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沈轩文章:勇当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先行者

2020-11-20 20:15:01
相关推荐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率先突破”。这是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后,习近平总书记对省域层面提出的率先破题要求。浙江有幸承担如此重要的新使命,必须全力以赴以浙江探索为中国之问破题。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发挥好先行示范作用,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寄予浙江的殷切期望。早在浙江工作期间,他就要求浙江在发展速度、质量和水平上高于全国,在统筹协调上领先于全国。在“八八战略”的擘画指引下,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实现更均衡更充分的发展厚植了优势、奠定了基础。

“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当前浙江面临的公共服务、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社会治理、应对风险等方面短板不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制约亟需破题。践行“三个地”的政治责任,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要求我们牢牢扛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的使命任务,坚持新发展理念,率先突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发展高质量上率先突破。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等美好生活需求,最终都要靠发展。当前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本质上是由于发展质量不够高、效益不够好,新动能还未全面接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根本出路就在于坚持创新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在于推动产业升级。当前我省产业升级的短板是传统制造业,这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聚焦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目标,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打通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科技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点火系”,要大力实施科技新政,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尽快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是互联网时代赋予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要发挥“数字浙江”建设先发优势,深化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快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实验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抢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发展壮大集成电路、5G、区块链等重点产业和未来产业,让应对疫情催生的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起来,努力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高地,铺就未来发展的“高速路”。

在发展均衡性上率先突破。均衡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尺。浙江是城乡差别最小、区域发展最协调的省份之一,发展比较均衡、比较协调是最大的优势。但距离实现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不断增强发展的均衡性。

发展均衡性体现的是从均衡到不均衡、再到均衡的螺旋上升过程。相对其他领域、更高标准而言,统筹城乡发展仍是需要加固的短板,美丽乡村建设惠及面还不够广、城乡社会保障差距较明显等问题还需持续破解。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着力打造“千万工程”升级版,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美丽城镇,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数字乡村,加速农业“接二连三”,通过消除“数字鸿沟”助力城乡融合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同城乡协调发展紧密相连。我省26个欠发达县早已全部“摘帽”,但实现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还面临浙西南山区发展相对不足、都市区和中心城市能级偏弱等问题。要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以大都市区引领“四大建设”,以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为核心做优做强中心城市,加快浙西南大花园核心区建设,增强集聚、辐射和带动能力,深化推进省域一体化发展。

推动均衡发展,目的是实现共享发展、共同富裕。浙江百姓总体富裕,但也有少数低收入群众相对贫困,特别是疫情的长期性和不确定性,带来因疫致贫、返贫的风险。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加快推进新一轮村集体经济攻坚行动,积极拓宽低收入百姓致富渠道,不断提升就业创业质量和社会保障水平,确保高水平全面小康“一户不漏、一个不少”。

在治理现代化上率先突破。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包括物质文化“硬需要”,还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以及由其衍生的权利观念、参与意识、表达愿望等“软需要”。满足这些更高层次的需求,需要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

省域治理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最多跑一次”改革则是撬动这项工程的总牵引。要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改进服务理念、体制机制、工作方式,全面推广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加快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政务环境最优的省份,不断满足群众和企业对优质、高效、便捷政务服务的需求。将“最多跑一次”理念运用到“智治”领域,结合新型智慧城市、“城市大脑”建设,全方位深化政府数字化转型,构建即时感知、科学决策、主动服务、智能监管的新型治理形态,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服务型政府。

“最多跑一地”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延伸拓展、创新应用。要充分发挥法治浙江、平安浙江建设先发优势,深入实施“最多跑一地”、“三治融合”、民主恳谈、网格化管理等基层治理制度,坚持共建共治共享,依法保障和增进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把各类社会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生活高品质上率先突破。新时代,人们的需求重心逐渐从物质生活向品质生活跃升。过去,人们对生活更关心“有没有”“够不够”,现在更在乎“好不好”“美不美”,更注重生活品质、精神愉悦。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最终落脚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上,打造高品质生活。这也是“地瓜理论”的道理所在。

文化之于高品质生活,是精神刚需、“标准配置”。当前,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现象在文化领域同样存在,如文化供给质量不够高、精品不够多、原创不够强等。没有高品质的文化就没有高品质的生活。要深入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改革,构建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深入实施“三个地”文艺精品创优工程,推出更多温润人心的文化佳作,用“诗和远方”为品质生活灌注丰厚滋养。

社会文明新风对于涵育高品质生活具有春风化雨的作用。浙江城乡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向好,但也有一些领域道德失范、一些个体诚信缺失、一些地方陈规陋习较重,影响着品质生活的成色。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公民道德建设,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走心走深走实,着力成风化人、敦风化俗,让时代新风“飞入寻常百姓家”,用文明的雨露滋润社会、浇灌心田。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高品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也是现代社会人的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要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持续开展生态省建设,大力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厕所革命”等关键小事,倡导绿色、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共建共享“诗画浙江、美好家园”,真正让品质生活的“颜值”更高、“气质”更佳,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咬定青山不放松”,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主动领题、积极解题、率先破题,以更均衡更充分的发展成效,答好“重要窗口”的高分考卷。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今年安徽高考作文题目是啥 我就是一道风景作文600字 以责任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我的五一节作文600字 七九年高考作文题 以陪伴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什么就在身边作文600字 只要什么还在作文600字 我喜欢的一本书作文600字 难忘的一件事600字初中作文 以担当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以坚持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难忘的六一作文五百字 端午粽飘香作文600字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作文400字 假期里的一件事作文500字 我的初中生活作文600字初一 写六一儿童节的作文400字 以家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关于师生情的作文600字 端年节作文500字 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作文 以选择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六一儿童节吃蛋糕作文 以平凡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快乐的六一写一篇作文 妈妈夸我真懂事作文300字 第一次骑自行车作文500字 容易写的作文题目20个 20年后的我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