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没有思辨 不成智慧 智慧之人的六大特征

2020-11-20 14:20:01
相关推荐

昨天的文章,连身体都管不好,就别妄谈人生了。有读者留言说是鸡汤文,呵呵,我就和他交流了一下。

现在互联网上可谓是鸡汤泛滥,关于什么是鸡汤,好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关于是不是做心灵鸡汤类的文章,我和原来团队的成员之间,爆发过激烈的冲突,当然也很多次讨论过什么是鸡汤。

我一直以来都很不愿意写鸡汤文,因为很多鸡汤文,其实没有任何营养,但是很有阅读的愉悦感(当然,是对一部分人而言),原因就在于,这样的文章大部分就是把大词、好词进行罗列,但是,没有过程,也就是逻辑思辨的过程。

有很多人会把很多我们自己的经典归结为,本身就是鸡汤,讲了一堆大道理,没有西方式的高深的哲学思辨,没有具体可行的操作步骤。

很多老师讲经典,基本都是用传统的方法,也就是读经、阐释,但是其中缺乏了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逻辑的推演,也就是刚才说的,我们的先贤大哲们所说的大道理是如何成立的。有些人会说,你这是强行用逻辑推演,是过度的解读,其实《中庸》里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可以作为我们学习国学的原则。(大朴国学|利好书院将这一条作为我们的学则和院训)

古代封建社会下,讲经基本可以说是诵经、背经,你是不能去思辨和质疑的,而且到了明清以后,读经的目的,基本也就成了士子们考取功名的敲门砖,也鲜有人去质疑了,像阳明先生这样去重新思辨经典的少之又少,在当时也被视为异类。

现代这个时代,我们最先需要做的,一个是试着去读懂我们自己的经典,第二就是要不断的思辨我们的经典,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很重要的一条路径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各文明的优秀成果。

我把和这位朋友的交流,分成了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关于逻辑:

我们受的学校教育都是西方式的教育,概念、逻辑、推理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特征。我们现代人接受一个观点,首先看是不是符合逻辑,如果没有逻辑推理的过程,而只是告诉你一个结果,而且这些结果可能还要靠你自己去悟的时候,很多人会把这类的东西归为鸡汤。

第二个问题,关于国学:

现在很多朋友想学习国学,当然对国学嗤之以鼻的人也大有人在。有些朋友找我咨询,说为什么我们自己的经典那么难读,看很多注释也都是一些大道理,这些大道理有什么意义?

国学能解决什么问题?就是国学的边界在哪。国学并不能解决技术的问题(中国并不缺乏术,但是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自然会加入了很多障眼法),更多的解决的是人的问题,是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人、事、物,甚至包括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等等这些层面。诸子百家,各种学说、西方哲学各个流派,其实都是我们一套看待世界的方法,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别,造成这些差别的是各自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成发展的过程,很多时候来自于偶然的小概率事件。

很多人批评国学是没有逻辑,都是一些空话、大话、玄之又玄。首先说,符不符合逻辑本身并不是判断一种学说,一个观点的最终的真理,逻辑的自洽需要很多的前提假设,比如说经典物理学定理在一定范围内都可以自洽,但是放到量子物理中,就不成立了。这只是举了一个比较学术化的例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类的例子也有很多。再就是,我们受的学校教育都是西方式的教育,概念、逻辑、推理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特征。而东方文化更重直觉,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注重人本身,类象学说和逻辑推理也完全不同。所以,我们现代人学习经典普遍都会比较吃力。

第三个问题:什么是智慧?

简单的说,智慧是突破性的解决问题。大量的鸡汤文基本也都会冠以智慧,所以智慧这个词基本也被我们玩坏了。技术也好、科技也罢,如何学习、看待、运用这些技术、手段,背后是什么在支撑?是智慧,同样的工具如何让他发挥更好的价值和作用,把工具放在什么场景下使用,又如何去使用,决定于操作者的智慧,智慧有些来自于经验,有些来自于思考方式,有些来自于一些现成的方法论,应用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技术或者是工具能够产生的价值,也可以称之为格局,可以参考我前边写的关于《庄子·逍遥游的》的文章。开启智慧,但是具体是怎么开启的,又语焉不详,说不清楚,近期我试着写了一些文章,大家可以参考。(大家可以通过历史消息查找)我写的这些文章偏重于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这些层面,并不是说只是对企业家有用,而是我想用这种方式来探讨国学如何影响我们日常的生活,能够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哪些启迪,这也是国学所强调的经世致用的一种体现吧。

第四个问题:人生算法:

如果说国学已经失去了融入我们当代生活,已经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失去了价值,只能被保护起来束之高阁,那就让他消失吧,没有什么好可惜的。

搞清楚了国学能给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并不是我们不需要天天埋头故纸堆里皓首穷经,目的还在于在我们低头拉车的时候,有一盏灯、有一颗星给我们指引方向,学技术、研究科技、对新事物保持敏感,拥有更为包容的心态和看待问题的不同视角,我想我们的努力会更有价值。

这几年,人生算法,这个词突然火起来了,这个词来自于机器算法,互联网的底层基本都是机器算法,有人受此启发,发明了人生算法这个词。

那什么才是最优的人生算法呢?我想对于每个人而言,都不一样。但是我们的很多经典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被我们的先贤们反复推演和优化过多次的人生算法。人生百年,有的人选择狂放不羁,有些人选择谨小慎微,有些人选择优游于世,有些人也会看破红尘,逍遥世外,我想不管你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在古圣先贤那,你都可能找到自己的知音。

