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康熙末年发生的《南山集》案

2020-11-23 18:25:01
相关推荐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的二月初十,一个春寒料峭、北风凛冽的日子,《南山集》的作者、“钦犯”戴名世,在京师被处斩刑。这位文章大师、桐城派的先驱,用颈项中喷出的鲜血,为其年满花甲的生命,画上了一个触目惊心的句号。

山环水抱的桐城,真可谓人杰地灵,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即以此地为摇篮。桐城一带,大山连环,犬牙交错,又濒临长江,乃是江淮间山水名区。

戴名世就生长于这桐城的佳山秀水之间。他生于清顺治十年(1653年),字田有,又字褐夫,号药身,还有个别号叫忧庵。学者们又称他为潜虚先生。又因姓氏书上说戴氏出于宋姓,所以又称为“宋潜虚。”

桐城戴氏一族,约在明初洪武年间从婺源迁来桐城,到戴名世之时,已是三百余年。其祖上一直以“孝悌力田”治家,世居于南湾。戴家在名世高祖戴南居时曾为桐城显族,“以资雄乡里,”但到他父亲这一辈时,戴氏久已式微零落了。

名世的父亲戴硕,字孔万,号霜岩,一号茶道人。戴硕是个清贫而厚道的读书人,于诗于文都颇有造诣。他写文章不打草稿,在庭前阶下徘徊数日,然后就落笔而成,不改窜一字。尤喜为诗,诗中所发多悲思凄楚之音,共有诗稿一百余卷。戴名世成为有清一代的文学大师,是与乃父的家学熏陶难以分开的。

戴硕有学问,有才气,却一生坎坷,只以开馆授徒为业,收入微薄,家境清寒,时常缺米断盐,家人儿女依依啼号。戴名世小时候身体多病,家又甚贫,6岁前未尝从塾师学习。但他又酷爱读书,从小养就了一种耿介孤傲、不通时务的性格。父亲望着他,慨然叹道:“这孩子将来还是一个‘我’呀!”

戴名世6岁开始从塾师受学,其中因为有病未能专读,但他极为聪颖,五年之内,就精通了《四书》、《五经》。以后经史百家无不咸通,极善于写作古文。

到了20岁时,戴名世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也当了一名乡村塾师,授徒养亲。同时,他又遍访名师,多有请益,手不释卷,学问大有长进。他向当地一位学者潘江请教,又经常从潘先生手中借书来读。

康熙十九年(1680年),戴名世28岁,入县学当了诸生。这年冬天,父亲戴硕客死于陈家洲。

康熙十八年(1679年),戴硕授徒于舒城县山中,到夏秋之际便打点行装回到桐城家中。忽然,脚上生了疮,疼痛难忍,过了一个多月稍稍好些。又过了一段时间,觉得足疮大有好转。这时,陈家洲的吴家来请父亲去做馆,戴硕便应允前去。

临别时,名世送父亲到城郭之外,依依惜别,未曾想到此行竟成永诀。戴硕到陈家洲五十天便去世了。戴硕在陈家洲不到两个月,与洲人相处极善,他死时,洲人都掩面而泣:“老天不长眼睛啊!”名世对父亲之死痛彻心脾,他在《先君事略》写道:“呜呼!人莫不有死,而先君客死、早死、穷死、忧患死,此不肖名世所以为终天之恨,没世而不能已者也。”

又过了四年,到了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戴名世的人生道路出现了转机。这一年是从全国选拔优秀生员入国子监学习的例年,派到安徽来的督学使者李振玉早就听到戴名世的文名,有心成全他,于是,便推荐他入国子监学习。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的冬天,戴名世便到了京师。在京师这段时间里,他交结了许多天下名士,在一起讨论文章,排议时政,臧否人物,越发磨砺了思想锋芒,也看到了京城红尘中的种种丑陋世相。

第二年,他离开了京城,应山东学使之聘,遍历了齐鲁之境。到康熙二十八年(1690年),他又入京师,住了三年。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他的元配夫人李孺人去世了。后来他又遍游江浙一带,来往于金陵、京师之间,他的足迹,踏遍了江浙山水名区,游览了烂柯山、雁荡山、大龙湫、赤城山、天台山等名胜,写下了许多游记妙文。

