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村上春树:如果以为《挪威的森林》只是一部爱情小说 那你没懂我

2020-11-22 06:45:01
相关推荐

1987年有什么特别?是有一个你喜欢的人出生了,还是某颗彗星陨落了?这些作为翻译家的林少华未必清楚,但他肯定可以告诉你,这一年有一部我们乃至全世界读者最熟悉的日本小说首次出版了。它就是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这是村上最成功的小说之一,也是他的创作转型之作。

林少华何许人,几乎伴随所有村上的作品,我们都能看到林少华这个中文译者如影随形般的存在。对于村上,他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了。

《林少华看村上》一书通过林少华历时25年对村上作品与村上其人的深入研究,从他的首部小说《且听风吟》到短篇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他如数家珍般与我们分享了它们的背景知识和阅读重点。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位世界上单独翻译村上作品最多的译者(当时已有41种单行本),能带给我们怎样新鲜的启发。

写作的初衷,是给自己和他人一个舒服的心灵居所

“那时我没有写伟大小说的打算,也没有写让人感动的东西的愿望。我只是想在那里建造一个能使自己心怀释然的住起来舒服的房间——为了救助自己。同时想到,但愿也能成为使别人心怀释然的住起来舒服的场所。”

一个小酒馆的老板,每天夜里在厨房餐桌边边喝啤酒边写,最多也就一个小时。没有抓耳挠腮、苦思冥想,反而用随心所欲的心态开玩笑似地写下去。最终的作品也用完全没有期待地随便寄给了编辑部,竟然就获奖了。

这个当时还在认真开着酒馆的村上,靠这部《且听风吟》成名了。一时间周围的人都很惊讶,因为这看起来不过是一部再普通不过的小说。但在当时的五位评委和林少华看来,这并不是一个意外。

首先,村上抱着“想写才写”的心态,把写作当作是一个舒服的心灵居所。他的思想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和形式上的束缚,写小说于他来说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仅仅因为这样一种单纯的热爱,他没有把自己的写作限制于现实以内,而是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做一种简洁明快的“自动记录”。他相信写作是一件自我的东西,先让自己高兴,随后才考虑也能让别人高兴。

我觉得正是他的这种心态,才可以使他的文字更自由畅快。没有勉强和迎合,在诸多作品中自成清新自然的一体,受到大家的注意和欣赏;

其次,村上的写作风格从一开始就与传统的日本文学风格有所不同。村上长期受到自己喜爱的美国当代作家的影响,他的小说虽然确确实实是用日语写的,却又不像日语。

这也是我特别感兴趣的村上的一大特点:与其说是一个生长于斯的日本人,他更像一个刻意远离日本,而来审视日本与日本人生活的旁观者。

这种旁观者的距离产生了他独有的视角和感悟,没有川端康成的缠绵、没有三岛由纪夫的自恋,也没有村上龙的稠浓,他的笔触更有脱离日本的冷静和疏离感。

甚至村上自己说,他在写《且听风吟》的时候,用日语写不出自己要的感觉。反而是尝试了用英文写一小段,再翻译成日文,才觉得更加顺手。

“别人怎么看待我是不大清楚,但如今想来,我觉得自己是将贴裹在语言周身的各种赘物冲洗干净…洗去汗斑冲掉污垢,使其一丝不挂,然后再排列好、抛出去。”

冲洗掉传统的裹挟,我想当时村上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他所抱有的这种力求简单自然的写作心态和写作风格,正在日本文坛刮起了一股文学趣味的变革之风。

抛弃陈腐的传统,将日本式抒情与美国小说风味调和,写让自己和别人舒服的文字。力捧29岁的村上春树所写的《且听风吟》为获奖作品的5位评委,可谓目光敏锐、见识超前。他们在一个看似很偶然的机会,成功地鼓励一个小酒馆老板变身为了日后名震世界的大作家。

作为普通人,我们都有很多与生俱来的局限性,这是改变不了的。但即使身体自由不了,我们也要使灵魂获得自由。

为灵魂的自由而写,这是作为影子的林少华对村上文学观的概括,也是我认为村上最卓尔不群的地方之一。

村上的小说,怎么定位由自己说了算

相信《挪威的森林》应该是我们最喜爱的村上的作品了,这也确实是村上作品中最容易读和最写实的一部了。虽然广告为了宣传写了“百分之百的恋爱小说“,但村上本人并不接受,他坚称这是一本现实主义小说。