人生的算法,从功利的角度讲,是让你和这个社会的摩擦更少,在人与人组成的社会里更容易完成你的理想,实现人生的价值。我想,你也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算法,更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和思想建立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算法。

没有思辨,不成智慧。思辨其实就是内化成我们自己的智慧的一个过程。

当然思辨的过程本身,既要考虑经典产生的年代、环境的问题,又要思考在当下的环境中有没有用,以及如何起作用,当然,有些已经脱离了当时的历史背景而已经不适用的东西,就放下吧,没有必要非得强行圆说,用以证明先贤的伟大,很多内容即使不适用了,也不碍于先贤的伟大。

很多人读中国的经典,很容易陷入的一个误区是:只读一家。

很多人问我,说读我们那些经典会不会把人读傻了?说我们的经典里都是些劝人向善的内容,叫我们这也不要计较,那也不要计较,又得控制自己的欲望,还得守礼重信,我没读国学之前,感觉生活的很自在,为什么读了那么多国学以后,越来越觉得处处被束缚。而且好像越读越傻了,知道人家骗你,还得笑脸相迎。

我跟他说,如果你只读一种经典,读傻的可能性基本是百分之百。

我们的经典里有很多克己复礼,可称之为真诚的儒家,也有让你清静无为,顺道而行的道家,可称之为真理,还有摩肩接踵,自苦而救天下到极致的墨家,更有阴谋诡计的东西的纵横家。读傻的原因是你不懂得这些内容对你而言有什么用。真正的用世,不仅仅有道与德的要求,还有术的要求,还需要一些权谋。说白了,就是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辨,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当然是在道的范围内。在道的范围内,什么能用都得用,而且都得用到极致,才能立德、立身、立业。

而且读经典,不要只读中国自己的经典,还要读西方的经典,对比阅读的目的不在于整个谁对谁错,很多时候,没有对错,如果拘泥于对错,读书对你而言,读的越多,问题也就会越多。所有的文化,都是看待这个世界的不同角度和方式,每种文化,其实都是试图在用自己的观察、体验、经验来还原世界的真相。但是,哪种文化看到的才是世界的真相?很难说,很多时候,大家看到的是不同的方面。

一个人能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菲茨杰拉德

如果我们试着用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对同样一件事进行不同方式、角度、维度的观察和思考的时候,我想我们看待事物会更通达,也会更智慧。

跟这位朋友聊到最后,他问了我一个问题,说,那我们的经典里,有没有对一个人系统性的能力要求呢?

我就用《淮南子》里的这一段,给他作为回复:

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员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所以心欲小者,虑患未生,备祸未发,戒过慎微,不敢纵其欲也;志欲大者,兼包万国,一齐殊俗,并覆百姓,若合一族,是非辐凑而为之毂;智欲员者,环复转运,终始无端,旁流四达,渊泉而不竭,万物并兴,莫不响应也;行欲方者,直立而不挠,素白而不污,穷不易操,通不肆志;能欲多者,文武备具,动静中仪,举动废置,曲得其宜,无所击戾,无不毕宜也;事欲鲜者,执柄持术,得要以应众,执约以治广,处静持中,运于璇枢,以一合万,若合符者也。故心小者,禁于微也;志大者,无不怀也;智员者,无不知也;行方者,有不为也;能多者,无不治也;事鲜者,约所持也。

其实,这一段文字和《文子》里的一段高度重合,不过,《淮南子》这里介绍和思辨的更清楚。

我们简单的翻译一下吧:

“总括人才的美德,应该具备’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六个特征。”

所谓“心小”,意思是说性格要谨慎周密,在祸患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能考虑到预防的措施;灾祸刚刚显露出征兆的时候,就能提高警惕,有所戒备。最根本的对策是不放纵内心的欲望;

所谓“志大”,是说立志要宏大,以实现天下大同、全人类共同富裕为己任,在错综复杂的是非风云面前,坚持不偏不倚、公正无私的总则;

所谓“智圆”,意思是说智慧要圆融无碍,象圆形球体一样,处处融合,找不到起点和终点,但是能够包容四方,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又象地底深处的泉水,永远不会枯竭;

所谓“行方”,意思是说行为要正直端方,不屈不挠,纯洁清白,有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贫穷的煎熬下,决不改变情操,飞黄腾达了,又不被冲昏头脑;

所谓“能多”,意思是说才能要达到文武兼备,不论是在有所作为还是静默孤独的时候,都能使自己的言行合乎道德规范;

所谓“事少”,是说善于把握事物的要领和关键,做到举一发动全身,以一机治全局,以静制动,以静待躁。

对一个人而言,这六大要求不可谓不高,我们未必都能做到,但是我建议大家可以把这些主干条目贴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时时自省,思考问题的时候,可能会有奇效。

《淮南子》中,在这一段之后,还用了不小的篇幅,逐项的进行了举例和思辨,限于篇幅,今天的文章里就先不写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先看一下,我后边的文章里,也会逐条的写一写。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八年级上册作文 童年作文600字 怎么写好作文 八下英语作文 作文素材高中版 高中生作文800字 写事的作文怎么写 关于中考的作文 三年级英语作文 乡愁作文 多肉作文 孝顺作文 作文寒假生活 白衣天使作文 作文成长 雅思大作文 出游作文 羽毛球作文 野餐作文 苏轼作文 行走 作文 乐乐作文 写美景的作文 意外作文 奋斗作文素材 一千字作文 那一次 作文 作文有你真好 做自己 作文 表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