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想让中考语文得高分 要善用公式巧解文章段落顺序可否调换类题型

2020-11-21 03:40:01
相关推荐

文章段落关系之段落顺序可否调换

段落顺序可否调换答题模板:可分三步答题

(1)下判定。

(2)概括材料内容。

(3)结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并列、递进、因果、转折、对照等)或论证思路分析。

实战演练

最耐渴的动物

(1)世界上什么大型哺乳动物最耐渴?人们马上会想到骆驼。的确,骆驼极其耐渴。在炎热干燥的沙漠中,人如果24小时不喝水将会因为脱水死亡,但骆驼却可以长达一周不喝一滴水也能生存下来。但是与生活在非洲撒哈拉地区半沙漠地带的弯角大羚羊相比,骆驼的这点本事就算不上什么了。弯角大羚羊(以下简称大羚羊)可以长达10个月不喝一滴水。在炽热的沙漠中,一只大型哺乳动物怎么能够如此长时间不喝水也活得好好的?

(2)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奥秘。哺乳动物作为恒温动物,一般必须把体温保持在大约38摄氏度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但是在撒哈拉地区,白天的气温通常高于38摄氏度,最热的时候能超过50摄氏度。在如此炎热的环境中,哺乳动物主要通过让体内的水分蒸发的方式(出汗或喘气)来散热。这是一种很有效的降温方法,每克水分蒸发掉时能带走2.4千焦的热量。但是,这种方法有个缺点,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的话,身体就会很快地脱水。

(3)为了保持身体水分,大羚羊既不出汗也不喘气,而是用一种奇特的方式来应付炎热的气温:把体热储存起来。这就意味着它的体温会不断地上升。大羚羊能够忍受高达46摄氏度的体温,超过这个温度才不得不出汗把体温降下来。骆驼也有类似防止出汗的机制,但是它只能忍受41摄氏度的体温。

(4)维持如此高的体温,除了避免出汗,还有个好处:因为体温与气温接近,空气可以传给身体的热量就少了。白天储存在体内的热量,到了气温较低的晚上,就会逐渐释放出去。这时候,大羚羊又能让体温一直降到36摄氏度以下。这样在第二天白天时,它可以储存更多的体热。

(5)大羚羊的肾脏能够非常有效地减少尿中的水分,它的尿是高度浓缩的。不过,它的尿中毕竟还有些水分,它的粪便也要含有一点儿水分才排得出去,这样,大羚羊还是会损失一些水分。

(6)为了防止脱水,大羚羊仍然需要补充水分。在无水可饮用时,它通过食物来补充水分。大羚羊常吃的草水分并不多,在白天只含有1%的水。不过,到了晚上,随着气温的下降和湿度的上升,这些草的水分含量会增加20倍。大羚羊白天不进食,只在黄昏和夜间进食,能最大限度地吸取食物中的水分。

(7)大羚羊还有一种独特的获得水分的方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例如碳水化合物,在新陈代谢时能产生水。因此,实际上所有的动物都能通过这种方式间接地获得水分。不过,这个代谢过程需要氧气参与,而每次呼吸都会带走体内的水分。通常情况下,呼吸时损失的水分多于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是得不偿失的。大羚羊却有办法改变这个产出比,这个方法其实很简单。在晚上,大羚羊一边让白天储存的体热散发,一边开始非常缓慢地做深呼吸。深呼吸能吸入更多的氧气,通过新陈代谢制造更多的水分,而夜晚空气湿度比较高,通过呼吸散失的水分就比较少。这么一来,大羚羊就能通过一晚上的深呼吸让体内累积更多的水分。

(8)就这样,通过种种独特的方式,大羚羊巧妙地适应了既炎热又缺水的半沙漠环境。这种适应性是如此成功,使弯角大羚羊曾经是撒哈拉地区数量最多的大型哺乳动物之一,一度多达数十万只。

问题:从全文的思路来看,第(1)段和第(2)段能交换顺序吗?为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顺序可否调换,可分三步答题(1)下判定。(2)概括材料内容。(3)结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并列、递进、因果、转折、对照等)或论证思路分析。

第一步,下判定:不能。

第二步,概括材料内容:第(1)段总述弯角大羚羊耐饥渴,段末提出问题——在炽热的沙漠中,一只大型哺乳动物怎么能够如此长时间不喝水也活得好好的? 第(2)至(7)段分步解答以上提出的问题,具体说明弯角大羚羊耐渴的生理机制。弯角大羚羊为了防止出汗,贮存体内热量能保持46度的体温。另一方面,弯角大羚羊通过摄入含水分高的植物和夜间深呼吸获得水分。

第三步,结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分析:第(2)段解释第(1)段提出的问题,两者存在由现象到本质(原因)的逻辑关系。故两者不能调换。如调换则思路混乱,不能说明现象的本质。

正确答案:不能交换顺序。因第(1)段是讲弯角大羚羊耐渴这种现象,第(2)段至第(7)段是讲大羚羊耐渴的生理机制(或原因),全文是按照从现象到原因的逻辑顺序来写的,第(1)段和第(2)段交换顺序以后,就使文章思路不清,就不能把弯角大羚羊耐渴的事理讲得清楚透彻。

进阶提升

我们能在梦里背单词吗?