这期间,他在金陵的弟子门人尤鹗,把平时所藏先生的古文百余篇整理出版,题书名为《南山集偶钞》——也就是后来惹下杀身之祸的那本书。当时,戴名世已在故里南山买宅,以为日后隐居之所,故此把文集叫做《南山集》。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戴名世应顺天乡试,一举成功,中了举人。第二年的会试,他却被黜落第,于是,又从京师再到吴中、淮上等地。到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戴名世忽然时来运转,会试中获了第一名,殿试又钦点一甲二名进士,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榜眼”,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官职。

戴氏一族,几代也没有人这么“出息”过,连戴名世也觉得这幸运降临得很是突然。但他这一年已是57岁了。快满花甲的老人,头上早已华发皤然了。——活生生一个“范进中举”。又过了二年,戴名世以《南山集》而获罪,又过了二年,戴名世被康熙帝下令处死。

戴名世性情狂放孤傲,愤世嫉俗,在国子监时被人指为“狂生”。对于世俗的龌龊,他难以忍受,常在文中加以抨击指斥,因而,很多人说戴名世“好骂人”。他与人交接,极有原则,对于一二奇伟魁特之士,他愿倾心交往,相与谈论古今成败得失,喜而相欢,悲而相泣。但他觉得这样的人太难得到。于是,对一般的俗人,他拒绝交游,自甘废弃。

戴名世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人愿意和他交游。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十四岁的钱名世正是才华横溢之时,他一连写了《响雪亭记》、《意园记》、《范增论》、《钱神问对》、《金正希稿序》、《左忠毅公传》、《窦成传》等有名的文章,在士林中享誉甚高,人们交相传阅。

这年秋天,有一个上午,平素几位相熟的朋友敲开戴名世的门,来拜访他,手里还提着酒肴。宾主落座,彼此寒暄了几句。客人中一位年龄与名世相仿佛的秀才开口说明了来意。这位秀才,面色白皙,眉目清朗,坐在名世对面的椅子上,稍稍欠了欠身,对戴名世拱手而言:“名世兄才高八斗,满腹经纶,江淮士林,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况且吾兄不惟文章盖世,学识渊雅,兼之人品高洁方正,也是人所共知的。

我们数人平素与兄多有往还,心甚仰慕,多蒙兄之教益开导,时如醍醐灌顶。惟恐交之不诚,谊之不久,于是,想与吾兄义结金兰,重以盟誓,不知吾兄肯否俯允?”说罢,走下椅子,弯腰欲拜,另外几位年轻的士子也都起身欲拜。

戴名世却不冷不热发了一大通议论,他也拱了拱手,对诸位士子说:“岂敢!岂敢!我独处惯了,不愿相聚热闹,自古以来,人们因为彼此不相信任,方才结盟,所以,真正的君子是不屑为盟的。况且,诸位君子也知道交友之道吧!交友之道,其初慎之又慎,才会没有“不终”之患;而交情过密,反倒是疏远的萌芽。

现在,一些乡曲之士,因为习气相近、年齿仿佛,于是便忽然而聚,呼兄呼弟,用不了多久,便各奔东西,视同路人,甚至于反目为仇,也不在少数。所以我越来越与世隔绝,而宁愿与鹿豕为群。诸君之美意,名世当面谢过了,只是难以领受。”这几位士子满腔热火而来,没想到被戴名世泼了一盆冷水,十分尴尬,你看看我,我瞅瞅你,无言以对,只好说:“告辞!告辞!”便悻悻离去了。

戴名世文名愈大,愈遭世俗之妒,加之为人耿介狂狷,得罪了许多人,甚至于桐城人在京师的,都相戒不道戴生之名。而戴名世坚持自己的做人原则,不阿附取容,不趋炎附势,自有其风节。为此也得罪了一些达官贵人,如他指斥吏部侍郎赵士麟假借他的名字为文作序一事即可见之。

