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新儿女英雄传丨脚下有泥何教授 心中无我大先生

2020-11-23 07:15:01
相关推荐

10月19日,合肥已入深秋。躺在病床上的何家庆,形容枯槁,用微弱的语气反复念叨:不知道今年瓜子收成如何,能不能卖出一个好价钱。

150公里之外,安徽潜山的栝楼(瓜蒌)长势喜人。种植户胡海结心想着:何老指导培育出的瓜蒌新品种真不错,等到下个月收获了,送点给他尝尝。

然而,何家庆并没有等到那一天。

19日晚,终其一生走在科技扶贫路上的“布衣教授”何家庆,因病逝世。

央视新闻记者独家获得了一段何家庆生前讲座的珍贵视频,短短的一分半钟、两段话,可以感受到何家庆与贫困山区人民深厚的感情。

01:36

何家庆:

开汽车的师傅跟我说,老先生你今天要少讲一点儿,现在都两点多钟了,我这个车子不灵光,(天黑了)不要把你老人家送到山沟里去。我说,师傅,我非常想坐汽车,但是来听课的这些老乡,他们怀里抱着吃奶的小孩子,赶了10多公里的路,希望我能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上的问题。如果他们这种热情得不到满足,我感觉对不住。你就先回去。

小孩子从学校回来,在隔壁的房间跟他妈妈说,“那个老爷爷可走了?”他妈妈说,“老爷爷生病了走不了。”小孩子说,“老爷爷能不能在我们家多住几天,我们家的鸡下蛋,给老爷爷吃,我不要。我们还有什么好吃的东西,给老爷爷,让他身体早点好。等我们这修路了再让老爷爷坐汽车出去。”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老百姓给了我感情,我给了他们一点点科学技术。对老百姓来说,你帮助了他们,他们就会为你倾尽所有。我非常感谢。

1949年,何家庆出生在安徽安庆,全家人靠父亲在码头拉板车送煤艰难度日。在国家资助和老师同学们的接济下,何家庆才完成了学业。他常说,没有共产党,我可能还在拉板车送煤,是国家和社会帮助了我,我一定要报答社会,为人民服务!

1976年,何家庆进入安徽大学生物系,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在一次赴大别山考察前, 80岁高龄的何父,从安庆赶到合肥,给他带来自己攒下的积蓄和几张泛黄的旧烟纸,上面记录着1955年至1974年间,国家、老师、同学对他的资助,一共58笔。

△何父记录的资助账单(原件找不到了,还好留存了影印件,我们才能看到多少年前,老人家一笔一画写下的希望和嘱托):1956年2月许老师班,学费全免,送旧胶鞋一双,洋袜子一双,练习簿三本。1966年1月送助学金7元8角……

烟纸背面,何父写道:“读共产党的书,拿共产党的钱,好好学习,努力向上,以求深造,成长后要做一个顶天立地之材,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唯一对你的希望在这。”

△何父在烟纸背面写下对何家庆的希望(影印件)

这句话成为何家庆铭记一生的箴言。

洗得发白的涤卡中山装、“解放鞋”是何家庆最显著的标志,无论是平时生活还是重要场合,他都穿这一身。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但我懂他为什么一直穿着这身中山装。”何家庆的妻子胡建群说,“这是1972年他父亲给他买的。他说,只有穿着这件衣服,感受父亲的精神,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1984年,在女儿刚刚两岁的时候,何家庆带着家里几乎全部积蓄——450元钱和50斤粮票,不辞而别。看着何家庆留下的字条和20元生活费,妻子心里很委屈,也很不理解。

这一别,就是225天。

在途经鄂豫皖3省19县,步行12684公里,采集了3117种、近万份苔藓、蕨类等植物标本后,何家庆终于回到了妻子和女儿身边。看着他搜集到的厚厚的资料,听他讲如何帮助山里的贫困百姓种植作物、增产增收,讲山区百姓对他的感情,妻子早已消了气,对他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

一次,有个日本人出高价收购他采集的植物标本,被他严词拒绝。“这是我们国家的东西,我怎么能随便卖给你。我们要自己搞研究。”

曾经有很多人说何家庆是“傻子”,经常会问胡建群,“你家那个野人回来了没有?”妻子胡建群心里虽不是滋味,但从没有反驳,因为她知道,丈夫做的都是好事,是为山区贫困百姓创造好生活的大好事。

何家庆就是这样一个人,旁人眼中的“傻子”,贫困百姓心中的大恩人!

