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流砥柱:晚清四大名臣的临终遗言 谁最令人感动

2020-11-23 09:35:01
相关推荐

晚清四大名臣,通常指的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这四人。他们在风雨如晦的晚清时代,力挽狂澜,成为晚清半个世纪的中流砥柱。他们的功过是非,任人评说;他们的丰功伟绩,已被雨打风吹去。

常言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临终前留下什么样的遗言或者遗嘱?

曾国藩:四条家训传给子孙

晚清重臣曾国藩堪称文武双全。

在军事上,他一手带出了赫赫有名的湘军,镇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其军事指挥确有过人之处,“扎硬寨,打死仗”虽然看上去笨笨的,但让太平军吃够了苦头。

在文才上,曾国藩更是名扬天下。他28 岁便考中了进士,从此官运亨通,一步一阶地踏上仕途之路。曾国藩属于桐城派方苞、姚鼐一派,融会贯通而自立风格,创立了晚清古文的“湘乡派”。其作文有一种雄奇瑰玮的意境,为后世所赞。

1872年3月12日,时年61岁的曾国藩吃完午饭后,在儿子曾纪泽的搀扶下来到后花园散步。突然,曾国藩连呼“脚麻”,倒在曾纪泽身上,瞬时已不能说话了。曾纪泽赶紧把父亲挽回书房。曾国藩指了指桌子上早已写好的遗嘱,端坐三刻后黯然逝世。

曾国藩所拟定的遗嘱没有分割家产之类,而是一如既往地对子孙后代谆谆善诱。他说:“我做官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人徒伤,十分惶恐惭愧。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

哪四条呢?一是慎独则心里平静,二是主敬则身体强健,三是追求仁爱则人高兴,四是参加劳动则鬼神也敬重。曾国藩还说:“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曾国藩的遗嘱,对其子孙后代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曾国藩后代虽然当官者不多,却也是人才辈出,达到了曾国藩生前“长盛不衰,代有人才”的愿望。

左宗棠:临死不忘国仇家恨

左宗棠被称为晚清第一硬汉。

他清正廉洁,《清史稿》称“廉不言贫,勤不言劳。”

他爱民如子,《清史稿》又称“善於治民,每克一地,招徕抚绥,众至如归。”

他奋起抵御外敌,成为那个时代中国抵抗外地侵略的中流砥柱。

左宗棠一生经历许多重大事件: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开展洋务运动、平定陕甘同治回乱、指挥中法战争——而其中功德最大的,则是在64岁高龄,率领6万湖南子弟,抬棺征讨新疆,收复新疆百万国土。

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病逝,享年73岁。临终前,左宗棠口授遗折。

在遗折中,左宗棠念念不忘国恨家仇,他说:“臣以一介书生,蒙文宗显皇帝特达之知,屡奉三朝,累承重寄,内参枢密,外总师干,虽马革裹尸,亦复何恨!而越事和战,中国强弱一大关键也。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怀恨生平,不能瞑目!”

左宗棠分析了当前局势,提出富强之策,称:“方今西域初安,东洋思逞,环视眈眈。若不并力补牢,先期求艾,再有衅隙,愈弱愈甚,振奋愈难,虽欲求之今日而不可得。伏愿皇太后、皇上于诸臣中海军之议,速赐乾断。凡铁路、矿务、船炮各政,及早举行,以策富强之效。然居心为万事之本,臣尤愿皇上益勤典学,无怠万机;日近正人,广纳谠论;移不急之费以充军食,节有用之财以济时艰;上下一心,实事求是。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拳拳爱国之心,跃然纸上,令人感慨万千。

李鸿章:临终进言施行新政

李鸿章是晚清政坛一个不可或缺的“裱糊匠”。

他被慈禧太后夸为“再造玄黄之人”。当他逝世后,慈禧太后当场落泪,说:“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

李鸿章在国外所获赞誉更高。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曾称他为“东方俾斯麦”。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然而颇具讽刺的是,西方列强常常点名李鸿章代表清朝政府去签订不平等条约。

李鸿章却自嘲为“裱糊匠”。晚年李鸿章曾经不无心酸地对人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是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1900年,李鸿章又被慈禧太后派去做裱糊匠了。这一年,慈禧太后向11国宣战,引来八国联军侵华,一路打到北京。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狼狈西逃到西安,途中命令时年77岁的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八国联军进行谈判。

