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新文化运动背景下的柳亚子与同光体之争

2020-11-22 14:00:01
相关推荐

摘要:1917年,柳亚子参与了与南社部分成员关于同光体评价的论争,持续数月,两方面态度迥异,最终导致了南社内部的分裂。传统上,学术界较认可柳亚子等人以反封建复辟出发,同闻宥、朱玺等人发生冲突,认可同光体代表人物郑孝胥满清遗民的角色,但却忽视正于此时勃兴的新文化运动对这次论争的的影响。从各类资料来看,新文化运动各派别一开始并没有将柳亚子引为同道,那么柳亚子等人所为,则更多是对新文化运动的一种无奈的回应。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柳亚子;同光体之争;1917

有著者梳理发现:南社内部出现了很多次的文化论争,计有“对于保存国学整理国学、如何看待西方文化、白话文与文言文、白话诗与古体诗、宋诗江西派、唐宋诗派、清代同光体诗派、对孔子评价之争论,‘废孔用墨’之争论等方面”[①]。仔细审视,发现这些内部争论多数发生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尤以同光体之争影响最大,对南社的发展影响最大也最为恶劣,学术界对此问题有很多研究,讨论这样的争论孰是孰非,应不应该以及对南社整体的影响。[②]

单纯来看,同光体确实可看作只是柳亚子、姜可生等人与以胡先骕、闻宥、朱玺等人就同光体优劣、地位所展开的论战,但不可忽视的是,其时正值陈独秀、胡适等人宣传新文化、打倒旧文学的关键时刻,这两者之间是否有所关联,怎么来看这两者的关联,实在是值得深思的角度。而本文则通过对同光体之争脉络的梳理,分析这次在新文化运动背景下的文化论争,以及新文化运动对论争的影响。

一、同光体之争之肇始

1917年,柳亚子参与的文学争论主要是关于对同光体的评价。(其实早在)1912年4月9日柳亚子致书高旭,就批评陈三立、郑孝胥诗“刻意求艰深,病在一涩字”[③]。此信反映出柳亚子对同光体的不认同,表达出柳对诗歌的一些基本看法,只是这次通信并没有持续下去,并未造成很大的反响。不过,柳亚子对同光体诗歌的态度非常明显,即对以陈三立和郑孝胥为代表的同光体诗歌并不屑。

不过四年后,1916年底,这场文学争论的大幕便已正式拉开,肇始者即著名学者吴虞。1916年11月17日,吴虞致书柳亚子,对他的诗歌主张表示“神契”。书中,吴虞批评了陈衍为《东方杂志》编辑的《海内诗录》,也批评了陈三立和郑孝胥,对南社则充分肯定。[④]“前读《南社》集,见有友人谢无量诗,后读《民信日报》,见有亚子《论诗绝句》,‘郑、陈枯寂无生趣’云云,大为神契。不佞常戏说近人急于求名,而又惮于苦学,故托宋派以自救,忧言古文者之必假借桐城以装点门面。而去年《东方杂志》,陈石遗居然以数人冒《海内诗录》之名,得毋过夸!其录中诸人之诗,求能如黄季刚、叶荭渔之一二者且不可得,况海内作者之众乎?上海诗流,几为陈、郑一派所垄断,非得南社起而振之,殆江河日下矣。”[⑤]对同光体诗歌能进入《海内诗录》表示不屑一顾。

不久,12月9日,姚锡钧继续发表诗话,表示不完全赞同吴虞对陈三立诗的批评。[⑥]“成都吴又陵邮示所著《秋水集》一卷。又陵诗宗中晚唐,论诗不主西江,尤诋今之为宋诗者,颇为亚子同调,而与余意微相左。然其诗故清超绵丽,尽脱恒蹊也。”[⑦]应该说姚论还是注意到语言和表达的方式方法,没有太多可指摘之处。姚的态度还是反映出确实有一部分人对同光体的认可,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同光体还是受到一部分人的认可。

此时的争论,虽然有很多口水之争,但是基本上这样的争论还算是在可控的范围内,双方就同光体的地位进行了有益的讨论。但是我们也可以发现,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吴虞激进的反传统的态度得以彰显。不过,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干将陈独秀、胡适等人对吴虞的态度值得关注,所以,吴虞在批判同光体时,隐含着对南社诗歌的赞颂,确实为后来新文化运动派别对南社的态度埋下伏笔,而吴虞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角色和定位其实也有若干商榷之处。

