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海的静默与鸟的啾啁

2020-11-20 19:15:01

现代人已经失去了预见和防患于未然的能力。

——阿尔伯特·史怀泽

在朋友眼中,蕾切尔·卡逊小姐个子娇柔苗条,双腿修长健美,有一头栗色的头发,眼睛如海水一般碧蓝。她爱化妆且很有品味,常涂一种浅玫瑰色指甲油,发型定时电烫,轻施粉黛,恰到好处。

在邻居眼中,卡逊出门时常身着一件印有野花的丝绸外衣;偶尔穿高跟鞋,头戴一顶有面纱的无边帽,视场合的需要,随时可将面纱撩起或放下。除了胸针以外,很少佩戴首饰。

在当时的崇拜者与追随者眼中,卡逊轻松自如,富有魅力,举止得体优雅,在演讲时,常插以自贬的幽默和关于自己过去的小故事。

在圣西蒙斯岛海滩上,蕾切尔·卡逊光着脚,怀里抱着一只小狗,从涨潮的海滩返回时的背影,这个形象已然定格在后世读者心目里。

蕾切尔·卡逊(1907-1964)

1

蕾切尔·卡逊常常独自漫步,凝视着浩淼的大海。从青年时代开始,她就被大海的涛声、气息、韵律,以及形形色色的海洋生命所深深吸引。

卡逊和母亲居住过的缅因小木屋,位于俯视希普科特河口的云杉树丛之中,有一条陡梯从山岩延伸到海边。卡逊沿阶梯将采集的样品带回小屋,在显微镜下观察,然后再送回原地。

大海退潮时,卡逊总要在水洼和海藻里面四下寻找,或者坐在梯子上给海鸥投食。黄昏时分,母女俩坐在门口,倾听涛声和归巢鸟雀的啁啾,并观看落日的余晖。

蕾切尔·卡逊(左2)与母亲和姐姐(左)、哥哥(右)

在小屋的另一侧,是茂密的云杉和冷杉林,林中满是青苔地衣。9月,树叶变红,几乎每天早上林中都回响着候鸟、莺科鸣禽、金冠鹪鹩、蜡嘴鸟的叫声。通过起居室的大窗,她们可以看到海豹,有时候鲸鱼也会在希普科特河口时隐时现。

在神秘洞穴和潮汐形成的水塘里,她看到即使是最脆弱微小的生物,为了生存也在与无情的海潮抗争。

在星光漫天的暗夜里,在布满岩石的海滩上,她凭借手电筒的光亮,欣赏独居的海蟹那充满激情的生命之舞。

在一个个暴雨袭来的秋夜里,卡逊走向雨夜沙滩的黑暗中。巨大的海浪咆哮着,若隐若现的白色轮廓轰鸣着,那是海洋之神的野性躁动。在那些个狂野的夜晚,她都分明感受到了大海对自己的回应,是何等地渗透骨髓。

2

1950年在北卡罗来纳海边,卡逊看到一只瘸腿的鸟在沙滩上觅食,想着这只小鸟前路漫漫,瘸腿生存能坚持多久。“有两次我看到它扬起翅膀躲过被海水浸湿的危险。想到它的小腿有多疼,不禁令我心痛,但是,小鸟所表现出来的快乐和勇气,又使我感到它并没有完全被自然之神遗弃。”

此时卡逊刚发现乳腺长了几个小肿块。但她在医院只住了4天,就跑到海边,这种满不在乎的态度着实令人吃惊。

时间犹如大海一般变幻不定。生命如同沙滩上的脚印,转瞬会被海潮冲得无影无踪,这样的事实,终会刺痛人心。卡逊捡到一个小螃蟹,突然莫名伤感,担心它认不得归家之路,就用手在沙滩给它挖了一个新洞。“在看到胭脂鱼随着潮水的节奏起伏时,我站在没膝的水中,很多次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格蕾塔·葛韦格导演2019年新片《小妇人》

海报上为西尔莎·罗南饰演的二女儿乔

卡逊总让我联想起美国经典《小妇人》里,马奇先生一家人里的二女儿乔,性格爽利像男孩子,立志成为作家,是一家人最忠诚的守护者:她喜欢独居,热爱自由,充满智慧。她不屈服于现实,但又容易感伤,有着极为保守的价值观,内心却又容易被遥远、美丽的事物所牵动。

