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一晚70亿阅读量 单篇涨粉17万 GQ打造爆款内容的幕后故事

2020-11-23 15:45:01
相关推荐

还记得去年新榜大会引发刷屏的“GQ单个公号年入2亿”吗?或者,你应该记得去年在各大社交媒体刷屏的GQ年度人物盛典,这场晚会一夜之间带来了70亿的阅读量,传播效力令不少同行赞叹。2020新榜大会现场,康泰纳仕的四位大咖献上了一场令人回味的接力演讲,从GQ新媒体内容、明星晚会、深度报道、内容商业化等角度,揭秘了GQ打造爆款内容的幕后故事。

以下内容整理自GQ新媒体总监Rocco、GQ报道负责人何瑫、GQ视觉总监Max Li、康泰纳仕中国集团出版人唐杰的现场演讲。嘉宾本人已确认。

微信公众号真的是夕阳产业了吗?

@GQ新媒体总监、悦游社群运营长Rocco

我今天的题目还挺悲观的,这其实是过去半年一直隐约困扰着我的一个命题——微信公众号真的是夕阳产业了吗?

大概一个月前的某一个晚上,我发了一条朋友圈。

那时候是凌晨了也不是朋友圈流量高峰期,我没想到大概几分钟就有几十条点赞和回复进来,有一些回复还挺有意思的,我就匿名精选了几条给大家看一下。

第一条就是,黎贝卡说的夕阳红本人在此,你们有什么可抱怨的?

下一条,是「不会画出版社」王泽鹏给我的留言“哈哈哈哈哈”,满满一副看好戏、看热闹的心态。

下一条,说好夕阳红,为什么我们这些内容创作者还这么累呢?

我觉得累这个字,是内容创作者不管在哪个平台上最感同身受的一个词。

2019年内容创业者的关键词就是“累”,身体累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累。

我过去一年都有记日记的习惯,2019年末,我翻看那个日记本,发现过去这一年我心里所有的起起伏伏,其实都不是在说我每天写稿子、每天管理团队,或者杂七杂八的事情,不是那样的累,我觉得心里的累才是最大的累。

我相信很多内容创作者一定跟我感同身受,我们每天都在隐隐约约想着,我们要不要继续做下去?我们到底要不要转型?我们什么时候转型?我们怎么突破我们自己的一个增长瓶颈?

最大的一个精神累,在于我们感觉做微信公众号的这群人好像已经不在C位上了,大家讨论的永远都是李佳琦、薇娅,或者这样的网红或者KOL,说实话我们心中还是有一点小小的落寞和酸葡萄的。

那天我发了朋友圈之后,大概二三十个做微信公众号的朋友给我留了言,我在接下来一周的时间里跟他们进行了密集的采访,我发现跟他们聊完天之后自己内心舒服很多了,也看开很多了。今天我想把聊天的一些收获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大家今天回去会觉得心里好受一点。

首先,平静了,不“爆”了。

为什么所有人都觉得有点焦虑,觉得可能公众号也许是夕阳产业了呢?是不是觉得过去一年爆款好像越来越少了,感觉全网刷屏的爆款越来越少了?

很多人都问爆款有没有什么方法论,但爆款真的没有方法论,要做一个爆款真的太难了,而且是越来越难了。

我跟姜茶茶聊天的时候,她分享过一个事情,大概2013、2014年的时候,一篇“20款女人必备的口红”这样的文章,图片就随便在网上扒拉的,文字也是拼凑感的,就这样一篇文章,阅读量是200万。这个数据放到现在来说,其实是难以想象的。

但我觉得现在爆款越来越难做了,其实也是一个好事。因为现在公众号读者的阅读爽感阈值、转发阈值变得越来越高了,这样其实会倒逼我们这些内容从业者把自己心中的准绳和标准也提高,这是一个行业变得越来越规范的一个迹象。

而且我在聊天的过程中发现,过去这一年,只要是真正用心做内容、用聪明的方法做事情的公众号内容创作者,往往活得还不错,我说的不错真的不是那种物质意义上的不错,而是一种用金钱都难以交换的东西。

比如黎贝卡,她每天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发了推送之后抱着手机在后台看留言。每次推送发出去后,一连串谢谢谢谢涌进来的时候,她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GQ实验室」前段时间跟爱马仕合作了一篇广告内容,做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自闭症小孩的故事。我看到一条留言,他说在「GQ实验室」阅读广告是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我非常喜欢这个词,说明我们的读者真的看进去了,而且喜欢我们的广告内容,我内心我觉得这是一件挺了不起的事情。

