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定格青春 不负韶华

2020-11-21 00:00:01
相关推荐

“终于毕业啦!”7月19日下午,北京市2020年中考圆满落幕,九年卧薪尝胆,7月一马冲关,在经开区中考考点人大附中经开校门外,等候已久的家长、老师们都万分激动。然而这短短三天的考试背后,是来自社会各界的多方支持与保障。今天,就跟随记者来看看经开区这三日“安心考”的背后故事。

全面保障 营造良好应考环境

“您好,此时间段该路段禁止通行,请您理解。”7月17日中考首日早上7点半,在经开区境界家园天宝北街处,记者看到,民警对过往车辆一一解释,禁止该时间段通行。记者了解到,此次中考全区共计543名考生,经过前期调研统计,349名考生是家长开车接送,经开区交通大队也及时根据调研情况进行警力部署。

“早7:00-7:40实施临时交通管制,对于人大附中经开校北门道路实施临时交通管制,公交车可以通行,私家车在境界小区的南门就不能往学校方向行驶了。”经开区交通大队大队长张弛在现场说道。

记者了解到,经开区交通大队在学校周边设置岗位6处,安排警力42人,巡逻车2部,确保事故快清快处,学生家长车辆能够顺利地来到学校。

交通保障顺畅,周边秩序良好。经开区巡防大队在考点周边安排巡防车保障学校周边安全。经开区巡防大队民警董书林告诉记者,现场除了2部巡防车,还配备有警车维护秩序,同时设置24小时巡防车在周边不间断地巡逻。

为确保经开区首次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组织工作顺利进行,经开区多部门联动,将经开区体育中心停车场作为人大附中经开校考点的指定专用免费停车场,同时科学部署警力,全面保障中考考点周边交通秩序,为广大考生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

以人为本 一点一滴尽显关怀

疫情当下,经开区人大附中经开校首次作为中考考点,严把防控关的同时秉承以人为本,“有温度”地为考生保驾护航。

受疫情影响,2020年的中考与以往有些不同,为了避免考生以及送考人员聚集,学校将考生分成两批进入考场,西侧考场的考生从北门西侧测温门进入考场,东侧考场的考生从北门东侧测温门进入考场,并在北门入口处及考点等候区设置了指示牌引导考生进入。同时记者了解到,在考场外围学校特意新增设了大面积防雨棚,防疫防汛多重保障中考顺利进行。

王教凯校长告诉记者,在人大附中经开校中考考点北门候考入口处,学校专门为学生设置了雨棚,雨棚下面设有一米线,顺着雨棚可以进入测温门,经过机器测温后,顺着防雨棚通道可以直接进入考场。“这个通道是一个雨棚的通道,上面顶棚是红色的,底下也是红色的,上面能遮雨遮阳,如果下雨地下这个红色是一个透漏的,可以保护孩子的鞋,这样孩子在进入考场的时候不至于遭遇因为下雨淋湿衣服等等这样的事情”,王教凯说。

7点不到,考生陆陆续续就已经在候考区域等待了,班级送考老师为每位学生发放准考证后,为他们戴上了祝福红绳,每位学生出示准考证后,经过两次测温正常后进入考场内等候区。据介绍,学校为了避免突发事件等情况发生,在考场外围及内部设置了两处医疗保障组,若出现突发事件或是不舒服、体温不正常的考生,及时送到应急小屋进行处理。

专职队伍 维持周边秩序

“送完孩子的家长往这边走,不要堵在校门口……”7月17日-19日中考期间,每天早晨7点刚过,区内中考考点人大附中经开校门口,都会出现4名身穿蓝马甲、挎着红色绶带的志愿者忙着疏导人流,维持现场秩序。他们是来自上海沙龙社区红烛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一场中考让他们再次吹响集结号,用志愿蓝为考生们加油。

红烛志愿服务队,是上海沙龙社区此前专门为人大附中经开校成立的队伍,由于该校地处区内核心区路段,校门口车流较多,其成立初衷是守护该校学生的上学路,每周一清晨志愿者们都会轮班准时上岗。今年受疫情影响,学生们开启居家线上学习,服务队志愿活动也因此按下暂停键。直到前几天,区内将设中考考点的消息让大家再次活跃起来。