卡逊对万物生命的运行有着深邃的理解、柔软的同情,并用诗一般的语言向他人描述。她想提倡对整个地球的认同感,这样人们才会把自己作为某种浩瀚、优美和脆弱事物的一部分。

3

生命之奥义也许就存在于蝼蚁稊稗,它无处不在,又至简至易。卡逊心怀感恩,也悟到了万物生长的奥秘。她一直想把深奥的专业术语变成诗一样的语言,告诉人们关于潮汐、海底火山、海洋生物之类的秘密。

1951年7月,当《身边的海》如期出版时,卡逊就身着精致典雅的浅褐色套装,头戴有半截面纱的白色小草帽,像一个健康人一样,端坐在一叠准备签字的书前。

很多当时的物理学家、博物学家、自然科学家,许多男性读者、科学社团,都不愿意相信一个女人能写出一部如科学史诗般的作品。哈佛比较动物博物馆主任亨利·比格罗当面对她说:“你作品里浩瀚的素材令我惊异。虽然我和大海打了50年的交道,但你还是发现了许多我未曾发现的东西。”

卡逊与同事在一起工作

卡逊一生写了三本关于大海的书。

第一部作品《海风之下》(1941年),在导致美国加入二战的珍珠港事件前一个月出版。《纽约时报》每日评论认为:《海风之下》读来胜似小说,实际却是关于海洋和海岸生命具有科学精确性的阐述。

“伫立于大海之边缘,倾听潮起潮落,触摸那无边的薄雾在海水浸泡过的泥沼地上飘浮,观看水鸟在扑向亘古的海岸的浪花中上下飞舞,看到那年老鳗鱼和年幼鲱鱼朝大海深处游去”;《海风之下》给读者提供了一幅海洋和海岸生物的迷人画卷。

第二部作品《身边的海》(1951年),主题是海洋生物的迁徙和节令规律、海洋地理与地质方面,成书于冷战初期,世界正被美苏核武器军备竞赛的恐惧、麦卡锡主义反共排外的忧虑气氛所笼罩。此书居畅销书排行榜达86周,其中32周均居排行榜第一,被誉为“可以同伟大的生物学家赫胥黎的作品比肩的著作”。

第三部作品《大海边缘》(1955年),专注于海岸线生态系统及其还原力和重要性。在海陆相会之处,潮涨潮落、浪涛拍岸,海岸线总是处在变化之中,生活在这里的生物必须想方设法,适应它独特的环境。卡逊激发人们去探究海洋生物之间、它们与环境、与人类之间复杂的关系。

苏联的火箭、导弹日益发展,第一次对美国的安全构成威胁,美国的核武库翻了三番,一系列的核爆炸所释放出来的放射性物质进入大气、混入雨水以及食物链。尽管美国于1958年暂停了核试验,据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核研究小组披露,婴儿牙齿中发现了锶90,那些年美国公众神经紧绷,早已草木皆兵。

1958年,“消费者报告”披露了牛奶含有一定程度的锶90。科学家警告公众要提防白血病、骨癌以及长期基因变异。1959年底,美国国内爆发了全面核恐慌。

卡逊不愿意逃避冷战“这个黑暗的时代”,不愿意逃避技术时代渐渐逼近的沉沉阴影,她相信“生命体的神秘、沧海桑田的变迁本身也是一种现实”。她发现聚焦在自然的永恒力量,能够平息他们的核恐惧。她竭力提取自然与诗性之美,抚慰人们的紧张情绪,并使人们在其中找到能够冷静面对这个动乱世界的力量:

数百万年以来,鸟类迁移、潮涨潮落、月盈月亏,反复轮回;萌芽冬季休眠准备春天破土而出,这一切都具有一种象征性的和真切的美。在大自然的这种反复克制的意志力之中,有一种无限的治愈力,确保夕阳西下之后是旭日东升,严冬过后是初春。

幽深处的美丽生物(一只狮鬃水母)