赵士麟乃是当朝的吏部侍郎,手握予夺大权,声势煊赫;戴名世是一代名士,文名贯耳,赵士麟常以风雅自命,以“好士”为面具,他拼凑了一部文集,觉得应该找一位名家作序,这样才似乎提高文章的“档次”,扩大自己的影响。找谁合适呢?他想了一下,觉得戴名世为他写序,最能抬高自己。

于是,便托了一位与戴相熟的朋友,为之说项,请戴为赵氏文集作序。戴名世从未和这位赵少宰接触过,却也风闻过其好士善文之名,于是,便答应了为之作序。后来戴名世因事离开京城,回安徽家中,赵士麟亲往送行,这也颇令名世感动。赵士麟让大轿停在一边,命人拿过酒盏,为名世饯行。他对名世再三说:“仁兄此去尽快回京。在下文集刊刻殆将完成,专候仁兄大序为之生辉增色了!”

名世应允:“我当速去速来,以拙序为公之大著尽一分绵薄之力。”名世走了二十几天方才到了桐城家中,家中有许多事情待他处理,名世往返奔波,心绪不宁,也就把作序的事暂且放在一旁了,无暇为之。赵士麟等不到戴名世的亲笔序文,很是焦急;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因为序文没到,文集便无法刊行问世。

赵士麟实在有些等不及了,便另请了一位文人“捉刀代笔”,以戴名世的口气写了一篇序,然后署上戴的名字,付之刊刻。赵士麟为此事特地写了一封信告诉戴名世,说序文不及等待,已请人代作了,请仁兄原谅,等等。

戴名世收到赵的来信,一读之下,十分气恼。他对这种行为不能接受,不能默认。不管你是多大的官,就是皇帝老子也不能假冒我的名义。于是,他援笔作书,辛辣地挖苦了对方,并责其马上把那篇“假冒伪劣”的序文撤下来。这就是有名的《答赵少宰书》,信的大意是这样的:

我戴名世不过是个江淮鄙人,在朝中无官爵,在天下无声誉,而阁下乃朝中大员,出持节钺。为阁下之文作序者都是公卿大夫,而阁还是勤勤恳恳要求在下之文,难道不是因为在下人虽微贱而言有可取吗!

立言之道以《易》为著。《易》中说:“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修辞立其诚”。立诚方为言之有物,如其不然,虽是文采绚烂,工丽可喜之作,也无非如《中庸》所说“不诚无物”,这乃是君子所不取的。代人作文,他的意思我不知道,我的意思也非他的意思,我的辞语也非他的辞语。这种“捉刀”之文,是剽窃,是假冒,是欺谩,诚望阁下把此代作之文削而去之。

此信一出,已使赵士麟极为不快,戴名世又把它收入《南山集》中,公开刊行,更使赵大丢面子,当然,两个人的关系也就彻底破裂了。诸如此类的事,非止一件,无怪乎世俗之人多以“狂怪之士”以目戴氏了。

其实,戴名世与世俗的冲突,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对当日士风、科举时文的诅咒抨击,这惹得许多人大为反感。比如他在《四家诗义合刻序》中指斥当日士林对于经典断章取义,仅仅为了应付科举考试。“当大比之年,辄取其所治之经删而阅之,择其可以命题者,为雷同腐烂之文,彼此抄袭,以为不如是不足以入格,……士风之苟且至于如此,而五经之不芜没也几希。”这是深中时弊的。

他从少学为作文,就深恶趋时之作,不肯稍有苟且雷同,所作文字不悦于世俗。戴名世早年科场失意,原因盖在于此。后来,他也学乖了一些。明白了没有“时文”这块“敲门砖”不用不行;再加他的文名越来越大,终至在57岁时高中金榜。但他平素为文,仍都是峻洁顿挫的古文。他的特立独行,必为世俗所不容。

