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陈传席画坛点将录:一生独钟形式美——吴冠中

2020-11-23 23:20:01
相关推荐

吴冠中是画界一位著名人物,这是事实。1999年,吴冠中办了一 个个人画展,美协和文化部都参与主办,政治局常委、政协主席、文化 部长都出席,联合国也派了人来,据说这是活着的画家中唯一享受到这 种“待遇”和“殊荣”的。有人说:“我就不承认吴冠中是名人。”这 就不符合事实。

你可以不承认他的画,但必须承认他是名人。名有好 名、有坏名,只要在某一领域内人人皆知,就是名人。但吴冠中这位名 人和其他名人大不相同,比如齐白石、黄宾虹,除去无知的人外,无不 承认他们是一代大师;李可染,一般也都承认他是一代大师,虽然有少 数人有点儿微辞,但不会完全否认他,起码也得承认他的画很有创建, 在画史上得占一定地位。但对吴冠中的评价就不同了。誉和损(贬)有 天壤之别,而且都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誉之者称之为“转型期最具代 表性的画家”。

1999年11月4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吴冠中画展, 次日在王府井大饭店举办了“吴冠中的艺术——中西文化百年聚焦国际 研讨会”,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美术理论家和博物馆馆长以及著名画家都 参加了会议,港台的学者也赶来了,笔者也应邀与会,并作大会发言, 连大科学家杨振宁也来了。会议主要围绕吴冠中的画展,国外学者还比 较客观地介绍了一些情况,国内很多学者都说:“如果在二十世纪只找 一位画家,那就是吴冠中。”“吴冠中是二十世纪第一大画家。”“能 代表二十世纪中国绘画的画家就是吴冠中。”

吴冠中 燕子飞来寻故人 1990年

吴冠中 四合院(一) 1999年

吴冠中 白桦林 1996年

但在看展览时以及事后议论,又有人说:“吴冠中的画都是垃圾”、“水平太差”、“吴冠中根 本不懂中国艺术”、“这是对艺术的亵渎”、“吴冠中这辈子完了,他 基本功太差,将来不会有什么头绪”。刚才我又读到一篇刘霜阳的文章

《吴冠中的新衣》,文中说:“……比较起来,吴冠中可谓水准最低的 一个。”并说吴冠中的画还不如“随便找一个五岁左右、没有受过训练 的小孩”画得好。(连五岁小孩都不如!!)“可惜吴氏却缺少与勇气 相等的才学与认真,轻浮浅薄是吴氏致命之伤。”“……构图、造型、 色彩都很粗率,有完整、完成感觉的,一幅都找不到。”“……吴冠中 就完全妄顾法理,笑话百出——人体的比例,前后关系矛盾,造型散漫 丑陋。”“吴冠中过去用色很懂得取巧——他的基础修养并不足够…… 欠情欠理,毫无美感可言。不知为何而画。”“……这只是个人气质使 然……可惜吴氏并不是一个自知长短的画家,八九十年代之交,吴氏在 几个艺术炒家力捧之下完全迷失了方向,画风变得狂妄浮夸,滥用和误 用了中西绘画中的一些表现原则——九十年代吴冠中作画路线值得下一代警惕,而非效法。”“最大问题还是创作意图暧昧:内涵空虚。”

吴冠中 彩林 1992年

我的意见,吴冠中不容否定,更不能彻底否定。他有值得肯定的 方面,但缺陷太多。他有长处,也有短处。我想先谈谈吴冠中是怎样 出名的。

一、所处位置好。安徽美协副主席郭公达曾和我谈黄山迎客松问 题。迎客松名气最大,很多画家画它,很多摄影家拍摄它,人民大会堂 悬挂迎客松的巨幅图画,很多国家元首在其下照相留念。其实迎客松并 不高大,也不雄伟,历史也不太悠久,陕西黄陵有一棵古松柏,是世界 上最大的一棵,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但其名气仍赶不上黄山的迎客松。 迎客松之所以名气最大,惟一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所处的位置最佳。如果 这棵迎客松不是长在黄山玉屏峰的要道上,而是生长在深山中或普通的 庭院中,或生长在其他任何地方,它的名气绝对没有这么大,甚至完全 没有名气。吴冠中在中央美院教书,在中央工艺美院教书,这是中国两 所最高的美术学府,又都在首都北京,这地位就不同一般。

如果他在南京这类小城市教书,他就不要想出名了。当然,仅有这一基础也未必 行,因为在北京,又在中央美院和中央工艺美院教书的人毕竟不少,名 气大到吴冠中这种程度者尚不多。所以,还必须同时兼有其他基础。