我在跟这20多位公众号头部、腰部、根部的一些内容创作者聊天的时候,我还特别问了他们这样一个问题:你未来几年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因为现在大家都倡导用长期主义对抗当下的不确定。这20多个博主几乎异口同声告诉我:没有规划。

我想了很久,后来终于找到答案,我觉得他们在骗我,没有跟我说实话,但某种程度上我还是能理解这些人,他们为什么不太愿意规划呢,因为有句俗话说得好——新媒体一天,人间一年。

哪怕是昨天出来的一个梗或段子,你今天再用,或者用了一次之后就已经不新鲜了,别人就会说老梗没新意。受欢迎的内容或者承载内容的形式,或者组织整个团队的形式,都特别容易被复制,然后稍微做了一段时间就不行了。

换句话说,你做公众号内容很难有一个长期规划,但还好,所有人都跟我说,我们做好自己的内容就好了,不管你是做实用的、温暖的、陪伴的或者好玩的、有趣的,我觉得都可以。

现在回到我最开始提的那个问题,微信公众号现在真的是一个夕阳产业了吗?

我觉得判断一个产业是不是夕阳产业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标准,你要看这个行业里的从业者是不是有强烈的紧迫感、竞争感和焦虑感。

我觉得我们有,而且我觉得在场各位冒着大雪来到现场,我们都有着非常强烈的自我迭代的紧迫感,以及需要有一点刺激和让我们变得更好的焦虑感。

有这么多尚在坚持这一行的人还在这个场内,这个行业绝对不会是夕阳产业。

我们经常讨论什么是朝阳产业什么是夕阳产业,讨论的其实是我们无处安放的焦虑,但你有没有想过朝阳和夕阳中间,还有一个大有可为的白昼,为什么被我们这么轻易忽略了呢?

如果一定在微信公众号前面加一个头衔,我希望可以是“正午产业”。

最后我想跟大家说的是,不要着急,只要微信的基本盘,也就是我们中国和海外差不多10亿微信用户还在,公众号就不会是夕阳产业。

大家需要做的就是好好工作,多多休息,不要熬夜,注意护发,有点时间的话,还可以去谈个恋爱,这一切都挺好的。

相关阅读推荐:《微信公众号是夕阳红产业了吗?》

一晚70亿阅读量是如何炼成的?

@GQ视觉总监、GQ视频总监Max Li

这个标题太难了,我的同事催了我大概三周。但有人说的好,做成功的东西绝对不可能跟你们说为什么做的,所以没准是个小炫耀,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首先70亿,讲的其实是我们去年的9月刊和年度人物盛典。

去年我们在上海做了一场年度人物盛典,搭配9月刊请了非常多的明星好友,办了一个晚会,同时也做了一些内容,这些内容带来的数据是70亿。这个地方我觉得应该有掌声,真不容易,70亿只是微博(数据),太难了。

我当时就想说一个晚会要做内容,不是搞死我们吗,我们已经做公众号了,又做抖音,差点还被抓去做网红,真是太难了。当时想说要做什么大家才会想看呢,我不知道大家想看什么,所以我想说我能给大家看什么,我想把这个内容做成另外一个晚会。

我们做了七件事情。

怎么说呢?我们有吃饭的东西,一个长桌;有给你看衣服的一个旋转门;我们有回眸,让你吃瓜看明星;我们有音乐,晚会不可能没有音乐;我们有个vlog,看明星怎么来玩;最后有个小彩蛋,画了一个插画。

首先是名利场回眸,这个是整个名利场策划的起点。所谓的名利场策划就是名利场背后发生了什么,首先明星名人的状态是读者第一感兴趣,所以我们首先策划做这个。

所谓的名利场回眸特别简单,我个人很爱看电影,喜欢收集电影海报,很多人说,新媒体的内容特别是视频,要做出电影的高级感,什么叫高级,没人知道,所以我就想说先从借鉴开始。电影海报里的人来人往,名利场不就是这样的瞬间吗?

