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至远至近乡愁 至亲至疏米粉

2020-11-21 10:50:01
相关推荐

文/省委办公厅接待服务中心主任熊剑勇

最美人间四月天,不负春光与时行。

今春四月,疫情见退,乍暖还寒。在“潜伏”了六十多天之后,在匆匆赶往复工复产的路上,湖南省委办公厅接待服务中心贯彻落实家毫书记提出的工作要求,在九所宾馆搭起“擂台”,召集湖南各地特色米粉前来同台争艳,成为了这个春天最亮丽的风景。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美味大展,是一场属于湖南人的饕餮盛宴。48家米粉名店、124种特色米粉、123款风味小吃,十余天时间里,近10万食客风雨无阻,宁愿排上一个小时的队,也要嗦一碗记忆中的米粉。

这是一次全省接待部门的“大考”,是一场对湖南接待人、餐饮人作风能力的集中检验。省委办公厅接待服务中心牵头负责,各市州接待服务中心和九所宾馆、蓉园宾馆具体承办,全省接待人齐心协力,邀请广大餐饮人一道,克服种种困难,用一场“米粉大擂台”,引导民众的消费需求,提振民众的消费信心,体现了走在前列的责任和担当。

这是一次湖南人米粉情结和家国情怀的集体释放。汇味、寻味、品味、回味、赏味,五个阶段环环相扣。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1200多万,红网线上H5总浏览量340余万,H5投票超过190万,实现米粉、小吃销售总额达100多万元。亮眼的数据,汇集的笑脸,激荡的是三湘四水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

行将曲终人散,但不论是粉店还是食客,对这碗粉的厚爱与热情,一定还会弥新弥坚;静心累定思累,这场米粉大擂台活动留下的感动与感激,都将留存在我们各自的记忆中。

一碗粉,嗦的是乡情

小小一碗粉,盛满了浓浓的乡愁乡情。

记得还是在祁阳一中读高中时,最让我心心念念的,就是校门口的那碗粉。细细的圆粉,盖上肉沫汤,香气四溢,让人闻之生津。但是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允许,八分钱一碗的粉,实在是一件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

当时学校实行八人一桌分餐吃饭。有时分餐的人给的菜不够,只能咽下半碗饭。我便端着剩下的半碗饭,走到校门口。八分钱的粉是舍不得吃的,只能从兜里掏出4分钱,请老板舀一勺肉沫汤泡饭吃。那个味道至今无法忘记。那时候,心里特别渴望,要是哪天能吃一整碗粉就好了。

后来,离开家乡出去读大学,接着又参加工作、成家立业。但每次回到祁阳,第一件事一定是嗦两碗粉:一碗汤粉、一碗凉拌粉。仿佛是唯有用米粉填饱之后,方可一解思乡之愁。这份熟悉的味道,记载着我们来时的地方, 连接着我们的文化脐带,点击着我们情感最脆弱的部位,你甚至很难说清楚味蕾上的记忆究竟是什么,但是只要你吃上一口,就立即能找到乡愁的解锁密码。

在米粉擂台赛活动期间,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每天都有发生。4月16日中午,郴州栖凤渡鱼粉现场,一位80多岁的老人,一边吃着米粉,一边在流泪。工作人员看见后,赶快上前去问个究竟。老爷爷告诉他说,自己从小在栖凤渡长大,已离开家乡近50年,几次都想回家吃碗正宗的栖凤渡鱼粉,但一直没能如愿,这次终于吃到了儿时的味道。这一碗鱼粉,是自己一辈子的回忆。第二天,老人还带了20多位亲属来到活动现场,其中一位还是从汕头专程赶过来的。品尝完米粉后,他告诫晚辈们,一个人不论身在何方身价如何,永远都不要忘了自己的根在哪里。

