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别再只知道清明时节雨纷纷了 这些有关清明节的文化更加有趣

2020-11-23 15:35:01
相关推荐

眼看又要到清明节了,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说起这个节日,首先映入我们脑海的就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这首诗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实在是太家喻户晓了,以致很多时候,它反而遮蔽了我们本应有的对清明节更多丰富传统的了解。

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清明节,主要继承的是明清时候的传统。也就是到了清明节前后,家家户户都要去扫墓。男男女女、大大小小的人都可以去参加,大家扛着锄头、提着篮子,带上一些祭祀用的纸钱和酒肉,到先人的坟上去哭拜纪念,给墓地除草添土,在坟头给先人烧一些纸钱。回来之后家人们也许还会聚在一起吃顿饭。这就是现在清明节最重要的内容了。

这样的仪式在一些明朝人的记载当中已经出现了。如在一本叫做《帝京景物略》的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这就跟我们今天的清明节很相似了。主要的文化内涵是追思和祭祀祖先。但是再往前看的话,明清以前的清明节,和我们今天有很大都不同。我们可以来追溯一下清明节的早期传统。

最早的时候,清明节的功能可能并不是祭祀祖先,而是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用来指导农时。关于清明的早期记载,主要见于西汉前期的《淮南子》。其中有“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句子。另外,汉代的《三统历》中说:“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这些句子都只是指出了清明的一般含义,即在时间和节气上的功能。并没有说到其他的诸如祭祀之类的事项,如果有的话,我想它不至于僻重就轻。因此,早期的清明并不是祭祀节日。

秦汉时期,清明前后的寒食节,倒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寒食节又叫禁烟节,在节日期间,人们必须禁火冷食。后来在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增加了祭扫、秋千、踏青、插柳、蹴鞠等习俗。关于寒食节的来历,下面这个传说流传非常广: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但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的脊梁堵着个柳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寒食节后来怎么逐渐和清明节融合到一起了呢?因为它有一个弊端——禁火冷食。老百姓在这些天严禁烟火,只能吃冷食,一些老弱病残可能经受不住。东汉的时候,并州刺史周举曾经说:“盛冬去火,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于是劝诫民众,不要去吃冷食。曹操甚至曾经在《明罚令》中明令禁止寒食:

北方沍(沍,冻闭之意)寒之地,老少羸弱,将有不堪之患,令到,人不得寒食。若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

魏晋时期,清明前后还有一个重要的节日,就是上巳节(三月三)。上巳节的起源也非常早,最初是在每年的三月上旬。《周礼》郑玄注:“岁时祓禊,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逐渐成为汉族水边沐浴、采兰、嬉游、饮酒、设宴、郊外游春的节日。著名的《兰亭集序》就是书圣王羲之记录上巳节一次文人雅士曲水流觞修禊事活动的书法作品。“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隋唐的时候,清明节开始受到重视。杜牧的《清明》就反映了这一事实。在《全唐诗》中,关于清明、寒食的诗歌达到400多首,远远超过反映其他节俗的诗歌。其中有缅怀介子推的,如卢象《寒食》: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光烟榆柳灭,怨曲龙蛇新。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

有描写扫墓上坟的,如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有描写别离心绪的,如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有描写游春景象的,如来鹄《清明日与友人游玉粒塘庄》:

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风急岭云飘迥野,雨馀田水落方塘。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

有借清明思念故人的,如李群玉《湖寺清明夜遣怀》:

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饧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处边。

有反映气节风貌的,如杜甫《清明二首》: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总之,这三个节日都是在三月上旬,最初的时候,各有各的含义。有的朝代重视寒食节,有的朝代流行上巳节。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三个节日逐渐融合在了一起,并且同时蕴含了扫墓祭祖的庄重忧伤和踏春游乐的愉快欢乐,悲欢两种元素并存,阴阳两界协和延补,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倒也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的儒家中庸之道。”

馋猫历史原创文章,喜欢的请点个赞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好人好事作文600字 关于分歧的作文 开门见山的作文开头 作文可爱的熊猫 猫和狗的童话作文 描写自然美景的作文 我最喜爱的运动英语作文 作文动画片 写艺术的作文500字 课余生活作文300字 合川钓鱼城作文 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美丽的花园作文500字 这一刻作文600字 在党的阳光下成长作文 持之以恒作文400字 立夏作文 描写黄瓜的作文 绵山一日游作文 2018全国一卷英语作文 探索作文800字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作文 我多想当一名老师作文 我的爸爸作文300字五年级 读书笔记作文 创造一个节日作文 观赏荷花的作文 堆雪人的作文100字 介绍妈妈的作文300字 家风家训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