二、同光体之争的反面意见

1917年,有关同光体的争论持续发酵,南社成员中有越来越多的文人雅士卷入其中,而柳亚子毫无疑问是其中的焦点人物。南社同人中,有支持他的,有反对他的,也有善意批评的。在反对者之中,他们的不同态度及立场使得争论逐渐走入歧途,对南社的发展带来不可逆的影响。

反对的人中,胡先骕开了头。1917年3月11日,(南社)社员胡先骕写信给柳亚子,恭维同光体。[⑧]胡先骕作为中国著名的植物学家,后来成为名动一时的“学衡”派代表人物,其主导思想还是维护传统文化。或许是因为胡先骕的治学严谨,也因为胡先骕为文注重说辞,柳亚子虽给予严厉的回击,但是态度尚可。

闻宥(闻野鹤)是支持同光体的中坚人物,1917年6月9日,闻“在《民国日报》发表《怬簃诗话》,引录郑孝胥未刊诗六首,赞誉其为‘清神独往,一扫凡秽,零金片玉,诚可珍也。’”[⑨]6月24日,闻“继续发表诗话,嘲笑批评江西诗派的人是‘执蝘蜓以嘲龟龙’。他不同意吴虞对陈衍《海内诗录》的批评,指责其‘失言’。”[⑩]而面对柳亚子的质疑,“闻宥发表《答亚子》,称誉郑孝胥、陈三立、陈衍为‘近日诗界巨子’,表示‘誓为西江派及郑、陈张目’,即使‘刃临吾颈,吾亦惟有如是而已’。”[11]

闻宥之后,朱玺也开始有所动作。1917年7月9日,朱玺“发表文章,为陈衍、郑孝胥、陈三立辩护,认为他们对于清廷‘未尝迎合干进’,所作诗‘忧国如焚,警惕一切’,同时攻击吴虞和柳亚子。”[12]7月31日,“朱玺在《中华新报》发表《论诗斥柳亚子》,赞誉郑孝胥、陈三立诗,嘲笑柳亚子不识诗坛派别,并进行谩骂、攻击。”[13]“8月10日-12日,朱玺发表长文,反驳柳亚子的指责,声称郑孝胥在辛亥革命后能‘敛迹自好’,陈三立‘晚节无恙’,攻击柳亚子、吴虞为‘狗党狐群,物以类聚’。”[14]朱玺的态度要比闻宥激进得多。

应该说一开始,胡先骕对柳亚子的驳斥还算是有礼有节,至少柳亚子对胡先骕的回复还算客气,这也与胡先骕个人的态度相关,但是后来情况就逐渐改变了。先说闻宥,对郑孝胥、陈三立和陈衍大肆表彰,隐含意味是对柳亚子一派及其他新文化派别的不满,然后到朱玺,则完全是谩骂。这个就完全不是规则内的文学评论与评价,而参杂了其他种种要素。这次争论引入歧途,自然闻宥和朱玺要负很大责任,但是柳亚子在如何回应他们的争论时,用语也有一定问题。

诚然,同光体不能够看作是维护晚清统治的代表,郑孝胥也好,陈三立也好,虽是晚清重臣,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不能以30年代郑孝胥出任伪满洲国总理就无视其在文学上的成就。如果说要按照文学角度来看,柳亚子的行为确实存在很多这样那样不该的行为,但是其代表人物忠于亡清,恭维同光体,确实可能给文化界带来影响,这也是需要仔细考量。

三、同光体之争的发酵与影响

柳亚子对胡先骕、闻宥、朱玺诸人的动作进行了反击。1917年4月23日,“柳亚子致书社员杨铨(杨杏佛),告诉他曾以两诗回报胡先骕”[15]。6月28日-29日,“柳亚子发表文章,对闻宥提出质问,认为民国肇兴,应该创作‘朗然有开国气象’的诗篇。他表示:要使中华民国的政治走上轨道,必须扫尽北洋派;要使中华民国的诗学有价值,必须扫尽西江派”[16]。7月10日,“柳亚子发表《论诗五首》,回答姚锡钧,认为闽派与赣派本是一丘之貉,不必强为区别;钱谦益、吴伟业虽有失节行为,但盖棺论定,和今日的清朝‘遗臣’还不能同论”[17]。7月27日-30日,“柳亚子在《民国日报》连续发表《斥朱鸳雏》,批评朱玺的《平诗》一文,认为‘亡国大夫’与‘共和国民’的性情,‘天然不同’,鼓吹同光体乃是‘强共和国民以学亡国士大夫之性情’”[18]。