其次,虽然明星多,但是我们的内容只有这几张肖像,我需要更多的东西来发酵这个主题,所以我们做了视频,肖像跟视频在我看来其实是两兄弟,不能分割,丢了一个都不行,葫芦娃也需要七个才能打败妖怪嘛。

视频和肖像很直观,能马上把一个高大上的时尚盛会、把读者最想看到的东西,比如明星怎么高级,怎么好玩,怎么扎堆,用最直观的策划展现出来,把距离一下拉近了。但我觉得不够,高级的东西特别让人有一种向往感,但它太高了,不接地气,我需要有一个反转。所以我们在这个视频里同时做了一个反转的设计。

其实我做明星也不算很多年,但我觉得对新媒体编辑来说有一个夹缝中生存的小智慧,就是有时候一个明星真的要利用好,今天他给你8小时,我们是不是只拍一张大片就行了,绝对不行。

前段时间我们做了一个蔡徐坤的封面,我们做了13种当代人的焦虑,当时粉丝评价现在时装是不是做互联网化的?互联网化是一个不好的词吗,互联网化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工具,我现在就是要把它打碎,把这个故事分成不同的逻辑来讲,讲得更透,因为这个门槛很低,看了就懂了。这是一个名利场的小逻辑吧。

关于后续传播,首先内容,因为是名利场的策划,很多明星就变成了流量,流量一旦有了辨识度就高了,你这套东西的品牌力量就会比较强,出来之后也引起了很多讨论,甚至很多粉丝很恨为什么GQ没有邀请我家的明星去,甚至他们会自己把他们的明星P上去,假装他们也参加了。

到后面这个内容已经出圈了,变成一个话题和一个模式,很多素人也开始自己翻拍,去做这个东西,整个品牌价值又延伸了,不仅是讲明星,讲的是一个策划。甚至有些人用来做他们婚礼照片策划。

我觉得如果一个编辑能做出的内容影响到别人的一生、他的比较重要的一个晚上,或者一件事,我觉得就够了。

然后是豪门晚宴,50多位明星一桌,当时我们一直在说我们也要合照,这么多明星在一起,只有一些公关照跟活动照不行,那就拍吃嘛,做了一桌晚宴摆在这儿。

一个好的内容你觉得很厉害、很高级,但怎么保证它的高级?明星只在摄影师前面呆3分钟,我怎么好好利用,就看你的准备。

这里的四版插画版的长图只是十六分之四,特别难,我们换了很多次,来回沟通了很久,究竟拿一个糖,还是拿一个球。这个可能没有人在意,我就是参加一个活动,但是你在意了,人家也会给你一个面子做出来。

下面的旋转门简单说一下,刚刚你看了明星,看了吃的,你要看衣服,所以就有了旋转门,看完脸看衣服,也挺美的。

我觉得做新媒体,特别是做视频和肖像,不能贪心。很多人拍一个肖像一定要80个置景,拍80个明星,有时候一个置景拍80个明星效果更好。

这个对比带来的就是话题。其实很简单,一个门,一个摄影师定在那里,(明星)过来就拍,但后面能产生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下面讲一下价值观的东西,毕竟我们要做一个晚会,不只是吃吃喝喝的,虽然大家都说要做短视频,要高频快,但我不完全同意,你要有那个东西,但也要有价值观,因为我们做的是媒体。

给大家看一个15秒的小预告片:

这个15秒要让大家看什么呢?我一个个来说,首先调性,我不能只有搞笑、好玩、无厘头,我做一场晚宴的内容得要有价值观,究竟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这背后是品牌,我不是在做抖音,不是在做小红书一个小的内容策划,我做的是一个品牌周年晚会的内容策划,需要有品牌的意识。

另外执行能力,你看到的是14个电影置景,一个酒店我要做14个置景的地方,整个酒店被我们包下来了吗,肯定不是。

然后15个艺人,一线的,有时候必须说一句,艺人其实也不那么容易搞。但他们特别配合,因为都是专业的,但你得满足每个人他想在这里面得到的东西,这种沟通的成本是极大的。

当然作为一个内容编辑还是想要说一下,因为它是混剪的,有故事线,很难剪,我们第二天要出片,两分多钟的一个片子,也不容易,这证明了我们团队是很厉害的。

很多人问我们怎么做时尚杂志的视频,怎么把明星做好,怎么做高级?从不要把小放在你的内容上面开始,态度跟专业才是最重要的东西。我们最讨厌别人在我们的那边留言“小编很厉害”,没有小编,我们有策划,有设计,也不叫小视频。

8小时、60个艺人拍摄,140支创意的视频,90张肖像,很多人说好厉害,怎么做到的。但我想说,你看到的是8小时,但我们有8天的准备时间。我的全部团队提前8天飞到上海,一直在做,每天只睡2小时。80天的策划,一个晚会内容的策划,不是拍脑袋就做了,没这么简单,我们做了很久,还有8000天的品牌积淀,跟你品牌不搭的策划都是耍流氓。

