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小石潭记》:这一篇情感前后矛盾的文章 为何成为千古名篇?

2020-11-22 01:00:01
相关推荐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小石潭记》是他的一篇很有名的文章,这篇文章是是他被贬永州之后写的永州八记之一。

但是当我们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会明显感觉到文章的情感是前后矛盾的,前面说“乐”,后面又说“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般来说,我们写文章只会定下一种情感基调,通篇的情感基调都是一致的,而这篇文章却恰恰相反,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这种前后割裂的情感呢?

首先,我们要从文章的艺术性谈起,这篇文章,的确是一篇优秀的山水游记之文,情感的前后不一致,并没有伤害到文章的美感,而且作者的“乐”,是真“乐”,乐就来自于自然风光。其次,看似割裂的情感,其实有其内在统一性。

01多种艺术手法综合运用书写小石潭之美。

作者的乐,来自小石潭美景,而作者在写小石潭之美时,主要写水清,“水尤清冽”。作者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对石潭的这一特点,进行了多角度的展现。

第一,巧设悬念。

首先作者巧设悬念,未曾见水,就先闻水声。

有悦耳的水声,“如鸣佩环”,水声清脆响亮,如音乐一般,让人的内心也是非常的舒服愉快,勾起了作者的兴趣,想要找到水声从哪里来。

于是作者就顺着水声,来寻找水的源头,他开始“伐竹取道”,这个时候小潭才出现,悬念才解开,原来清脆的水声,是来自于眼前这个非常清澈的小潭。

这个小潭非常特别,它是以一整块完整的石头为潭底的,不仅它的潭底是石头,而且小石潭的周边也是石头,因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了水面,这便形成了小石潭的潭岸。

因为有这种石头而不是泥沙的材质,潭水才会是清的,水声才会是清脆悦耳的。

小潭周围的树木也非常漂亮,作者用了十二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轻轻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曳,连接,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有了这样绿树环绕的环境,纵有什么泥沙,也被树木拦截了。到此,也就可以理解水为什么会这样清澈了:潭底是石块滩,周围是石块,周围不是泥沙,而是美丽的树木。

这样,清澈的水,清脆的水音,碧绿的树木,给人的心灵是一种洗涤,让作者感到神清气爽。他终于在回归自然里,找到放置生命的一个安静的所在。

第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

这里除了水清,树荣,这里还有漂亮活泼的池鱼。鱼的出现,给这里的景色增加了许多灵动的气息。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是对鱼的静态描写,“俶而远逝,往来翕乎”,是对鱼的动态描写。这群小鱼活泼可可爱,一会儿静止不动,一会儿又迅速地向远处游去,好像在逗人玩儿。

然而作者的重点还是写水,而不是写鱼。“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为什么鱼的一举一动、有多少条,都可以被看得清清楚楚呢?自然是因为水清。所以,写鱼,其实是对“水清”的侧面描写,与上文的“水尤清冽”形成呼应,一正一侧,相得益彰。

在小石潭里,有鱼、光、影的交织,有动与静的更替,加上潭周围绿树成荫,作者感到难得的清净。

或许是水的清澈,正与当时官场的污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作者特别喜爱这一景物,“乐”的情感,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第三,比喻修辞的运用。

眼前潭水清清,游鱼戏水,自是一派大好景致,作者不由地驻足观赏。眼睛顺势望向远处:“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翻译过来就是,向潭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弯曲,像蛇爬行那样曲折,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溪岸又像狗的牙齿一样相互交错,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此处,用北斗七星和蛇爬行来比喻溪流的弯曲形状,用犬牙比喻溪岸的凹凸交错,形象生动。

原来溪岸也是石头形成的,那么一路流来的水,自然就是清澈的了。

但是在这里,作者的心境在“乐”的同时,也有了微妙的变化。“不可知其源”,看似写不知道溪水源头,但也隐隐含着对不可知因素无法掌控的忧郁。经历过仕途起落,作者的心更加敏感,他胸怀大志,遭遇贬谪,自然的不可知因素,是不是也勾起了作者对生活中不可知因素的感受?

02情景交融,书写身世之悲。

对于一个失意的文人来说,景物带来的快乐,总是那么短暂。由于作者有凄凉的心情底色,所以说这一点点愉快,很快就会被这种忧郁的底色吞没了。

由于作者的心情底色是凄凉的,所以只要有一点凄清的景物,就会构起作者的身世之感。

当他想要坐下来感受自然时,自然的安静,又让他很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内心。“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看到周围的景物寂寥无人,他的心情马上就会变得寒气透骨,心情悲伤。这种“寒”不是肌肤表面的寒,而是透骨之寒,可见作者透彻心扉的悲伤。

作者参加了王叔文的政治运动,王叔文的政治改革有力打击了宦官势力,为王朝中兴起到积极作用,但是改革也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在多方势力的联合打击下,改革失败。

王书文在改革失败之后被杀,而柳宗元和好友刘禹锡一起被贬。政治上的打击,仕途的挫折,跟家人朋友的别离,让他心情变得非常灰暗。他也更加脆弱敏感,所以此地太过冷清,不可以长时间的停留,他便记下这里的景色离开了。

03快乐只是痛苦中心灵的短暂突围。

在柳宗元的内心,凄怆是一种心情的常态,而快乐总是短暂的,快乐只是痛苦中心灵的短暂突围。

作者游山玩水,其实也是想让自己郁闷的心情有一个调解。

历代文人,都喜欢在反观自然里关照自己的内心,都喜欢把生活的失意稀释在自然的宽厚而美丽的怀抱,去寻找生命诗意的存在,比如南北朝的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写道“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李白也有“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柳宗元也一样,美丽的景色确实让作者感到愉快,但不同的是,仕途重挫的柳宗元更加多愁善感,他感到的快乐,转瞬即逝,那些清冷的景色,又会引起作者的无限伤感,他的心情又会自然地转入悲伤。所以前面“乐”后面“怆”情感,看似割裂,其实是有其内在统一性的。

总之,《小石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无论是艺术上,还是情感内容上,都不失为散文的典范,多少年来一直深受读者喜爱。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小溪的作文 春天里 作文 健康的英语作文 8年级作文 乐高作文 写作文技巧 一道菜作文 沙滩的作文 桃树作文 小学500字作文 绍兴作文 骑行作文 海滩作文 生病了作文 作文400字五年级 购物的作文 作文精彩开头 作文600字以上 400字作文五年级 敦煌作文 家乡的作文300字 作文普通人 第五单元作文 什么老师作文 家乡的作文400字 观察作文怎么写 作文草稿 做人的作文 中考作文600 英语作文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