“三十七岁的我坐在波音747客机上。庞大的机体穿过厚重的雨云,附身向汉堡机场降落。十一月砭人肌肤的冷雨,将大地涂得一片阴沉…”

这是《挪》开头的一段话,与当时正到达南欧旅居写作的村上的年龄、经历不谋而合。在孤独感伤的气氛中回忆青春,小说主人公渡边的很多特性也与村上本人相符。这个特点对于村上本人和他的作品来说都是独一的,唯有在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找到村上的个人经历与习性。

但当时的评论还是愿意将他的小说归入恋爱小说、青春小说的类别。他们的理由是书中基本情节都是虚构的,虽然用的是第一人称,写的主要内容不过都是围绕着想象中的爱情故事来展开的,所以用恋爱小说定性最为恰当。也可能仅仅是商业原因。

如林少华一样,一开始读到这些段落我也奇怪,觉得小说怎么称呼归类似乎不是什么大问题,村上完全不用太当真。

然而细读村上的表述,我逐渐理解,他之所以要对小说归类如此认真,是缘于他写这部小说的原始驱动力。

这部小说中,他并非想要迎合市场,去写一个单纯的恋爱主题的故事。他所写的,是包括自己在内的一代人的青春时代。

《挪威的森林》是将自己融入其中的成长记忆,是他用以纪念和总结,已经完全逝去的那些在纯真与成熟之间挣扎的岁月的见证。而爱情只是其中重要的经历,青春的必经之路。

“记忆到底还是离我一步步远去了。我忘却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但不管怎样,它们毕竟是我现在所能掌握的全部。于是我死死抓住这些已经模糊并且时刻模糊下去的记忆残片,敲骨吸髓的利用它来继续我这篇东西的创作。”

村上借用书中渡边的这番话,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他想用这本书努力抓住那些随时要消逝的东西。

他也在后记中承认:“这部书具有极重的私人性质”。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挪威的森林》最了不起的技巧就是村上将自传体的日本私小说技巧创造性地用于一部完全虚构的长篇小说。是的,创造性,就如他写作的风格那样。

这部小说,虽是虚构,读来却如自传般真实感人,道尽青春的悸动与迷茫。让我们随他穿越那片每个人在青春时期都必须经过的神秘森林,这样一部真情实感的小说,又怎么不是“现实主义”小说呢?

不一定要写实事才是现实主义,“行文简洁、流畅、客观“,村上用这样的标准创造了自己心目中的现实主义小说,并且大获成功。

写作,不谙音律、不会翻译,不成大家?

林少华告诉我们,关于写作这件事,村上有他自己特别的观点,我看了也深以为然。

其一,村上说:“文体就是一切,笔调就是一切。…我考虑的,首先是文体。文体引出故事。“

文体是个什么东西,那就是文字的节奏。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节奏感,把文字规范在这种节奏的框架下,那么这个文章的调性就确定下来了。不管出来的故事最终是什么样的,它都是复合这个文体的节奏和味道的。

用村上自己的办法,文章如何保持节奏呢?当然不能用看的,而应该用耳朵“听“。可能是日语的装饰性没有中文那么强,所以比之文采,他更重视的是节奏。

在《刺杀骑士团长》中他用了这样的语言节奏:“风带来的湿乎乎的云”,“宛如细雪的白亮亮的雨”

这样的文字并无多少绮丽可言,但有没有发现带上了特定的节奏就会显得尤其清新动人,因为它们已经被无形中归入了一个统一的文体之中,令人不免被其带领沉醉而不自知。

用我自己的看法,这与我们古人讲究的文章之律类似。“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但现在的文章早已不是简单地遵循在字形和字数上表面的律了,如同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的差别,这种规则和律动已经变成一种内在的精神联系。

我觉得那是一种特定的文体上的奥秘。用村上自己的话说:修改文章,比之眼睛,主要用耳朵修改。

在中国,文字华丽的作家很多,会讲故事的也很多,但要说到讲究文体笔调的就很少了。可能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很少村上这样的作家的原因。文采是衣服,而文体代表作家的气质,没有自己气质的作家,是很难被读者记住的。

