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秋赏月思亲词: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何以孤篇盖全宋?

2020-11-20 23:25:01
相关推荐

中秋佳节,古往今来都是人们最重视的节日之一。在这一天,阖家团圆,一起赏月吃月饼一直都是我们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

穿越千年,来到宋朝。公元1076年,苏轼还在山东密州任职,这年中秋,他无法和家人团圆,只能对月思念远方的兄弟苏辙。此时的苏辙正在济南任职,两人相距甚远,只能借月抒怀。大文豪苏轼,欢饮达旦,大醉之后,心中思念之情倍加,即兴写下这首名垂千古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苏轼词中的经典代表作品之一,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道出了多少思亲情怀啊!

王国维曾言: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而苏轼的一词中,不仅情景交融,还蕴含着自然之理。

中秋佳节,月下把酒问青天,这是人文之景;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是哲学之理;千里共月,兼怀子由,是思念之情。

景,情与理三者交融,寄情于理,寓情于景,完美地写出了古往今来赏月词中意境最高篇。

正如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中所言: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苏轼写过此词后,之后所写的中秋咏月词再也无法与之媲美了。第二年,他调往徐州任职,期间与弟弟苏辙相聚一百多日,两人饮酒赏月,又到了中秋节。弟弟效仿哥哥也作了一首《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意境虽然不及苏轼的,但第一句“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也成为脍炙人口的中秋咏月佳句。

几十年后,继东坡大江东去后,美芹悲黍辛弃疾诞生了。他也是一个爱好写词创作的豪放派大家,其名与苏轼并称“苏辛”。

文人大多感情细腻,在中秋佳节,他因对现实不满,触景生情也写出了一首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相匹敌的词作《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他借用屈原《天问》体赋,以九问来一反常规“人们待月”他送月。他从月落之景出发,引出一系列对明月的关怀与思索。

同为咏月之词,也都是欢饮达旦的产物。

苏轼从全月出发,由月及人,由自然意象到社会意象,浪漫幻想与执着现实作了艺术上的统一,并以美好的祝愿结尾。

辛弃疾则只取月落作为特写镜头,不写待月而送月,全从月落出发,妙笔生花。他自由运笔,随手生发,纵横驰骋,大胆想象。并全从探索追问中构造意境,构造明月世界,不顾及社会人间,这正是此诗的绝妙之处。而诗中还隐隐约约中寄托了词人极为深沉的隐晦的家国之悲。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

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不过,辛弃疾一生中,留下的词作有不少,还有一篇《一剪梅·中秋元月》是对去年中秋佳节咏月的续作之词。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诗人通过与去年中秋今昔对比,一喜一忧,欲乘风问天,抒发内心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但是,中秋团圆佳节本应欢乐,读此悲词确实有点不应景。这也是辛弃疾的两首中秋咏月之词,为什么难以超越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重要原因。

自古以来,中秋赏月,咏月一直都是文人触景生情的灵感之源,除了宋词中比较绝妙唯美的咏月词,唐诗中关于咏月的句子也很美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人作文600 张家界作文 叙事作文素材 初一800字作文 作文400字初中 二年级语文作文 在路上的作文 自强的作文 梦想作文结尾 美好时光作文 1200字作文 二年级的作文怎么写 600字春节作文 作文600字写景 作文400字写景 时政作文 成熟的作文 责任作文素材 一年四季作文 亲情作文600 灯笼的作文 晴天作文 榴莲作文 温暖作文开头 考研小作文 三年级想象作文 作文题纲 英语招聘作文 泪的作文 家乡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