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民间故事:我经历的民俗

2020-11-22 15:25:01
相关推荐

今天要和诸位分享的,是我#经历过的#关与民俗的故事。本文是《民间故事》第20期,若您也喜欢民间故事,不防留个关注,方便日后交流!

我的家乡,是坐落在黄河边的,一个小村庄。站在我家门口,就可以看到黄河的雄伟,每日可听到水流的声响。

是黄河养育了,我的祖祖辈辈。这条“母亲”河几千年来,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也沉积了许多许多宝贵的文化。

今天我要讲的是在,我的家乡流传已久的一个习俗,这个习俗很是玄妙莫测,至今为止我也没有弄明白究竟是为什么?

事情还要从我儿时说起,那时的我,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整天上树掏鸟窝,下河捉鱼虾,和小朋友们一起过家家,每天在外面疯玩得,都忘记了回家吃饭。

越是大人们交代不让去的地方,心里就越想着去一探究竟。小孩子都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殊不知好奇是会害死猫的。

在离我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废弃的砖窑,听说是我爷爷那个时代,一个城里的富户投资建设的(因为我们这里临近黄河,河床都非常高,积淤了很厚的河沙与淤泥,很适合烧砖),不过突然有一天就不干了,就这么一直荒废了很多年。

那个窑洞,早已荒草丛生,遮住了洞口,我曾经问过爷爷奶奶,那个窑厂为什么不在继续干了,但他们好像很忌讳一般,总是告诉我不要多问,

一直都嘱咐了我,不要跑到窑洞那去玩,但他们好像低估了,小孩子的好奇心。

在一个周末,家里的大人都下地干活去了,我们一群小伙伴,像脱缰野马似的在黄河岸边玩耍。

许是在岸边玩的太久了,我们感觉很没意思。突然,在我的小伙伴中有人提出,要去那了废弃的、长满荒草的窑洞里看看。

他指着那窑洞说:“谁第一个进去,今后就是我们的老大,我们就听他派遣”,有些胆小的小伙伴,一听还要进窑洞,就撒丫子,跑走了。

最后,只剩下我,还有小辉和小鹏,三个人。我们三个,兴奋地站在窑洞门口,打量一下四周,发现没人,就跟做贼似的溜进了窑洞里。

进到窑洞,里面有一些微光,我们借着微弱的光,打量了一下,只见里面除了一些,早就废弃的砖坯,还有一些废弃的黑煤渣,在也没看到什么了。

本以为,里面会有在这建窝的小动物,可令我们失望的是,在里面溜达了一圈之后,并无异常。于是,我们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无精打采的回家了。

没想到的是,当天晚上我就发起了高烧,而且嘴里一直在小声地,自言自语地说这什么,具体谁也没听清楚,整个人都难受的不得了。

我父母就抱着我,半夜去找村里唯一的医生赵二叔,在外面喊了半天,才开了门。对我检查了一番,他说除了发烧没有其他症状,就给我打了一针退烧针。

当我醒来已是第二天的早上,但是感觉好像没有多大好转,还是觉得口干舌燥,而且还头疼欲裂。这可把家里人给急坏了,父母又急急忙忙地,把我送到了赵二叔那,但是二叔却说我烧的太厉害了,还是送到县城的医院去看看吧。

年幼的我,看着父母替我着急,心里很是难受,便开口说出了,我去过窑洞的事。因为我也从村里人口中听说过,一些关于那个窑洞,有点邪门的事情。

所以,我隐约觉得,跟那窑有关系。果不其然,我父母一听我去过那,脸色都变了,连忙抱着我往家走。

回到家,我父母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爷爷奶奶之后,只见爷爷把我,放在堂屋里的八仙桌(比较老的桌子,桌腿很高的大方桌)上。

奶奶赶忙从厨房拿出,一双筷子和一只盛有清水的碗。用筷子轻轻地拍打着我的左手,嘴里还念念有词。

然后,把筷子斜放在碗里,嘴巴对着那只碗,说出了一大堆,我不知道的名字。每说出一个名字,她都会在后面加上我的名字,然后说上一句:“你弄了我孙子没有,有的话,你就站出来,没有你就别动。”

接下来匪夷所思的一幕出现了,我不清楚奶奶到底说了几个人的名字,就在说最后一个名字时,那两只筷子竟然笔直地,立在了盛有清水的碗里(前面的时候这筷子一直也没变化)。最后,奶奶端着那只碗,把它倒扣在我家大门口,把筷子放在了要底上。

两个老人并没多说什么,就拿了纸叠的元宝和一大把香等祭品,抱着我到废弃的窑洞门口。然后在窑洞门口点燃了这些祭品,嘴里又絮絮叨叨说了一大堆话,大概就是道歉之类的。

奇怪的是,等我回到家,高烧和一些头疼的症状就慢慢消失了。后来才听说是因为这窑洞,当时烧死过几个孩童,晚上过了十二点,就常有人看见,光屁股的小孩在那玩耍,之后着窑洞在烧砖时,就一直事故不断,就没人敢靠近它了,那厂子也就慢慢荒废了。

结语:

等我慢慢长大,我才知道,奶奶所用的方法在我们这里叫“撮穗”,有的地方“叫立筷子”。立筷子已经相传了几千年的,一种简单的驱鬼方法。现在也仍在民间流传。它没有什么科学依据,是一种迷信的说法,老一辈人对自然科学认识不足的,一种愚昧无知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您认为是这样吗?

——END——

文/糖逗

糖逗爱故事每日更新有趣的民间故事,如果您也喜欢故事,不防点个赞加个关注,若能给个评论交流一下,那就更好了。反正不要钱,多看点又何妨!

文中故事取材于民间风俗编写,目的是借故事明道理!切莫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感谢诸位的支持!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感动的作文 第一次作文 餐桌前的谈话600字作文 我的好朋友作文600字 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 我爱我的祖国作文 关于旅游的作文 如何写好作文 我的春节作文 写秋天的作文 熊猫的作文 作文我的梦想 军训作文 材料作文 关于幸福的作文 关于亲情的作文500字 我想对你说作文400字 以劳动为主题的作文 关于宽容的作文 运动会作文600字 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我和我的祖国作文 关于冬天的作文 清洁工作文 状物作文 优秀作文开头 春的作文 感恩父母作文300字 三年级植物作文300字 我的家乡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