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传业解惑 文者之心:如何培养孩子读与写的兴趣

2020-11-22 18:30:01
相关推荐

春秋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去世,幼子继位,由其母赵太后掌权。秦国趁赵国政权更迭、幼王根基不稳,大举进攻赵国,一举拿下三座城池。赵国于是向齐国救援,齐国以长安君到齐国作质子为条件,才肯出兵援助。长安君是赵太后的小儿子,赵太后十分疼爱他,自然是不肯,众大臣劝说无果。此时,触龙进宫,以为小儿子谋求职位为由,旁敲侧击,以一句“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让赵太后想到无功不受禄,遂为长安君谋划未来,将其送到齐国,换取救兵,解了赵国的燃眉之急。

作为一个并没有王位给孩子继承的普通父母,怎么才算“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

依我之拙见,一是引导孩子爱上阅读;另一方面,是鼓励孩子用写作去完成自己。

阅读能帮助孩子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在书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阅读能帮助孩子建立一个世外桃源,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当他伤心失望的时候,他都可以回到这个地方复原,重新获得勇气去面对外面的世界。

写作能帮助孩子向这个世界表达他的观点,更重要的是,写作是孩子认识世界,认识他人和自己的最佳途径。所以,我愿意我的孩子能够终生有阅读和写作的陪伴。

阅读和写作最重要的是兴趣,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我推荐《文心》这本书,此书是由我国两位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和夏丐尊先生所写,全书用故事的体裁将国文教育的本质讲述出来,既包括如何读,也包括如何写,打破了应试语文教育的“只知所以不知所以然”的困境。

不管是想重拾阅读和写作的成人,还是从事语文教育的老师,还是想激发孩子读和写兴趣的家长,都可以读一读《文心》,从中找到学习国文的乐趣。

一 文章的内在与外在

鲁迅先生在《秋夜》的开头写道: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中学生看这一段,可能觉得不懂,为什么这样说,为什么不能写成:“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枣树”?

我们看看台湾作家张大春的说法。他认为此句非得这么写不行,因为鲁迅写枣树,并非为了写枣树,而是为了给后面写秋夜做铺陈,是“为读者安顿一种缓慢的观察情境”。

这其实就涉及到文章的内在经验与外在经验。

外在经验,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内部经验是我们对事物的感受和看法,就比如,秋天的夜空,星星在天空闪烁,这是外在的经验,是谁都能看到的外部景物,但是鲁迅先生感受到的却是天空“奇怪而高”,星星在眨冷眼,夜空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这是作者的内部经验,并非人人都能体会。

我们读书难免受到个人经验和成长环境的影响,中学生读名篇名作,受年纪小、经验少的影响,可能无法体会到美文到底美在哪里。就是普通的大人,因为不及作家和诗人细腻敏感,恐怕也会有看不懂的困惑吧。那么如何鉴赏一篇美文呢?

二 鉴赏力

读书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知道有这么一篇文章的存在,大概写了什么,这个大部分人都能做到;第二个层次,就是能够看到作品的结构安排、表达主旨,这一层次需要多想一步才能做到;第三个层次,就是用自己的心去领会作品的意味、感受其中触动心灵的部分,这一层才能称得上是鉴赏。

鉴赏说到底是读者与作者的共鸣,读者的鉴赏水平必然影响到对作品精华的理解。如何提高鉴赏水平?一是了解作品的背景和相关故事;二是发挥自己的思考力;最后,就是要有想象力。

历史上的好诗,大多有它背后的故事和历史背景,比如《七步诗》:“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如果只是看诗本身,只能体会到表面的那一层趣味,但是当提前知道这首诗是写于兄弟相残的历史背景下,便更能体会到它的好处了。所以,鉴赏需要提前了解一些知识,这样读起来才会意味无穷。

民国著名的记者、作家曹聚仁先生,在《读书是为己不是为人》中写道:

我有点佩服德国大哲人康德(Kant),他能那样的看了一种书,接受了一个人的见解,又立刻能把那人那书的思想排逐了出去,永远不把别人的思想砖头在自己的周围砌起墙头来。那样博学,又能那样构成自己的哲学体系,真是难能可贵的!我读书三十年,实在没有什么经验可说。若非说不可,那只能这样:第一,时时怀疑古人和古书;第二,有胆量背叛自己的文师;第三,组织自我的思想系统。