做明星内容或者做视频内容,我觉得读者的体验才是最重要的。

内容制胜的时刻到了

@GQ编辑副总监、GQ报道负责人何瑫

内容制胜的时刻到了,这句话如果是两三年前来到这个场子说,我觉得可能是属于给自己壮胆,但现在,我可以底气十足地把这句话讲出来。

谁说严肃内容没人看?这个问题不是提给在座的各位,是过去一年多我提给自己的,包括我团队成员的一个问题。

过去几年,可能很多人都觉得严肃内容的日子没那么好过,觉得这个时代变了,属于我们的时代过去了,我们现在很艰难,或者这些读者不行了。

说实话,每次听到这种讨论,我从来不愿意参与进去,我觉得一个更好的思维的习惯是,凡是觉得有问题,先不要做这种外部的归因,先做一下自我的归因,与其抱怨时代不行了,读者不行了,首先想想自己有没有做到最好。

不要低估自我进化、自我迭代的能力,也不要低估读者自我改变的能力。

GQ进入中国已经整整十年了,GQ报道的内容在过去十年一直没有中断过。它的发布载体经历过几次变化,从一开始在纸质杂志上发布,后来转移到了“GQ实验室”,到2018年年中的时候,我们决定把它单独抽取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媒体平台去运营。

最开始做的时候,确实困难是非常多的。过去一年多不停有人问我,你们这时候再做一个新的公众号,你靠什么?我说靠四个字“燃烧生命”。

当然这是一个玩笑话,你做好一个事情,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然后你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包括各种资源的支持,但我觉得有一点确实非常重要——就是你要对你做的事情有非常强大的信念感,你要坚信你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这样你才能够有能力去面对你可能面对的各种各样的困难。

我们面对的困难有哪些呢?

第一点,这个时候微信的公众号红利期已经过去了;

第二点,如果你看到一篇公众号推送的标题带上“GQ报道”这个前缀,基本上不会低于一万字。

第三点,团队的成员包括我本人在内,基本上没什么新媒体的从业经验,基本上都是原来做纸刊的编辑。

在这样一个非常困难的情况下,18个月过去了,我们做到了什么?首先简单粗暴的说一个数据,这是我们的粉丝量,435万。

除了数据给大家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这个是我们过去一年里面,不是过去,就是公众号创立以来,阅读量最高的三篇文章,以及数据。

第一篇《杨超越变形计》,发表的时间是2018年6月24日,这是开号的第一篇文章,是没有粉丝存量的,这82万的阅读量完完全全靠朋友圈转发。

当时我们的编辑,其实当时是一个实习生,我们派她去创造101的节目组呆了半个多月。后来有个同行发了个微博,说同行去了GQ去了,节目完了GQ还在。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出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是一个巨大的幸运,因为它超高的阅读量一下子带来了大量的原始粉丝,所以我们基本上没有经历一个新号开通之后艰难的粉丝积累阶段。

第二篇116万阅读的文章是我们今年十周年的时候,报道组安排了两个编辑,四个记者,共六个人花了三个星期的时间,这三个星期时间我们没做别的工作,专心去伺候这篇文章,它最后达到了116万的阅读量,单篇粉丝增长17万。在现在这个涨粉已经很困难的情况下,这也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据。

《幸存者李佳琦》是我们去年11月的一篇爆款文章,也是两个半月的操作周期,当时记者在李佳琦的直播间呆了半个多月的时间。

对我们来讲,GQ报道不是一个单纯的特稿发布载体,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公众号。

这个是我们GQ FOCUS线下活动,从2018年的秋天做起,差不多以每个月一期的频率在开展。

这个是我们GQ Talk的节目,目前是一个周更的节目。

接下来我想跟大家去分享的是,如果说我们做对了一些事情,我们做对了什么?

我想先讨论一个可能看上去很基础的问题,什么样的内容是好内容?这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我想分析的角度是,做内容的出发点大概可以分成两种类型:读者应当去了解什么;读者需要了解什么。

前一个出发点,因为我原来是一个纸媒从业者,这其实是我们在纸媒时代非常习惯的思维方式,就是我起到一个启蒙教化的作用,我认为什么重要你就看什么东西。它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式,直接导致一个结果是文本上对读者很不友好,容易进入一种自嗨状态。

后一种更多是现在微信公众号很多从业者的一种思路,就是我读者需要什么,我就给他提供什么,但我觉得这也有一定的问题,就是当你的出发点是要覆盖尽可能多的读者的时候,你的内容、自身调性、独特性、辨识度就会被大幅度稀释,最后你的品牌价值也很难构建,然后你也没有竞争壁垒,你的东西很容易被别人模仿和复制。