4

早在1936年,卡逊就进入美国渔业管理局工作。1940年,商务部所属的渔业局与农业部所属的美国生物调查所合并,更名为美国渔业与野生动物局,归内政部管理。卡逊升职为信息部助理水生生物学家,成为一名政府机构官员和情报专员,日常开始接触到一些害虫控制问题方面的生物学家。

那时战火正在全世界蔓延,美国联邦政府正在军方资助的实验室里大规模生产化学杀虫剂。其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叫DDT,军方用来在战争中杀灭虱子和由害虫传染的疾病;在研制DDT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曾于1948年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从那时起,军方就大量的将DDT直接喷射向战俘、民众以及士兵身上,以达到灭蚊灭痢疾的目的。

但是关于DDT危及人类安全的化学分析,一直没有开始。像杜邦之类的民用化学公司,已经对DDT的生产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却对其慢性毒性没有进行明确测试,但美国农业部和军方一致同意将DDT投入民用。

在之后的那些年,总有鱼类和野生生物保护者、运动员、营养学家、奶牛场主等,纷纷向卡逊反映,列举杀虫剂给鸟类、蜜蜂、鱼类、益虫、花草、家庭动物甚至孩子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卡逊也逐渐发现,DDT不仅杀死疟原虫,用后几个月,无论害虫益虫鸟类鱼类都会“躺着中枪”,它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几乎是无差别的。

处于生物链顶端的白头海雕(也就是象征美国的白头鹰),也因DDT的影响而蛋壳变薄,最终陷入了濒危的境地。

不仅如此,DDT还会随雨水渗入溪流与蓄水层,让鱼类、鼹鼠、老鼠、狐狸、兔子和所有活着的生物中毒。使用DDT甚至对世界食物供应造成污染,也会在人体的脂肪组织中积累致癌。

正因如此,当农业部决定执行消灭火蚁计划后,卡逊心生不祥的预感。当时由巴西进入美国的火蚁啃食庄稼,其毒刺威胁牲畜,政府决定将对西南部成千上万亩田野森林喷洒DDT。农业部官僚也想借科技应用,扩大其对美国农业的影响和领导。

卡逊开始认识到,人类其实相当麻木,太过后知后觉。他们很少能在一种新技术深入社会生活之前,就能敏锐感知到它的安危利弊。生态系统是紧密联系的,每一个物种的性质,都与其周围的一切物种相关。很多人脑子里只有进化论,只有你死我活的丛林法则,一物克一物,而忽视了物种的共生和互利。现在,卡逊更敏感地预见到了肃杀、寂寥、没有花香、没有鸟鸣,毫无生机又被死亡阴影笼罩的未来。

5

如果这种情况继续恶化下去,任何人都无法逃离与幸免。20世纪60年代初,蕾切尔·卡逊已决定将这些事实公诸社会,并很快草拟了有关鸟类、野生动物、地下水、土壤以及昆虫抗体等章,以及涉及癌症的两章,最困难的细胞生物学以及基因变异两章也开始下笔。

她开始跟踪调查受杀虫剂伤害的人,收集了大量证据。

杀虫剂和癌症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大争议,卡逊也料到这本书会受到化工产业的批判,她把书做得像要进行一场诉讼,在书的末尾,她附上长达55页的注释来证明她的观点。她的论证如科学试验一样滴水不漏。

“1957年8月下旬,我们在北不列颠哥伦比亚狩猎旅行,我们给帐篷喷洒DDT,我们没有让帐篷通风。当我9月份回到家中时,几乎丧了命。我输了41次液,每次长达4到6甚至8小时,在费城,我慢慢地恢复过来。”

这是一位受害者的案例,后来卡逊跟踪调查这件事情,得知此人已于1959年5月死于血癌。

卡逊写信告诉朋友:

说实话,最初我觉得杀虫剂与癌症之间的关系有些牵强,至多是个无关轻重的关系;现在我认为这种关系强烈而明显。部分原因是因为我觉得我将能够指出这些东西是通过何种机能把一个正常细胞变作癌细胞的。为此我深入研究了许多领域,像生理学、生化学、遗传学,更不用说化学了。现在我感到,拼图游戏各个独立散乱的小纸块一下子全复位了,据我所知,其他任何人都不曾把这幅图拼完整,我想这样做会使我的书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卡逊提前看到了科学家群体未能预见到的局面。“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物理学家的威信因一系列事情而开始削弱。其一是人们日益意识到大气核武器试验所造成的核辐射尘的危险。此外,卡逊的《寂静的春天》的出版证明了这一事实:救星杀虫剂和除草剂在许多情况下是‘死亡之药’。其二,越战报告表明,物理学家应该对发明杀伤性武器和电子战负责。”(《剑桥科学史》)从原子辐射的影响及化学杀虫剂的致命后果之间,卡逊找到了相同点。这两种战争时期科学的产物,永远都同发现、破坏和争执有关。

自然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精密的系统,维持着一种此消彼长、相生相克、自我调控的动态平衡,本身具有一定的自限性。在没有充分证据支持、没有利弊权衡的情况下,人为地去打破这种平衡往往得不偿失。卡逊认为,“不干预”在很多情况下,其实是最好的处理方案。

在卡逊进行创作的那一段时间,她发现原肿瘤手术处出现了一个“奇怪、坚硬的隆肿……就在靠近胸骨骨结处”;肿瘤已经复发,她的生活越发凝重,“我更加意识到人生不定,而且在逐渐变短,紧迫感令我不得不说一些事,也许不如我想象的那么重要,但至少是必要的。”

“苍翠密林中画眉的歌声……以及海滩上的迷雾将是我们一生中最珍贵的记忆”;朋友从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约翰·凯兹的诗集中找到诗行,向她证明《寂静的春天》这一标题有多么优美。“湖上的蒲草枯萎了,鸟儿的唧啾销匿了”;卡逊被打动了,于是这本书最后便成了《寂静的春天》。

6

1962年,《寂静的春天》在美国问世。10年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也发布了DDT使用禁令。

部分科学家实际上也是有异议的,他们认为,喷洒DDT是一种廉价、高效的抗疟疾做法,曾成功用于根除美国和欧洲的疟疾,并将斯里兰卡、印度的疟疾致病率大幅降低。DDT确实在环境中会生物积累,但环境问题只会在大量用于农业的情况下产生。

农业研究所的发言人欧尼斯特·摩尔说,卡逊的作品像法律诉状,“记下了所有对她案情有利的而摒弃了业余的”,“对于那些坐在家里写书或是想到瓦尔登湖过像梭罗那种生活的人来说,无疑是非常奇妙的东西。但我不知道现在是否还有哪个家庭主妇会买没有使用杀虫剂以前那种被虫蛀烂的苹果。”

同那些因酗酒而死亡的人数比起来,有科学家认为,死于杀虫剂的人数是微不足道的。对于长期使用杀虫剂所产生的后果,“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但是卡逊提醒科学家们注意,长期以来,他们一直在设法回避那些转瞬即逝、无法预测、令人惊慌的自然现实,比如无序、不稳定、多样性、不平衡、非线性关系,而研究包括自然在内的复杂系统,才是科学的真正使命。卡逊举例说,DDT确实通过皮肤难以进入人体,但是DDT可以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富集最终造成畸胎、代谢异常等后果。自然界的复杂性,是现有科学难以解释清楚的。

真正有组织的攻击来自工业界。一位大公司的管理者认为,“假如人们虔心遵从卡森女士的教诲,那我们将退回黑暗时代,害虫和疾病会再次肆虐全球。”

其后所有争论都涉及到卡逊的性别问题。她养猫爱鸟,独居,她的论证充其量是出于女人歇斯底里的夸张和神经过敏的天性。1962年10月,化学生产协会炮制了一篇“荒凉的一年”,用卡逊的风格和语气,描绘了一个没有杀虫剂的恐怖世界。

7

随时准备向权利相关者说出真言,在每个社会都是稀缺的事物。卡逊坚持认为,“逃避决不是20世纪生活矛盾的避风良港”。为此她决心要到国会去参加听证,并愿意承担见证事实而产生的代价。她对自己的研究与思考深信不疑,当人类自身的生存受到危害时,她不能袖手旁观、一言不发。于是人们也随之见证了那历史性的时刻。