这就是读书要有疑,读书要思考的意思。比如,读一篇文章,从全文的立意布局,句子之间的前后呼应,到用词的精准,我们都可以问一个问题:“如果是我,我会怎样写?”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发现文章的好坏,对于自己也能写出来的,是平常的文字,但是对于那些胜于自己的地方,就是我们学习的重点,还有一些自己暂时无法欣赏的部分,则要存个疑问,留待将来再做判断和思考。读书过程中的这些思考,都可以写成读书笔记。笔记的落脚点可大可小,只要是自己的所思所想、读书心得,没有不能写的。

读者与作者很可能不在一个时代,或者与作者的人生经验不对等,要理解作品中所描绘的内容,就不能只靠自己的经验,要领会作者的意图,就非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可。

比如,“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这八个字,如果你的脑海中没有去想象其中所描绘的画面,就感受不到这其中所表达的意境好在哪。此外,由一书联想到另一书,由书中所写,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和人生,联想到可以作为未来写作的素材,这都是读书过程中的想象力。

三 落花流水皆文章

学校中的写作练习、考试作文,都是先有题目,然后才让学生来写作,所以,学生就常常觉得,写作文真是一件苦事,是逼人无中生有的把戏。其实这恰恰是误会了写作的本质。

01 我们为什么想写作?

首先是因为我们心中有情感意思要表达,所以才想诉诸笔端,写作就如同吃饭、睡觉、说话一样,是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需求。

比如,我们看到一片叶子落下来,感受到秋天即将到来,由此联想到秋的萧瑟,生命的消逝,进而想到追问自己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心里有很多感慨要抒发,才会想到作一篇与秋天有关的文章,也许就起名叫做《一叶知秋》。

这个过程,是心中有情思要表达,才想去作文,有了作文,才起个意趣相当的题目。这是写作的源起。

02 写什么

《文心》中,将文章分为知的文、情的文,意的文。知的文,就是关于事物是什么,以及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的文章;情的文是对于事物所产生的情绪,比如愤怒、悲伤、喜悦、感激等;意的文,就是打算如何处理、如何去做的文章。

写知的文,我们就要搞清楚事物的本质,需要具有专门的知识,不是人人都可以去写;写情的文,仔细想想,我们对一件事多少都会有自己的一些感受,理清楚自己的看法,能够自圆其说,就可以写成文章;意的文,我认为,这与知的文多少有些关联,你总得对这个事情有一定的认识,才能知道如何处置比较合适,写出来的文章才不至于假大空。

写作最终讲究的是忠于自己,因此,我们写出来的内容,需以自己的具体情况为依据,不能别人写娱乐,你也写娱乐,别人写育儿,你也写育儿,别人写财经,你也写财经。写作要能长久下来,就必得写自己真正感兴趣,真正有触发,真正有知识储备、有见地的领域。

03 文章的组织

一般写作文章的人,从他们的组织方法看来,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流派。一派是就意念的次第信手写着的;一派是拘守着公式,把自己的意念像填表格一般填进去的;第三派呢,是把怎样起讫、怎样贯穿,先作个大体的规定,然后一步一步写下去的。

第一种写法,类似于自由写作,能够跟随自己的想法肆意挥洒,但是写出来的东西很可能像梦境一样,东一块西一块,读起来有混乱之感,这种写法适合于练习写作,真正要写成正式的文章并不可取;

第二种写法,结构严谨、五脏俱全,但是又容易束缚写作者的情思表达,很容易产生“匠气”。初学者可以学习写作的起承转合,但是从长远看,写作还是要讲究“守破离”,最终要打破这些条条框框,写出自己的格局;

第三种写法,则可以兼具前两者的优点,而不具有前这者的缺点,既能够跟随自己的心意,又不会过于拘泥于形式,造成本末倒置的结果,实为组织文章的可取之道。

教育的真正意义并不是为了考试升学,而是教会我们做人、生活。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你从事的是哪个行业,都可以将行动与读书结合起来,将实践与理论融合在一起;同样的,即使不以写作为生,写作也是我们永远的朋友,用一支笔去记录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思考,与自己对话,在这个过程中,把学到的知识,消化成自己的养料。这大概便是“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长远”最好的方式之一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书迷作文 成长作文开头结尾 难忘的作文400字 春季的作文 奶奶作文600字 童年的作文怎么写 阳光作文800 观察日记的作文 快乐童年的作文 优秀的作文题目 编童话作文 作文第二次 人物的故事作文 作文400字写人 开心作文400字 中考作文主题 猫的作文300 观后感作文500字 纪念日作文 500字作文写人 写作文100字 全国作文大赛 小鸭子的作文 我的闺蜜作文 我明白了作文 雨 作文600字 作文照片的故事 300字想象作文 作文开头好句 感谢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