经过漫长而艰苦的谈判,1901年9月7日,李鸿章与八国联军签订了近代以来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辛丑条约》。签字回去的当天晚上,李鸿章就大口大口吐血,“紫黑色,有大块”,“痰咳不支,饮食不进”。

11月7日,躺在病床上的李鸿章忽然嘴唇喃喃颤动,两行清泪从眼窝中滚出。片刻功夫,李鸿章就气绝而亡,享年79岁。

此前,李鸿章自知不治,给慈禧和光绪上了一道奏折,算是他的遗嘱。李鸿章在遗嘱中回顾了自己一生的勤政,称:“伏念臣受知最早,荣恩最深,每念时局艰危,不敢自称衰痛;惟冀稍延余息,重睹中兴,赍志以终,殁身难瞑。现值京师初复,銮辂未归。”

李鸿章也向最高统治者建议,施行新政,说:“和议新成,东事尚棘,根本至计,处处可虞。窃念多难兴邦,殷忧启圣。伏读迭次谕旨,举行新政,力图自强。庆亲王等皆臣久经共事之人,此次复同更患难,定能一心勰力,翼赞讦谟,臣在九泉,庶无遗憾。”

张之洞:叮嘱子孙勿争财产

张之洞是河北南皮人,时人称之为“张香帅”。毛泽东对张之洞有一句评价:“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孙中山也说:“张之洞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张之洞的仕途其实很不顺利。虽然他14岁就成为秀才,16岁就成为举人。可在关键性的会试上,总是差了一把火,直到27岁才金榜题名,成为进士。此后,又在浙江、湖北、四川一带,担任考官、学政一类“闲职”。

1881年,慈禧太后对张之洞进行了提拔,将张之洞由从四品的翰林院侍讲学士,直接升为从二品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同年,又被任命为山西巡抚。巡抚与礼部侍郎一样,也是从二品,可在地方担任行政长官,与在京城做没有多少实权的礼部侍郎,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此后,张之洞历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署理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他大力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1909年8月21日,72岁的张之洞步入人生最后的时光。末代皇帝溥仪的生父、时任摄政王的载沣前去探望他。张之洞劝告载沣善抚民众。

载沣洋洋得意地回答:“不怕,有兵在。”

张之洞随即闭嘴了。

当天,张之洞油尽灯枯。在临终前,他给子孙留下遗嘱:“人总有一死,你们无须悲痛,我生平学术治术,所行者不过十之四五,所幸心术则大中至正。为官四十多年,勤奋做事,不谋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间,地不加一亩,可以无愧祖宗。望你们无忘国恩,勿坠家风,必明君子小人之辨,勿争财产,勿入下流。”

张之洞要子孙“勿争财产”。其实,也没啥可争的。张之洞为官清廉,虽然数十年担任朝廷重臣,却没有留下什么积蓄。日子过得最艰难的时候,他们家一度要将衣服典当了维持生计。张之洞死后,全靠亲戚朋友“致送赙仪”,才办了丧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3)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2-04-18 13:46过去、我们来修改[江苏省网友]IP:3406133287
    这些遗定是历史见证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那个代风云变幻。
    顶2踩0
  2. 2021-04-18 05:53水之言,雪之语[四川省网友]IP:1744209344
    这些名臣都是中国历史伟人他们临终遗定很震撼人心。
    顶0踩0
  3. 2020-04-17 22:00曾庆禹[吉林省网友]IP:2416725569
    真是让人感慨万千这些名臣遗真是深刻动人。
    顶38踩0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渴望半命题作文 千手观音的作文 传电话游戏作文 游瘦西湖作文300字 挫折英语作文 痛苦作文800字 家的作文300字 以秋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美作文600字 美丽的镜泊湖作文 以沙子为话题的作文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案 想象作文未来的什么 岁月的礼物600字作文 描写山东景色的作文 小学生作文新学期 小小新闻发布会作文 一直都在作文500 柳作文 竞选大队委的作文 一件有趣的事400字作文 读者作文素材 难忘的第一次作文200字 茶艺作文 疫情暖心作文 中学生活英语作文 四年级作文4oo字 吃火锅的作文400字 中秋日记500字作文 四年级描写动物的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