其后,当然朱玺、闻宥等人对柳亚子的论述还是不满,文字官司照常进行,姜可生等支持柳亚子的也有所表态。只是后来争论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整个南社的稳定与发展,这是始料未及的。这正反映出南社作为文学社团的劣势所在,没有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光靠雅集和《南社丛刻》并不够。朱玺被柳亚子驱逐出南社,引起了成舍我等人的不满,虽然南社多数人员支持柳亚子所为,但柳亚子还是心灰意冷,将南社主任一职让予姚光。

1917年,柳亚子涉及到的各种文学争论并不止于此,其还参与了宋诗江西诗派之争,其时,唐宋诗之争也在南社内部展开。这些争论尤其影响到了南社内部的团结与稳定,导致出现了南社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汪欣有论:“对于同光体诗派之评价,南社诗人中也有不同于柳亚子、陈去病、姜可生、余十眉、吴沛霖、林庚白等人的看法。1916年南社胡先骕、闻宥、朱鸳雏与柳亚子之间因对同光体诗派的评价发生争论。朱鸳雏因对柳亚子进行人身攻击,柳亚子愤而将朱鸳雏驱逐出社。后引起南社成舍我、蔡守的反对。此事成为南社历史上的一大公案”[19]。

平心而论,同光体在诗学上确实还有一定的地位。“该诗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陈衍、陈三立、郑孝胥、沈曾植等。同光体诗派明确标榜在诗歌理论上‘不学盛唐而学中唐和宋’,而主要是‘学宋’,因为中唐诗人韩愈、孟郊等人的诗实质上也与‘宋诗’相通。”[20]作为在民国初年有众多追随者的诗学流派,同光体还是有一定地位的,只是因为陈三立、郑孝胥诸人作为清朝遗老,很容易被扣上保守的帽子。

四、新文化运动背景下同光体之争之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在南社内部同光体之争愈演愈烈的1917年,恰好也值新文化运动逐步展开,并在全国范围内影响力越来越显著的时刻,所以同光体之争发生于这个时间段实在值得关注。而配合柳亚子展开同光体之争、站在柳亚子这一边的吴虞,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不无吊诡的是,吴虞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与身份实在有些尴尬。吴晓云认为:“吴虞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而吴虞“非孝”观念的产生又与其家庭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吴虞对儒家孝文化的批判是深刻的,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但同时也有着明显的缺陷。”[21]吴以吴虞的非孝观出发,认为吴虞虽在新文化运动中有很大的贡献,却也是有很多问题的一个人,值得反思。

事实上,同胡适、陈独秀对比,吴虞只能算得上是一个尴尬的角色。从吴虞的一生看,他只是躬逢新文化革命盛时,自己并没有多少才学。胡适夸说吴虞以西方法学思想来剖析中国社会,有论者说,这“只是英雄欺人之语,并不确切”。换而言之,吴虞在新文化运动中究竟承担了何种角色,实在有继续讨论的必要。

那么,柳亚子和吴虞论交,在同光体之争中结成统一战线,实则值得深思。王奇生在其著作《党员、党权与党争》一书中,多次提到这一观点: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在20年代的国共合作、联俄联共进程中,渐渐跟不上了,被更年轻一辈的国民党员们称为老朽。柳亚子有类似于20年代国民党元老的位置。辛亥时,呼风唤雨,地位迥然,对当时的时局尤其是文学界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和影响作用。然而到了1917年时,文学界却出现了明确的新陈代谢,纯粹的新文化派别对整体的文学思潮影响极大,类似于柳亚子这样的文人,也逐渐被边缘化。

参与同光体之争,一方面是柳亚子等人对同光体泛滥、同光体代表人物是满清遗民的不满,其实另一方面也是对当时激进的新文化运动的一种回应,而这一点恰恰也是目前学术界研究所缺失的部分。柳亚子诸人确实无法融入到新文化运动群体中,那么彰显自己的地位与身份则只能通过这样的形式来阐述。毋庸置疑的是,新文化运动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当然柳亚子等人的文学创作也好,文学理论也罢,也存在问题。在一个新陈代谢极快的年代,南社中人也好,新文化运动也罢,都是对中国剧烈变动的现实的回应。只不过,面对着被逐渐弃置的柳亚子等人,更存在一种焦虑,只能通过打压更“落后”的文学样式来彰显自身的定位与价值。

