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八仙过海”的故事产生在哪里?苏轼在这个地方做过五天的官

2020-11-19 20:55:01
相关推荐

人间仙境蓬莱阁自建立之日起,就成为文人墨客们竟相造访之地,登临高阁,极目远眺,雕梁画栋之间,蕴含的是宋元明清的文化,烟雾缭绕之下,弥漫的是儒释道的思想。蓬莱阁历千年,在山海之滨树立起了一座独特的历史文化丰碑,阁内诗文,楹联不胜枚举,碑刻,题词也比比皆是。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就是东侧卧碑亭中横卧的一方石碑,碑上所刻的正是大文豪苏轼的翰墨真迹,那么,这篇诗文写的是什么?它又记录了苏轼一段怎样的奇妙经历呢?而蓬莱阁的魅力不仅在于这些留存千年的文人墨宝与令人叹服的山水奇观,还有那一段段曲折离奇的神话传说,“八仙过海”的故事便源于此。那么“八仙”为何会来到此处?这个传说的背后又隐藏了怎样深刻的寓意呢?

蓬莱阁的传奇色彩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讲了两个蓬莱,一个是“神仙之蓬莱”,一个是“人世之蓬莱”,今天这篇文章讲“诗性之蓬莱”。所谓“诗性之蓬莱”,其实就是“神仙之蓬莱”与“人世之蓬莱”在艺术上的反映。“诗性之蓬莱”就是“艺术之蓬莱”,包括了美术,建筑,文学,音乐等等。就文学来讲,它又包括了诗,词,文章,小说,戏曲,楹联,还有大量的民间故事。今天这篇文章主要讲与蓬莱阁有关的,或者说就是产生在蓬莱阁的诗歌和民间的故事。我发现产生在蓬莱阁的诗歌和民间故事同其他产生在其他楼阁上的诗歌与民间故事相比有一个很突出鄂特点,那就是产生在蓬莱阁上的诗歌和民间故事往往都有一种传奇色彩。

在与蓬莱阁有关的诗文当中,有两首诗是非常有趣的。这两首诗都写了诗人想看海市蜃楼,于是就去祈祷龙王,居然还很灵验,第二天还真的就看到了海市蜃楼。这两个诗人第一个就是北宋著名的诗人苏轼,第二个就是清代著名的诗人施闰章。在之前的文章当中,我们讲过登州的州治就是蓬莱,苏轼记载他的这一次传奇经历的那一首诗就叫《登州海市》,所以说“登州海市”其实就是“蓬莱海市”。

说到苏轼在登州还有两段很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一个是苏轼作为登州的知州,只干了五天的时间。那是在宋神宗元丰八年苏轼上任为登州的知州,朝奉郎是他的京官,以朝奉郎的身份出任登州的知州。十月十五日,他到了登州上任,上任才五天时间,又接到朝廷的任命,就是让他回京去担任礼部郎中。这种只做了五天的官的事情还是不多见的,所以这是第一个传奇。第二个传奇就是这一年的十月三十日,也就是他离开登州的前两天,他提出要看登州海市,。当地人就说海市主要是在春天,夏天才有的,现在都是十月三十了,这个时候是很少有海市的,很不容易见到了。于是他就去东海龙王的宫殿龙王宫去祈祷。这一祈祷还很灵验,第二天还真的见到了海市。苏轼就把自己这一段传奇的经历写了一首诗,就是《登州海市》,诗的前面还有一个序言:

余闻登州海市久矣,父老云,常见于春夏,今岁晚,不复出也,余到官五日而去,以不见为恨,祷于海神广德王之祠,明日见焉,乃作是诗。

“海神广德王”就是东海龙王,“海神广德王之祠”就是我们今天在蓬莱阁的西边还能看见的龙王宫。他就在海神广德王之祠祈祷。清楚地记载了自己的这一段经历,他的诗里面有这样四句:

岁寒水冷天地闭,为我起蛰鞭鱼龙。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

苏轼有幸得见海市的原因

从古至今,蓬莱的海市奇观一直令人心驰神往,为了一睹海市真容而特意来此的人络绎不绝,然而有幸得见者,却不过十之一二。那么苏轼为何如此轻易地就见到了?甚至还留下了诗文记载,这不禁成为了后人心头的疑问。

第一,我们看苏轼全部的诗文,不能说苏轼对客观世界没有认知上的错误,但是苏轼绝对没有讲假话,苏轼是一个很诚实的人。

第二点,苏轼记载他在登州看到海市的诗歌一共有三首,除了刚刚提到的《登州海市》这样一首七言古诗之外,还有一首五言古诗,还有一首七言律诗。这三首诗都记载他在登州看到了海市。

第三点,这种事情虽然是前无古人的,但并非后无来者。例如在清朝的时候,著名诗人施闰章就有过和苏轼类似的经历,他也写过一首这样的诗,叫做《观海市歌》,在这首诗前面也有一个小序,是这样讲的:

余校士东牟,思见海市,事竣,谒海神庙,因祷焉,翌日临发,海市适见,歌以纪之。

“东牟”就是今天的烟台市的牟平,“校士东牟”就是指那个时候的施闰章他担任山东学政,来牟平这一带考察教育。

我们可以看到施闰章的遭遇和苏轼是一样的,可能有人这样讲,说你这样一说的话不就有些迷信了吗?好像一个人要想见海市蜃楼,只要到龙王庙里面去祈祷一番,就可以看得见。我觉得这不是迷信,我认为无论是苏轼还是施闰章,他们祈祷龙王而见海市,这件事情看似偶然,其实是有必然的,为什么呢?因为在蓬莱,烟台这一带,海市是经常出现的,所以一个人到了这两个地方,见到海市这是不奇怪的。虽然这个海市主要是在春夏出现,但是也不排除在秋冬出现。在海市出现之前,即便你不去祈祷海神,你也会看得到海市。道理很简单,就是当苏轼和施闰章看到海市的时候,当时当地肯定还有很多人也看到了海市,难道这些人都是在前一天祈祷过东海龙王吗?难道这个海市的出现仅仅就是为了苏轼,为了施闰章而出现的吗?所以说他们两个人祈祷龙王而看见海市看似偶然,其实它是有必然性在的。

吕洞宾的“成仙”之路

如果说历代的诗词文章赋予蓬莱阁的是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那么众多的神话传说给蓬莱阁留下的便是浓厚的奇幻主义色彩。在这飘飘欲仙的古阁之中,究竟留下过哪些“仙人”的足迹?居于“八仙”之首的吕洞宾在历史上又是何许人也呢?

蓬莱阁作为一处著名的观海楼阁,在这里不仅产生了许多的诗人作品,也产生了许多的民间故事。在这些民间故事当中,最有名的就是八仙过海的故事。八仙过海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说到蓬莱阁,人们就会提到八仙过海,八仙过海与海市蜃楼可以说是蓬莱阁的两个经典的文化符号。我们今天讲八仙过海这个故事,我觉得有三个问题必须要思考。第一八仙过海为什么要从蓬莱出发?第二八仙过海作为一个民间故事,有没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第三八仙过海的故事有没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首先,八仙过海为什么要选择从蓬莱出发呢?我想这个问题应该是与吕洞宾这个人物有密切关系。吕洞宾名吕岩,字洞宾。关于他的身世也有很多说法,比较通行的一种说法是说这个吕洞宾是唐代京兆人,也就是今天的西安人。在唐懿宗咸通年间,在晚唐的时候曾经参加过进士考试,但是没有考中,所以就放弃了功名之念,去终南山隐居。后来碰到了钟离权,碰到了八仙过海当中资历最老的那个神仙,钟离权教给他金丹大药之方。后来又遇到了苦竹真人,苦竹真人传授给他驱使鬼神之方,于是吕洞宾就成为神仙了。

根据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很多材料,他的祖籍应该遍及今天的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河南,陕西,山东各地,他停留最多的地方之一,就是山东蓬莱。关于这一点,我们从他的有关诗词当中可以找到证明。《全唐诗》收录了吕洞宾的诗词三百首,其中多处写到他在蓬莱,其中就有这样两首,一首《答僧见》:

三千里外无家客,七百年来云水身。行满蓬莱为别馆,道成瓦砾尽黄金。

一首《七言》

他时若赴蓬莱阁,知我仙家有姓名。

表明蓬莱是他的别馆,在蓬莱洞有他的名字。另外在明代的一部小说《飞剑记》当中,也有据说是吕洞宾写的诗:

仙籍班班有姓名,蓬莱倦客吕先生

关于吕洞宾的这些诗词究竟是作为历史人物吕洞宾写的呢?还是作为传说中的神仙吕洞宾写的呢?这个问题很难分辨的。《全唐诗》里面还收了钟离权的四首诗,钟离权所写的这四首诗当中有一首就是《赠吕洞宾》:

气翱翔兮神烜赫,蓬莱便是吾家宅

“吾”在这里指的就是吕洞宾。因为吕洞宾常住在蓬莱,视蓬莱为别馆,他的师傅钟离权而已说蓬莱是吕洞宾的家。在蓬莱阁的背面就有一处坐南朝北的碑亭,这碑亭就是吕祖像碑亭,它的正面就是吕洞宾的肖像。由于吕洞宾是八仙中的核心人物,他又常住在蓬莱,因此八仙过海选择从蓬莱出发,那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在蓬莱阁的二楼就有“八仙醉酒”的这样一组雕塑,传说八仙到了蓬莱阁先是痛痛快快地喝酒,喝得酩酊大醉,醒了之后才过的大海。

“仙人洞”的来历

传说中的神仙世界,既神秘莫测,又变化多端,光怪陆离,着实令人着迷。但是神话故事其实也是有人创造并流传下来的,所谓的“神仙”不过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出来的形象。既然“八仙”有其历史人物为依据,那么“八仙过海”这故事在历史上是否也有迹可循呢?它的背后又隐藏着哪些深刻寓意?

