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知道24节气吃啥?24节气菜亮相青岛 这里有文化有品味还有故事

2020-11-23 15:40:01
相关推荐

第四届世界厨师艺术节期间,“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中华节气菜’主题展”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2018年,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倡导的“中华节气菜”概念率先在北京发布。中华节气菜是指遵循春夏秋冬的时令变化规律,以“阴阳平衡”、“五味调和”为核心理念,敬畏天地,珍爱生命,尊重食材,以多样化的烹调技法,打造具有鲜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菜式体系。

我们的祖先根据天地运行规律确定了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他们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朗朗上口的节气歌不仅记载着日月星辰演变的轨迹,也闪耀着华夏大地的文明之光。顺时而食,应季而补,不止是对古老文明的致敬,更是现代人与天地自然间的灵魂交流。

立春:

立春偶成

张轼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春来生机满,万象始更新。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在天文学意义上它标志着春季的开始。古籍《群芳谱》记载到:“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水趋于上升,民间也有着迎春、鞭春牛、咬春等民俗活动。晋代潘岳所撰《关中记》记载:“于立春日做春饼,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按照晋《风土记》记述,这五辛“即葱、蒜、韭菜、芸苔、胡荽是也”,也就是葱、蒜、韭菜、油菜、香菜,目的是“五辛所以发五脏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义,谓之五辛盘。”其实“五辛”不止五种,还可以根据本地物产,自由组合。

杜甫在《立春》中言:“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推荐菜品:劲道鲜香的和菜春饼,色泽诱人的肥美黄花鱼

雨水: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公历二月十八日前后为雨水节气,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名曰“雨水”。雨水的到来意味着春回大地,寒风飞雪渐渐远去。然而春寒料峭,面对忽高忽低的气温,古人更倾向于用温补的食物来补充身体的能量与温暖。鱼头皮若海参,粘糯腻滑,《本草纲目》中描述:“能去头眩,益脑髓,老人痰喘宜之。”鱼类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B和维生素E,小火熬炖一锅鱼汤,汤色奶白,肉质鲜美,实属雨水期间滋补佳品。

郑板桥诗言:“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

推荐菜品:软糯香甜的手工元宵,鲜美嫩滑的砂锅炖鱼头

惊蛰:

拟古·惊蛰

陶渊明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惊蛰过后万物复苏,在饮食上应顺乎阳气的生发,多食蘑菇、菠菜等养肝食物。

杨万里形容蘑菇为“响如鹅掌味如蜜,滑似蒪丝无点涩。伞不如笠钉胜笠,香留齿牙麝莫及。”

推荐菜品:滋补春菠蘑菇蛋饼

春分:

春日

朱熹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民间素有春分吃春菜、萝卜、驴打滚的风俗,依照北京风俗,春分这天要吃祭拜太阳,请太阳吃糕。太阳糕既是春分祭日的贡品,也是节令食品,寓意“太阳糕,步步高。”太阳糕一般使用糯米加糖制成,以糯米制皮,内包枣泥馅,馅中还加入了白瓜仁及秘制桂花,符合春季“宜省酸增甘”的养生理念。春分节气气候温和,阳光明媚,应适当进食糯米、红枣等来调节身体机能的平衡,适应节气变化。

《燕都小食品杂咏》:“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

推荐菜品:春分太阳糕

清明: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岁时百问》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农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中元、 中秋、 冬至和 除夕)之一,一般是在 公历的4月5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这种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间,即渭明前一、二日,还特定为“寒日节”。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有糯米酪、麦酪、杏仁酪扬,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节充饥,不必举火为炊。现在,青团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麦草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流传百余年。人们用它扫墓祭祖,但更多的是应令尝新,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

白居易诗曰:“寒食青团店,春低杨柳枝。酒香留客在,莺语和人诗。”

推荐菜品:江南青团

谷雨:

绝句

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春寒天气已经结束,夏日炎热即将到来。民间有“三月八,吃椿芽儿”的说法。谷雨食椿,又名“吃春”,寓意迎接新春到来。谷雨前后这段时期正是香椿上市的时节,香椿营养丰富,故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

康有为曾作诗歌咏香椿:“山珍梗肥身无花,叶娇枝嫩多杈芽。长春不老汉王愿,食之竟月香齿颊。”