正因为成长记忆中有太多的米粉痕迹,才让湖南人的心里装满了米粉情结。我在长沙工作几十年,没有“祁阳米粉”的日子,还是“忠实粉丝”。和家人、朋友聚会去得最多的地方是粉馆,加完班相邀同事吃宵夜也是去嗦粉,周末最放松的一件事还是按照同事的推荐,满大街小巷去寻找一些网红粉店过把瘾。现在年纪大了、指标高了、身体开始报警了,便只好忍痛割爱。即使现在不能常常嗦粉,但我想想嗦粉的感觉、看看别人嗦粉,也解渴的不行,那久违的味道,总能平和心态、慰藉灵魂、安放乡愁。

一碗粉,品的是文化

小小一碗粉,蕴含着独特的湖湘文化。

米粉是湖南的特色食品,是湘菜文化的灵魂结晶,也是南北文化碰撞的产物。相传移居南方的北方人,也有说是南征的军队,到了湖南,因为思念家乡的面条,把南方常见的大米,做成北方面条的形状。长沙阿弥岭汉墓出土的米粉作坊文物,见证了世界上最早的米粉的诞生。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此后千百年,不同地区的湖南人,均根据自身的文化特质和物产情况,衍生出不同的流派、做法和口味。从最初的环形、饼形,到如今的七圆的、七扁的;从最初用陈米制作,到如今的用新米、红米等加工制作。一碗碗米粉体现的是湖南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展示的是三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张家界老黄三米粉的黄老师傅已经74岁高龄,家境较好,已在家安享晚年,店子交给了两个儿子在打理。当工作人员上门做工作,他听说是参加“米粉大擂台”,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老师傅的性格非常执拗,所选用的原材料,他都要亲自把关;比赛用的煨码,他都要亲自掌勺。整整四天时间,他都一直守在档口上,为的就是给食客奉上一碗最正宗的老黄三米粉。到了第3天中午,从张家界带过来的食材不够了。工作人员劝他,从长沙购买食材也差不多。但老师傅就是不同意,他说“正宗老黄三米粉的秘诀,全在于选用放养的土猪五花肉作码,我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于是原本4天的档期,最后只作了3天半。但黄老师傅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坚守,感动了一群张家界在长沙工作的90后。他们从小吃着黄老师傅的米粉长大,为了力挺黄老师傅,自发地建了一个微信群,群名就叫作“为了老黄三”。他们在群里相约,每天到“老黄三”档口前吃粉打卡,有的还说“二十多年没见过黄老师傅了,见面一定要拥抱一下”。一位70多岁的老人,一群90年的小年青,因为一碗米粉而结下了深厚地隔代情缘,从中让我们看到了文化的传承与力量。

新化向东街牛肉粉,为了追求牛肉汤码的原汁原味。在活动期间,每天晚上在新化把牛宰杀好后,半夜用车将新鲜食材运送到长沙,工作人员再连夜赶作码子。祁阳少东家米粉,活动第一天就卖出了850碗,由于太过劳累,老板蒋卫平尿结石的毛病犯了,为了不耽误比赛,他在住院经过简单的消炎止痛处理后,又回到了现场,坚持到了最后。

米粉擂台赛比的当然是米粉的出品,但支撑米粉出品却是对湖湘文化的理解与坚守。喝着湘江水、吃着洞庭米长大的湖南人,就像湖南的米粉一样,柔中有韧劲,又如小火慢熬的高汤,耐得住岁月的苦难。都说湖南人的血管里,流淌的是米粉汤和辣椒油,湖南人也是出了名的脾气大、性子急,但在米粉的制作、熬汤与盖码上,却十分意外的特别讲究。在参加这次擂台赛的 70多家企业中,无论是米粉店铺还是小吃作坊,好多都是“夫妻档”,擂台赛期间,不仅要把当地的门店关了,每天还要起早贪黑、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为的仅仅是他人能吃上一碗地道的家乡粉。正因为有了这样一种 “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才成就了米粉擂台赛的精彩纷呈、意味深长。