戴名世志在修史,并以良史自期。他的最大愿望是修一部明代的信史。康熙朝从庄廷史案,后考数十年内没有大的文字狱,文网较松,戴名世忘乎所以,想把有明一代全史的真面目反映出来。于是,他平时就注意搜罗、考辨有关史料,尤其是南明几个小王朝的史料,更是他注重搜集的目标。

他在《南山集》中采录了方孝标《滇黔纪闻》中一些关于南明的史事,并用了南明的年号;又写信给其门生余湛,让他提供从僧犁支那里得到的见闻,以便互相勘对,这些,都在尤鹗为他刊刻的《南山集偶钞》中留下了痕迹,也就埋下了灾难的种子。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戴名世高中榜眼,鸿运当头,但他已是两鬓苍苍了。

尽管如此,他仍然是欣喜万分的,戴氏一族几代都没有过这样的幸运,如他自己所说:“家世躬耕读书,仕宦皆不显”。如今一旦高中,可谓门楣生辉。虽然已近花甲,毕竟功名得遂啊!

不久,戴名世被朝廷授以翰林院编修这样的显要职务。戴名世走马上任,容光焕发,他还是那种孤高耿介的体性,对于一般苟且取容的庸官俗吏,他是不屑一顾的。即便是见了宰辅大臣,他也是合手一揖,再无他话。

常与几位友人饮酒纵谈,旁若无人。那种“狂士”的派头,并没有因为身着官服而收敛多少。在一班循规蹈矩、唯唯诺诺的官员眼里,戴名世真是个怪人;而那些善弄权术、惯于整人的朝臣,更是伺机罗织罪名把他扳倒,再踏上一只脚!

康熙五十年(1711年),十月的一天,左都御史赵申乔向戴名世发起了“突然袭击”,——其实是蓄谋已久的,赵申乔据戴氏《南山集》参劾,指斥戴名世“妄窃文名,恃才放荡。前为诸生时,私刻文集,肆口游谈,倒置是非,语多狂悖。”“今膺恩遇,叨列巍科,犹不追悔前非,焚削书板、似此狂诞之徒,岂容滥厕清华!”所据的“罪证”主要是《南山集》中《与余生书》一文。文中提到南明的小朝廷年号“永历”。

这个“余生”,是戴的门生余湛。余湛认识一位叫犁支的僧人,犁支其实原是永历小朝廷的宦官,自然了解永历朝一些事件的内幕。犁支曾对余湛谈及过一些南明史事。余湛自然也就对老师提到此事。戴名世有心修治一代明史,对这些史料尤为留意。而戴的友人、同乡方孝标曾有《滇黔见闻》一书,写的内容也有南明永历的史事。戴名世两相参照,发现互有异同,于是便请余湛帮助查问核对。赵申乔在《与余生书》中找到了把柄,便把戴名世告了个“大逆”,并且引出了方孝标案。

赵申乔平素为人道貌岸然,官声不错,但此人城府幽深,难以测度。赵申乔想对戴名世捅刀子,已非一日,其中另有隐情。原来戴名世在会试时是第一名,殿试时得的却是第二名,头名状元被赵申乔的儿子赵熊诏得去。赵熊诏的名气远远不及戴名世,之所以能高中榜首,据说是乃父赵申乔的“幕后功夫”起了作用。

赵申乔恐怕黑幕被揭破,便假借口实、罗织罪名,企图置戴于死地,除去这个“隐患”。他在参疏上特意说明“臣与名世素无嫌怨”,恰恰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伎俩。戴名世性情孤傲狷介,很多朝臣都不满于他,如今有了机会,正可以“投井下石”,于是,这些人积极行动起来,在《南山集》里吹毛求疵,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刑部的审讯结果连同判词,一起上报到康熙帝那里。刑部文件中引《与余生书》里“吾乡方学士有《滇黔见闻》一篇的原文上奏,康熙帝看了好生恼怒。作为一个满族的皇帝,对于任何否定清朝为正统的言论都是颇为敏感的,康熙算是颇为开明大度的,但他看了刑部的报告和赵申乔的奏疏,也不免心头火起:“朕亲自擢你戴名世殿试第二名,又不顾吏部的非议,授你为翰林院编修官,不曾想竟然如此狂逆!《与余生书》中竟然直书什么‘弘光之帝南京,隆武之帝闽越,永历之帝两粤、帝滇黔’,这岂不是在否定顺治朝为正统?”