新参议院办公大楼听证室里,一头白发的康涅狄格州资深参议员从老花镜上方,打量着面前这个搅动风云的证人:一位身着时尚灰绿色套装的中年女士。电视屏的光线照亮了室内的胡桃木装饰板,天鹅绒窗帘和栗色地毯消解了记者与摄影机器发出的噪音。

蕾切尔·卡逊平静地坐在桌旁,双手交叉搁在膝盖上。字斟句酌的证言就摆在面前。这是她期待已久的时刻,她的讲话标志着一个结束,同时也标志着一项开端。她戴上了黑框眼镜,开始以她那清晰而低沉的嗓音诵读证言:“你们所选择来进行探索的问题,正是我们时代必须解决的问题……”

卡逊在参议院听证会上作证

此时的美国,经历了战后50年代的经济繁荣后,一切潜在的不安因素正在快速滋长,民权、女权、反战、学潮、反主流文化……众语喧哗,乱花渐欲迷人眼。而卡逊则正如横空出世的一道箴言。战后富足的中产阶级,正处于昏睡状态,黑人民权运动的愤怒之火,应该烧不到白人中产阶级郊区的草坪与藩蓠,战火与死亡也是越南丛林里遥远的传奇;而卡逊却让他们蓦然发现,“死寂的春天”这一恐怖景象,正发生在他们别墅的后院。

《寂静的春天》在普通民众中掀起了空前的生态学热情,也让人们开始思考复杂的技术问题背后的道德含义。之后卡逊在阳光灿烂的春日里几次成功的演说,开始预示着她的建议将被转变为公众政策。当然,也没人能意识到,一个女人的不安与希冀,最终会形成一个汹涌如潮的社会运动,并深远影响世界历史的进程。

8

“时间的长河缓缓流逝,完全不介意人类慌张而狂热的脚步。”(卡逊)女作家诗意的文笔、她的理想主义、承担义务的勇气、她的远见、执着与耐性,让她成为那个时代梭罗思想的继承人。她的写作是被一种与海洋、土地、空气相关的责任感所驱动,并由此回溯到心灵健康和智慧的源头,并为一个更加文明的未来而努力。

晚年的卡逊,成为美国艺术及文学协会的会员,卡逊将其视为平生最大的荣誉。协会的成员控制在50名,只有当名额空缺时,才能补充。卡逊入会时,总共只有3名女会员。协会的理事长赞扬卡逊的道德领导作用和科学研究成果时说:

卡逊是位文学风格与伽利略、布丰相似的科学家。她用科学的眼光和道义的感情,唤醒了我们对自然环境的意识。

在卡逊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还专门写了本给孩子的书,配上优美的自然风景插图,名为《万物皆奇迹》。卡逊提醒家长,人们应顺应自身的节奏、精妙的过程与合宜的简朴来生活。要把知识与情感结合起来,情感比知识还重要:“把自然世界中那么多陌生的生命简化成逻辑和知识,看起来简直没有希望”;“一旦唤起某种情感(美感、对新事物的未知的兴奋、同情、痛苦、尊敬和爱),他们就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如此一来,也就有了更长远的意义。为孩子铺路引发他们的求知欲,比培养他们掌握知识更重要。”

9

朋友写给卡逊的一张便条上,有摘自诗人威廉·布莱克的诗行,特别令她心生感叹:

从一把沙子看世界,从一朵野花看天堂

将无限握于手中,从瞬间看到永恒

在缅因州晴朗的日子里,卡逊长时间地观察着成群向南迁徙的美洲蝶在马利筋属植物中飞舞。

卡逊说,我永难忘那成群结队朝西南飞去的美洲蝶,仿佛有种无形的力量在驱使它们。我们谈论了它们的迁徙,它们的生命旅程。它们还会再回来吗?