扶贫的路并不平坦,甚至有生命危险。

这是何家庆在深山考察时写的一篇日记。

△根据何家庆日记整理的《我的1998——何家庆西行日记》一书截图

日记记录了他在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和桂北山村里考察时,两次夜宿山洞,被毒蛇咬伤,腿肿得发亮,20多天抬不起来,靠着自己的中草药知识才捡回一条命。

但是不管多难多苦,饱尝贫穷滋味的何家庆,明白贫困人民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为了使山区人民尽快富起来,加快开发当地资源,何家庆一直没有停歇。

1998年2月,揣着10余年攒下的2万多元,何家庆再一次走上了深入山区的科技扶贫路。沿途帮扶当地山民开展魔芋种植,传授魔芋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出发前,他给女儿留下了一封告别信。

这是一次长达305天的历程,他途经安徽、湖北、重庆、四川、贵州、湖南、广西、云南8个省区、108个县、207个乡镇、426个村寨。除了中蛇毒差点丧命之外,何家庆几次感到心力交瘁,精疲力竭,他硬撑着到公共电话亭给家里打电话,想听听妻子、女儿的声音,以做最后的诀别。他甚至还给女儿写了一封长信,作为遗嘱。

令何家庆欣慰的是,山区芋农把他当亲人、当救星。一位农民曾拉着何家庆的手说:“你讲的,正是我们需要的,你是老百姓的教授,对山里人大恩大德。”

“既不是凯旋的将军,也不是披挂上阵的战马,而是一头疲惫不堪的役牛,静待这冬闲静养生息,为了下一个春季的劳作。”何家庆曾在日记中这样评价自己。但是在为百姓送去科技福音的路上,这头役牛从没有停歇。

2013年初,年近65岁的何家庆,内心仍有一份放不下的牵挂,“我做了一辈子的植物学,还有一个心愿未了,那就是栝楼产业。”2016年,他再次上路,让栝楼成为产业扶贫的“良方”。

每到一地,何家庆都会去栝楼种植基地和加工厂实地考察,对大家进行繁殖种苗、病虫害防治的义务指导。渐渐的,百姓不再只会吃瓜蒌子,还知道瓜蒌壳可以榨油,瓜蒌瓤可做中药材。

百姓的钱袋子鼓了,日子好了,这是何家庆最大的愿望。

如今,博士毕业的女儿、女婿也加入了何家庆帮扶瓜农的队伍。何家庆的科技扶贫路,将一直延续。

△躺在病床上,何家庆仍然让女儿给他介绍栝楼的种植情况。

在安徽大学校园里,师生们经常看到何家庆穿着那身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夹着碗到食堂排队打饭。

“大概10年前,我们在学校食堂一顿饭吃七八块钱的时候,他还只吃一块五的饭菜。他说不能浪费。”安徽大学资环学院工会主席许仁鑫回忆。

在何家庆居住了几十年的家中,一台32英寸的电视机很显眼。“这是前几年才买的,我们家之前的电视机是小姨家淘汰下来的。”女儿解释,父亲觉得买大电视机是浪费。

就是这个看起来很“抠门”的教授,有时候却一掷千金。

2001年,国家奖励给何家庆10万元,当时这笔钱可以在合肥买一套不错的房子,但他却全部资助了贫困地区的女童,一家三口仍挤在一个25平米的小房子里。何家庆解释说:“老师是教育人的人,不仅是教学生一些技能,还要给学生其他方面的帮助,包括物质上的帮助,当然,最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

今年7月,何家庆在潜山调研栝楼产业时晕倒在路上,后检查出癌症晚期。

00:58

何家庆的学生 王强:

五六月份,我刚答辩结束回合肥。他捂着肚子,说我这儿有个包,有巴掌那么大。我就觉得不好,说带他去看医生。他一百个不愿意。他怕自己一旦去了医院就出不来了,就被绑在了病床上,无法继续工作。我说要不我们找一个认识的医生做一个初步的检查,这样他不会要求我们强行住院,对吧?这样他才答应去医院。即便如此,他还补了个条件,说“去可以,来回一切费用我来掏”。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这种骨子里的坚持和责任,一直延续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去世前的一段时间,何家庆已经无法进食,只能用汤勺喝水,打营养针维持生命。“即使这样,他还是躺在病床上尽力写调研报告,希望把更多的调研所得,传递给我们。” 何家庆的女儿何禾说。

△学生送给何家庆的祝福卡片

生命的尽头,他把光明留给了贫困山村。按照何家庆生前遗愿,家人将他的眼角膜捐献给了山区孩子。

何家庆走了,但他的精神永存,正如他生前写的诗:

监制 |王姗姗 张鸥

主编 | 陈剑祥 汪洁

编辑 | 宁黎黎

记者 | 彭德全 任譞 刘振 张慧

美编 | 陈锡文 陆明明

视频编辑 | 王子桐 纪方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猫的自述作文500字 中秋作文400字 高中竞赛作文 厚德载物作文 打女生屁屁的作文 千岛湖作文 人生需要奋斗作文 运动会作文1000字 作文节约用水 木棉花树作文 作文我不再 努力作文800字 父亲的肩膀作文800字 种种子的作文 一件难忘的事作文 言传不如身教作文 胆小的我作文450字 正能量的事例作文素材 科技作文结尾 这样的人作文500字 10篇作文600字 秋天秋天的作文 那一次我真感动600字初中作文 雷峰塔作文 孩子不会写作文 数学课上作文 有趣的事三年级作文 我的心声作文500字 热爱生活作文500字 童年的乐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