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读博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2020-11-22 21:00:01
相关推荐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一篇C刊(即人文社科期刊中的南大核心期刊)。”开春以来,对于在北京某重点高校攻读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的马广军来说,最高兴的事就是完成了博士期间最艰难的“指标”任务——发一篇C刊文章。

此前他已经发表过两篇北大核心期刊论文,这意味着,他读博期间的论文硬指标总数已经实现。

“博士苦、博士累,负担累累人心碎。”一段时间来,博士生因心理压力大导致抑郁、甚至自杀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而近期演员翟天临博士论文学术不端事件更是炒得沸沸扬扬。博士生,这个现代教育顶尖层次人群的生存境遇广受关注。

博士生到底该如何培养,也成为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热议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傅道彬委员建议,博士培养是我国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国家应该出台相关规定,让博士生们从学术之外的负担中解脱出来,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为国家的未来发展积蓄力量。

读博,以青春作赌注?

南京一高校,大学生拍毕业照作别青春。视觉中国供图

“毕竟是一场豪赌,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的‘筹码’就冲进了这个‘赌局’,人生最黄金的几年都扔在这里了。”说起读博的状态,23岁的陈育叫苦不迭。

去年6月从浙江大学化学专业本科毕业,同年9月顺利跨专业进入中科院上海分院硕博连读,在别人的眼中,陈育是典型的学霸。

可读博的艰辛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忙起来的时候,能够连续一个月每天做实验到凌晨,“周六周日连个懒觉都没得睡,一早就得去整理实验数据,看着有些同学吃喝玩乐回家团聚,觉得自己挺惨的。”

有时候实验推进不顺,走进实验室都会让陈育感到生理不适,“有种恶心的感觉,就想回家”。

事实上,不仅是陈育,他身边不少博士生也面临着这样高强度的压力,“有师兄得了严重的心理抑郁,甚至有人因心理问题引起了神经性皮炎。”

科研的过程“苦中有乐”。有一次,陈育的课题遭遇瓶颈,所有的方案都试了一遍,甚至陈育的导师都觉得“可以放弃了”。就在陷入绝望时,睡觉时做的梦给了陈育启发,醒来后他一步步回忆梦境,发现确实有些方面没有考虑到,“立马去实验室测试,真的太神奇,需要的信号出现了。”回忆起这段往事,陈育感言“简直太神奇,是上天的赏赐”。

“有时候也很矛盾,年轻人就应该拼一拼呀,但是又很担心自己如果真的拼得太过,身体出了状况,父母咋办!”害怕扛不住、不时想退学,绝望和希望伴随着读博生活,陈育说,自己拿青春作赌注,一头扎进了一个有无限未知可能性的“地带”。

“当我发现自己开始评估从实验楼哪层跳下去比较可行的时候,我就跟家里人说,这个文凭不要了,小命比学位重要。”27岁的叶军在北京化工大学读博士三年级,目前在准备毕业论文,如果顺利,今年夏天就可以毕业。可回首走过的路,叶军隐隐有些后怕。

本科毕业考上研究生,研究生毕业保送博士,看似学业顺风顺水,但其中的苦楚并不少。“大学同学很多都入职了,有的已经小有成就;很多人都成家了,都有职业发展的方向。”经济上的负担,科研的压力,看不见未来的无助感……这些都曾让叶军备感压抑。

“如果有重新选择一次的机会,我不会选择读博,风险太大,有种赌博的感觉。”叶军感慨,最后悔的事就是读了博士,“但既然选择了,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好好读下去”。

一场高强度的修行

视觉中国供图

“有人问我课余如何度过,就像在问一个天天卖菜的平时去哪个国家旅游,可望而不可即啊。”繁重的科研任务占据了陈育的大部分时间,课余生活看起来单调又有点乏味,“锻炼、看资料、做实验、偶尔看闲书,就能概括这半年来的生活”。

在浙大读本科时,室友个个成绩优秀,陈育“拼了命才勉强保持中游”,由于本科期间选修过生态学的课程,又有进行交叉学科研究的意愿,经老师介绍,保研时顺利进入硕博连读阶段,最后被保送中科院继续深造。正因如此,陈育似乎比旁人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压力也就愈发大了。“高强度修罗场,就是如此”。

天天泡在实验室,“8107工作制”(早8点上班,晚10点下班,一周工作7天)是叶军的生活常态。在叶军看来,“码农‘996工作制’的日子都比我们好”,巨大的工作学习强度下,叶军基本没有什么私生活,只有偶尔周末和朋友出去聚一下。

“长久以来的压力积蓄,完全没有办法消除,从最开始的暴躁,到有破坏欲,到最后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在最崩溃的时候,想到自己已经拥有硕士学位,相比直博的同学已经算好,叶军努力自我开解,不再过分地逼自己、钻牛角尖。

