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这个夏天 让我们一起品读《论语》 感悟人生

2020-11-23 20:30:01
相关推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炎炎夏日,琅琅书声,犹如清风阵阵,带来丝丝凉意,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赏经典,好不惬意!

“杭州语文课代表”微信公众号编辑部携手浙江图书馆“文澜读书岛” 与浙江古籍出版社,邀请浙江媒体记者周大彬、丽水市少微书院执行院长卢朝升,围绕国学经典《论语》,在钉钉群直播阅读分享会,“文澜读书岛”发起人劳月主持本次活动。

关于《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

经典的意义,在于它不但历久弥新,常读常新,而且不同年龄段的人从自己的人生出发,会有不同感悟。

跟古人学:《论语》予写作的启示

分享嘉宾:周大彬,浙江媒体记者,2018年浙江省优秀阅读推广人,著有《老爸,去图书馆》《老爸,作文我不怕》《作文,我们都不怕》《作文PK谁怕谁》等书。

周大彬老师首先带领大家一起诵读了《论语》的前几段,简单的互动热身,让人不自觉地沉浸于《论语》含蓄隽永的文字中,正如周老师所说,诵读经典,并不在于读得有多标准,多字正腔圆,而是要用放松的心态去诵读,去感受,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的过程,便是我们与古人接近的过程,与中国核心文化贴近的过程。

在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时,周老师用了一个传神的比喻来形容一本书的打开方式:打开一本书就像是一个孩子的出生,然后合上一本书,就像是人生的结束。他与大家分享了有关《论语》头尾有趣的现象,打开《论语》的第一章就是《学而》,像一个孩子刚落地,第一天开始就是要读书,读到最后一章,“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结合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意蕴: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然后不断地去学,学完这本《论语》,便明白做人要知命、知礼、知言,然后达到知人。终生学习,就是这个意思,而《论语》这本国学经典,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读。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孔子对生命的敬重,让周老师印象深刻,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的敬重,对所有一切大自然的敬重,这是我们至今仍在遵循的一个准则。经典正是如此,这样的几句话,短短12字,便把一个历史事件、一种理念、一种哲学思想,甚至一种人性关怀准确地表现出来。周老师通过这一个例子,向我们表明阅读这样的经典,我们便会越来越谦虚,越来越谨慎,慢慢地读,循序渐进地深入,不断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热爱写作的周老师,更是从《论语》中汲取古人的智慧,他以《里仁》第四篇为例,发现其中多用三个字和四个字,简短精炼。这与我们的时代与语言习惯特别契合,建议大家写文章的时候,多用短句,不断推敲,精准表达。

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经典,历经了历史的积淀,承载着民族文化和思想,凝结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值得我们花时间去多读,走近中华民族最核心的内涵。

润于心,践于行:读论语,知天命

主讲嘉宾:卢朝升,丽水市少微书院执行院长、丽水市人大常委会退休干部,2015年后,潜心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推广,发起了“优秀文化四百万公益行动”。

从丽水远道而来的卢朝升院长的人生经历生动诠释“读书,什么时候都不算晚”。卢院长表示,读书改变了他前半辈子的命运,读《论语》丰富了他后半辈子的人生。

卢院长五十岁时再读《论语》,从字里行间里体味到孔子深邃的思想,而孔子的一生仿佛就像是他自己的镜子。贫瘠的童年,让他只接受了11年的全日制学校教育,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卢院长也是从十五岁考上中专,开始立志要多读书;孔子“三十而立”,卢院长三十岁的时候调到地区行署办公室,成为地方上的“一支笔”;孔子“四十不惑”,卢院长亦是在经历人生低谷时,依旧坚持自己所选择的道路;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卢院长从自己的人生中品出三重含义:第一个是每个人要明白上苍赋予我们的使命;第二,所谓知天命,就是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局限性,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哪怕不一定能达成目标,也必须去做。正如孔子五十五岁以后开始周游列国,推行“道”,到六十八岁才回到鲁国;第三,就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有的事情只要他是正确的,哪怕不一定有结果,但是必须要做,要去做。

“不随意”“不刻意”“不放弃”,卢院长结合朋友的理解,给予 “知天命”自己的定义,于是,他为了自由的生活,为了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五十岁时向组织提出辞呈,重读“四书五经”。

“人到中年后,做自己应该做的事,首先是做成己惠人的事,也就是对自己和对社会都有好处的事;第二,从吾所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第三,自知者明,做自己能够做好的事。”卢院长向大家娓娓道来自己的心路历程,2017年底,他负责少微书院,发起“优秀文化四百万公益行动”,读书,旅行,文章,五十岁后的卢院长在图书管理找寻“有趣的灵魂”,对自己提出一个“三不”目标:无书不能读,无友不可交,无菜不能吃,作为今后努力的方向。他表示,我们与孔子的差距也许不在天智上,而是在学习的努力上,主动学习,继续成长,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给自己一个无悔的人生。

两位主讲嘉宾的分享精彩纷呈,随后几位书友的交流,更让人体味到《论语》给予彼此人生的启迪。

丁香园网站副总周树忠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与阅读体验,分享了三句话:一是 “切磋琢磨”,在学习书法后,他听取你的意见,开始阅读经典,“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老师与学生,同学之间,相互促进,教学相长,感受成长的意义。二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道为方向,以德为立脚点,以仁为根本,以六艺为涵养之境,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未来的时代,我们更多需要有仁爱之心的人,去设计、控制机器,去创造更美好的事情。三是 “道不远人”,学习不一定要太刻板,坚持去做自己认定的有意义的事情,影响身边的人,便会不断向“道”靠近。

作为语文教师,再读《论语》,有着别样的情愫,那些清风拂面,给人无声滋养的文字;那些深邃独到,让人细品玩味的思想;都促使着我们在静心阅读和不断吟咏中了解教育的本质,领悟人生哲理。

“语文缘”系列讲座由“杭州语文课代表”微信公众号编辑部发起,本期讲座为第十三讲,并开启杭州语文教研“杭州语文课代表”与浙江图书馆“文澜读书岛”联盟的进程。

期待更多的人加入我们,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语文的魅力!

(供稿:“杭州语文课代表”微信公众号编辑部 作者:茹琳 策划:朱林春 监制:金瑞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感谢阅读600字作文 微信怎么制作文件 火烧云作文800字 英语作文myfriend 玩具水枪作文 作文成长中的故事 如何成功英语作文 校园里的趣事作文400字 紫罗兰作文500字 在新的起跑线上作文 初中生活作文400字 最美的瞬间作文500字 好书伴我成长作文结尾 可爱的松鼠作文 勋章作文 亲身经历的作文 描写景象的作文400字 综合实践作文 美丽小区作文 关于努力的作文记叙文 做仰卧起坐的作文 以价值为题的作文 长城作文100字 我的视线作文600字 以心为主题的作文 写一篇秋游的作文 奋斗作文题目 平安家书600字作文 天凉了作文 背景资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