我觉得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是把这两种生产方式的弊端尽可能规避,把它们的优点很好地结合起来。既有严肃深度的阅读价值,同时对读者足够友好,这个文章尽可能好读好看。

这也是某种程度上我觉得最难的事情,这个度确实很难把握,往左一点可能就自嗨,右一点就会变LOW,自身调性被稀释。但我觉得这件事情难的同时也具备了足够的价值,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可以在这个市场获得领先的位置。

这是我的一个体会,要做就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做不到的事情是什么?我们在过去一年多总结了这样几点:

第一点,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优势,就是我们尽可能向读者提供全面、真实、深入、准确的一手信息。

刚才给大家看的三篇文章有一个共性,他们的篇幅全在一万字以上,刚有嘉宾说公众号的内容阅读接受门槛是最高的,因为要占用读者5分钟以上的时间,我要说的是,我们的文章占用读者可不是5分钟的时间,可能是30分钟,但这30分钟的内容,仍然可以获得几十万的阅读量,就是因为它极大填补了读者对一手信息的阅读需求。

这是我很深的一个体会,在所谓的后真相时代,其实读者对真实、准确信息的需求不是消减了,反而是前所未有的强烈,前所未有的饥饿,只是没有人给他。这时候一旦有人能给出一些一手东西,就会获得比你付出更多的回馈。

第二点,我们经常在开会评稿的时候说的一种概念,就是呈现和探究的区别。你不仅是让他知道一个人,不知道一个事,而是要让他在这个基础上,对这个世界,对很多人,很多事情,有新的认知和理解。

第三点,你的文本既要富有质感,同时对读者要足够的友好。

第四点,不要低估读者的接受力,你对读者审美和理解力要有充足的信心。

我们过去一年多做了很多内容,那些内容可能我们自己在发表前,都会没有底气,觉得这么小众的内容,看起来不那么容易理解的内容,读者真的能接受吗?事实证明,他是可以的。

我觉得一切内容终将回归于人。就像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我们无法通过智力去影响别人,而情感可以做到这一点。

这句话里有一个词提醒大家去思考一下,情感,而不是情绪。这个区别在哪?

情绪是一种相对比较外在的、即时性的、很快会消失的一种人的心理反应,而情感相对来讲是一个比较内在的,具有可持续性的,能够长久地占据读者心智的一种心理感受。

而我们要做事情,就是真正有长久生命力,能被读者真正记住的内容,是去调动、生成影响读者情感的内容,不是情绪的内容。

能被他记住、对他有价值的内容,不是他阅读了几个小时后就会遗忘的内容,而是他通过阅读,长久地对你产生关注,产生信赖,甚至产生欣赏,这样才能在这个市场上长期地存活下去。

我们过去一年多坚定不移的一个方式,就是我们一直通过讲故事、通过叙事的方式去影响我们的读者。

另一种方式是文章里出现态度、观点、见解,但这些东西其实不是稀缺的,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无数的观点、看法,但一个好的故事,比如你去看一部电影,或者看一个好的文章,可能过了好多年之后,你已经完全忘记了这里面的人物具体信息,但是某一个细节你可以记住它,这就是好故事的特性。

很多人都在焦虑一件事,做了几年之后选题会不会枯竭,对我来讲这个焦虑甚至没有,因为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和国度,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精彩纷呈的,每天有无数变化,无数的故事,如果我们选题的来源都是来源于无比精彩的真实生活,它离选题枯竭还非常非常遥远。

最后还是我的一个切身感受,当过去这种野蛮生长、跑马圈地的时期过去,真正的大浪淘沙之后,真正好的内容会留存下来,现在才是打拼一个内容生产机构硬实力的时候。

未来是品牌、内容、渠道、人才四位一体的比拼,你只有都做得很好,才有可能在这个市场上存活下去,并获得更好的发展。

突围圈层,突破介质

@康泰纳仕中国集团出版人唐杰

我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是《GQ实验室如何突破收入的天花板》。大家都记住2亿这个数字,一年过去了那个“天花板”再次被突破。今天,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下,运营了GQ这一整年后的一些心得。

1. 新媒体需要品牌立体化

以前,自媒体需要突出的是带有博主个人感情色彩的观点,而现在,仅仅够犀利、够有创意已经不够了。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感知,就是头部的大号越来越受到客户青睐,而中部大号和新号表现其实没有前几年好了。与此同时,大号越来越重视自己品牌营销,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去运营自己的品牌。

