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元年”?

2020-11-21 12:55:02
相关推荐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贺岁档期上映,故事改编自雨果奖得主、《三体》作者刘慈欣的同名短篇科幻小说,在周星驰、黄渤、韩寒等大明星的夹击中,票房从年初一开始逐渐走高,呈逆袭之势。影片的主演之一是香港人吴孟达,在贺岁档期中与周星驰导演的《新喜剧之王》遥相呼应,呈现耐人寻味的对台状态。

这部作品从宣传到上映后,在网上引起大量讨论,评价两极。隐藏在电影背后的意识形态之争,成为农历新年网络上最大的战场。我所在的每一个网络讨论组,都有人在因为此片争吵甚至决裂,有人认为该片揭幕了「中国科幻元年」,有人认为影片纯粹就是「太空战狼」。

影片的主要投资人是演员吴京,他因为主演《战狼》系列而为人熟知,成为「大国崛起」「虽远必诛」的代言人。从电影拍摄时,就有不少人担心,这部科幻电影是否会变成太空民族主义大片。在电影最初公布的一段预告片中,吴京与一名俄罗斯人走在太空站内,俄罗斯人自豪地说︰「太空站都是我们俄罗斯人建的!」吴京对着他一笑说︰「Yes, I agree!」镜头一移,对着太空站「Made in China」的大字定格大特写。

这段预告片播出之后,网上一片大骂吴京毁了原著。《流浪地球》的原著,有点像一段宏观的幻想空间史:科学家观测到太阳会在千万年后氦闪吞没地球,于是在全球各地装上了发动机,将地球驶往临近的恒星。这个过程需要数千年完成,刘慈欣用蜻蜓点水的笔墨,简单描写了计划开始后各种残酷的气候灾难,人类生活方式、文化的改变,靠近木星的星空奇观、期间人类「飞船派」「地球派」的争论、对联合政府的叛乱等。

在小说中,那样极端的社会环境之下,国族的区别、甚至人类的大部分情感都被压缩到最低了。

我走进电影院时,内心就在想,预告片里吴京与俄罗斯太空人这个镜头到底会怎样。

电影的故事与其说是《流浪地球》,不如说是「流浪地球宇宙」中的一个故事。镜头聚焦在一对父子身上,父亲(吴京)是太空站的太空人,儿子生活在地下城,恰逢地球接近木星这一时期的故事。

大概是因为影片同期会在北美上映,在正片中,太空站部分做了修改:吴京的邪魅一笑和对答被删除,「Made in China」特写的时间稍微缩短,令人不太察觉。而全片的民族主义含量都偏低:民族主义意味最强的瞬间,可能是一名中澳混血儿称自己有一颗「中国心」的时刻;但后面「中国心」很快成了此人的外号,又增添了一丝反讽意味。

影片中,所有拯救和努力几乎都是全人类出动:当地球上数千个发动机出问题时,主角一行人艰难前行修理发动机的同时,那几千个发动机也被人修好了;当主角一行改造的发动机喷出火时,地球上一共有三座发动机喷火了。当地球出现危机时,地球上有很多人都在努力,中国人主角的一条线,只是其中的一个切面。比起预告片,这种处理更符合原著,超越了国族之分,讨论的是人类面对宇宙时的状态。

中国科幻演变

中国科幻故事能呈现出视野渐渐高于国族之上的格局,是经历过多代发展的,可以追溯到文字时代。科幻小说是舶来品,在华历史可溯至清末,第一部中文科幻译著凡尔纳的《十五小豪杰》,由梁启超翻译;民国后,鲁迅、老舍等文豪都曾涉足科幻,当时的思想是以科普强国。新中国后,「中国科幻之父」郑文光从50年代开始创作,从那时起科幻文学就与政治脱不了干系。

反右年代,科幻小说被批是「歪门邪道」,文革时所有文艺创作都停滞了。中国科幻作家的意识形态也逐渐在作品中展现:「文革」结束后两年,迫不及待继续写作的郑文光出版了《飞向人马座》,有个充满时代背景的情节,三个主角少年被流放到太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成立了太空团支部。然而这也没什么作用:80年代开始严打,科幻被定为「精神污染」,科幻小说禁刊,杂志纷纷停刊;不到一个月,郑文光脑溢血一病不起,创作生涯终结。

之后10年,科幻几乎在中国文坛绝种,直到90年代新生代科幻作家刘慈欣、王晋康等逐渐出现。收到时代背景影响,在刘王的早期作品中,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元素,故事充满冷战色彩:刘慈欣的小说《全频带阻塞干扰》中,美国为首的北约突然进攻俄罗斯,俄罗斯军人壮烈地撞向太阳制造磁暴,阻断了全球通讯;在王晋康的中篇小说《拉格朗日坟场》中,邪恶轴心美国在世界销毁核武器之后依然偷藏多枚核弹,一场地震将核弹暴露出来,美国决定雇私人飞船将核弹偷运到太空的拉格朗日点销毁,并准备暗中炸毁飞船杀人灭口。故事最后,中国人船长自己载着核弹壮烈地飞向太阳,解除了危机。