二、画人理论水平低、知识浅薄,反衬出吴冠中的“高度”。吴冠 中的“名气”始著于1979年底。这一年5月《美术》杂志上发表了他的

《绘画的形式美》,在美术界引起重大反响。其实“形式美”问题,理 论家早有论述,而且都很深刻,但画人们不读理论家的鸿篇巨著,太深 刻的文章,他们也看不下去。吴冠中的简单几句话,正对他们的口味, 群情浮动,于是吴冠中引起了画人们的注意。关于这一点,我本人也有 深刻的体会。我二十年前还真是好好做学问的,对魏晋南北朝的画论认 真研究过,为弄通一个字,就要翻阅几十本书,而且必须了解国内外学 者对这一个字的研究程度,日思夜想,废寝忘食,结果写成了一本《六 朝画论研究》。其后,我又写了很多学术性论文,写扬州盐商和扬州文 化,竟在扬州住下半年,很多论文在《文物》《美术研究》及国外的有 关学术刊物上发表。画家们一点也不知道,他们也根本不看。

后来,我 家遭大火灾,资料烧光,没法再做学问,偶尔写点评论,其实只是顺手 一写,十分简单,反而引起画家们注意。即使是现在,我认真研究学问 而写的论文,画家们也是不看的,而且也看不到。简单浅显的小文反而 能提高人的知名度,这就是画人们理论水平不高,反衬出吴冠中“高 度”的原因。后来吴冠中又提出“笔墨等于零”的问题,这个不值得一 提的问题,又引起画人们的争论不休,得利的当然是吴冠中。

三、朋友帮忙。吴冠中早年留法,结识了朱德群、赵无极等画家。 朱德群、赵无极等在法国有了一些影响,为他做推荐。法国官方不懂中 国艺术,只要推荐者过硬,推荐到谁就是谁。法国文化部发给吴冠中 “法国文化艺术最高勋位”的证件。法国人为什么要授给吴冠中勋章 呢?外国人可不像中国人这样老实(无用的代名词)。他们发给吴的勋 章其实是表彰法国,因为吴是在法国留学的,看啊,中国就这么一位大 艺术家,还是我们法国培养出来的。

外国人的勋章不会乱发的。俄、英、美、德等国皆如此,他们不像中国的官员那样老实。吴冠中便成为 了世界名人。中国人一见到外国人发的勋位证件,当然吓得半死,不承 认也得承认。我要顺便讲一件事,大家知道中国画人(包括画家)作品 在世界上得到最高奖章的是哪一幅,作者是哪一个人吗?是李可染吗? 不是。是陆俨少吗?不是。靳尚谊吗?不是。林风眠吗?不是。董希文 吗?不是。打死你也猜不到。这是一幅水墨画,作者既不是中国美协的 会员,也不是大学教师,他还没有上过大学,小时因家贫流浪当过乞 丐,没有读过多少书,他和刘开渠是老乡,还有点亲戚关系,后来在一 个十分贫困的县城文化馆干事情。

他的那幅作品没有在任何正规的专 业刊物上发表过。但却得到黄宾虹、李可染、靳尚谊、林风眠、董希 文、吴冠中等所有中国画家都没有得到过的最高奖章。这奖章可不是 法国文化部发的,也不是美国文化部发的,而是联合国发的。联合国懂 中国画吗?因为那是刘开渠的推荐。刘开渠人品很高,为了感激他这位 老乡经常帮他办事,便把他的作品推荐到联合国,联合国那一批主管文 化工作的外国人相信中国权威的推荐不会错,便授给他这枚最高勋章。 而且请他到联合国去领奖,这个光荣是大大超过吴冠中的。这位作者也 十分看不起吴冠中,而且他还说:“吴冠中的画是抄袭朱德群的。”

他 并拿出朱德群的画集给我看。我看后,认为抄袭根本谈不上,但吴冠 中开始变革中国画时确实受了朱德群很多影响,尤其是吴画中的红、 绿点子和大色块,明显来自朱画。他更认为吴冠中不如他。但他只在 县城文化馆工作(其实是乡文化站),位置远不如吴冠中,北京的记 者也没有去炒他。如果他在中央美院之类的“最高”机构工作,那就 不得了啦。如果他读过什么美术系,有一个大学学历,或者再到国外 混过几天,吃过几片洋面包,甚至能讲一两句外语,哪怕是只会讲 “Yes”“No”两个单词,那么就更不得了啦。外国的外行话比中国 的内行话作用要大得多啊!

