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山瑶族一位大学生陆福志走向全国搞出了大名堂

2020-11-21 16:05:01
相关推荐

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他,出生于边疆国家级贫困县的大山里。

他,小时候种过庄稼,挑过大粪,住过牛棚。

他,6岁离开父母,步行上学,自己做饭,自己洗衣服。

他,小学初中买不起教科书、作业本和铅笔,成绩却总是第一名。

他,文艺双全,作文大赛,化学竞赛,书法绘画,都拿过省级一等奖。

他,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高考全县理科第一名,被南京大学录取。

他,主持过优秀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本科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

他,参与“十三五”全球变化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个项目。

他,长期深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秦岭腹地等艰苦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和采样。

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地球科学领域国际高水平TOP期刊发表重要学术论文。

他,带领“中国梦调研队”到国家级贫困县调研,看望和鼓励贫困儿童。

他,受到人民日报、现代快报、新华网、科学网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他,受到中央部门的亲切电话回复和中共十九大新闻的报道。

……

他,就是南京大学2017年度“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陆福志

陆福志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2015级硕士研究生

曾获

南京大学2017年度“青年五四奖章”

南京大学2017年度“栋梁奖学金优秀奖”

南京大学2017年度“少数民族优秀学生”

南京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南京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十佳个人”

南京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十佳团队”

人民奖学金“科技创新奖”

人民奖学金“社会实践奖”

地理学院“优秀研究生”等

自强不息的山瑶大学生“凿壁偷光”、“闻鸡起舞”、“一个都不能少”的故事,感觉离我们很遥远,却真实地发生在了陆福志的身上。陆福志出生在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国家级贫困县——富宁县的大山里,邓小平同志曾在这里领导过百色起义。十年前,当地人还住在茅屋里,过着“刀耕火种”原始社会般的生活。村里没有公路与外面相连,唯一的小学远在十几公里外的村委会。

6岁的时候,陆福志就需要翻山越岭去上学,途中经过茂密的原始森林和不见天日的幽深峡谷,每周往返一次。有时候烈日当空,有时候狂风暴雨……然而这一切都阻挡不了他上学的步伐。小学和初中8年的时间里,陆福志在崎岖的山路上来回行走,真可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在学校里,除了学习,陆福志需要自己打水、砍柴、烧火、做饭。没有课本,他就等下课以后借阅同学的。没有作业本和铅笔,他就用木棍在灶灰上练习写字。虽然物质贫匮,但他没有轻易放弃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父亲也时刻以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激励他认真学习。在学校的时候,他努力克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难,锲而不舍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放假在家的时候,就帮父母干农活、挑大粪、种地。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经过坚持不懈的奋斗,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2011年高考,他仍然以全县理科第一名(全省前0.1%)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南京大学,受到了当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从陆福志身上,我们看到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

艰苦奋斗,渴望用科学造福人类1998年,倾盆大雨连续下了三天三夜,咆哮的大洪水冲走了仅有的半亩庄稼,5岁的陆福志亲眼目睹暴涨的泥石流淹到了家门口,全家人连夜紧急转移。那年,全村人饿肚子,很多儿童感染天花去世。这给陆福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一直思考怎样减少自然灾害。因此,填报志愿的时候,他主动放弃了财经类专业,毅然选择了源远流长的南京大学地理学专业。

进入大学以后,他不仅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而且积极参与学术创新。大二的时候,陆福志开始投身学术研究,主持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并取得了优秀研究成果。进入研究生以后,他探索科学的脚步也从未停歇,不仅在国内顶级期刊《地理学报》发表论文,而且在地球科学领域国际高水平期刊《Climate Dynamics》发表了创新性成果。该期刊为中科院SCI分区地学大类1区top期刊(前5%),南京大学A区期刊。

地学是一门艰苦的学科,需要到荒漠戈壁等环境非常恶劣的地方进行科考,通常一去就是几个月,不少科学家还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陆福志从没畏惧过、退缩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只要能促进科学的进步,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福祉,他义无反顾。从事地学研究特别需要吃苦耐劳的品质,而陆福志从小就具有了这方面的品质。