自然界是“一个复杂的关系网”,而且没有一个个体有机物和物种能够独立生活在这个网络之外。卡逊临终前一段时间,还出席研讨会指出,自从有生物出现以来,它们就一直和周围环境紧密相互依存。人类同样“受到控制千百万物种的进化链的影响”。环境污染是影响整个生命有机体系的问题,而该体系是人类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影响的动态的生态系统。她强调说,环境污染是对当代和后代的道德责任。“是人类承认他与其他种类的生物存在密切联系的时候了”;“‘控制自然’这个词是一个妄自尊大的想象产物,是当生物学和哲学还处于低级幼稚阶段时的产物。”

《寂静的春天》手稿

《寂静的春天》这部革命性的著作,对之后新兴的环境保护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除了事件本身,今后人类应该如何去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在处理这种关系时,如何使用人的智慧和力量,卡逊都成为一个思想的节点,一个历史性的路标,一个美好的象征愿景,以及一种伟大实践的开端;卡逊对自然的观点,也成为我们常识的一部分,世界因此而变得不同。

在大海和鸟雀的歌声中,卡逊发现了生命的奇迹和神秘,并为此做出了关乎生命万物唇齿相依的证言。从海的静默到鸟的啾啁,寂静春天里的丰沛与繁茂、寂灭与重生,一切,无不是自然的启示。

10

1964年复活节的前一天,卡逊给朋友打了电话。她告诉好友,从某些观点上看,无论在手术中还是手术后,她都处于一种“复活”或灵魂脱离躯壳的状态。

据她描述,此时她如同置身耀眼的白光之中,身体轻轻飘起,平稳且惬意。飘向来世的感觉,就像置身于托德角的浓雾中的感觉一样。她急切地说,“决不要害怕死亡,死的感觉好美!”

第二天,蕾切尔·卡逊由于癌症和化疗的并发症,在夕阳下山的前一刻离开了人间。

正如她写的诗句那样:“一切最后终将水归大海——海洋像永不停息的时间,是一切的发源地和归宿。”弥留之际,不知她是否会想起,自己年轻时代写下的,对大海这一永恒归宿的感知?

“我朝呼啸的大海而去”;“不知何故,我的命运是和大海相连的。”

那是一部短篇小说,名为《破碎的灯》,在1927年5月27日卡逊20岁生日之际,刊登在宾夕法尼亚州女子学院文学补充读物《文苑》上。

“海洋里任何有生命的物体,动物也好植物也好,在其生命周期结束之际,以临时形成它躯体的物质形式回归水体。阳光普射的浅海上,或光线暗淡的深海中,曾经灵动的生物体化解成微粒,如同无尽细雨飘落海底。

“夜色降临时,银铃般的声音从海的那边难以抗拒地飘过来,歌声中充满了难以形容的美和意义,不仅在此刻,而仿佛是在歌唱另一个日落,歌声穿越记忆,穿越自己的祖先知晓此地以来的千万年,从云杉飞落地面。”

卡逊的作品里,举凡涉及海洋的文字,无不深邃优美,动人心魂。

按照卡逊的遗愿,她的骨灰撒在了希普科特岩石丛生的海岸。

作者 | 刘东黎

排版 | 小球

灯火阑珊,漏断人静。瞬息京华,春明秋景。

且让文化与记忆的一叶轻舟无声滑过。

闲云野鹤,沧浪浮萍,

只载游兴,不载功名。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4)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2-09-03 18:40文学青年[河南省网友]IP:1730422128
    当我站在海边一边欣赏海景,一边听着天空中鸟儿的歌声,就仿佛身心都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顶5踩0
  2. 2021-12-24 18:27韩莫言[广西网友]IP:2070711767
    我很享受在海边散步时听到的鸟叫声,让人感到很安静,愉悦的情绪也随之而来。
    顶8踩0
  3. 2021-04-15 18:13贾天成[重庆市网友]IP:3414667005
    海的静默和鸟的啾啁相互映衬,在这样的环境下放松身心,真的是非常棒的经历。
    顶0踩0
  4. 2020-08-05 18:00纳兰知秋。[北京市网友]IP:3407887535
    在海边任凭海风拂过脸颊,听着鸟儿的啾啾之声,真的是非常惬意的一件事。
    顶1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等作文 作文西游记 作文初中500字 作文我就是我 大象作文 作文600字高中 画画的作文 作文 看见 作文雪景 成长作文600 健康英语作文 门 作文 高中600字作文 年的作文300字 希望的作文 作文我的偶像 作文窗外 道歉作文 暖心作文 作文 我的家 穿越作文 好词好句作文 拥有作文 小鸡作文 游公园作文 1000字的作文 20字作文 运动英语作文 去旅游作文 我的理想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