中考首日,社区党支部书记高秋红打头阵,和支部成员张凤伟、郭利兵、刘爽组成守护小分队,清晨6点多便从社区出发直奔考点。校门口,看着家长和考生越来越多,4人立即分散到重点区域对人群及时疏导,同时,提醒孩子和家长做好防护,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人群中,这抹流动的“志愿蓝”和学校送考老师身着的“加油红”上衣相映成辉,为考点增加了更多安全感。“队里其他志愿者之后两天也会轮流来,发挥志愿力量陪孩子们走完中考路。”高秋红介绍说。

与此同时,荣华街道综治办、巡查队等也每天出动30余人,在中考期间对考点及周边落实驻点守护、巡逻防控、交通疏导、求助处置、应急处突等工作,切实为考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考试环境,确保考试的顺利进行。

首设考点 距离近了心更安

“我在这呢,往这边看!”7月17日中考首日的中午,家长张洁手里拿着一束向日葵,早早来到人大附中经开校校门口等候女儿。和其他家长一样,此刻她心情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不慌不忙的安心。这份踏实感来自区内首次设立中考考点的变化,新考点的增设不只缩短了地理距离上的远近,也给了家长和考生更便利的中考体验。

张洁家住在南海家园,这段日子她和爱人为全力给女儿备考可没少花心思,不仅在日常餐饮上注重孩子的营养搭配,平日里为孩子中考鼓劲的方式也慎之又慎。

由于此前经开区学生参加中考需要到旧宫考点,再加上今年遇上疫情,需要家长送孩子到考点考试。为更好陪伴孩子中考,她早早安排起中考期间送考的相关事宜,早晨几点出发、走哪里最近、孩子的午餐问题怎么解决都被她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又一遍。

不过,让她没想到的是,就在中考前,她收到学校关于区内设考点的消息。这一好消息让她和孩子感到欣喜,不用再为女儿的送考路而担心。

对于家住区内郁金香舍社区的家长李蘅而言,区内首设中考考点的变化带来更多便利。由于家住得本来就离考点很近,中考期间,一家人溜达着就到了学校。家里年幼的弟弟也因此实现了到考场接送姐姐的愿望,跟着妈妈一起为姐姐的中考陪跑。天华园一里社区居委会的社工许绍娟家距离考点更近。因为不用再赶车,中考期间,每天叫醒儿子的闹铃也定得晚了几十分钟,有了更多休息、准备时间。许绍娟也不用为送考而请假:“居委会9点上班,我早晨8点在校门口等儿子开考后,还可以再回趟家准备准备再去上班,啥都不耽误!”

考场外 坚守者深情护航

彩旗飘扬“旗开得胜”、梅花盛开“怒放的生命”、花烛红掌“鸿运高照”……中考期间,经开区考点旁的指定专用免费停车场被布置一新,在这里,记者看到了许多家长焦急等待的画面,但同时也见到了两位没能送考的“工作狂”。

7月19日下午4点多,考试结束,临时考点停车场总调度负责人侯嘎正拿着对讲机统筹协调着停车场里的情况。而他的孩子远在山西,也在今年参加中考。“这次中考是没办法陪他了。”侯嘎说着,难掩愧疚的表情。侯嘎是经开区公共资源管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疫情期间,他下沉社区,一直在防疫第一线。上周,他接到了中考保障的任务,马上到现场开始布置场地,忙碌起来。

每天,侯嘎到家都会跟孩子通视频电话,给孩子加油鼓劲,同时也关注着孩子的情绪。“今天这边中考结束了也不回去吗?”面对记者的问题,侯嘎说:“回不去,得把这边的善后工作完成了,然后还要回社区防疫。我已经答应孩子了,等疫情结束就回家去看他。”

