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由李峤的《风》说起 谈人生的是非功过

2020-11-23 18:55:01
相关推荐

昨天带着不满四岁的女儿上街,突然记起了李峤的《风》。

李峤代表作《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xiá)。

于是带着女儿来来回回念了四五遍,小家伙很快就学会了。如此看起来,似乎这首诗入选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还是合适的。

秋风一扫,树叶凋零,春风一吹,百花盛开,诗的前两句就是这个意思。飞过江面,卷起千尺波浪,拂拭林园,倾斜万竿修竹,这是三四句的大意。

诗名为“风”,通篇无一个“风”字,却又处处写风。

如果从写作手法来看,前两句是起兴,由物及心,落实在风的作用上面,既肃杀万物,又关怀万物。后两句,实写风吹大江,风拂竹林所引起的自然现象,属于赋的写作手法。

前几天,初略地看了一下,小学语文新入选的诗词,跟我小时候那会相比,有了一些变化,其一,数量增加了,其二,少了一些老面孔,自然就多了一些新面孔。

李峤的这首《风》就属于新面孔。于是不禁疑问,李峤,何许人也?

唐朝宰相李峤

百度百科上说,李峤,字巨山,别称李赵公,唐朝宰相。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成为“文章宿老”。历仕五朝,趋炎附势,史家评价以贬义居多。

再细看其生平,享年七十的李峤先后侍奉过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等五朝帝王,三度拜相。政治上有平定岭南僚乱,抑制酷吏的功绩,文学上,开元名相张说赞其文“如良金美玉”,《旧唐书》则称其文学为“一代之雄”。晚年更是被尊为“文章宿老”。

至于史家一致给予差评的趋炎附势,指的是李峤先折节依附于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又在审理驸马都尉王同皎案件的时候,因惧怕武三思的威权无所作为,致使王同皎冤死狱中,晚年的李峤,身为宰相依附于韦后,因而在削去相王李旦辅政之职的问题上,一言不发。

史家评论,向来苛刻,那也无可厚非,毕竟作为官方评论,其宣传与定性是要给千秋万代的后人看的。

但请不要忘了,李峤生性并不是一个趋炎附势之人。怎么见得?

武周时期,李峤与张德裕、刘宪一同复核狄仁杰谋反案。张、刘二人慑于来俊臣淫威,隐忍不言,只有他仗义直言:“见义不为,无勇也。”为了自己的勇敢,结果就被贬为了润洲司马。

武则天晚年,李峤与桓彦范建议为在酷吏政治中含冤而死的大臣洗冤昭雪,最终得到了批准。

好了,现在回过头来看一下,李峤的三次趋炎附势,只有一次发生在武则天当政的时代,依附的还是女皇的男宠。

为什么原本勇敢的李峤,突然就折节了?个中原因,不易分说,或许只能说,他毕竟勇敢得不够彻底。在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前,孙少先来讲讲另一个人的故事。

宋朝的朱敦儒,在靖康年间写了著名的《鹧鸪天.西都作》。

朱敦儒的《鹧鸪天.西都作》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看了这首诗,我们就能知道朱敦儒是多么清高,多么不羁的一个人,而且我们也知道他一直是个坚定的主战派,但就是这么一个清高了一辈子的朱敦儒,到头来却不得不依附于秦桧,当然也免不了被自宋以后的史家狠狠地记下一个晚年折节的罪名。

余秋雨在《山居笔记》中专门用了一章来写清代“宁古塔”的数百年流放史。

余秋雨《山居笔记》

在第二章《流放者的土地》中他这样写道:中国古代对犯人的惩罚,粗略来说无外乎打、杀、流放三种。打是轻刑,杀是极刑,流放是不轻不重嵌在中间……封建时代让人受不了的事实是流放的株连规模,有时不仅全家流放,还祸及九族。康熙时的诗人丁介曾写过两句诗,说到流放的事。诗是这样的:南国佳人多塞北,中原名士半辽阳。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李峤,三度为相,文称宿老。朱敦儒,清高孤傲,一生主张收复宋室河山。最后却都折节,其中缘由,恐怕都跟封建时代的株连制度有莫大的关系。

孙少以为,李峤应该是了解武则天的,所以在女皇当政的时候,还能仗义直言。但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对于继任者,李峤就不好把握他们的脾胃了,于是就退而求自保了。

朱敦儒呢,清高了一辈子,也主战了一辈子,末了,想起岳飞的下场,想到子孙后代的将来,什么清高,什么抗战,通通都当作就是一个屁,放了吧,于是,就接受了秦桧的笼络,担任了鸿胪少卿一职。

前不久,一个学生问了我一个问题。是关于叶公跟孔子的一段故事,大意如下。

叶公问孔子:“我们那里有一个坦率而正直的年轻人,他的父亲偷了别人一只羊,他就告发了父亲,并且作了证,父亲就被定了罪,这个年轻人算不孝吗?”

孔子回答:“我们那儿的年轻人不一样,他们认为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就是一种正直。”

夫子接着说:“父慈子孝,君义臣忠,是无可厚非的。父子相讼,君臣相攻,是违反天理人情的,虽然正直,却不可取。”

孙少当时的回答是同意夫子的看法,并以文化大革命时期经常发生的父子相告,兄弟相攻的事作为佐证。

历代史学家,孙少以为,他们就像叶公家乡的年轻人,坦率而正直,他们的正直坦率维护的是正统的法理,追求的是圣贤人格,树立的是世代楷模,当然自动过滤掉了温暖的人性与人情。

所以,孙少也承认,李峤们,朱敦儒们,从法理上来讲是不足取的,但从人性和人情上来看,又是值得同情的。

一千三百多年过去了,李峤的《风》终于入选了语文课本,又算不算一个晚来的歉意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春节作文400字左右 过年了作文 我的梦想作文400字 写事作文400字 作文100字 新年的作文 奋斗作文 400字作文 童话作文 快乐的春节作文 游记作文400字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 陪伴作文600字 450字作文 五年级下册作文 漫画的启示作文 幸福作文 下雪作文 100字作文 我的爸爸作文300字三年级 关于春节的作文600字 书香伴我成长作文 掌声作文 传统节日作文 母爱作文 让真情自然流露作文 除夕夜作文 舞狮作文 作文题目大全 作文400字可抄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