四、聪明。一切成功的人都是聪明人。刘邵《人物志》第一句话就 是:“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人未必全肯下苦功,但肯动脑筋,或读点书。

吴冠中 忆杭州(桥) 2005年

吴冠中没在写文章上下过功夫,没经过任何严格的训 练,但他却经常写文章,虽然他的文章经不起推敲,但因他脑子里有问 题,把问题写出来,表达他的清晰的思想,所以,在画家中,他的文章 写得不错。他的文章不是学术,而是思想,思想的影响大于学术,这也 是他的知名度提高的原因。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当然,聪明人肯动脑 筋,也反映在他的画上。

下面,谈谈吴冠中的画。

吴冠中是主张形式美的。他的一些画确有形式美。如他画的黑房 顶、白墙的江南小镇和民居以及水乡,形成了他的创作模式,也确实很 美。还有他画的“雪山图”之类的山水画,功力不论,形式上的美感是 有的,而且和任何人都不一样。这些成绩不容抹杀。他画的《白桦林》

《山花烂熳》等,也颇轻松,抒情,有一种清秀感。 一般反映:懂传统国画的人说吴冠中不懂国画,懂传统油画的人说吴冠中不懂油画。

吴冠中 崂山海边石 1986年

我倒很喜欢吴冠中的油画。一般油画家在油画中表现 出一种雄浑厚重感,而吴冠中的油画却写出清润秀雅感,淡淡的,轻轻 的,如秦观的词:“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油画中这种 风格也不多。吴冠中在北京几十年,却未被北方风格同化,仍保持着江 南的秀润味,殊为难得,聪明人很难被人同化。

发现美、创造美,是画家所必备的本领,但很多画家很难发现属于 他自己的特殊美。有时找到一块自己认为美的景色,又如实描写,画 出来当然就一般化。吴冠中善于于平常景中发现出特殊部分,经他一 改造或略加变化,就很美。他在对景写生,同时也写心。景在心中经 取舍、改造、变化、重新熔铸,再加上平时的功力——线条、色彩的 表现方法,表现在画面上,“似花还似非花”,这就是艺术。懂得这 一点,就进入了画家的门槛。能不能成为真正的画家,就看心的容量和 功夫深浅。

吴冠中后来又画抽象画,他那些用墨横抹竖涂,画成黑乎乎一片, 又点些白粉或什么颜色的作品,如《沉沦》《苏醒》《桃符》《书画 缘》等等,都不成体统,也没道理,更没有美感。还有他用细线条或黑 粗线条乱画,点点儿红绿色点,也都失之浅薄。

吴冠中所有的画都缺少内在美,他的线条和墨色都缺少功力。 吴冠中最大的问题是不懂中国传统,甚至不懂中国文化。他在一篇

文章中提到他的一方印是“吴印冠中”,其实中国印文有的是自右向左 再向下再向右读,应该读作“吴冠中印”。他也不懂书法,不但不会 写,也欣赏不了。因为不懂传统,便乖戾传统,甚至否认传统。

不懂传统的人多了,他们需要吴冠中;部分国外人也不懂中国深厚 的传统,也需要吴冠中,于是吴冠中在国内外都很受欢迎。

1981年,他回到故乡宜兴,曾给宜兴美术馆馆长吴俊达讲过:自 己的水墨画不行,但油画很好。中国人看不懂自己的油画,但外国人估 计能看得懂,将来在画史上,自己的油画也许能留下一个指甲痕。(大 意)

九十年代,他又给北京一位理论家讲过:中国只有一个半大师,一 个是林风眠,半个便是吴冠中。

1999年至2000年间,吴冠中说:“在将来的美术史上我一定是一个 起到极大的转折和作用的人。林风眠是我所走的这条路的开拓者,但由 于历史的原因,他只能是一个开始,一个起步,容量上不如我。潘天寿 当然是很了不起的大家,但面比较窄。黄宾虹我是不重视的,张大千就 更反感。李可染变得也有限,石鲁画得也还不错。所以站在美术史上, 我认为我的开拓性在于使中国绘画,包括油画和水墨画都走向了现代, 走向了世界……”

(原载《国画家》2003年1期,本书重印时 编者根据多方意见并征得作者同意有所删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过端午节作文200字 我心中的诚信作文600字 端午节英语作文50词 心得体会600字作文 小学生春游作文怎么写 五一放假作文350字 相约好时节作文800字 童年小伙伴600字作文 教师节写老师的作文 生活中的矛盾作文600字 在考验中成长作文600字 描写小白兔外貌的作文 介绍我自己的作文300字 致未来的自己作文600字 谁动了我的奶酪材料作文 从失败到成功作文600字 话说洋车夫作文300字 花季里的阳光作文500字 高中英语小作文范文 妈妈您辛苦了作文800字 我的家风家训作文800字 我们该记住的作文600字 父爱的天空作文800字 环保从我做起作文600字 做小实验的作文400字 那一束光作文 我的五一作文100字 新时代新青年作文 快乐五一三百字作文 其实我还没长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