当天在停车场维护秩序的还有一位叫魏振的工作人员,中考结束的这一天他第一次请假,他的孩子也参加了今年的中考。“之前他都不愿意请假,要完成自己在这边的工作。”侯嘎告诉记者,为了做好经开区中考考生的后勤保障工作,魏振在自家孩子参加中考的前两天都没去陪考,只在最后这一天弥补了他没能送考的遗憾。

就如同今年中考的作文题:此刻,你已在考场。考场外,家人、老师正牵挂着你;医务人员、警察以及众多行业的工作者们坚守岗位。他们默默付出,为考试保驾护航。

艳阳下 陪伴是最温柔的“告白”

7月17日早上7点多,人大附中经开校中考考点门前,许多家长将孩子送进考场之后久久不舍离去。

一位母亲把孩子送进了门口,又跟孩子同步移动,她在栅栏的这侧,孩子在栅栏的那侧。母亲默默注视着学校里面还在排队等着进考场的孩子。“你还吃不吃点早饭啊?”母亲手里拎着的是她给女儿准备的早餐。里面的孩子摆了摆手,母亲叹气,自言自语,“这孩子,早上都没吃两口,也不知道考试的时候会不会饿”。

接近8点,孩子们都已经陆续进了考场,门口的家长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校门口。在距离考场不远的一处停车场,记者看到一对父母搬来了两个小马扎,坐在树荫下。两个人坐得很近,却没有交流,紧张的心情溢于言表。“两位是来给孩子送考的吗?”记者打破了平静,两位家长笑回:“嗯,孩子刚进去。”“都开考了,还不回去吗?”“不回了,我们在这等他考完,怕他提前考完出来看不到我们。”这对父母,因为孩子参加中考,已经紧张得好几天没有休息好了。

10点,距离上午的考试结束还有半个小时。考点门口的长凳上,一位母亲带着一个小女孩在等候着,小女孩头上露出了汗珠,应该已经等了有段时间了。这位母亲说:“她哥哥今天中考,早上,妹妹早早就起床了,给哥哥送考。”送考之后,才在家歇了没一会,母女二人又来到了考场门口,母亲说:“在家里紧张,待不住,还不如过来等着,也是一种陪伴吧。”

毕业时 把校服写成“青春纪念诗”

“终于毕业啦!”7月19日下午,在结束考试走出考场那一刻,经开区不少考生将校服当成“签字板”,用老师、同学的亲笔签名记录下这难忘的一刻。

“老师,帮我签个名吧,是您教会了我好多人生道理!”当天下午4点多,亦庄实验中学的一位扎着马尾的女生迎面跑到学校初三年级主任刘正峰面前,为老师递上一支签字笔,请他在自己的校服上签名。不远处,人大附中经开校的张培妍也和同学们相聚,请大家直接在校服袖子上、后背上签名。中考结束,老师蔡文水面对自己班上的学生,也终于问出了那句“考得怎么样”,伸出大拇指为学生沉着应考点赞。

中考结束也意味着初三学生正式毕业,由于疫情,当天这一别也是孩子们和老师近期集体见面的最后一次,考场外也因此变成了发放毕业证、拍摄班级集体照的地点。现场,有的考生和老师比划出爱心手势,一起用相机记录下人生中这难忘的一刻;有的为老师送上鲜花,彼此拥抱,感谢师恩。

融媒体中心记者 于晓玲 卢金曦 范维娜 毕文倩 郑旎/文 于晓玲 张浩东 张笑嫣/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聪明的姐姐作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作文 关于斗鱼的作文 锻炼作文 妈妈夸我真聪明作文 我的梦想作文三年级 牛郎织女作文 阅读真有趣作文 拜访老师作文 文峰古街作文 旅游的作文200字 雅思作文网 快乐的国庆作文600字 写一个名人的作文 眼泪落下的那一刻作文 幸福是什么作文300字 聪明的作文 我爱冬天的作文 新闻类作文600字 诚信议论文600字作文 有关廉洁的作文 感恩清洁工的作文 想念爸爸的作文 意大利语作文 我们班来了新同学作文 最难忘的一件事作文350字 网络是把双刃剑作文 同学变了作文500字 老师作文700字 辩论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