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你烧画 我偷画 一个战争后遗症难题

2020-11-21 13:05:02
相关推荐

[窃听风暴]、[再见列宁]、[铁皮鼓]......说到德语电影,那其中必然有许多经典的战后反思电影。

战后德国对战争的思考与清算,几乎形成了一场文化持久战,时至今日还未见穷期。

2019年电影[德语课]就算得上其中之一。

电影改编自1968年经典同名小说,取材自画家埃米尔·诺尔德在纳粹统治时期被禁止作画的真实事件,以一个男孩的视角讲述了一个疯狂的时代。

萧瑟美丽的滩涂、海边燃烧的绘画、房子里海鸥的累累白骨......残酷的[德语课]故事在清丽的风景和考究的摄影中徐徐拉开序幕。

如果周末需要一部能让人静下来沉思的电影,[德语课]正合适。

在德国易北河的一座孤岛,少年犯西吉·耶普森被关进单人囚室,罚写作文《尽职的快乐》。

在刚拿到这个题目时,西吉大脑一片空白,并不是无有可写,而是过往画面纷至沓来,竟一时无从下笔。而一旦动笔,就再也停不下来,痛苦的往事打开了一个缺口。

和小说一样,[德语课]有着一个“戏中戏”的文本结构。西吉写下了一摞纸的作文,也构成了这部电影的主体部分。

那是40年代的纳粹统治时期,年仅10岁的西吉和家人生活在有着美丽滩涂的家乡小镇。父亲是个严肃而冷酷的乡村警察,正时值希特勒颁布了一项禁止作画的命令。

他们说,绘画是病态的。父亲的任务便成了监视周围一个名叫南森的画家,禁止他偷偷作画。南森本是他的好友,也在幼年时代救过父亲的命。

但在被赋予的“职责”面前,父亲陷入了愈加扭曲的执着。

南森是一个表现主义画家,其原型便是埃米尔·诺尔德。

为了重振并为最纯正的德意志古典艺术正名,希特勒当时对各种现代艺术进行了“大清洗”。

而诞生在德国的表现主义艺术尤为希特勒厌恶,在他举办的具有处刑意味的“堕落艺术展”中,埃米尔·诺尔德的47幅作品当时还成为了主角。

三、四十年代,诺尔德的千余件作品曾遭到查封,画室被毁,他本人也被禁止作画。一直到1947年,他才得以重操画笔。

在这个美丽残酷的古典村落,南森眼睁睁看着自己过往心血被查抄没收。

看着过往的好友在自己生日宴上一脸平静地吼“我只是完成我的职责!”

看着好友的10岁小儿子与自己愈发亲近、偷偷藏画;看着大儿子从军中负伤逃回,却只能躲躲藏藏,直到被扭曲的好友再次送往军区(医院)。

这里的一切都是“病态”的。亲情、友情,正常的情感与人的情绪,在纳粹制度的执行者面前,早已被轻易碾碎。

原著里说,促使父亲每天上路执勤的,可能“不是勤奋,不是从业的快乐,更不是那项分给他的任务,很可能只是一种职业习惯”。

制服在身,全副武装,每天一成不变的同家人告别,垂着一张干巴巴、死气沉沉的脸,任何微笑、怀疑、赞成的表情都是很慢很慢的呈现出来。

为了抓住还在偷偷画画的画家,父亲会让10岁的小儿子西吉故意去接近画家。哪怕只是违反了“暴雨天必须待在家”的禁令,小男孩也要挨一顿打。

因为父亲的教育告诉他:“有用的人必须懂得服从。”

父亲不再像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把自己甘愿活成了为纳粹制度效力的一颗齿轮。

西格弗里德·伦茨的《德语课》,是德国战后文学史上的里程碑杰作。被翻译成20种语言,广为流传,甚至与格拉斯的《铁皮鼓》齐名。

1979年[铁皮鼓]电影

电影[德语课]的气质自然大部分来自于原著的质感。保留了第一人称,从小男孩视角的叙事,不仅增强了故事的情感色彩,同时保留了原著的文学色彩。

或许正是一个懵懂孩童的视角,才让这个故事显得愈加残忍而压抑。

“我只是完成我的职责!”父亲嘴里的这句“辩白之语”,我们已经听过太多次。

在同题材的[朗读者]里,凯特·温丝莱特饰演的中年女人汉娜,最喜欢的就是躺在15岁少年怀里听男孩为她读书,朗读狄更斯、海明威或是马克·吐温。那时候,阳光明媚,一切安好。