除了民族意识强烈,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开着飞船撞向光芒赴死就义的形象,是经常出现在中国乃至世界科幻创作中的意象;在《流浪地球》电影中,同样出现了这一幕。

而刘慈欣的作品从2000年代开始,就逐渐抛弃了国族之别,开始从物种、星球的格局叙事了。在短篇小说《朝闻道》《吞食者》乃至后来的《三体》中,不同国籍的人类作为共同体,一齐面对地球的灾难。这也是他的作品质量开始飞跃的时期。

电影的硬伤和感动元素

科幻作品要引人入胜,格局够大是必须的,因为在所有类型文学中,只有科幻处理的是人和宇宙的关系。《流浪地球》电影没有跌入民族主义的叙事,是之前几十年中国科幻作者探索和发展的结果。

可惜的是,从电影层面上来说,这部电影的对白、人物、剪辑,都充满了硬伤。演员形象平板化,在角色牺牲时,强行加入的煽情对白令人尴尬,仿佛小学生作文升华,特别时剧情紧张时,角色突然讲一些假大空的台词煽情,令人感觉极其突兀。故事剪辑非常跳跃,节奏混乱,有时一个场景还未交代完,莫名其妙又到了下一个场景。

我一个朋友这样形容:「电影的硬伤是铁打的,的确很差。…我很喜欢人类用发动机推着地球流浪这个意象,还有木星临近,在地球上空的恢宏又压迫的情景,我很喜欢,也会在看电影的时候真切感受到,就是我会觉得想象我自己站在那里,我会怎么样,人类会怎么样。然而电影的硬伤,又会时时把我从中拖出来吊打。」而这些硬伤,与其说是《流浪地球》的问题,不如说是中国电影的通病。

科幻文学作品在类型文学里面非常特殊,它拥有属于自己的几种特定美学:比较灰暗的反乌托邦,或者想像力瑰丽的太空歌剧,或者浩瀚宇宙与生命之渺小和伟大,等等。我认为《流浪地球》是个充满想象力的关于勇气的故事,它有很多缺点,但做到了那种科幻的宏大感动:宇宙好大啊,人类好渺小,令人想哭,当我看到人类拖着地球走那个示意图那一刻,我就已经想哭。

但生命又好伟大,小小的人类在面对宇宙和极大灾难时的挣扎和高于本能的很多作法,那种让宇宙你看看生命的力量可以做到什么的状态,也是很令人感动的。

感动这件事非常主观,基本属于缘分,有人就是无法共情这一类内容,而这时再加上电影的其他硬伤,可能就会使得观影体验非常尴尬了。所以有人不喜欢,也很正常。《流浪地球》是个不错的故事,可远远算不上神作,你要是不喜欢吴京而拒绝这个电影,也不算什么损失。

但电影所携带的那种令人感动的元素,不是集体主义更不是民族主义,是一种属于科幻的浪漫,我还不知道这东西叫什么。

电影之外的战场

可惜的是,这个「开启中国科幻元年」的标签和复杂的意识形态背景,使得影片继续成为民族主义与反民族主义的战场。支持者认为「中国科幻从此扬眉吐气」,言称《流浪地球》是一部「伟大作品」,沉浸在「扬我国威」的快乐中;而反对者厌恶这种民族情绪,更厌恶《流浪地球》影迷那种批评不得的气氛,「说难看就是汉奸吗?」,在豆瓣网开始轰轰烈烈的给电影打低分行动。

遗憾的是,一群有在试图跳出自身民族思维桎梏的创作者,他们作品掀起的讨论,最终以民族主义为注脚。我们都要把地球开往半人马座了,此刻却还在网上对骂。然而这已经是电影之外的事情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爱是什么作文500字 童年的回忆作文300字 六一为主题的作文 关于写景的作文300字 关于传统文化的英语作文 新学期新期望作文 家乡的美景作文200字 以传承为话题的作文 难忘的旅行400字作文 失物招领英语作文初一 关于读书的作文400字 难忘的旅行作文400字 写状物的作文400字 关于劳动的作文500字 春天的校园作文400字 越来越坚强的我作文 关于美丽风景的作文 各省高考满分作文 写一件事的作文300字 我的青春里有什么作文 开学第一天作文300字 汤姆索亚历险记作文 藏在什么里的爱作文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 我喜欢什么作文500字 最新作文素材大全 欢度五一作文 关于美食的作文500字 介绍一种事物作文300字 感恩父母的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