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相逢是首歌——初访华阴教育名师李岷虎老师

2020-11-23 06:40:01
相关推荐

李岷虎老师简介:1939生,现年79岁,陕西华阴籍。华山中学退休高级语文教师,“全国百家优秀指导教师” “全国优秀教师” “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

华山赋

(全文由“华山摩崖石刻”编撰而成,无一字增减)

—— 李岷虎

华山雄风,雄镇关中。群峰峻峙,天下壮观。民族本色 ,华夏之根,奇险天下第一山。

华山,三峰鼎峙,莲峰霄汉;灵峰耸翠,万象森罗;白云深处,涧壑烟霞。巍巍乎大哉,峻极于天。三峰永奠,奇峰甲天下。

金天柱石,天开图画。第一关,桃林坪,云树生香;石门,英雄回首处;三皇台,登临览胜第一台;响水石,鸣泉漱玉,水飞石鸣,愿为天下雨;青柯坪,梅花洞,紫气胜景;回心石,回头是岸,英雄进步,余勇可贾;千尺幢,通天门,太华咽喉;百尺峡,惊心石,平心石,心平路平,胆大无险;攀登,老君犁沟,向前进,志在高山,高路入云端,直上云台。

云台峰,白云仙境。华山论剑,飞雪连天射白鹿;军魂,龙翥,智取华山,永载史册。

擦耳崖,仙人砭,道法自然,直上云梯;苍龙岭,乘龙攀云;逸神崖,韩退之投书处,亦可探珠。

金锁关,玉女峰,砥柱中天;东峰绝顶,只手擎天。鹞子翻身,下棋亭,得天下宁可失一山;避诏崖,洞天福地。全真崖,悬崖勒马。仰天池,高莫比伦,太华绝顶。登临出世界,一览众山小。

莲花世界,又一洞天。斧劈石,劈山救母。摘星石,莲峰高处。征服自然,青天一握。如此方为岳,西岳何崇穹!

战胜华山,一生平安。黄河为我作证,圣山留我足迹,劳极乐极。永朝华岳,山河永寿,愿与名山并寿终。

华夏一柱,雄哉华山。

于云台观

2010年10月1日

2018年5月23日下午四时许,我陪同中华风采人物、华山《玉泉文学社》顾问段清华老师走进西岳华山南麓云台观旧址、渭南名校华山高级中学。

只见院内高楼林立,路宽道幽,板报斐然,学子恬恬,再看潇潇竹林,古木葳蕤,石刻隽永,亭甍飞天,一派古朴简拙又清新明快的学府氛围,不由肃然起敬。

走进学校东南角教师楼二楼东户,见到了大名鼎鼎的华阴教育前辈李岷虎老师和他的金婚老伴刘女士。

室内不大,会客厅只容得下一排老旧的红木沙发和一个大茶几。背墙壁上是李老师寿诞匾额,右下角书写着一大串红色的名字,段先生说:“李老师一生桃李满天下!这名字里就有几个是本市或乡镇的领导。对了,刘老师也是华阴教育名人。”我觉着眼前这位七十多岁的刘老师好面熟,试着问了下以前的工作单位,一下子想起来:眼前这位白发苍苍,声音响亮的老人就是38年前岳庙东联小学的刘桂芳老师!

我激动不已!握着刘老师的手,不知道说什么好!刘老师见到她的学生,似乎也回到了四十年前,随手拿起梳子,重新梳理头发,心情格外高兴!她朗朗的说笑声,似乎带我回到了美好的童年时光。头脑里渐渐清晰了刘老师当年的模样:瘦高挑,剪发头,大眼睛,大嗓门,爱说笑,穿着宽松的浅灰色上衣。

李岷虎老师今年已经是79岁的老人了。银发苍苍,和蔼可亲,形容消瘦,精神矍铄,稍微弯着腰坐着,可以想见年轻时一定高大英俊。近来因为下半身身体近乎瘫痪,平时不下楼,有时靠助步椅在楼下慢慢走步。

两位老人头脑清晰,听力甚好。面对两位可亲可敬的老人,我坦率地讲了自己的经历,两位老人倾心静听,刘老师眼角湿润,李老师抿着嘴唇,等我说到自己现在的工作,李老师微笑着对我说:“现在一切都好,这些经历以后都是你的精神财富!”

知道我喜欢文学,李老师慢慢站起来,说送我一本书,我护在身后。于是,在里屋取了本《玉泉叮咚——历届社员作品荟萃》书给我,又找了份报纸《玉泉——社庆专刊》递给我。我连声道谢,小心收好。

坐定后,我满怀敬意地打开《玉泉——社庆专刊》一书,看到一段这样的文字:“1987年11月30日,寒风凛冽,大雪飘飞的日子,在学校领导大力支持下,语文教研组长李岷虎、语文老师郭均等精心组织,华山高中一群文艺青年以文学命名的社团在华山脚下,玉泉之畔应运而生”。“'玉泉文学社'先后被评为陕西省'先进集体'和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示范单位',社报《玉泉》也被评为'示范报刊'”。

一个语文老师,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长期承担没有报酬的“第二课堂”工作,十数年如一日,没有教师奉献精神的支撑,“玉泉文学社”一度举步维艰,险乎解散,难以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

段老师说:“李老师退而不休,继续担任玉泉文学社辅导教师,主要辅导文学社各项活动,到今天,与“玉泉文学社”结缘已经31年了,还动员已退休的刘老师管理女生宿舍4四年整。”哦!这对可敬的夫妻教师身上不正体现教育工作者伟大的教育情怀吗?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我问李老师:“发起和担任文学社工作,您当时多大年纪?”