“都会有疲惫期的,最后一年更是咬牙过来的,有时候会哭,我妈就陪我一起哭。”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就读法学专业的殷小小今年读博三,性格风风火火的她做任何事喜欢“赶早不赶晚”,所以早早就完成了学校发表论文的要求,毕业论文也接近尾声,现在已经签了工作——华东政法大学法学院老师。

正常学制是三年,为了能按时毕业,殷小小从未放松过,寒暑假都没休息,今年大年三十还在改论文。博士论文的压力并不单单来自毕业论文,还有学校硬性要求的发表C刊、SCI(即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等论文的压力,这些硬性指标论文不发完,就不能提交毕业论文。“有一次,我投了20个期刊就一个回的,急得整夜整夜的失眠。”殷小小说。

研究生毕业在一家企业工作8年后,33岁的马广军再次进入了校园,攻读新闻传播学博士。“刚进校园总觉得不对劲儿。”从工作繁重的职场到青春洋溢的校园,除了觉得自己已经“老去”,马广军还用了一段时间重新适应大学校园波澜不惊的生活。可好景不长,随着博士课程的深入,他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英语全英文授课,挂科就不能毕业,真是愁死人。”职场8年,英语口语已是空白,起初,每逢遇到课堂交流,马广军有时“紧张得一句都说不出,待在课堂特尴尬”。为了应对平静的校园生活中蕴藏的困难与挑战,马广军每天上课、听讲座、读书自习,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二年级的李雨辰也在为论文发愁。读博期间,他须在国内新闻传播类刊物上发表3篇论文,其中A类(指期刊等级)刊物1篇,B类刊物2篇。

“学制要求是三年,写论文、发表文章都需要时间,毕业估计要4年吧!”在他看来,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需要有好的选题规划与问题意识,做好这些都需要积累,加上文章写作及后期发表,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出现不能按时毕业的情况很正常。“延期现象时有发生,上上届18个毕业了6个,其他基本都延期了”。

学业、就业与家庭,一个都不能少之惑

除了学业,经年寒窗苦读,博士生大都到了面临就业和成家的人生阶段,如何协调学业、就业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是处在象牙塔顶尖的博士生们的又一困惑。

兰州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博士生王晓明刚发了一篇学术文章,在等待最后的完善。他身边的同龄人大多已结婚,有的同学孩子都会打酱油了。由于31岁还是单身,经常有亲朋好友提醒他,“老大不小了,学业和家庭都要兼顾”,每当这时王晓明总会觉得有点尴尬。

这两年,相亲是王晓明逃不开的“课题”,没有女朋友,就总会被家里安排相亲,但他从来没有去过。“不是不想见,是真的太忙了,根本没时间管”。

最近实验终于做完,预计今年6月就可以毕业,时间也有了空闲,王晓明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人生大事。“毕竟自己年龄也到了,谈恋爱成家的问题也该提上日程了”。

“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开始怀疑读博的意义。”面临毕业,叶军和殷小小也有很多感慨。研究传统高分子材料的叶军想去企业,但自己研究的方向和很多企业不对口,进企业的空间也不大,“只能先做个博士后,换个方向做企业相关的项目,之后再去”。

苦读十载,面临就业,叶军顿感缺乏信心。“行业待遇不高,且对身体健康还可能有危害。”叶军从本科开始就读化工相关专业,但大学期间只顾读书,对行业了解不多,也就从未考虑过转方向,保送了博士也没办法转了。

虽然已经签了工作,但殷小小也有些许遗憾。“社科类博士在毕业之后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非常低,简单来说就是挣不了钱。”在她看来,很多人文社科博士生和硕士生工资差不多,不免会怀疑多读三四年博士的意义在哪里,“就感觉特别挫败,并且年龄大了甚至还不如硕士好找工作”。

“现在博士留高校任教也并不容易,许多高校签老师都不是编制内,几年之内没有科研成果、论文,照样要走人。”虽然对薪酬不是很满意,但能顺利找到高校教师的工作,想想眼前的现实,殷小小又感觉很幸运。

在读博的问题上,女博士要承受的压力更多,其中大龄女博士结婚是很现实的问题。27岁的殷小小现在还没有男朋友,在她看来,倒不是女博士难嫁,只是很多人不想嫁。

“其实追我的男生不少,只是一般来说女生不着急工作,选择读博的家庭条件都还可以,不需要靠男生生活,结婚生子可能还会耽误工作科研,想想不太合算。”殷小小开玩笑说。

但在传统观念中,女生这样的想法总会被视为异类,“读书太多耽误嫁人啊”“女孩子哦,家里花再多钱在她身上将来也是要给别人啊”……殷小小也总会听到一些风言风语,但她并不在意,“吐槽一下就好啦,我还有论文要忙呢”。