他笑谈自己刚刚读研的时候,曾经连续几天几夜泡在实验室里钻研问题,直到茅塞顿开。“现在看来,当时认为的‘死结’其实也不算多大的困难,不过要是没有那几天几夜的集中突破,也不会有最后的成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些事情只有经历过了再谈起才会云淡风轻。

心怀感恩,经历磨难更懂得珍惜

亲历自然灾害,家庭贫困,从小离家去求学……凡此种种,在我们看来都是人生难以跨越的坎坷,但在陆福志的叙述中都被一带而过。相反,曾经帮助过他的人,被反复提起。

“我是瑶族山瑶支系,我们民族人口很少,全国只有8000多人。我上学的时候,会遇到其他民族的同学,比如壮族、苗族、彝族等,得到过他们友好的帮助,我自己也学会了很多种少数民族语言。”

同学的帮助他时刻牢记,老师的帮助他也时刻感念。

“因为我的家庭经济非常困难,负担不起学费和生活费,所以虽然成绩很优秀,却无法到省里的高级中学去念书。先在乡镇上的初中,初三转学到县里的民族中学,民中给我减免了学费,几位任课老师还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捐赠给我作为生活费。高中继续受到了他们的帮助。”富宁民中领导和老师的雪中送炭,让陆福志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与可贵。

虽然有很多选择,陆福志最后还是选择了留在南京大学继续深造。这里有很多他的回忆,这里的老师和同学也给了他很大的帮助,这些都让他对南京大学有着深厚的感情。

“大一的时候,没有筹够学费,通过南京大学的“绿色通道”才办理了入学手续,加上助学贷款,顺利完成了学业。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辅导员和室友等都很关心我。生病的时候,他们会连夜陪伴在我身边。在这里,也遇到很多优秀的同学,让自己见贤思齐,不断进步。”

热心公益,用实践关心家乡人民

除了认真学习和投身科研,陆福志也热心公益活动,积极参与过地铁志愿者服务等。他曾带领来自南京大学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多名同学,前往家乡的国家级贫困县调研和支教,让大山里的贫困儿童也能感知大城市的样子,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将来考上大学。

“就我当时的学习条件,考上大学非常不容易。”曾经的感同身受,让陆福志下定决心,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家乡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目前,他正努力争取在家乡建立固定的支教地点。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在陆福志看来,青年学子要时刻记住总书记的教诲,知行合一,把学到的本领拿去做善事,做好事。

2009年,瑶族山瑶支系的生存困难,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温家宝、李克强等国家领导人,就扶持山瑶群众作出了重要批示。现在,当地百姓的温饱有了保障,孩子们的学习条件也在逐步改善。看到家乡人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陆福志倍感欣慰。

家国情怀,共筑“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历史和现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

陆福志很小就听父亲讲述了周恩来总理的故事,也听爷爷奶奶描述了解放前社会动乱、民不聊生的场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他的座右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他读书的目标。

陆福志认为,家国情怀是一个人成长成才路上的助推器:“方向和努力都很重要,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个人理想同国家前途、名族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扣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家国情怀远远重于短暂的荣誉,保持正确的航向,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文章转载(来源:南大研会)

(编辑:侯佑琴)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真后悔作文400字 那个美好的瞬间作文 初中生英语作文大全 小学生扫黑除恶作文 我是什么迷作文500字 期望作文800字 四年级写事作文 我赢了作文 高职高考作文题目 我爱夏季初中作文 家乡的田野作文 做好人好事的作文 一次旅行英语作文 作文番茄炒鸡蛋 乡下人家作文400字 美丽家乡作文400字 英语作文100词左右高中 走出困境作文800字 写人记事作文400 运动的英文作文 食品安全作文600 学会放手作文800字 梦的作文怎么写 生活需要作文 一句话的力量作文600字 第一次坐动车作文 七年级写景作文 我喜欢跑步作文100字 乐趣作文600 鱼的天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