但也是这个看起来平凡、认真的女人,她曾是为纳粹制度服务的集中营看守。

在法庭上,被讯问为什么做了纳粹帮凶时,她回答说,“这是我的工作”。

还有那个名叫阿道夫·艾希曼的著名官员。

艾希曼中校的官阶不高,他的工作是负责执行屠杀犹太人的方案。他的双手,沾染了数百万犹太人的鲜血。

然而,政治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在旁听了对艾希曼的庭审后,却发现,艾希曼和舆论宣传描绘的那个极为邪恶、罪大恶极的杀人狂魔完全不同。

他中等身材,前脑门半秃,牙齿不太好,近视眼,脖子干瘦。他只是一个普通人,既不心理变态,也不暴虐成性。

他为自己辩护,自己只是齿轮系统中的一环。作为一名军人,他只是在服从和执行上级的命令。

艾希曼成为刽子手的动机也无非是想勤勉工作,好在纳粹官场上爬得快一些。阿伦特由此提出了“平庸的恶”概念。

康德曾说,愚蠢是由邪恶的心灵引起的。

阿伦特却说,不对,因为无思和愚蠢比邪恶更普遍。不思考,让人更容易犯下罪恶。

纳粹制度让个人成为行使职能者和统治机器上赤裸裸的齿轮,他们甘愿放弃了自我和价值判断,迫不及待将自己扔进集体里,成为面目模糊的一员,“服从成为美德”。

恶行并不神秘,只是一种冷漠。

不论是[朗读者]的汉娜,[德语课]的父亲,还是艾希曼本人,他们都是普通人,然后再成为恶的代言人。

网飞也曾有过一档真人秀节目《达伦·布朗:就范》,一场关于“平庸的恶”的心理实验,用72分钟能不能让一个普通人变成“杀人犯”?

从设置情境、到树立权威、再到对实验者的服从训练,几乎就是恶行的情境模拟。四个实验者中,最终有三个都做了和[德语课]父亲一样的选择。

恶是平庸的,因为你我常人,都可能堕入其中。

而在此基础,[德语课]还走到更远。不仅是“平庸的恶”,还有“后遗症”的问题。

第三帝国败亡,“禁画令”取消之后,父亲仍然在严格而枯燥的执行着曾经搜寻并烧毁画作的命令。小儿子长大之后,仍然在努力从父亲手中拯救画作,甚至不惜偷窃画作。

一个毁画,一个偷画,他们都陷入了某种病态的战争后遗症中。

西吉成为少年犯,便是因为持续的偷画。而他所受的惩罚,某种程度来说,又全部来自父亲的作为。

西吉一代固然无辜,但他们仍然无法摆脱父辈一代作为所带来的梦魇。下一代人仍然有责任怀疑、诘问上一代。

这也是西格弗里德·伦茨写作《德语课》的反思和良心。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12-08 20:38付海清[香港网友]IP:1730974160
    艺术作品中流露出的人性和社会问题总是让人深思,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作品唤起大家对战争后遗症的关注和思考。
    顶0踩0
  2. 2020-11-14 14:17落宇、夏花YY[湖北省网友]IP:736502706
    这是一幅充满故事的画,反映了战争的可怕后果。希望我们可以珍惜和平,让这样的画面不再上演。
    顶0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昆明作文 作文翅膀 茶的作文 法律作文 家乡作文400 写小狗作文 作文心动 写公园的作文 冒险作文 生日英语作文 作文评分 作文缩写 跳舞的作文 鲁迅的作文 恋爱作文 文物作文 三年级作文动物 高兴的作文 作文我的学校 鼓励的作文 让什么作文 女人作文 追求的作文 作文五年级上册 作文咋写 聚会作文 果园作文 重庆的作文 月饼作文 美食推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