推荐菜品:香椿松仁拌豆腐

立夏:

立夏

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最经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古人认为,鸡蛋圆溜光洁,象征着生活之圆满,立夏日吃鸡蛋能祈祷夏日之平安,经受“疰夏”的考验。

民俗称:“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

推荐菜品:立夏蛋

小满:

小满

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皆小得盈满。”农家亦有谚语云:小满小满,麦粒渐满。意思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周书》:“小满之日苦菜秀。”小满前后也是吃苦菜的时节,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诗经》:“采苦采苦,首阳之下。”苦苦菜遍布全国,医学上叫它败酱草,宁夏人叫它苦苦菜,陕西人叫它苦麻菜,李时珍称它为天香草。苦菜,苦中带涩,涩中带甜,新鲜爽口,清凉嫩香,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胆碱、糖类、核黄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能。

黄庭坚诗云:“韭苗水饼姑置之,苦菜黄鸡羹糁滑。”

推荐菜品:苦菜饺子。

芒种:

时雨

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忙种”,辛勤的庄稼人即将开始忙碌的田间生活。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此节气前后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为主,尽量少食大鱼大肉或辛辣油腻之物。

宋代李流谦在《食藕》中写道:“君看入口处,一片凝嚼雪。”

推荐菜品:豆酿莲藕

夏至:

夏日诗

曹丕

夏时饶温和,避暑就清凉。

比坐高阁下,延宾作名倡。

弦歌随风厉,吐羽含征商。

嘉肴重叠来,珍果在一傍。

棊局纵横陈,博奕合双扬。

巧拙更胜负,欢美乐人肠。

从朝至日夕,安知夏节长。

言万物至于此,假大而极至。夏至节气一般在公历6月21日或22日。周代夏至已有祭神仪式,认为可以消除国中的疫疠、荒年与饥饿。《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各地夏至吃面是固定的风俗,有冬至饺子(馄饨、麻团等)夏至面的说法。夏至时节,天气也更热起来了,一些凉菜、凉食开始出现在我们的一日三餐里,凉面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员。凉面又称“过水面”,古称为“冷淘”,传说最早起源于唐代武则天未入宫之前,由于武则天与情人吃山西面时烫伤了舌头,于是两人便研究出凉面的新吃法。

杜甫曾写有《槐叶冷淘》一诗:“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敷……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

推荐菜品:酸辣凉面

小暑:

小暑六月节

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小暑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从7月7日或8日开始,到7月22日或23日结束。此时正值初伏前后。小暑的到来,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农谚有“小暑交大暑,热的无处躲”的说法。小暑时节,饮食要有节制,应侧重健脾、消暑、化湿,菜肴要做得清淡爽口。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惯。另外“小暑黄鳝赛人参”,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其肉厚刺少,因氨基酸含量多,故味道鲜美,不但可食肉,骨也可吊汤,烹调时宜加蒜瓣、蒜泥。中医认为,黄鳝味甘、性温,可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极其适合夏季食用。

杜甫在《送率府程录事还乡》中写道:“素丝挈长鱼,碧酒随玉粒。”

推荐菜品:响油鳝糊

大暑:

苦热

陆游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石涧寒泉空有梦,冰壶团扇欲无功。

馀威向晚犹堪畏,浴罢斜阳满野红。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当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东汉刘熙在《释名》里这样解释:暑是煮,火气在下,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 所谓“天生万物以养民”。在大暑期间,应该多吃丝瓜、西兰花和茄子等当季蔬菜,由于此季节暑湿之气易入侵人体,还应选择一些具有清热解暑、化湿健脾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绿豆、茯苓、南瓜、冬瓜、西瓜等。

释师观在《偈颂七十六首》中写道:“蘸雪吃冬瓜,谁知滋味好。”

推荐菜品:老冬瓜鲜荷叶绿豆汤

立秋:

立秋

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时至立秋,养生尤为关键。秋季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候有时仍较高,所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可选用芝麻、蜂蜜、银耳、乳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中医认为,立秋后是生津养阴的好时节,高脂肪并不利于养生,倒是豆芽、菠菜、胡萝卜、芹菜、小白菜、莴笋等蔬菜,营养丰富又不容易让人发胖,秋季可以多吃一点。

陆游曾描写道:“黄瓜翠苣最相宜,上市登盘四月时。莫拟将军春荠句,两京名价有谁知?”