与较年轻的博士生不同,已经工作并拥有家庭的曹国东有他的烦恼。在大学从教8年,曹国东发现,自己仅有的硕士研究生学历对晋升职称、申请课题都有影响,他积极准备,去年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对曹国东而言,读博的压力则更多源自于时间和精力的不足。

“单位上的事顾不上,收入减了很多;孩子也经常见不着,家里大小的事情只能由爱人一人承担,确实也挺难。”为了顺利完成学业,曹国东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上课、看书、写论文,他越来越感觉到,工作成家后再读博,更难得、也更难过,“没人能够平衡各方,每个人都在牺牲”。

一顶博士帽,不忘初心负重行

2017年,《Nature》杂志发布了一篇名为《Many junior scientists need to take a hard look at their job prospects》的文章,介绍了博士生攻读学位的压力和困境。

2018年,《Nature》又有统计数据显示:39%以上的博士有抑郁或者焦虑症状,这一数据是正常人群的6倍以上。此外,62%以上的博士会有持续的科研焦虑;若导师在学术上不能给予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博士抑郁和焦虑的可能性会超过50%。

在马广军看来,较之其他阶段,博士的焦虑是多方面的。“年龄大了,事情本来就多,由于读博,很多同龄人正常完成的事往往要滞后,加上各种不确定性,焦虑自然就多了”。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傅道彬介绍,一些学校规定在读博士生必须在C刊或CSSCI(即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期刊)等期刊上,发表2至3篇不等的文章,且要参加有影响的国内国际学术讨论会,有学术讲座,有指导本科、硕士研究生的经历,等等。但以在C刊上发表文章为例,按照一些学校的目录,所谓C刊一个专业只有几种、十几种,连学校的教授、甚至是博士导师都难以发表。而有些核心期刊特别规定不接受博士生的稿件,令博士生望“刊”兴叹。

“的确存在专业重点刊物少,论资排辈、发论文竞争激烈等现实,令很多博士很焦虑,但不可否认,博士群体中也存在学术训练不够,问题意识不强,对所学学科的理解、积累不够深等问题。”马广军认为,这和当下社会的风气息息相关,博士生中也确实存在浮躁的情况,一些人读博的初心不在学术、而在镀金,在此情况下,急于出成果,就会面临论文屡投不准,学业压力大,焦虑日盛的情况。

在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博士生导师徐守军看来,较之本科和硕士阶段的培养,对博士研究生在科研的创新方面有更高要求,这需要导师和学生都要用心投入、通力合作,才能较好完成博士学业。“只要师生都认真投入,顺利毕业就不会有问题,但一旦任何一方投入不够,就往往会影响正常学业,顺利获得学位自然就有困难了。”徐守军表示。

“如果重新作一次选择,我还会选择读博,还是选择进这个研究所。”过去的一年,在许多优秀的师兄师姐、“大佬级”老师的帮助和影响下,陈育心态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千万不要对博士那么绝望,我们这个群体依旧阳光灿烂。”他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

“我觉得一旦博士毕业,我们这批人的抗压能力都会比较强,就是心态成熟了,遇到啥大事都不慌。”毕业和工作基本都已有着落,殷小小憧憬着自己的职场生涯,她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大的挑战,但经过读博期间的修炼,都能从容应对。“熬过了读博,一步步走来,最终相信会苦尽甘来”。

关于在职读博,曹国东也认为,其间肯定会面临很多困难,但只要把各方协调好,就能有好结果。“像大学老师这样的工作,本身就得不断学习进步,学历上要不断深造,学术上要不断更新,工作一段时间后,读博是很好的充电学习机会。”在他看来,尽管有一定压力,但只要用心投入,充分准备、夯实基础,完成博士学业也并非遥不可及。

(应被采访者要求,文中殷小小、叶军、李雨辰、王晓明、陈育均为化名)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妹妹被哥哥打屁股作文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作文 藏在心里的什么作文 做一次家务作文 原来如此作文400字 良好的心态作文800字 关于自律的作文600字 亲情的作文800字初中 寻常的日子也芬芳作文 专四作文满分多少分 最敬佩的人作文600字 美好的生活作文600字 逆境出人才作文600字 改变作文600字初中 作文最美的风景600字 帮忙写作文的软件 英语作文翻译成中文 青春在路上作文800字 脱裤子打屁股的作文 初一的作文600字 友谊还会继续作文600字 不可怕作文600字初中 初中作文开头结尾优美段落 游记作文开头怎么写 我的意中人作文 我渴望长大500字作文 作文我的童年500字 致即将毕业的自己作文 时间过得快的作文开头 守住本分为话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