一方面,柳亚子等人忧国忧民的特点是不容忽视也不能忘记,另一方面,他们的封建文化的功底也很了得,这样的矛盾在激进变动的社会,实则是展现出不能理解的一面。因而,同光体之争在今日看来确实很奇怪,但是如果站在柳亚子本人的角度,或许能够体悟。积极向前却不可能大步向前,只能对被认为是封建余孽的同光体下手,来表现出自己的进步。而数年后,柳亚子组建新南社,其文风和行事作风大作改变,其实也是对新文化运动的最终回应。

[①] 汪欣:《南社文化争论之评述》,《中华南社学坛》总第8、9、10期,第6页。

[②] 有关南社的主要著作大都会提及这件事情,但是很多侧重于对史实的铺陈,不够深入。但学界研究中有3篇论文值得关注,一是孙虎《同光体与南社兴衰关系的文化解读——被革命“误读”的传统与“现代性”的艰难抉择》(《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指出 20世纪初的中国诗坛,同光体诗派与南社诗人团体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双峰并峙。这不仅是诗学思想自身衍变的结果,而且也是具有文化意味的社会现象。文学史的书写常以"革命的、比较进步的"南社和"保守的,比较落后的"同光体相比较,仍然局限于南社式的"误读",同光体与南社的文化本质仍处于遮蔽的状态。透过南社兴衰原因的考证,发现"同光体"在这场斗争中只是一个被"革命"有意"误读"的传统。这种"误读"更多出于"现代性"艰难抉择的结果,而并非是纯粹的诗学论争。其深层的原因是文化保守主义与民族激进主义的对立,进而表现为士的精英文学与民的布衣文学的对立,以及内凝涵养与外向冲动的对立。而贺国强(《同光体与诗界革命派、南社新论》《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指出对同光体与诗界革命派、南社的关系过往的研究存在着某种误区,对历史事实存在一定的曲解,需要重建史实。胡迎建(《论南社与同光体》《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则强调了柳亚子的责任,并比较了两者的关联。值得注意的是,邱睿(《南社林庚白与同光体诗人关系考论》,《兰台世界》2013年第15期)研究指出,林庚白是南社中反同光体的健将,其言辞之犀利不下于厌恶遗老的柳亚子。然林庚白曾为同光体领袖陈衍的学生,学诗从同光体入手,本为闽派后起之秀。

[③] 汪欣:《南社文化争论之评述》,《中华南社学坛》总第8、9、10期,第13页。

[④] 王学庄、杨天石编:《南社史长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433-434页。

[⑤] 吴虞:《与柳亚子书》,《民国日报》1917年4月28日。

[⑥] 王学庄、杨天石编:《南社史长编》,第437页。

[⑦] 湘君:《赭玉尺楼诗话》,《民国日报》1916年12月19日。

[⑧] 王学庄、杨天石编:《南社史长编》,第443页。

[⑨] 王学庄、杨天石编:《南社史长编》,第449页。

[⑩] 王学庄、杨天石编:《南社史长编》,第449页。

[11] 王学庄、杨天石编:《南社史长编》,第451页。

[12] 王学庄、杨天石编:《南社史长编》,第457页。

[13] 王学庄、杨天石编:《南社史长编》,第462页。

[14] 王学庄、杨天石编:《南社史长编》,第471页。

[15] 王学庄、杨天石编:《南社史长编》,第445页。

[16] 王学庄、杨天石编:《南社史长编》,第450页。

[17] 王学庄、杨天石编:《南社史长编》,第458页。

[18] 王学庄、杨天石编:《南社史长编》,第459页。

[19] 汪欣:《南社文化争论之评述》,《中华南社学坛》总第8、9、10期,第14页。

[20] 汪欣:《南社文化争论之评述》,《中华南社学坛》总第8、9、10期,第13页。

[21] 吴晓云:《谈吴虞的“非孝”观》,《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生活片段作文200字 开学了作文四年级 的味道作文 作文背影500字 春天100字作文 作文苹果的自述 享受幸福作文800字 菊花的300字优秀作文免费 关于升初三的作文 真情是什么作文 国庆节游玩作文400字 我想变成什么200字作文 不同寻常作文 关于火锅的英语作文 第一次滑旱冰作文300字 生活贵在真作文600字 写景的作文100个字 大学军训感悟800字作文 写人的满分作文 捐款作文400字 蜡烛作文借物喻人450 北京旅游作文200字 水母 作文 扶老奶奶过马路的作文 诚信伴我成长作文500字 转换思维作文800字 秋收的作文400字 怪老师作文 描写我的小伙伴的作文 南岳衡山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