推荐菜品:翠丝黄菜

处暑:

处暑后风雨

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处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处暑节气在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将过去,到此为止了。时至处暑,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说,饮食养生在此期间也尤为重要。处暑期间,饮食养生讲究淡补,淡补,也就是饮食清淡,用“淡”来养生。据史料记载,早在千多年前的宋朝,民间就盛行吃粥。北宋末年诗人张文

潜在其所著《粥记》中说:“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

不细,又极细健康人居腻,与胃肠相得,最为饮食之良。”

陆游的《食粥》专门写喝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推荐菜品:百合银耳粥、银百秋梨羹

白露:

白露

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白露。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所以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也有吃番薯的习俗。

民间盛传番薯为:“吕宋始发成万历,生烹炸煮烤均佳”。

推荐菜品:紫薯茶巾绞

秋分:

中秋对月

李频

秋分一夜停,阴魄最晶荧。

好是生沧海,徐看历杳冥。

层空疑洗色,万怪想潜形。

他夕无相类,晨鸡不可听。

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秋分,“分”即为“半”。秋分时,全球昼夜等长。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秋分的“燥”是凉燥,而白露的“燥”是“温燥”,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

清代潘衍桐写的《寄慨》中有“岁暮剖南瓜,瓜即卒岁资。颜色亦自好,中有子离离。”

推荐菜品:红枣百合蒸南瓜

寒露: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秋分过后,时节转至寒露,关于寒露名字的由来,史书上这样记载的:“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气温瞬降是寒露节气的一个特点。在此节气期间,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温度下降8℃、10℃已较常见。不过,风雨天气大多维持时间不长,受冷高压的控制,昼暖夜凉,白天往往秋高气爽。寒露期间,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早餐应吃温食,较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

陆游在《饭罢戏作》写道:“东门买彘骨,醯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蟹。”

推荐菜品:太子参麦冬雪梨煲排骨

霜降:

咏廿四气诗

元稹

风卷晴霜尽,空天万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

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霜降,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侯天气渐冷,空气中的水汽在夜晚温度降低时遇到地面上的物体,会附着于其表面凝结成霜。霜降时节,天气转凉,最容易引发各种胃疾,大家除了注意保暖之外,饮食方面也要多注意。此时的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霜降过后,秋燥愈加明显。燥易伤津,霜降之时要多注意体养身体、调节情绪。霜降养生,首先要重视保暖,其次要防秋燥。在饮食方面,此时最宜平补,要注意健脾养胃,调补肝肾。为了达到润肺目的,应以清润的食物为主,多吃些酸味的食物,以增加津液,少吃些辛辣的食物,以免增加燥气。

刘崧在《尝山药》中写道:“味益丹田暖,香凝石髓春。”

推荐菜品:淮杞蜜枣煲瘦肉

立冬:

立冬

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立冬,又叫“交冬”,时序进入冬令。立冬节气的到来,是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民间有“入冬日补冬”的食俗。人在这个进补的最佳时期进行食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在冬季应少食生冷,尤其不宜过量的补。一般人可以适当食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特别是北方,可以吃些牛、羊肉,但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周翁留饮酒》中陈著写道:“茅柴酒与人情好,萝卜羹和野味长。”

推荐菜品:海味白萝卜煲

小雪:

小雪

释善珍

云暗初成霰点微,旋闻蔌蔌洒窗扉。

最愁南北犬惊吠,兼恐北风鸿退飞。

梦锦尚堪裁好句,鬓丝那可织寒衣。

拥炉睡思难撑拄,起唤梅花为解围。

小雪,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节气。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时节,宜吃温润益肾的食物,孙思邈《修养法》中云:“宜减辛苦,以养肾气。”此时可以多吃羊肉、牛肉、鸡肉、腰果、枸杞、芡实、山药、栗子、白果、核桃、黑木耳、黑芝麻、黑豆、桑椹、黄精等,同时可配合药膳进行调养。

