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为何说曹丕的诗风 子桓诗有文士气 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

2020-11-23 19:00:01
相关推荐

本文系作者龚哥说游戏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第二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代汉立朝,谥日魏文帝。曹丕文武兼备,在文化方面颇有建树,与同母弟曹植同为邺下文人集团的核心,直接促成了建安文学的繁荣。曹丕今存诗四十余首,无论创作题材还是艺术风格,都同其父曹操有很大差异。沈德潜说:“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古诗源》)所谓“便娟”,是指曹丕诗风柔美清丽,绰约多姿;所谓“婉约”是指其诗善写离情别绪,委婉含蓄。

曹丕雕像

如果说曹操的诗歌创作更多的是接受了汉乐府诗影响的话,那么,曹丕的诗则深受汉末文人诗的熏陶。两者相较为汉音,一为魏响,曹操曹丕诗风的这种明显转变,正是建安诗歌向抒情化、个性化辞采化进一步迈进的重要标志。曹丕诗歌从内容来讲,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宴游诗,即反映贵游子弟怜风月、狎池苑的宴游生活和荡涤情志的诗歌,如其《芙蓉池作》《善哉行》(又作《铜雀园诗》)等,反映出建安诗人在关注社会人生的同时对是才尽性、旷放爽朗的精神生活的追求。

曹操绘图

曹丕的这类诗同建安七子和曹植同类题材的诗在创作上有共同特色,即描写上极力铺陈“丝竹并奏酒酐耳热”(曹丕《与吴质书》)的畅朗繁华的热闹场面,遣词造句上注重艳丽词语的运用,体现出“诗赋欲丽”(曹丕《典论·论文》)的创作特点。六朝诗歌的唯美主义诗风可以说与此一脉相承,显示出诗人对诗歌的形式美、辞采美、光色美的主观追求;二是思妇诗,即描写男女之情和离愁别恨的诗,如燕歌行》《杂诗·漫漫秋夜长》《秋胡行》等。

曹植雕像

这类诗最能代表曹丕诗的创作特色如其《燕歌行》以工巧之笔构化出中女子对远游在外的丈夫的强烈思念,而盼归、思归、望归的种种情愫以深夜秋景为依托,将思妇多重而复杂的心理变化真切地加以展示,体现出叙事、写景、抒情的完美结合。其诗写情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尤其是最后一句“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限河梁,借星座传说来表现思妇心中的哀怨,深化了思妇的企盼,情辞真切,清丽婉转故而明人胡应麟评曰:“子桓《燕歌》二首,开千古妙境。”(《诗薮》)夫之评此诗:“倾情、倾度、倾色、倾声今无两。”(《姜斋诗话》)

牵牛织女绘图

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曹丕的《燕歌行》在艺术表现方面颇有成就,而且对中古七言诗的发展甚有影响。作为曹魏的守成之主,曹丕取得的文学成就甚为可观。其《典论·论文》不仅是魏晋文论史上非常重要的理论文章,而且个中观点如“文以气为主”,已经注意到了作家的个性特征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而“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一论点,更是将文学创作的实际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为文学的自觉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曹魏雕像

曹丕的文学创作,正是在其“诗赋欲丽”观点的指引下,表现出情采斐然、“洋洋清绮”《文心雕龙·才略》)的鲜明特色。总之,曹丕的创作进一步促进了文人乐府诗的雅化过程。“建安七子”的说法最早见于曹丕的《典论·论文》,七子并非全以诗见长,在七子中诗歌创作成就最突出的是王粲和刘桢。其中王粲被刘勰称为“七子之冠冕”(《文心雕龙才略》)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

王粲绘图

祖父王畅是汉末名士领袖,故王粲乃是“贵公子孙”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王粲诗序》)。他少有才华,适逢战乱,前期离开中原,依附荆州刘表,但不被重用。后期北归邺城,与曹氏父子相交。王粲今存诗二十余首,尤以《七哀诗》最有名。《七哀诗》本为汉乐府旧题,基调酸楚悲哀。王粲的创作实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为基础,真实再现了汉末战乱的实况,并抒发了自己哀悼丧乱怀才不遇的沉痛心情。

参考资料

·《七哀诗》

·《文心雕龙才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暑假日记英语作文 敬畏作文 平凡的作文 初二作文辅导 互相关爱的作文300字 我是小小啄木鸟作文 美是到处都有的作文 初一语文月考作文 初秋的风作文 鹅鼻嘴公园作文 写博物馆的作文 不期而遇的幸福作文 动物性格的作文 第一次受打击作文600字 原来如此的作文 北京高考作文题 开心的那一刻作文 儿童节英语作文带翻译 什么了不起的作文 打枣作文200字 关于心态的作文800字 难以忘记的一件事作文 盼雪作文 互相关爱作文 有关于阅读的作文 成功的背后作文 关于天目湖的作文 小小发明家作文 自知之明的作文 我的收获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