“48岁。”

“48!已是人到中年啦!上有老,下有小,承担这样的课外教学工作,家里支持吗?”

说到这里,刘老师拿出全家福照片,让我看。嚯!这一大家子,一二十人!刘老师接着我的话,声音朗朗地笑着说:“哼——指望不上!那时候,我教书,他教书,家里有倆老人要赡养,还有4个娃要照料,可从没让他因家里事儿请过假。”

“那也就是说,李老师不但工作日帮不了家里的忙,节假日和社员外出采风更是没时间照顾家里了啊!”我小心翼翼地说。

刘老师别过脸笑而不答,李老师看着我无声地狡黠地笑着。

段老师此时沉浸在青春的岁月里,他补充说:“那时候,李老师节假日带着我们社员爬华山,穿秦岭,祭拜司马庙,还常常骑着自行车行几十里石子路去山西风陵渡采风。”

李老师这时朝老伴慢慢转过头去,嘴角露出满满的笑意,我想大概是伟大的愧疚和深深的感激吧。

突然,我眼前一亮,发现照片右侧站着的中年人不就是我的同学李寒松吗?

记忆一旦清晰地定格在那个年代,岁月就像一股暖流轻轻地滋润干涸的记忆心房;又像一部电影,将细碎的片段飞快地连成一片。

38年前,岳庙街路边大杨树底下坐南朝北叫做“十家院”的两扇老旧的木质包铁大门,黑洞洞的门厅,窄小的过道和杂乱的堆放品,成了我和爱流清鼻子的李寒松玩捉迷藏的乐园。

刘老师说,李岷虎老师那时候在华西镇教书,因为距离远,每周星期天只能回来一次,所以尽管我经常去“十家院”玩却没有见过李老师本人。

原来,闻名遐迩的李岷虎老师就是我亲爱的刘老师的爱人,同学李寒松的爸爸啊!

世界太小,有缘人终究是要见面的。

段老师凑近我说:“李老师还有一个特殊贡献,那就是华山摩崖石刻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只见李老师慢慢地从茶几下取出一本书递到我手里,书名是《华山摩崖石刻》,能看到铅笔校队的痕迹,是将要刊发出版的底本。我惊叹这该是怎样一项填补华山文化空白的重要贡献啊!

我打开了底本的《序》和《后记》,才知道,这本书是李老师组织并亲自参与玉泉文学社成员华山采风活动收集整理的华山全部摩崖石刻。李老师说:“多亏了这些年轻人,他们找遍了华山的角角落落,华山摩崖石刻无一疏漏。”

更令我称奇的是,底本有李老师用摩崖石刻所有文字创作了一篇《华山赋》,并注明:无一字不是摩崖刻字原字!

刘老师不知什么时候已做好了晚饭,给李老师小碗盛着粗细粮搭配的饭,她自己坐边上嚼着馒头,给我和看老师的饭也端上来了:卤蛋切块、鸡蛋炒花白、稀饭和一盘馒头。刘老师亲切地说:“不知道你们来,凑合着吃点吧。”于是,像家人一样我们边吃边聊。

由于段老师有要事和校方谈,我只好匆匆拍下几篇重要文章先睹为快!

我请教李老师关于作文教学的体会,李老师开诚布公,慢慢说着,他强调“走出去,走进来”。所谓 “走出去,走进来”,就是让作文教学联系生活,走进大自然,用心体会,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品。我十分赞同,这和我们金笔作文的理念十分吻合。金笔作文主张“走生活作文和绿色作文之路”,同时提出“先做人,再作文”的理念。

临走时,李老师亲自送出门,叮嘱段清华坚持练字,并和我握手告别。

相逢是首歌,唱着你和我。

祝两位老人幸福安康!寿比南山!

2018年5月25日

华阴望岳楼

新闻来源:华阴金笔作文

编辑:曹振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劳动最光荣作文300字 假期感想作文800字 2016安徽高考作文 我的小发明作文400字 描写梅花的作文400字 迎着风作文800字 品味成长作文600字 春节小作文150字 搓丸子作文 初中写作文的技巧和方法 小学生写过年的作文 美丽的春天100字作文 生活的启示作文400字 一篇写事的作文500字 什么触动了我的心灵作文 最美的什么作文500字 关于校园生活的英语作文 一件刻骨铭心的事作文 我和班主任的故事作文 关于读后感的作文400字 读书笔记作文300字 爱哭的我作文400字 美好的回忆作文450字 四季之美作文600字 与书为友作文500字 难忘的时刻作文600字 意外的收获作文600字 有关辩论会的作文 泰山游记作文600字 期待的眼神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