康熙帝又见“吾乡方学士”,以为是那个在吴三桂伪朝当丞相的方光琛的儿子方学诗。吴三桂在云南称帝造反,被清廷平定之后,方光琛及其子侄都被俘被杀,只跑掉了一个方学诗。在满文里“士”“诗”同字同音,康熙以为这“方学士”就是“方学诗”,此事竟与“叛贼”有瓜葛,自然更加引起康熙的重视,他当即询问:“是非漏网之方学诗耶?”左右无法回答。后来,再经审问,方知是桐城的方孝标。一个是桐城的方氏,一个是歙县的方氏,虽同姓却不同族,并无干涉。

说起方孝标,也是经历很复杂的一个人物,这里须略叙数语。

方孝标,原名玄成,字孝标,后因避讳以字行,别号楼冈,是少詹事方拱乾的长子。方孝标是顺治六年(1649年)的进士,曾任内弘文院侍读学士,并两次被任为会试同考官。顺治十一年(1654年),世祖(顺治帝)亲自选拔了7个人“侍帷幄备顾问”,孝标即在其中。世祖呼其号“楼冈”而不称呼他的姓名。一次,世祖对别人说:“方学士面冷,可以当吏部尚书。”可见顺治帝对方孝标是很赏识的。

方孝标因顺治十四年(1657年)的江南科场案而受牵连。这一年江南乡试,正考官是方犹,副考官是钱开宗。方孝标的五弟方章钺中了举。外面物议沸腾,说此次考试,录取不公,反响最强烈的是方犹徇私录取方拱乾之子方章钺。很快地,给事中阴应节参奏于世祖:“江南主考方犹等作弊多端,其中最显著者如被取中的方章钺,系少詹事方拱乾之子,孝标、亨成、膏茂之弟,与方犹联宗,乘机滋弊,请皇上提究严讯。”

世祖览此,勃然震怒,先把方犹、钱开宗及同考试官革职,并把中式举人方章钺等逮捕来京。顺治十五年春3月,世祖亲自复试丁酉科江南举人,先将本科准作举人75人,其余罚停会试二科24人,文理不通革去举人14名。到11月,案件处理完毕,世祖亲定方犹、钱开宗处斩,同考试官均即处绞,方章钺等八人都责打40大板,家产籍没入官,父母兄弟妻子一并流放宁古塔。

过了两年,世祖每见到方孝标的旧讲章,每每称道为“才人”。孝标的儿子方嘉贞上书诉冤,于是,世祖传旨,詹事方拱乾,学士方孝标父子释归。

转眼到了康熙十二年(1673年),方孝标有位好友在贵州贵阳府为官,孝标一直向往滇黔山水风光,于是便动身赴黔,一是往访好友,同时也借此游览一路上的山水景致。

不久,吴三桂在云南造反,贵州巡抚附逆,于是,外间来的游客在云、贵者都被扣留。方孝标当然也在其中。方孝标为了逃离此处,于是假装发狂。正在吃饭时,忽然嚼碗,把牙都硌掉了。他把自己弄得满脸乌黑,然后,对着别人龇牙咧嘴做鬼脸,无论下面是污泥还是屎溺,他都随便坐卧,弄得身上臭秽难闻。这样,过了一个多月,看守者以为他真的疯癫了,对他的看管松多了,于是,方孝标瞅个空子逃了出来,他剃发为僧,取法号为方空。

他穿着僧服,从小路跑到了湖南衡阳,见到大将军裕亲王,亲王对他的行为十分嘉许,待如贵宾,又要把他推荐给朝廷,孝标力辞道:“在下家有老母,八旬有余,日夜望儿归,今日得以不辱之身归见老母足矣。”亲王称赞他说:“方先生真可谓忠孝两全啊!”

