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重温余华《活着》 感悟生命价值

2020-11-24 02:35:01
相关推荐

余华,何许人也?

余华是蜚声国际的小说家――美国《出版商周刊》

余华是一位颠覆大师――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余华可以说是一个现代中国的巴尔扎克――法国《世界报》

余华是中国最享誉世界的作家之一――意大利《日报》

余华和他的作品都是满溢智慧的宝石――意大利《左派》

余华的作品成为了当代中国的典范――西班牙《阿贝塞报》

著名音乐人李健有一次在饭桌上偶遇作家余华,开口就说:“余老师,你的作品我都读过,我比你还要了解你。”后来彼此聊天中得知,李健熟读余华的每一部作品,况且读一次哭一次。

1998年,余华的代表作《活着》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自1992年截稿问世、二十多年以来蜚声海内外,《活着》这部小说成为中国文坛一面旗帜、一棵常青树,余音绕梁,经久不衰。

为什么全世界有那么多读者喜欢余华的作品?《活着》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活着》主人翁福贵含着金钥匙出生,却是个吃喝嫖赌五毒俱全的败家子,尤其是嫖与赌简直“登峰造极”,把所有家当即一百亩良田、房产住所等等全部输给赌博做局的黑社会人物龙二。当然歪打正着,1949年全国解放后,福贵反倒逃过“恶霸地主”罪名,而恶贯满盈的龙二成了“替罪羊”、被就地正法。

然而真没什么值得庆幸的。正是因为福贵败家的恶劣行径,气死了父亲,病死了母亲,好好的女儿成哑巴最后生孩子难产死去,儿子抽血而死,贤惠的妻子离他而去…总之,福贵最后成了孤家寡人一个。活着,仅仅苟且偷生么?

当然,所有这些也不能全怪福贵。福贵一贫如洗之后,痛定思痛,竭尽全力成为一个好人,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环境,有些就是命运,凡夫俗子无法逃脱。

福贵的父亲也不是什么好榜样,年轻时在他手里也是败掉一半家产:二百亩田缩水为一百亩,福贵“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干脆败个精光,他的行为给家人带来无尽的灾难。“一失足成千古恨”,以后任何弥补行为都于事无补。

虽然败家,福贵却是个孝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他身上熠熠发光。为母亲上城里抓药治病,不幸在路上被国民党抓壮丁,经历九死一生,被人民解放军解救释放回老家,得到的可是母亲早已病故、女儿耽误了病期成哑巴的噩耗。

穷,成为那个时代中国百姓的共同特征。谁都逃脱不了时代的烙印。与其说福贵的妻儿老小一个个离他而去是多么地撕心裂肺,倒不如说那时候百姓就是那样死去、活着…如此这般,熬过来的。故事里,有你我长辈们彼时生活的缩影。

福贵的父亲年轻时也曾糊涂,眼看着儿子败光家产却也无能为力,最终随着福贵输光所有家产而一命归西。福贵的母亲传统而隐忍,过惯锦衣玉食生活的她老了还要跟着儿子受苦,最后因没钱治病而离开人世。福贵的妻子家珍是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她的命运始终和丈夫纠缠一起,也不懂得反抗,逆来顺受。福贵的女儿凤霞应该是父亲的最爱、生活快乐的源泉。可是福贵不是合格的父亲,给女儿带来的是太多的伤害,因耽误治病而成为哑巴,因贫穷与医疗水准的落后,璀璨的生命若一朵鲜花般无情凋零。福贵的儿子有庆死于非命,福贵女婿劳动中遇难,福贵的外孙吃豆噎死…

如此编排的人物,似乎就是我们的长辈、亲人、邻居、同事,他(她)们的林林总总,就发生在你我彼此身边,耳熟能详。所以,更能引发读者共鸣。

《活着》里面,可以找见自己的影子,栩栩如生,真实客观。

余华在《活着》自序中表露,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而是要向人们展示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的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余华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福贵与龙二豪赌时刻,妻子家珍怀着身孕(肚子里已有儿子有庆)跑到赌场苦苦哀求,按照常人,但凡有点良知的话,应该及时收手止赌、随孕妻而去。可福贵反而对妻子施以暴力、最终导致把家产输个精光。而后悔恨莫及,居然会良心发现,努力做好儿子、丈夫、父亲的角色。貌似不合情理,也应征了那句“浪子回头金不换”。如果福贵一黑到底,那么所有亲人都会作鸟兽散,正是因为悔过自新了,妻子家珍等不离不弃,家还维持一个整体。

对于一个家庭不同时代确定的“命运”不幸进行了小心翼翼的、无名的倾吐过后,作家余华并没有退缩,他仍然从事着有关处于衰亡阶段的统一的人生及生活本身的传说的续写。

究竟是特定年代造成福贵的众亲人命运坎坷,还是福贵的嫖赌恶行给亲人带来无尽灾难?亦或兼而有之,亦或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宿命:

良田百亩不是福,穷则思变才珍贵;

兵荒马乱亦尽孝,动乱年代亲人散;

孤独终老亦人生,活着努力就精彩。

余华在《活着》中文版自序中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话说笔者手里《活着》这本书,是甘肃庆阳籍的一位年轻书友所赠,据说其反复品读过四回。还来不及欣赏庆阳臊子面等美味,却传来庆阳某少女因遭性骚扰而得抑郁症、不幸跳楼自杀身亡的噩耗。一条鲜活的生命就如此轻易地陨灭。

活着,对某些人而言,甚至是沉重的抱负。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因此,现在重温《活着》这部小说,有较强的警示作用与现实意义。活着,才有希望。努力活好,生命才显光彩。活着,每个人都不易。且行且珍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学会了游泳作文 和而不同 作文 八达岭长城作文 小学六年级作文题目 微笑作文300字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 逆风飞翔作文 高中作文多少字 家人团聚的作文 五年级记事作文 家族史作文 愉快的旅行作文 越来越好作文 人生的旅途作文 美在身边作文 兰花作文300字 沈阳故宫作文 讲好中国故事作文 守望作文600字 抬起头作文 英语作文带翻译50字 一次难忘的旅行作文 我的快乐作文400字 梗概作文300字 写人作文五百字 可爱的小兔子作文 感谢有你的作文 什么的一天作文 做菜作文300字 传统文化春节作文