窘迫之际给了她温暖,后来发现圣约翰是她的远亲,又获得了一笔遗产,简爱的身份完全变了,她拥有财富,拥有地位。

这个时候圣约翰向她提出求婚,希望她能够与她一同去印度传教,但是圣约翰的求婚并不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他只是觉得简爱的才能有助于他的传教事业,希望能够得到简爱的帮助。

但是简爱追求思想独立、情感共鸣的爱情。她曾说过:

“我需要的是与我同类型的人,和我没有共同语言、格格不入的外人,我们在一起得不到感情上的完全共鸣!”

简爱追求的婚姻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的。

德国社会学家L.穆勒认为,人们通过婚姻结合的动机不只在于满足性需求,还有更复杂的动机。L.穆勒曾将其归为三种,即经济、子女和感情。

在古代社会,婚姻的主导动机源于妇女是创造财富的活动工具,娶妻是为了增加劳动力,人的性欲在婚姻之外可以得到满足。在这一此基础上,L.穆勒认为上古时代,经济第一,子女第二,爱情第三。人类婚姻史的第二时期,由于妇女劳动范围逐渐变小,财富及继承问题日趋突出,于是个人的至亲骨肉便成了婚姻的主导动机。这个时候的婚姻是为了生育合法的儿女和照管家室。在这一此基础上,L.穆勒认为中古时代,子女第一,经济第二,爱情第三。第三时期,妇女社会地位起了变化,个人自由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其次才是生儿育女和权衡经济。但是,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和子女这两个因素在婚前考量和婚后占有的比重仍然占重要地位。所以,L.穆勒认为现今代社会,爱情第一,子女第二,经济第三。

简爱所追求的婚姻正是L.穆勒所说的现代社会爱情第一的婚姻。所幸最后简爱并没有答应圣约翰的求婚,而是在远方的召唤之下,她再也无法压抑住自己的真实情感,她似乎听到了罗切斯特先生对她的召唤,奔向了桑菲尔德府。

到了那里她发现了被烧毁的桑菲德府,找到了丧妻、断臂、失明的罗切斯特先生,尽管他失去了以往的英俊、财富、地位,尽管她自己现在拥有了财富地位,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但是简爱还是勇敢不顾一切的走到了罗切斯特先生的身边。

这种爱不附加任何外在条件,不考虑任何利害得失,这种爱建立在独立平等、心灵互依的基础上,这种忠贞的爱情终成正果。简·爱在重新团聚的场景中由于经济独立而感到幸福,显示出她对婚姻中男女平等的一种愿望。

结语

《简爱》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品,这本书曾经在我青春年少时为我打开了世界的一扇大门,如今重读,更多的是书中简爱的成长经历带来的思考,现在想想当初《简爱》不也是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的成长。

以上就是从简爱的成长经历得出的三个启示,从原生家庭到人生选择再到爱情婚姻,这些都是我们人生很重要的事情,很多时候没有人告诉我们该如何做,所幸有有那么多的优秀文学作品将人生真理蕴含其中,让我们能够在书中获得一丝慰藉。

简爱独立、坚强、自尊自爱的人格以及对自由平等的爱情婚姻追求依然影响着千千万万女性成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五年级上册作文二单元 明孝陵游记作文 帮妈妈做家务的作文 关于旅游英语作文 关于野炊的作文 深秋的公园作文 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 享受快乐作文 给自己一个赞作文 我家的小猫咪作文 写民间故事的作文 写事的作文900字 心酸的滋味作文 放风筝作文250字 鸟鸣涧作文400字 2012年重庆高考作文 战胜自卑的作文 冬奥作文 迎接第一次月考作文 暑假英语作文50词 下雪了作文300字 拐杖作文600字 难忘的一句话作文200字 我梦想的大学英语作文 欢乐谷的作文 描写秋天桂花的作文 四川风俗作文600字 坚持的意义作文 关于观察日记的作文 压力为话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