孝标归来之后,便追记在云贵一带的所见所闻,写成了《滇黔见闻》。戴名世与方孝标同乡。孝标晚年声名尤著,戴名世也是一时名世,两人曾有往还。名世在方孝标处见到《滇黔见闻》,如获至宝,后又听余湛说犁支事,便请余湛进一步为他采访犁支,进一步搜集南明轶史,这样,便在《与余生书》谈到了“方学士”的《滇黔见闻》,使方孝标遭到了身后之辱。

与此案有牵连的还有戴名世的门生尤鹗,是他捐资刊刻了《南山集偶钞》;为戴名世《南山集》、《子遗录》作序的汪灏、方苞、方正玉、朱书、王源等,再加上余湛,除了王源、朱书已经病故外,一律都被逮到刑部大狱,戴、方两家子弟都被株连逮捕。

刑部提出了判决方案,只待皇帝朱笔御批了。刑部的判决是这样的:

审察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子遗录》内有大逆之语,应即行凌迟处死;已故方孝标所著《滇黔见闻》内也有大逆之语,应开棺剉尸,戴名世、方孝标两族16岁以上男子,俱行立斩;其母女妻妾,发配功臣家为奴。江灏、方苞为戴名世悖逆之书作序,俱应立斩。等等。

对于刑部的判决意见,康熙帝再三踌躇。时值他花甲华诞到来之际,他不愿大开血光,使全国笼上一层阴影;但是像戴名世这样有能量不安分的士人,杀上一两个,也可以戒惧党社,使士人安分守己,尤其是让他们记住,大清朝是万不可非议的,谁敢稍有造次必有性命之虞!于是,他缓缓提起笔来,批道:

戴名世从宽免于凌迟,着即处斩。其他议斩人犯从宽免死,依律下狱。

一代名士戴名世,惨死在“文字狱”的鬼头刀下。他的弟弟戴辅世,收拾了兄长的遗体,从京师扶榇归里,腰中的白布带,在凄紧的风中飘抖着,车轮吱呀,悠悠地唱着一曲悲伤的挽歌……

戴名世所以获罪,有他个人性格的因素,孤高耿介,愤世嫉俗,引起有些人对他的嫉恨,但更主要的不在于此。它仍然与清王朝根除抗清情绪的既定方针密不可分。《南山集》中并没有诋毁当朝的言论,不过是采录了一些有关南明的史事,保留了南明的年号。

戴名世在他的观念里自然是认为应该给南明三朝以一定的历史地位,这放在史学范畴来说,不过是一种学术观点而已,何至于有杀头之罪?但在清初的统治者眼里,可并非如此单纯,他们认定这是“大逆”之罪,因为它与清王朝的大一统思想有所抵触,承认了南明存在的合理性,就意味着对清王朝的“不敬”,甚至被认为是潜藏着反清思想。所以,戴名世被处以重罪,也是可以想见的。

《南山集》案是康熙朝两大文字狱之一,与庄氏史案相比,算是宽缓多了。此案只杀了主犯戴名世一人,其他有牵连的人都从宽免死。康熙帝与雍正、乾隆相比,毕竟是较为宽仁的。再说当时离康熙的六十寿辰仅有一个多月了,康熙也不想诛杀太滥,破坏了喜庆气氛。这些因素合在一起,使《南山集》案的处理相对宽容一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感谢同学作文500字 百字作文大全100字 乡村的黄昏作文 如何写写景作文 我和祖国共成长作文300字 作文捉迷藏 与朋友争论作文600字 真诚可贵作文600字 描写迎客松的作文 以秋色为题的作文 有关配角的作文素材 作文在逆境中成长 兴庆公园的作文 童年的生活作文300字 节约用水的作文800字 有关读书的作文450字 家乡食物作文 写事作文300字优秀 四季校园作文400字 我最喜爱的书英语作文 描写长白山的作文 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作文 教师节小学作文 空气污染作文600字 写人的作文好句 中国上下五千年作文 人与自然的关系作文 菊花的作文400字左右 作文中优美的句子摘抄 描写秋叶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