在蓬莱这一带,关于八仙过海的传说有很多。据有关专家研究,八仙过海的故事,可能就与沙门岛上的八个囚犯的故事有关。因为从蓬莱入海,往西大约三十里左右,就是宋元两代流放犯人的沙门岛。根据《宋史·马默转》记载:

除知登州,沙门岛囚众,官给粮者才三百人,每益数,则投诸海,砦主李庆,以二年杀七百人,默责之。

朝廷之所以要把这些人囚禁在沙门岛,那就是恩准他们可以留下自己的一条命。可是李庆把他们都投到大海里面去了,与其这样当初还不如就让他们死在家乡,你不就是因为粮食不够吃吗?粮食不够吃为什么不向上级报告呢?居然擅自害了他们的性命。马默就很生气,就要处罚他,李庆很紧张,就找了一根绳子就吊死了,当然这是后话。

沙门岛的故事还没有讲完。在李庆担任沙门岛的岛主的时候,李庆手下的那些官吏为了给那些新来的囚犯腾地方,就对那些已经在沙门岛上服劳役的囚犯百般地折磨。由于这个原因,所以沙门岛上就经常出事,经常出暴动,出现逃亡。但是要逃亡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要逃过沙门岛的话至少要游过三十里海峡,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也有例外。

在今天的蓬莱这一带,还传说这样一个故事。就是沙门岛上有八名囚犯居然逃出了沙门岛,漂过了海峡,到了丹崖山下的狮子洞。这八个囚犯都是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有老的也有少的,有男的也有女的,有平头百姓,也有皇亲国戚,他们就躲在丹崖山下面的那个狮子洞里面。第二天有一个起早赶海的渔民发现了他们,经过询问之后得知他们是从那个虚无缥缈的沙门岛漂渡过来的。这个人就很吃惊,就以为他们是神仙,就马上跑回来去告知官府。官府听说来了神仙,也好奇,就跟着这个渔民去丹崖山去找这八个人的时候,发现这八个人都已经不知去向了。正是因为不知去向,所以当地人就更加认为这八个人就是神仙,所以后来这个山洞就被取名为“仙人洞”。联系到《宋史·马默传》的记载,可见这个传说还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的。

八仙过海这个故事有何现实意义?八仙过海的故事虽然是一个神话传说,但是它的现实意义应该说是不可低估的。首先八仙过海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走向海洋的热情和勇气。八仙和秦皇汉武不一样,和秦汉时期的那些方士也不一样,因为他们已经是神仙了,所以他们不存在一个去神山上寻找不死药的问题。他们过海仅仅是因为东海浩瀚,想去遨游一番,正是由于这种对大海的好奇与热情,所以他们劈波斩浪,他们到了东海龙宫。

第二点就是八仙过海的故事体现了这种海洋文化的智慧与个性,八仙过海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那就是各显神通,他们没有按照通常的那种腾云驾雾的方式过海,而是使用各自的宝器抛在海面上,然后自己站在这个宝物上面过海。这八仙他们各自的宝物又不一样,不一样的宝物,不一样的渡海方式体现的就是不一样的个性和智慧。这种不一样,不仅体现了儒家文化和仙道文化之间的差异,也体现了内陆文化和海洋文化之间的差异。

我们知道内陆文化是一种超稳定结构的农耕文化,这种文化它是讲究同一性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都是按照一定的时令和时辰去进行的,农作物的生长尤其规律,农民种地按照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来行事就可以了。只要按照约定俗成的礼仪和习惯跟他们打交道就可以了,但是海洋文化不一样,海洋本身它是波谲云诡,瞬息万变的,无论是在海上的行船还是在海上的捕捞,都要根据大海的瞬息万变的特点来随时调整自己的策略,而不可以墨守成规。更重要的是海洋文化,海上的贸易,海外的交往面对的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价值观,不同生活方式的各色人等,所以和这些人打交道必须要因人而异,必须灵活变通,因此海洋文化乃是一种差异性很大的,很富有个性的文化。

总而言之,海洋文化催生了八仙过海的故事,八仙过海的故事反过来又启发了中华民族走向海洋的热情,勇敢和智慧。如果我们要给蓬莱阁文化提炼出一个主题,我认为这个主题就是四个字,就是“走向海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那一幕又上心头作文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600字作文 难忘的一刻作文500字 去植物园秋游的作文 夜晚的美景作文 关于写事物的作文 回忆爷爷的作文 客人作文400字 叛逆期作文 东莞作文 心理学作文 日子作文 以充电为题的作文600字 我的动物朋友作文350字 关于中秋作文500字 人物作文500字 找一篇写人的作文 水库美景作文 考试后的感想作文 感恩作文550字 刘作文 开学作文400 我的名字作文600字 期中考作文600字 什么和什么作文 友情的翅膀作文 写人的开头作文 游学校作文 秋风的作文200字 读书的故事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