李白诗云:“亭上十分绿醑酒,盘中一味黄金鸡。”

推荐菜品:板栗烧鸡

大雪:

大雪

陆游

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毡幄掷卢忘夜睡,金羁立马怯晨兴。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黄河彻底冰。

《群芳谱》:“大雪,言积寒凛冽,雪至此而大也。”以大雪命名节气,体现着人们对大雪的喜爱和尊重。在农耕文化语境里,大雪是和丰年连在一起的。古时,文人雅士们会在大雪时节举办暖寒会,这个习俗始于唐代,沿袭已久,至今寒冬饮食仍以保暖驱寒为号召。大雪交冬月,气温骤降,天寒地冻,文人雅士轮流做东,邀请好友饮酒驱寒,赋诗作文。大雪时节的当令菜蔬,首推就是:“金衣白玉,疏中一绝”的冬笋。好的冬笋形如绣鞋,壳上无泥,弯弯沉沉,肉质细嫩,鲜脆爽口。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一句出自李贺《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推荐菜品:荠菜冬笋

冬至: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俗称“冬节”,它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在古代,国人就有“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的说法,在《清嘉录》中,还有“冬至大年”之说,足以见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冬至吃饺子是汉族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地区。潘荣陛(清)《帝京岁时纪胜》:“预日为冬夜,祀祖羹饭之外,以细肉馅包角儿奉献。”每年农历冬至这天,在我国大多数的北方地区,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冬至之后饮食上应忌生冷,以温补为宜。

张耒在《冬日放言二十一首》中曾称赞羊肉为“寒羊肉如膏”。

推荐菜品:白菜猪肉馅饺子、当归生姜羊肉汤

小寒:

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

元稹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白日隐寒树,野色笼寒雾,小寒一过,正式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俗话说,冷气积久而寒,在这一年中气温最低的节气,在天寒地冻中手脚冰凉是现代人最怕面对的一道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在冬季天地阳气进入封藏阶段,人体气血偏衰,合理的食补有益于抵御寒气侵袭,使得来年身体健康。冬季市民的日常饮食应多以暖性食物温补为主,忌生冷,可适当进食牛肉、糯米等高热量、高蛋白食物。

李日新《题仙娥驿》:“更有台中牛肉炙,尚盘数脔紫光球。”

推荐菜品:老方牛肉、黄金元宝饭

大寒:

苦寒吟

孟郊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敲石不得火,壮阴正夺阳。

调苦竟何言,冻吟成此章。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大寒是旧一年最后一个关于冬的故事,这天过后,阴阳逆转,冬将尽,春将始,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也开始慢下奔忙的脚步,在日渐喜庆的氛围中等待农历新年的到来。天寒地冻最怕寒邪侵人,饮食应注意补而戒腻,以休养脾胃为主。大寒节气的饮食仍应遵守保阴潜阳的冬季饮食原则。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宜热食,以防止损害脾胃阳气。

欧阳修曾言:“香菰黏米著佳名,古俗相传岂足矜。天子明堂遵月令,含桃初荐黍新登。”

推荐菜品:胶东鸡冻、发面黄米包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09-07 19:32任伟鹏[安徽省网友]IP:3407652280
    这里有文化有品味还有故事真想去感受有什么好玩!
    顶2踩0
  2. 2020-05-13 15:06猥琐的屌丝[宁夏网友]IP:3406980188
    知道24节气吃啥?原还有24节气菜啊真有意思要去青岛试试!
    顶5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感谢有你陪伴作文500字 猜字游戏作文 感谢什么作文600字 写元宵节包汤圆的作文 写场景的作文 关于爱的作文儿 励志报国作文 农民丰收的作文 以感谢有你为题的作文 互联网的好处英语作文 六年级上册七单元作文 珍惜为话题的作文 在的日子里作文 考试前的准备作文 关于读书的作文四百字 运动会400字作文 种花过程作文 情景交融的作文600字 家庭趣事500字作文 梦想的作文600字 与书交朋友作文 介绍宁夏的英语作文 从事物中领悟道理作文 五年级作文题目精选 关于黄山的作文 物理作文无声的世界 关于文物保护的作文 关于男子汉的作文 我听到的一件事作文 成功的作文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