以GQ举例:GQ实验室下面有插画师agency服务,有线下漫画展,有中国原创的漫画杂志,有季播短剧。围绕GQ实验室,我们不断地丰富和强化品牌与IP。

刚刚何瑫和大家分享的GQ报道号,从去年开号到现在,我们推出了GQ Focus 线下论坛、创刊GQ 报道的杂志书、创办GQ Talk音频节目,用全方位的内容产品,围绕这个核心公众号去发展和强化IP。

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我们,作为“新媒体”,最需要的品牌力。如果不能让新媒体的内容品牌化和IP化,无论是你的用户、读者,还是你的客户,都有可能审美疲劳。

2. 长期耕耘用户增长

不是所有的互联网产品都是新媒体,新媒体之所以新,是靠不断创新内容和不断有新鲜血液流动,再加上好的传播介质,构成了我们所谓的新媒体。我一直比较重视运营粉丝增长,可能很多人觉得粉丝增长是靠好的内容,没错,这是基础。但是有意识、有规划地做粉丝增长,可以加快这个速度。

我经常和同行聊天,我发现很多公众号粉丝数量停留在2-3年前,最近几乎没有什么增长。特别是一些100多万粉丝的大号,因为不增长也不会影响生意,短期也看不出来有什么坏处,就这样下去。这有可能是内容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我个人觉得,能做到这么大规模的号,是具备好内容的,所以假设内容质量的不错前提下,我们得像传教士一样,去更远的地方去获得用户。

常规的比如用微博导流的方式,或者是对于一些知识性的在知乎上问答导流的方式等等,要把长期耕耘粉丝增长当成一个核心工作来做,只有扩大粉丝规模,才有更大话语权,才能用你的价值观影响更多人群和客户。

3. 互联网的语境可以突破介质

刚才大家听我在介绍GQ实验室的时候,看到我们GQ实验室即将创刊漫画杂志,为什么新媒体需要做这些,这不都是传统媒体在做么?

我是做纸媒出身的,六年前的2014年,那个时候是纸媒这种介质最辉煌的时候。后来有KOL不断涌现,打破了这种介质传播,大家习惯在手机上去获取信息和内容。

我们受到很大的冲击,每天都在想如何转型,后来各大传统媒体在和KOL的比拼中,百分之九十都是落败。原因是什么?我觉得,是传统媒体的人没有掌握互联网说话的方式和语境,硬把杂志内容放到公众号里。这能行吗?肯定不行。

曾经我的全球老板问我,万一微信公众号不行了怎么办,我说请放心,我们一定是最快move到下个平台的媒体,我说我们已经拿到了“互联网语境”的这把钥匙,所以今天我要用这把钥匙,打开并打通我所有的介质,把它运用到杂志、活动、音频、互联网文章等所有地方,真正地做到用全新的思维去“突破介质”,创作新媒体的内容,然后落地到各个传播场景。大家看到我们9月份GQ年度人物盛典就是一个很好的注释。

4. 运营的团队必须懂内容

大家看到我们新媒体的收入不断在突破行业的天花板,除了我们最有才华的编辑之外,运营团队也要懂创意懂内容。如果让编辑每天除了想创意和内容之外,还让他们去对接客户对接细节,我相信很快就会有问题。所以组织分工精细化的做好每一块特别重要。销售,市场,公关,美术都必须懂内容,全员皆是编辑。

说了这么多,最后这一点其实也想给我们自己打个小广告,希望最有才华的人士,对我们康泰纳仕感兴趣的朋友,都可以投放简历(talent@condenast.com.cn),我们最重视人才。我常常说,人就是产品,所以这个人好与坏,取决了产品的好与坏。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经历之后作文 艺术的意义英语作文 四年级作文童年的回忆 动物200字小作文 有教无类作文 摔跤作文 让我难忘的一件事作文 游南京中山陵作文 不一样的老师作文 高中邀请信英语作文 关于新年作文 扶不扶作文 文明就在我身边作文600字 介绍自己四年级作文 写深秋的作文 鹦鹉的作文100字 我为朋友点赞作文 爱你在心口难开作文 北京游记英语作文 关于旅行的英文作文 我喜欢吃葡萄的作文 我最喜欢的菊花作文400字 小小消防员作文400字 雅思小作文线图 玩沙子作文 我的家作文350字 11见闻作文 诗词之美作文 不该忘记的美丽作文 暑假去北京旅游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