(1)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白天学习的数学公式和推导过程,晚上出现在梦中,让你和数学题大战300回合;白天练习过英语对话,梦中你就可以非常流利地和外国人交谈,通常我们会称这种现象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最近,科学家对这种现象做了进一步研究,结果发现,做梦真的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和记忆新学的知识,梦中的你的确是在学习的。

(2)睡眠的过程分成不同的脑电波阶段:非快速眼动睡眠,此时脑电波为慢波;快速眼动睡眠,此时脑电波频率较快。其中做梦是处于快速眼动睡眠状态,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深度睡眠时期。正常人入睡时先进入浅睡,即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然后再进入做梦阶段,从入睡到做梦阶段为一个睡眠周期,一般一夜睡眠经历4~5个睡眠周期的交替。

(3)当然,我们仅仅知道做梦是怎么回事,还不足以解决问题。最近,神经科学家埃林和罗伯特找了一些哈佛大学的本科生进行了如下实验:他们让这些学生在电脑前坐45分钟,玩一个迷宫游戏。在迷宫中,研究者将一个特定的对象设为终点,让学生们记住,然后让他们从迷宫里一个随意的点出发,找到到达终点的途径,做完游戏之后,学生们被分为两组,一组人去睡觉,一组人则留下来看录像。研究者利用脑电技术探测了睡觉组的大脑活动,之后在一个做梦周期结束时叫醒他们一次,问他们梦到了什么,或者在他们睡完午睡醒来之后问他们做梦的情况。接着对两组人再进行一次迷宫游戏的测试,结果表明,在测试中,睡觉组相对于不睡觉组更快地找到了特定目标,其中还有4位同学做梦梦到了迷宫,他们找到特定目标的速度是其他睡觉组成员的10倍!做梦促进了他们的学习和记忆。

(4)对于上述研究,研究者有进一步的解释。研究发现,做梦能够导致记忆的再激活。因为梦的周期正好对应着神经同步的增强期,此时大量的神经元能够被同时激活,从而提高对特定事物的记忆。在上述研究中,罗伯特等人就注意到,被试者的梦并不仅是对刚学习过的迷宫经验的精确重现,还激活了相似的经验。比如,其中的一个学生不仅梦到了迷宫的影像,而且梦到了自己几年前在一个蝙蝠洞探险的经历。这表明,大脑在做梦的时候不仅激活了某个学习经验,还再激活了相关的学习经验。美国西北大学肯·帕勒的研究团队也有相似的发现,如果先给被试者建立一种声音和一幅图的联结,并在其做梦的时候(快波睡眠时期)播放这种声音,之后被试者对那幅画的记忆也会增强。

(5)这些研究成果得到的结论让人惊喜,尤其对于学习第二语言的人来说,做梦的促进效应将非常有用。我们都知道,学习外语是通过建立外语词汇和母语词汇的联结来完成的,那么我们试想一下,在白天背了一些单词和单词的中文释义之后,做梦时在你耳边重复中文释义是不是会有效提高单词的记忆效果呢?懒人们仿佛听到了福音把闹钟关掉!让我把梦做完,我要多背一些单词哦!

第(3)(4)段能否互换?为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关系之段落顺序可否调换,可分三步进行答题:(1)下判定。(2)概括材料内容。(3)结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并列、递进、因果、转折、对照等)或论证思路分析。

第一步,下判定:不能互换。

第二步,概括材料内容:第(3)段通过一个实验具体说明了做梦能促进学习和记忆。第(4)段进一步说明做梦能够导致记忆再激活。

第三步,结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做梦导致记忆被激活的结论是在做梦能促进学习和记忆的基础之上得出的。两个段落说明的内容在逻辑上存在递进关系。因此不能对调。

正确答案:不能,第(3)段承接第(2)段“做梦是怎么回事”的内容,用实验证明“做梦能促进他们的学习和记忆”,第(4)段对于第(3)段的研究,研究者得出了进一步的解释。结构上第(3)(4)两段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中小学每日一练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家人团聚的作文 五年级记事作文 家族史作文 愉快的旅行作文 越来越好作文 人生的旅途作文 美在身边作文 兰花作文300字 沈阳故宫作文 讲好中国故事作文 守望作文600字 抬起头作文 英语作文带翻译50字 一次难忘的旅行作文 我的快乐作文400字 梗概作文300字 写人作文五百字 可爱的小兔子作文 感谢有你的作文 什么的一天作文 做菜作文300字 传统文化春节作文 做一件好事作文 窗外作文400字 英语作文邮件格式 我是一棵树 作文 油纸伞作文 夸夸我自己作文 爷爷的生日作文 端午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