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理想境地的实现”:1937年前后沈荃女士的教育生活·三篇文章

2020-11-19 18:45:01
相关推荐

荃,她不是一个留下丰富资料的历史人物,不是民国时期声名显赫的学生或教师。她,是民国时期广西大学的一名校友,是一位为求学从广西辗转到昆明的女士。她是一名广西人,她在战时的云南成婚。她曾经在广西本省的广西大学求学。

她之所以欲从广西赴云南求学,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云南的“Y城”有一所著名的“S.W.大学”。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吸引她前往,也有一些未曾言明的因素——比如家境在某种程度上堪称殷实,以及父母的支持等——促使她的愿望达成。

在“全国报刊索引”中,我们找到3篇作品,与其有密切而直接的关联。我们没有作严密的考证,只是从文章作者的姓名一致,以及文章所反映的情节高度相关,而认为它们都出自沈荃女士之手笔。我们将此3篇文章的一些信息,罗列如下:

此三篇文章,都发表在抗战胜利后的上海的刊物上。这些刊物,并非纯文学刊物,亦非纯粹的教育学术刊物。“全国报刊索引”认为,《茶话》是“综合类刊物”;《巨型》是“文化刊物”;《幸福》是“知识性读物”。而依据一般对于文体的知识,我们认为,沈荃女士的3篇文章是有“缅怀”属性的回忆散文,或者随笔。

想要解读其作者的教育与生活史,仅从3篇文章出发,多少有些不自量力。但,当笔者一开始读到其中的《我在家政大学毕业了》时,便被文字所呈现出的作者的心性,以及对于教育与生活的记录所吸引和打动。而当接触到另外两篇文章时,更加确信了“沈荃”笔下对于战时生活的记录,足以成为我们理解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名女学生暨毕学生的心路历程。

沈荃女士的3篇文章,均创作与发表于抗战胜利后不久。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其对于文学,有着一种热爱;而对于生活,有着一种流连。从作者对于文学的热爱和生活的流连里,我们可以探查其生活变迁与教育观念的关系,以及随时间变化带来的对现实教育的态度变化。

另外,沈荃在其文章中,重点写到了其生活过的三座城市——桂林、昆明、重庆。其在描述三所城市时的感情基调是分外不同的。桂林,是战时初期的文化城,也是沈荃的故乡。昆明,是战时的大后方,是“战时的上海”,也是战时中国的“心脏”;在沈荃看来,“它美丽,它伟大,它是荒蛮中的奇葩,是沙漠中的清泉”。重庆,是“战时的首都”,是战时中国的“大脑”,是令作者“讨厌的对象”。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丰年穰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素材亲情 上海旅游英语作文 三年级作文300 我爱吃水果作文 作文写动物的 读后感500字作文 北方的秋天作文 关于母亲的作文500字 heroes作文 以小见大的作文100字 写兔子的作文200字 学与思作文 初二年级作文 特殊的经历作文 一次正确的选择作文600 初中生400字作文 秋天到了作文300字 六年级第三单元作文500 心波荡漾作文800字 难忘的青岛之旅作文 去西安旅游的英语作文 作文感悟怎么写 小洞饿了想吃香肠有声音作文 关于丰收的作文 意林作文素材 作文童话故事 心中的祖国作文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作文 二年级我学会了什么的作文 消防安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