其二,村上之所以为村上,与他同时是个翻译家的身份大有关系。可以说不会翻译,他就成不了大作家。

“那样的云絮便像从前世误入此间的魂灵一样为寻觅失去的记忆而在山间飘忽不定“

村上说他从不强调文采,但借用村上在翻译《麦田里的守望者》时的比喻:“就好像用双手捧起活蹦乱跳的金鱼刻不容缓地放进另一个鱼缸。“

他热爱西方现代文学,并自己翻译它们。由此他能够深入西方文学的语境,费尽心思在自己的母语中选择适当的词语,怎样能够最忠实和恰如其分地把它们呈现出来。

所以他和林少华一样,不仅仅是金鱼的观赏者,更是“手捧金鱼的人“。村上是个不错的翻译家,他曾以一己之力翻译了雷蒙德.卡佛全集、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和雷蒙德.钱德勒的《漫长的告别》等。

他尤其为钱德勒的文体而吸引,说:“那个人的文体具有某种特别的东西。“从翻译分析钱德勒和菲茨杰拉德,他进一步确定了自己的文体:用更为简约的语言传达自己文章的色泽、节奏、流势等等。

一个词一个词地翻译与简单阅读之间有着天壤之别,一边翻译一边写作,让村上免去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限制。

离开日本看日本,离开地球看地球,如此你才能看到日本真实的形状,也看到地球原来是蓝色的。

我们熟知的大文豪鲁迅、梁实秋、钱钟书等,都不谋而合地会外语,并与翻译文学有关。与村上一样,他们能用世界的眼光来看世界、看文学,也就更能确定自己的文体和气质是什么,让读者很容易就能分辨出他们的文章调调。

最后,我赞同林少华的这句话:“外语是母语的天花板,古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天花板,前者的高度决定了后者所能达到的高度。而另一方面,外语又扩大了母语的边界和宽度。“

做任何事,要做好做大,都不是简单模仿拷贝就可以成功的。这不光在翻译和写作,也在我们生活的各方面。

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畅销一千万册,国内简体版到2004年销售总量786万,引起"村上现象”,毫无疑问,他是日本当代文学最负盛名的作家。

但说到村上春树陪跑诺贝尔文学奖14年,被提名7次而不得。为什么?原因很多。

组委会成员曾表示,他们认为村上春树的作品不够“日本”,缺少大和民族的内在美,用西化的笔触没有写出真正意义上的“日本”。

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诺奖实际上也有扮高冷,抵触畅销书作家的倾向。

而村上自己在《当我跑步时我在谈什么》 中却坦然地说:“小说家这一职业,至少对我来说,是无所谓胜负成败的。书的销量、得奖与否、评论的好坏,这些或许能成为成功与否的标志,却不能说是本质问题。”

我相信这是村上真实的想法,自己写得开心,读者看得认真,这才是他看重的。

村上为什么能成为大作家,林少华为什么能把村上翻译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都没有把写作当成满足某些默认规则和口味的商品。不迎合、不限制、不卖弄,只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真实呈现给读者。坚持原则、取悦自己始终在第一顺位。

现在的网络写作平台很多,应运而生很多课程,专教大家如何迅速写出能贴合平台口味的文章、能得奖,我自己也听过一些程式化的模板。但要怎样让平台喜欢又让自己喜欢就是一个大问题了,如果两者相矛盾,我等小写手又该如何选择呢?

此时读这本《林少华看村上》,不啻是对我们的一个提示与启发。读书,不光读修辞和故事,更要从中寻找到对自己实际生活有指导意义的思路和经验,让文字不仅在纸片,更在我们的实践中闪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小花的作文 小学生军训作文 关于热爱大自然的作文 成功后的喜悦作文 春节作文三百字 平凡的荣耀作文 成功的感觉真好作文 作文素材新闻 关于洪水的英语作文 女生自我介绍作文 童年趣事300字优秀作文 myhobby英语作文5句话 真人cs游戏作文 写八哥的作文 猎人海力布的故事作文300字 事物的两面性作文素材 要珍惜青春作文600字 军训一件事作文 我的家庭作文 我变成小鸟作文300字 作文我成长中的一件事 遇见你我很幸福作文 什么作文题目最好写 作文家庭趣事500字 关于梨的作文三年级 地震作文300字 过年的作文300字三年级 去北京英语作文 2017年江苏高考作文 温馨的设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