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国稳健前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

2020-11-20 06:45:01
相关推荐

内容摘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这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大原则。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从根本上解答了制度保障的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新时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大力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而且要大力强化坚实有力的制度保障;不仅要体现在法律体系和政策体系中,体现在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中,而且要体现在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中。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制度建设为主题,全面论述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若干重大问题。其中,在关于“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部分,明确提出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从理论上对这一制度进行全面阐释,特别是对其中直接阐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进行重点阐释,是十分必要的。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的重要意义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这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大原则。承认这一原则并不困难,但要真正把它贯彻落实好并不容易,因而必须有可靠的制度保障。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从根本上解答了制度保障的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这一制度的明确提出,意味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建设中的引领性地位和作用规范化制度化,意味着我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文化建设已经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意味着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将制度化、体系化地向前推进。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将极大地推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极大地推进我国文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是一个新提法,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它不仅特指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文化建设发挥引领作用的制度设计和体制机制,而且泛指我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全部文化建设制度。大体包括三个基本方面:一是总体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即“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二是重点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体现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全过程”。三是列举一些主要举措,包括“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加强失信惩戒”。

在新时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大力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而且要大力强化坚实有力的制度保障。制度本身以及制度的实施和运行过程,不仅有规范和约束作用,而且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只有在高度重视宣传教育的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制度体系及其实施过程,才能使其得到切实的培育、弘扬和践行。在制度建设框架下如何在新时代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全过程。

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有着坚实的基本制度支撑。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我国的基本社会制度,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按照社会主义根本要求而设计的,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属性,内在地包含着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社会主义作为五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思潮、理论、运动和制度,本身就有自己的价值立场和价值导向,具有自身的核心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根据时代和现实的需要,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以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这一根本制度的存在,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政策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统一,重视发挥法律政策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专门制定了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法律法规是推广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保证”,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国各个方面,用法律权威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做了全面部署。随后,我国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公共政策。所有这些都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当前,要根据新形势新需要,按照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一方面,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之中。坚持法律的规范性和引领性相结合,进一步推动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更好发挥法律法规的价值导向作用。另一方面,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我国政策体系。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政策制定和实施之中,同时建立健全政策评估和纠错机制,推动形成有效传导社会主流价值的政策体系,实现公共政策和核心价值观建设良性互动。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融入法律政策体系,而且要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前者是静态的规范体系,后者是动态的运行过程;前者是基础和起点,后者是展开和保障。只有把法律体系和法治建设结合起来,把政策体系与社会治理结合起来,才算是真正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融入。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过程。在法治国家建设中,要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体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核心价值理念;在法治政府建设中,要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和人民幸福安康;在法治社会建设中,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立法环节要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要求上升为具体法律规定,特别要加强重点领域的立法,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保障、促进作用。执法环节要严格执法程序和过程,维护法律尊严,使法律在实际生活中得到遵循和体现。司法环节要为人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守法环节要广泛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引导全体公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落地生根。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靠良法,又要靠善治。社会治理离不开法治建设,但又不限于法治建设。在社会治理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要在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中实现融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和工作导向,通过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增进民众福祉。要在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中实现融入,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激励机制,形成好人好报的正向效应。要在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和行业规范中实现融入,在日常治理中鲜明彰显社会主流价值。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全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体现在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这是新时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工程和落脚点。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国民教育全过程。我国教育事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对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提出目标要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全面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实现价值观教育全覆盖。

学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关键性作用。要适应不同学段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构建小学、中学、大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一体化思政课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要充分发挥其传播社会主流价值中的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中。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特别接地气的部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能够获得落细落小落实和落地生根的效果。不论是创建文明城市还是文明村镇,创建文明单位还是文明家庭,都要以合情合理的方式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

网络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建设网上传播阵地,把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网络宣传、网络文化、网络服务中。做大做强重点新闻网站和理论网站,发挥主要商业网站建设性作用,形成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做好重大信息网上发布,回应网民关切,有效进行网上引导。创作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推动文化精品网络化传播。依法加强网络管理,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最后,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全过程。文化产品具有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一切文化产品都要弘扬主流价值观,传递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要不断提升文化产品的思想品格和艺术品位,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通过创作和生产优质的文化产品,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过程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更好弘扬。

(作者:刘建军,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欢乐闹元宵作文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的妈妈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作文 心中有盏红绿灯作文 世界上最短的作文 打屁股作文小贝 有一种记忆叫温暖作文 梅花香自苦寒来 作文 父亲节怎么写作文 温暖作文450字左右 越来越好作文600字 发现作文500字左右 毕业对老师说的话作文 端午节踏青作文 四年级上册写人的作文 学雷锋做好事的作文 假如我是神笔马良作文 最美的时光作文800字 思念作文300字 舍不得离开你作文 游隐贤山庄作文 小学四年级作文我的乐园 快乐六一作文四年级 快乐六一作文五年级 高中作文议论文范文 人物描写作文100 告别过去作文600字 火把节作文600字 英语作文自我介绍50字 铭记那份美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