一碗粉,道的是情怀

小小一碗粉,散发着绵绵不尽的家国情怀。

九所宾馆被誉为 “湖南钓鱼台”。短短十几天的时间,这位昨天的“王谢堂前燕”,就“飞入寻常百姓家”。有位媒体朋友说,湖南人的这个春天被“一碗粉”嗦爆,我不好评说这句话的“准确度”;但这一碗粉,让“养在深闺”的九所宾馆从此“家喻户晓”,却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让“国宾馆”来承办“米粉大擂台”,是缘于高人指点,是家毫书记亲自为全省接待系统出的一道“命题作文”。

小小切入口,却有大文章。

面对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疫压力不断加大,湖南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实现从应急性超常规防控向常态化防控转变,全面推动复工复产,加快推进全省生产生活秩序的全面恢复,是当前全省上下的头等大事,也是家毫书记的最大牵挂。中小企业特别是餐饮行业的中小企业,不仅受疫情的影响大,而且就业人员多,还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让政务接待宾馆探索出一条复苏之路,从而提振广大餐饮行业从业人员的信心,进而促进市场回暖,是家毫书记的高明之处和匠心所在。

做好大文章,必有大严防。

“米粉大擂台”活动开幕后,食客一天天见多,疫情防控压力一天天增加。家毫书记又在百忙之中指示省委督查室,要每天派人到现场检查督促防控措施的落实,并逐日上报情况。4月19日的下午,没有事先通知、没有人员陪同,家毫书记还专程到现场查看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为确保家毫书记的要求落到实处,4月18日的一大早,剑飞秘书长便戴着口罩一个人来到活动现场,与其他市民一样,排队取号、排队量体温、排队查健康码、排队进餐厅、排队取食物。全程体验完后,又反复告诫现场工作人员,还存在有哪些薄弱环节,必须要把防疫工作的每一个细小环节做到位。

一枝一叶总关情。民生是天,是家毫书记的情怀,是剑飞秘书长的示范。积极响应、担当作为,是这次米粉大擂台活动所有参与者集体交出的答卷。益阳汪尾斌面馆,是一家夫妻店。为参加这次比赛,老两口和女儿一家三口都来了。店子受疫情冲击影响很大,今年至今还没有什么收入,日子过得很有点艰难。问他为什么还要积极申请参加这样的活动,汪尾斌老师傅回答说,就是想借助这个机会,把品牌影响搞起来,把经济损失抢回来;政府这么帮助我们,只要自己吃苦耐劳,困难一定会挺过去,店子的生意一定会慢慢好起来。老两口每天都是3点多钟起来准备食材,5点钟从益阳出发,7点钟赶到九所,晚上要10点才能返回到益阳。究竟有多辛苦,可能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但大家感受到的,却只是他们不知疲倦、开朗乐观的笑声。

一花独放不是春。在米粉大擂台活动的启发带动下,长沙市的全省名优米粉一条街已完成了初步选址,建设方案正在抓紧谋划;株洲市“娘家人请你来嗦粉”行动的筹备工作已准备完毕,即将全面铺开;芙蓉华天、圣爵菲斯等酒店在活动期间,专门派人前来学习取经;省餐饮行业协会的全省各地创新湘菜展评将在5月初在蓉园宾馆盛装登场。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挥毫”如此,米粉产业发展又何尝不是这样。如今全省上下政通人和、东风强劲,正是抢抓发展机遇、实现化危为机的最好时候,只要团结一心、苦干实干,“爱嗦粉”的我们就一定会创造出更加繁华的潇湘之美!写出更加惊艳的潇湘之诗!

[责编:曹婕妤]

[来源:大湘菜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走过那一个拐角作文 遇见作文600字记叙文 介绍自己的家庭英语作文 关于春的作文600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作文 作文难忘的除夕夜 征文是作文吗 民族团结作文600字 作文大全50字左右 生命在于运动作文 我是家务小能手作文 关于春节的作文初中 发病小作文 春天的美景作文300字 高质量作文400字 熊出没作文400字 关于春节的300字作文 写景作文300字冬天 我想对你说作文800字 以分享为话题的作文 幸福时刻作文600字 打雪仗作文100字 毕业作文六年级500字 关于雪的作文400字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 五年级上册英语小作文 新年新气象的作文 下象棋作文300字 小女孩打屁股作文 童年的记忆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